★讓孩子減少性別成見
爸爸在家時多幹活,而不是“大男子主義”地隻顧享受媽媽帶來的舒適,這還有助於減少孩子重男輕女的性別成見。
新的研究發現,在家裏經常幹活的爸爸,能夠向孩子傳達一種男女平等的意識。對於兒子來說,這會讓他們學會尊重女性,同時也避免沾染“大男子主義”的作風;而對於女兒來說,她可能會從爸爸那裏尋找到社會對於女性的預期,成年後會更願意尋求家庭之外的工作,而不僅僅把家庭當作自己的“主戰場”,做一輩子家庭主婦,或者“男人背後的女人”,所以這對她們今後的職業抱負是有積極影響的。
可見,爸爸在家裏的行為極為重要。父母家務分擔得越平等,孩子的行為也就越少帶有性別成見。
總之,常年在外忙碌的爸爸,千萬不要忘了家裏還有自己的一份責任。回家之後,多做一些家務,尤其是要承擔起粗重、電工技術等“專屬男人”的家務,這對耳濡目染的孩子將意義非凡。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爸爸在家中的行為,其實完全是一場對孩子的教授課程。爸爸現在的做法,就是孩子將來的做法。爸爸們要牢記這一點,在外拚事業,回家之後則要給孩子做一個好“老師”。
第四節
居家從儉,孩子不嗜鋪張浪費
每個爸爸都不能伴隨孩子的一生,但會擔憂孩子的一生:擔心孩子以後沒有掙錢的本領,擔心孩子沒有無憂的生活,擔心孩子沒有生存的保障。有些爸爸將這種擔心化為賺錢的動力,恨不得自己把世界上的錢都賺盡,給孩子留下吃不完的金山,才算放心。但現實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花不完的錢。如果孩子不會合理利用,再多的財富也會被揮霍一空,更不能成為保障他一生的憑據。因此,爸爸們要留給孩子的,不是巨額財富,而是管理財富的意識和技能。
多年前有個木匠,他的手藝很好,生意當然也不錯。他掙的錢並不少,對生活條件的要求也很高,總是追求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用得好。因此,他雖然賺得多,但始終沒有積蓄,甚至時常要借外債。他很苦惱,於是便求助於附近一個富翁——他聽說這個富翁原本是一個很窮的人,但最後不知怎麼慢慢富了起來。
他找到富翁家裏,說明來意。富翁笑笑說:“這其實很簡單。你等等,我先把燈關了,就來告訴你。”說著,他立刻就關掉了燈。這個木匠也是個聰明人,他立刻就明白了。他非常高興地說:“謝謝你!我已經懂得了,致富之路其實就源於‘節儉’二字!”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富從儉中來”。那些積攢了很多財富的人,掙錢的方式和能力各有高低,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很節儉。另外,世界上也不乏那些掙錢很快、花錢無數的人,這些人最後往往也不得善終。可見保障孩子生活的,並不一定是他賺錢的本領,但一定與他是否懂得節約有關。
然而,如今生活相對富足,且每個爸爸辛苦賺錢也都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爸爸們如何在不讓孩子過於吃苦的前提下,教導孩子學會節約呢?
