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身教勝言傳,優質老爸的孩子有好習慣(3 / 3)

★讓孩子學會在一個時間段裏隻做一件事

有人曾經問愛迪生:“你認為自己成功的第一要訣是什麼?”

愛迪生回答:“我覺得,將身體與心智能量持續不斷地運用在同一個問題上,這就是成功的秘訣。試想,大部分人都是早上六七點起床,晚上十一二點睡覺。不同的是,這十幾個小時中,有的人用來做一些事情,處理一些問題;而我隻用來做同一件事情。效果當然不一樣。”

沒錯,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如果能夠集中在一點上,必然會使這一點發出成功的火花。因此,爸爸如果想訓練孩子集中注意力,首先要教會他們的一點,就是在一個時間段內隻做一件事。比如,當爸爸看到孩子一邊唱歌,一邊寫作業的時候,必須要引導他們專心致誌做作業;當看到孩子一邊看書,一邊擺弄玩具的時候,要告訴孩子看書一定要一心一意。爸爸不斷鞏固孩子專心做事的行為,這會固定成為他的一個長久的習慣。

★給孩子創造一個不受打擾的環境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無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因為粗心的父母沒有給孩子創造一個不受打擾的環境。比如,有時孩子在做作業,爸爸則打開電視看新聞,孩子就會被電視的聲音幹擾;有時孩子在思考問題,爸爸又打開廣播聽足球賽事,孩子的注意力又會被吸引過去;有時孩子很專注地向爸爸講述一件事情,爸爸卻總是打斷,孩子就不得不艱難地重新整理自己被打亂的思路,久而久之,甚至也經常在講到一半、想到一半的時候走神……這些平時被爸爸忽略的細節,或許正是孩子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罪魁禍首”。

因此,爸爸一定要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不被打擾的環境。除了上麵所說之外,爸爸還應該注意以下細節:

1. 孩子學習的書桌,最好不要接近窗戶,以免窗外的景物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時也避免陽光直曬孩子的眼睛。

2. 保證其他客觀因素有利於孩子集中精力,比如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不要過於疲勞等,這些都是讓孩子更好地專注的因素。

★讓孩子學會自我控製

忙碌的爸爸們或許會說自己沒有太多的空閑來看管孩子,讓他專注學習或其他事情。實際上,爸爸也不用總是盯著孩子,否則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心理,即有人看著才專心學習,沒人看著就走神。爸爸要做的,首先是提醒孩子,讓他學會主動做事;其次是檢查效果,讓孩子反思自己沒能集中注意力的原因;第三是表揚孩子,鼓勵能讓孩子自信和不斷地堅持下去。

★根據孩子的不同年齡有針對性地訓練

爸爸們需要注意的是,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並不等於長時間把孩子壓在書桌前或課本前,也要注意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保持適度。

兒童專家表示,孩子年齡越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越短:2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7分鍾,3歲為9分鍾,4歲為12分鍾,5歲為14分鍾。因此,我們對於孩子,特別是3歲以前的孩子,不能過分苛求他保持很長時間的專注力。

爸爸們應該在充分了解孩子身心特點的情況下,科學合理地培養他的專注力,而不是一味苛求和強製。

總之,孩子如果能夠做事非常專注,那麼他幾乎相當於拿到了一張進入“優秀人士行列”的門票。因為隻有專注的人,才能將他的精力集中於一項事業,也才能取得成功。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專注力是使孩子天資被放大、聰明智慧被充分運用、潛能被充分激發的有利武器,爸爸幫助孩子培養專注的好習慣,就等於給了他一個高效的、成功的人生。

第七節

拒絕威脅和苛刻,收獲寬容隨和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天使,他們有時候很笨拙,有時候很貼心,有時候很乖巧,他們美好的一麵總能讓回到家的爸爸感覺到溫馨、幸福。不過,每個孩子也都有他“可惡”的一麵,有時他的無知會引發一場災禍,有時他不聰慧、不博學的腦袋總學不好知識,有時他叛逆、不聽話……麵對孩子這些不可愛的表現,爸爸們有時能夠寬容、耐心地對待;而很多時候——尤其是自己情緒不佳的時候,也難免對孩子態度粗魯,不僅會苛責孩子,甚至會對孩子進行威脅。

也許在爸爸看來,威脅和苛責是一種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法,殊不知,這可能給孩子帶來很深的傷害。一方麵,孩子可能因為受到粗暴的對待而變得懦弱、自卑;另一方麵,孩子還會無意中模仿和學習爸爸的這種行為,從而也變成一個喜歡苛責別人,以及用威脅性語言和別人溝通的人。

爸爸也許是無意識的行為和言論,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會被放大的感受。因此,爸爸還是有必要糾正一下自己的言行,回家之後盡量表現出寬容、溫和的一麵。

★寬容對待孩子的錯誤和無知

每個人都是從無知中慢慢積累出豐富的知識,從不懂事成長為懂事,從“不會”漸漸變得會做、能幹。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因此,對於動作相對緩慢、腦筋相對“笨”、缺少經驗和知識的孩子來說,爸爸應該給予極大的理解和寬容。如果爸爸總是挑剔孩子沒做好的事情,總是批評犯錯的孩子,那麼孩子就會變得畏首畏尾,不敢做事、不敢說話。因此,爸爸們麵對孩子時不要總是心急,不妨試著去理解他們緩慢的步調,寬容他們的無心之錯,付出一些耐心,孩子一定會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

思思在廁所裏像模像樣地學著媽媽的樣子洗手絹,邊洗還邊哼著愉快的歌曲。爸爸在客廳的沙發上看報紙,時不時會看一眼自己可愛的女兒。突然,廁所裏傳來臉盆扣翻、水灑了一地的聲音,思思的歌聲也戛然而止。爸爸偷偷瞄了一下,看到臉盤裏的水一點也沒剩,全都灑了出來,弄濕了地板和思思的鞋子。他剛想說話,但一看見思思驚慌失措的表情,並且正要抬頭看自己,他立刻低下了頭,假裝沒聽到、沒看到,繼續看報紙去了。

不一會兒,爸爸聽見思思把臉盆弄好、重新接水的聲音,還聽見思思把自己的鞋子脫下來、在臉盆裏洗鞋子的聲響,甚至還聽見思思吃力地用墩布擦地上的水的聲音。當思思呼哧呼哧幹完這一切的時候,她非常快樂且自信地跑到爸爸麵前,興奮地說道:“爸爸,我不光會洗手絹,還會刷鞋了呢!我棒嗎?”爸爸立刻給了思思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親吻,誇獎道:“我的女兒棒極了!爸爸以你為傲!”

試想,如果這個爸爸一聽到“災難”發生,不顧女兒是否已經害怕和後悔,就立刻挑剔地苛責她,想必結果一定不會是女兒自信地收拾好一切,而很可能是女兒再也不敢獨自洗手絹了。這位爸爸的做法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對待孩子的笨拙和錯誤,采取睜隻眼閉隻眼的方式,這種寬容,會讓孩子擁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和改進,這也是他們快速進步的機會。

★用鼓勵和表揚代替威脅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有些爸爸在著急的時候會威脅孩子:“你再不聽話,我就把你關起來。”“你再考不及格,以後就不要上學了。”“再玩電腦我就把它砸了。”可能脾氣再好的爸爸,也會對孩子威脅幾次、吼叫幾次。也許爸爸覺得事情很快能煙消雲散,但實際上這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首先,爸爸應該明確,無論什麼事情,威脅孩子都起不到自己想要的快速解決問題的效果。這是因為,遭到威脅的孩子,通常會因為慌亂而無法理解爸爸真實的意思,反而會喪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進而懦弱地服從命令。也就是說,爸爸威脅孩子,孩子隻不過是因為害怕而順從了,卻對事情的概念更加模糊了,下次遇到同樣的事情,他們或許還會犯同樣的錯誤。