★讓孩子知道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
很多爸爸用自己堅強的脊梁扛起家庭經濟重任,擔負起孩子的一切花銷,不管多麼辛苦都心甘情願,但從來不願意在孩子麵前提自己的工作、說自己賺錢很辛苦。這雖然可以說是偉大父愛的一種體現,但也在無形中給孩子灌輸了一種不好的概念,那就是:不知道錢是怎麼來的,不知道錢的背後是爸爸的辛苦,隻知道花錢時的痛快和享受。長期如此,孩子自然不懂得節約,隻知道揮霍。
因此,建議爸爸,可以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告訴他自己是怎樣工作的,是付出怎樣的辛苦之後才賺到錢的。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把孩子帶到自己工作的地方,讓他更深刻地了解錢的來源。
另外,如果有必要,父母還可以讓孩子體會一下賺錢的感覺。比如,美國很多父母都實行讓孩子自己賺零花錢的方法。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不斷給孩子安排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能賺10美分、修剪草坪能賺50美分等。這樣,既能讓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又能讓他了解到錢的來之不易,從而懂得節約錢財。
★教孩子學會存錢
在一個家庭中,沒有經濟來源的孩子是一個“純消費者”,在爸爸看來,孩子就是花錢的,與存錢沾不上邊,也沒必要存那“仨瓜倆棗”。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實際上,教孩子存錢,與金額多少無關,而是在教會他們一種理財的觀念。
以最富有、最會賺錢而著名的猶太人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時候,把錢存起來比花掉更好。”每個家庭中也幾乎都將“存錢是一個很好的美德”作為家訓。
在猶太家庭中,父母會要求孩子把自己至少一半的錢存入銀行,不管是通過自己勞動掙來的,還是從大人那裏領來的,這都是每一個猶太家庭對孩子最起碼的要求。猶太人認為,存錢是致富的第一步,如果一個孩子學會了存錢,他的一生就是有無限希望的。隻有會存錢的人,在做生意、投資的時候才能拿出錢來,也才有致富的機會。假如一個孩子沒有把錢存下來,而是隨意花掉,父母一定會教訓他一頓,告訴他花完錢的後果,再來與他大談一番理財的意義。
當孩子有了壓歲錢、零花錢後,爸爸們千萬不要豪氣地說“拿去花”,要知道這不是在愛孩子,而可能是在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念。爸爸應該告訴孩子:“一部分去買你認為有必要、有用的東西,剩下的一部分存起來。”
★與孩子簽訂一份花錢合約
與孩子簽訂花錢合約的意義,在於讓孩子懂得:花錢並不能隨心所欲,而是要有所節製、遵守一定的規矩。簽訂花錢合約,目的並不在於約束孩子不花錢,或者花很少的錢,而在於讓孩子有管理自己的小財產的意識和能力。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建立起了他的金錢帝國,但他從來不嗜奢華,更不許家族成員肆意揮霍財富。他在教育子女時,非常重視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和勤儉節約的品質。他曾給自己14歲的兒子小約翰訂立了一份關於零花錢的備忘錄,共計14條,下麵是其中幾條的摘錄:
1..從5月1日起,零用錢起始標準是每周1美元50美分;
2..每周末核對賬目,若財政記錄讓父親滿意,下周的零用錢增加10美分;
3..若財政記錄不符合規定或者不讓父親滿意,下周的零用錢下降10美分;
4..如果當周沒有可記錄的收入或支出,下周的零用錢保持不變;
……
8..雙方同意至少20%的零用錢將用於儲蓄;
……
13..對於約翰存進銀行賬戶的零用錢,超過20%的部分,父親將向約翰的賬戶補加同等數量的存款,以資獎勵;
……
從上麵幾項條款中可以看出,洛克菲勒簽訂合約的意義絕不僅是讓約翰省錢,更不是不花錢,而是企圖引導他學會自主、合理地管理自己的財產。這種引導將促使約翰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這將是他一輩子的財富和生存保障。
爸爸們在和孩子簽訂花錢條約的時候,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理解程度,從簡單到複雜,最好不要明確要求孩子必須花多少、存多少,而是像洛克菲勒一樣,用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發地學會積累財富。
從孩子3歲開始,爸爸就可以逐漸向他解釋錢的用法、來源和管理方法了。俗話說“3歲看到老”,對於理財的教育,如果能從3歲開始,那麼對孩子的一生將會是非常了不起的“投資”。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賺錢是一種能力,而用錢、攢錢則是一種智慧。爸爸如果想給孩子一個踏實、穩定的富足人生,就一定要灌輸給孩子節約的理財觀念。
第五節
言行一致,誠信的孩子好人緣