其次,遭到爸爸嚴詞威脅的孩子,內心會產生極大的恐懼。兒童醫學專家表明,強烈的恐懼氣氛和突發的恐懼事件,會使人的神經中樞受到強烈的惡性刺激。而孩子的神經發育還不完善,各組織器官比較脆弱,很可能在受到驚嚇後出現發育緩慢、語言障礙和消化係統等方麵的毛病。

可見,爸爸威脅孩子的行為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這就警示爸爸,在麵對孩子時,要有足夠的控製情緒的能力,做到不威脅孩子,而用鼓勵和表揚的方式啟發孩子。比如,假如爸爸希望孩子努力學習,不要用輟學來威脅他,而是要告訴他:“我相信你已經盡了自己的努力,但我也相信你絕對還有進步的空間。如果你繼續努力,下次一定會比這次考得好。”這樣,孩子就會明白,爸爸隻是希望自己成績好,而不是要用輟學來懲罰自己。

★用自己的寬容影響孩子也成為一個寬容的人

某個幼兒園新來了很多學生,由於老師一時疏忽,誤將一個孩子鎖在了教室裏。幾個小時後,孩子的爸爸和老師終於找到了他。這時孩子已經哭得筋疲力盡,顯然是受到了不小的驚嚇。這個老師內疚極了,也害怕極了。她不斷安慰孩子,並且等著孩子爸爸的斥責甚至是謾罵。

誰知,這個爸爸一點兒生氣的話都沒說,反而是對自己的兒子說:“剛才老師找不到你的時候緊張極了。現在沒事了,你是男子漢,不要哭。你要謝謝老師關心你呀!”這個孩子果然擦幹了眼淚,沒有一句抱怨,反而用小手抱了抱自己的老師。

壞事發生的時候,很多爸爸都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會去苛責別人。但當事實已定,發怒也於事無補時,不妨給孩子做出一個好榜樣,用寬容的態度來對待犯錯的人。這樣,孩子也會慢慢變成一個遇事不苛責別人、不推卸責任、不抱怨的寬容之人。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做一個寬容大度的爸爸,不僅是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也在無形中促使孩子成為一個寬容大度的人。寬容之人,表麵上原諒的是別人,其實受益的最終都是自己。

第八節

日省吾身,別讓孩子複製你的壞習慣

所謂習慣,是指不斷重複或練習而形成的固定的行為模式。習慣對一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它會伴隨我們的一生,影響我們的生活、事業,甚至整個命運。而一個人從小受教育的整個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形成習慣的過程。如果能夠形成良好的習慣,那麼這將成為孩子的一股永不幹涸的清泉,能夠源源不斷地補給人生甘露;而一旦在小的時候形成壞習慣,那麼這也將成為羈絆孩子一生的攔路石,阻擋孩子走向優質的人生,甚至毀掉孩子人生的安穩、平安和自由。

而孩子形成良好習慣的最關鍵因素,就是來自父母的影響。其中,家裏那個“很酷的人”——爸爸更是影響至深。

中國有句俗語叫:“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這句流傳多年的話其實概括的就是一個經久不變的規律,那就是,什麼樣的爸爸就會培育出什麼樣的孩子。比如,假如爸爸渾渾終日,安於現狀、沒有上進心,那麼他的孩子將來也很難有大的誌向;假如爸爸是個非常不孝順老人的人,那麼他的孩子也會從他這裏學到苛待老人的“手段”;假如爸爸是個很邋遢的人,很難想象他的孩子會有多麼幹淨、健康的生活習慣。所以,如果爸爸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複製自己的缺點,那麼就請盡力改掉自己的壞習慣,多在孩子麵前樹立良好的形象。

★爸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有個爸爸是個大酒鬼,經常喝到後半夜才回家。回到家後也總是一副醉醺醺的樣子,嘴裏胡話滿天。他的兒子很少看到他清醒的樣子,更別提能和爸爸一起玩了。

有一個冬天,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道路上積了一層厚厚的雪。這天,他和往常一樣,準備走向自己常去的那家酒店。誰知剛走到一半,他聽到後麵有一個熟悉的聲音——原來是老婆叫兒子來喊自己回家。他不想理會,一邊繼續往前走,一邊讓兒子自己回家。

兒子畢竟是個小孩,看見雪就興奮異常。他哪裏聽得到爸爸的催促,隻是自顧自地踩著雪輕快地走,一邊走一邊還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大腳印,走你走過的路呢!”

這話像一記耳光,頓時打醒了這個爸爸。他想:“如果我繼續嗜酒成性,我的兒子將來就會步我的後塵,跟我一樣變成一個大酒鬼。”想到這裏,這個爸爸立刻轉過身,牽起兒子的手回家了。

相信對生活有所觀察的爸爸都非常清楚,這個案例並非個案,而是很普遍地存在於現實生活之中,那就是孩子所走的路往往是爸爸曾經走過的。因此,爸爸為了孩子將來能走一條“好路”,現在就要給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第一,爸爸應該注意糾正自己的不良嗜好,比如抽煙、酗酒、沉溺網絡遊戲等。如果爸爸不願改正,這些“毛病”就會像“遺傳病”一樣延續在孩子的身上,甚至延續到再下一代。

第二,爸爸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孩子處於長身體的階段,如果經常晚睡晚起,對身體的發育將有不小的害處;另外,從小就養成熬夜習慣的孩子,很難想象他長大之後能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健康的身體。因此,爸爸不能總是口頭告訴孩子“去睡覺”,而是要用行動來影響孩子,和孩子一起早睡,共同收獲健康的體魄。

第三,飲食方麵的健康對於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想必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兒時常吃的東西、吃飯的方式,都會深深刻在我們的腦海裏,甚至影響我們一生的飲食習慣。所以,爸爸要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多吃健康食品、按時吃飯,而不要一日三餐無規律,也不要常靠垃圾食品、零食來補充身體能量。

★愛幹淨的老爸不會有邋遢兒子

除了必須要健康的生活之外,爸爸還應該帶領孩子走入一種幹淨、衛生的生活。如果爸爸自身生活中就是邋裏邋遢的,那麼孩子將來也很難將自己的家保持整潔、舒適的狀態。

小潔今年10歲了,其他同齡的小女孩都已經開始愛美、愛幹淨,可小潔卻活像個5歲左右的“泥小子”,回家之後衣服總是髒兮兮的,鞋子上也總是沾著各種髒東西。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她回家之後就把鞋扔在客廳中央,把髒衣服扔在沙發上,髒襪子更是不知會被隨手扔在哪裏。

有一次,爸爸實在看不過去,就說道:“小潔,爸爸給你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你給人的印象幹淨、整潔,你怎麼卻這麼邋遢呢?”小潔眨巴著眼睛看著爸爸,說:“爸爸,可你平時也是這樣的啊。媽媽給你提意見,你不是也說家裏就該隨便一點,這樣沒錯嗎?”這位爸爸頓時啞口無言了。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攝像機,會清楚地記錄下爸爸的一言一行;孩子的生活又像一個小型電影院,會把自己記錄下的演繹出來。所以,爸爸要當心自己的每一個行為舉止,千萬不要覺得“家就是最隨意、最放鬆”的地方,從而把邋遢的生活習慣“傳染”給孩子。

給孩子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典範,要求爸爸應該至少保持自身的幹淨、整潔,照顧好個人衛生,不要什麼事情都交給妻子做;如果爸爸有時間,也要多照顧一下家庭的環境衛生,沒事的時候動手掃掃地、擦擦玻璃。爸爸的這些行為都能傳達出保持家庭整潔的意識和重要性,孩子也會逐漸在這種熏陶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忙爸爸一分鍾教子金句】

英國作家查·艾霍爾說過:“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爸爸給孩子樹立好的習慣榜樣,其實就是在為孩子積累一個幸運、優質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