法國作家大仲馬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匈牙利詩人裴多菲也說過:“我寧願以誠摯獲得一百個敵人的攻擊,也不願以偽善獲得十個朋友的讚揚。”諸多事實和言論都表明,誠信是一個人必不可少的品質,甚至是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隻有以誠信為原則和基礎與別人交往,才可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相反,撒謊、不講信用、坑蒙拐騙的人,也許會獲得短暫的利益,但遲早要受到懲罰——他不會有真正的朋友,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同樣也不會有永久的收獲和利益。
一隻鱷魚常年生活在水裏,非常想看看岸邊的風景。於是,它便爬到沙灘上去曬太陽。但由於它爬得太遠,最後發現自己沒有力氣回到水裏了。就在它感覺自己的生命瀕臨滅亡的時候,它看到一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走了過來,於是請求他將自己背回水裏,並表示自己一定會十分感激他的幫助。小夥子不忍心看它死在沙灘上,便伸出援手幫助了它。誰知道,鱷魚回到水裏恢複了體力後,立刻改變了主意,想吃掉這個小夥子。小夥子全力反抗,最後,眼看就要被吞掉的時候,一隻河馬走了過來,對小夥子喊道:“我來幫助你,我們一起把鱷魚再推回岸上。”小夥子和河馬費盡力氣,不顧鱷魚“後悔求饒”,再次將它遠遠地扔到了岸邊。最終,這隻不講信用、恩將仇報的鱷魚受到了懲罰,死在了沙灘上。
不守誠信的人,是難以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更難被大多數人接受和喜歡。因此,爸爸要想孩子將來有良好的社會關係,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爭得一席之位而不遭到他人的排擠,就必須要從小教育孩子誠信。
那麼,平時忙碌無暇的爸爸,應該抓住哪幾個方麵的重點對孩子進行誠信教育呢?
★教育孩子不要撒謊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有一個愛撒謊的階段。研究表明,通常情況下,孩子在4歲左右都會出現一些撒謊行為。這時,孩子對“什麼是事實”已經比較了解,他們或許因為好玩,或許故意要做出逆反行為,從而歪曲事實,對大人撒謊。
這時孩子撒謊雖然不是惡意的,但如果不加以糾正,孩子可能由此“撒謊上癮”“撒謊成性”,將來演變成不可收拾的信口開河、滿口謊話。因此,當爸爸在這個時期發現孩子有說謊行為時,一定要加以製止,並且告訴他這樣是不討人喜歡的,也會讓爸爸和媽媽生氣。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有一種非常依賴父母的情結,尤其擔心父母不喜歡自己。因此,爸爸這樣說對孩子非常有效,無須動怒或者打罵孩子。
另外,爸爸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孩子在2、3歲就開始“撒謊”,則千萬不要訓斥孩子。這是因為,孩子在3歲之前通常對事實理解不清,這時他們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話並不一定是撒謊,而是理解能力或者表達能力有限,抑或是天馬行空的想象。這時爸爸如果加以糾正,孩子可能會思維混亂,更加分不清事實真相。所以,這時爸爸不妨順其自然,保護孩子那可貴的想象力。
★告訴孩子不要泄露他人的秘密
在處世中,一個人能否保守別人的秘密,是其是否誠信、是否值得信賴的試金石。在孩子長到一定年齡之後,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朋友,並會互相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而種種心理研究都表明,當一個人得知一個秘密時,都會沉不住氣想將它透露出去。而諸多事實又表明,一個人如果守不住別人的秘密,那麼不管他有多麼優秀,都難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也無法真正被別人所尊重。所以,爸爸應適時告訴孩子,保守別人的秘密,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兒童心理專家稱,隻有6~9歲的孩子才會經常思考該不該把別人的秘密泄露出去。到了10歲之後,孩子就會用友誼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12歲時,孩子就會越來越多地感受到自己有為別人保守秘密的責任。他們會明白,泄露別人的秘密將意味著自己失去誠信,也將失去一份友誼。因此,在孩子6歲時開始教他保守秘密的道理,一直鞏固到9~10歲,這是爸爸們教孩子誠信的必要環節。
★以身作則講誠信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如果要別人講誠信,首先要自己講誠信。”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爸爸經常出爾反爾、信口開河,孩子的思維世界也一定會被謊言所充斥,當然也無法成為一個誠信的人。因此,要想教育出一個誠信的孩子,首先自己要做一個誠信的老爸。
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曾子,就很懂得通過樹立誠信的榜樣來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曾子的妻子去街上買東西,兒子哭鬧不已,一定要跟著去。妻子被他哭煩了,就隨口說:“你如果待在家裏,我回來就給你殺豬吃!”兒子聽了很高興,立刻乖乖在家等著。
一個時辰後,妻子回來了。曾子立刻提刀要去殺豬,妻子攔住他,說:“我就是哄他玩玩,他是一個小孩子,不殺又能怎樣?”
曾子嚴肅地回答:“不殺,我們就變成了沒有誠信的父母,孩子將來也會成為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妻子啞口無言了。
而曾子誠信的行為果然影響著他的兒子。一天晚上,外麵下著大雨,兒子卻包裹好一把竹簡往外跑。曾子問他幹什麼去,他回答:“我答應朋友今天要把竹簡還給他!我不能言而無信啊!”
每個孩子都會模擬大人的行為,關於誠信等品質的模仿更是深入骨髓。因此,爸爸教孩子誠信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先做一個誠信的人。
關於誠信的教育,不能隻是一個口號,而必須落實到生活的各個方麵。隻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成為一個誠信的人。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誠信,是力量的一種象征,是一個光明人格的寫照。沒有誠信的人,人格一定是低下的,將來在社會上的地位也將是非常底層的。
第六節
做事專注,給孩子一個高效人生
終日為事業忙碌的爸爸們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專注能產生高效率。而從長遠來看,專注能讓人擁有一個高效的、不一般的人生。但當爸爸們回到家裏麵對孩子時,卻經常發現孩子的狀態完全跟專注不沾邊:看書還不到5分鍾,就開始望著窗外出神;寫作業還不到一半,就開始玩起筆來;給他講一個好玩的事,他還沒聽到結尾,就迫不及待想跑出去玩……孩子這做事不超過三分鍾熱度的狀態,常常讓爸爸非常擔心,害怕他將來在工作崗位上也是一個不專注的人,害怕他的人生因此而變得碌碌無為。
確實,曆史上凡是事業有所成就的人,在工作和學習時總是能高度集中精力。
著名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居裏夫人,之所以能成為學術界一顆閃耀的明星,就與她做事專注分不開。
居裏夫人從小做事就很專心,在她讀書和學習的時候,總是百分百投入,甚至完全不知道周圍發生了什麼。即使有人故意使壞,發出喧嘩之聲,她的注意力也不會為之分散。一次,她的幾個小姐妹搞惡作劇,用6把椅子在她身後搭了一個三角形的“木塔”,她正專注地看書,一點也沒有注意到身後的異樣。幾分鍾之後,木塔轟然倒塌,小姐妹們哄笑起來,她卻依然對此一無所知,仍舊繼續讀自己的書。
作家西塞羅曾經說過:“任憑怎麼脆弱的人,隻要把全部的精力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或許與他的天資並沒有特別的關聯,反而與他是否能夠專注做事有著非常大的關係。而很多研究和事實也表明,一個人在孩童時期形成的注意力方麵的習慣,多半將伴隨他終生。在成年以後,即使他非常願意為改變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而付出努力,往往也是很難改變的。因此,爸爸千萬不要覺得孩子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沒關係,長大就好了。如果看到孩子總是注意力不集中,就一定要想辦法改正孩子的這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