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2 / 3)

譚某認準了這是一個機會。但她的決定遭到了朋友們幾乎一致的反對。他們認為:第一,從未聽說過有什麼襪子專營店;第二,像襪子這樣一種薄利小商品,得賣多少雙,才能將店租賺回來。但是譚某打定了土意,不為所動。相反,認為朋友反對的理由恰恰是自己的機會。她的店很快開張了,第一次她就從浙江義烏進了1萬雙五指襪,每雙的進價在5-10元,這批貨加上租賃店鋪和裝修的花費,不但用光了她所有的積蓄,還負了一部分外債。

然而,一開始她的生意並不景氣,有些冷言冷語開始在譚某耳邊繞來繞去,什麼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之類,但譚某堅持了下來。到第二個月,她就開始贏利,贏利雖然不多,卻顯現出了一個好兆頭。此後的經營雖然不時仍舊會有些磕絆,但總的來說比較順利。現在譚某靠賣五指襪,每個月可以穩定獲得上萬元的收入。對一個小本起家的創業者來說,這已經是一筆了不得的收入了。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好運抓得到獨門項目。但就是一般的項目,隻要我們善於發掘,用富有自己特色的方法去進行經營,同樣也能把它變成屬於自己的特色項目。這就是特色經營的變字訣。

特色經營,就是要避開大眾的、一般的、普遍的形式樣式,選擇一些另類的、別人較少涉足的項目或經營手法,以異於常人的特色立足於商海中。小老板在經營項目上難與大公司競爭,但如果能經營有特色的特別項目,同樣也能建立起自己的經營優勢。小本經營隻有標新立異、突出特色,才能在大公司林立的商海之中站得住腳跟。可以說特色經營是小公司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所在。

抓住小機也能賺大錢

李先生出生於福建的一個小商人家庭,自幼便隨從事鍾表行業的父親來到香港。

由於自小從表行出入。耳濡目染之際,李先生也與鍾表行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中學畢業後,李先生開始棄學從商,用自己微薄的積蓄在香港開設了一家鍾表行,取名為李氏表行。嚐試到了當老板的滋味。

上世紀60年代中後期,日本經濟快速騰飛。日本人組團旅遊風行,李先生看準日本旅客喜好瘋狂購物的特點,便抓住其中的商機。全力拓展針對日本旅行團的業務。當時,他幾乎每月去一趟日本。聯係旅行社並洽談相關業務,由於他守誠信和工作方法靈活。很快便取得了許多旅行社的合作。

由於日本遊客經常借購買鍾表之際打聽香港珠寶、鑽石、飾物的市場行情,這些小小的生活細節又使李先生捕捉到了一個商機。他從表行中開辟出一塊天地。展覽出日本遊客欣賞的各種各樣的歐洲名貴小商品和飾物,從而受到日本旅客的歡迎。

李先生的生意逐漸做大。他憑借智慧與實力取得了一些名表和著名飾物的香港專賣權,經銷進出口商品。從而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

李先生看準了時機、把握住了商機。李氏表行在當時香港經濟不十分景氣的情形下,業務量反而逐漸上升。沒過多久。他又在香港其他地區開了好幾家專賣店。到上世紀70年代初。他已經擁有了包括四間表行和一些小型飾品專賣店在內的李氏集團。從而使自己的地位在香港商界確立。

後來,他又不間斷地向石油市場、股票市場進軍。他合並了幾家表行後。與從事地產投資和專營珠寶飾物的公司組合。成立了一家大型綜合實業集團。到此。李先生揚起了事業的風帆。開始了成為亞洲頂級富商的漫漫征程。

有些時候,一個小小的機會就能讓小老板搖身一變,成為富有者。小老板要想經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切實把握商機。要學會在一些普通的平凡小事中發現對自己有利的因素,然後盡力去開拓它、發展它,使它成為你發展事業的良機。

有許多經營者通常能夠巧妙地抓住一些小機會,並從中找到賺錢商機。比如。人會頭痛多少次?年輕父母在一天中要給新生嬰兒換多少次尿布?人的一生中要丟多少次牙膏蓋?對電冰箱、電視機的使用有些什麼特殊要求等。這些對一般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而對於有頭腦的人來說卻大有價值。金伯利一克拉克王公司負責市場調查的副經理史密斯。拉什認為:有關消費者的情況,你了解得越多越好。你絕不會想到,一個很小的情況有可能導致一種產品的改進。海林公司的調查人員受業餘攝影者每年要拍壞20多億張底片這一信息的啟示。抽樣調查了1萬多張廢照片,找出毛病所在,進而為該公司設計盤式相機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幾種新設想。

古人憑一葉而知秋。牛頓因蘋果下落而得出萬有引力定律……世界上的事物就是這麼奇特。如果小老板能多注意一下各種各樣的機會,隨時掌握消費者的需求。那麼,從事小本生意就會百戰百勝。

注重細節,生意興隆

蘇州有一家小小的綢緞商店,店址並沒處於繁華地段。但對顧客卻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每天都有很多海內外顧客光臨。

這家商店為什麼能如此吸引人呢?原因就是它們開展了細節服務。

有一位女士,來到商店點名要買一件錦緞旗袍。想體驗一下20世紀30年代的文化風韻。雖然這種旗袍已經在市場絕跡了,可是。商店還是馬上找人製作,一周過後,經理便把旗袍送到了這位女士手裏,這位女士又喜又驚。還有一位英國小姐在華結婚,來到商店要辦一套中式傳統嫁衣,包括大棉襖、中式褲、軟底綢麵繡花鞋以及鴨絨枕頭等。商店及時為她將一切辦理好,並將她打扮得如同一位中國傳統的新娘子一樣,她十分欣喜。

對服飾有特殊要求的顧客,在蘇州這家商店都能使自己的願望滿足。因此。凡是追求個性化服務的顧客都會光臨這裏,從而使店鋪生意興隆。這就是細節服務的巨大魅力。

小老板為顧客提供細節服務,顧客便會對你心生信任,願意持續到你這裏消費。小老板要為顧客提供細節服務,就必須努力訓練員工,並使他們認同本店的服務理念。天長日久,細節服務就會使你的經營出類拔萃。

對於小老板來說。良好的服務是經營的開端。服務意識的強弱會直接影響經營業績。在服務過程中,注意細節的運用,能讓生意錦上添花。

誠信乃為商之本

張先生起初是一位下崗職工,他用一種很好的社交形象樹立起了自己的信譽,由一名貧窮職工一躍成為一位企業家。當他有了做小買賣的想法之後,苦於手頭沒有過多資金,於是他先向一家銀行借貸了一筆他並不急著需要花的錢,這是為了樹立他的信譽。籌措到這筆錢後,他將錢放在抽屜裏並沒有使用,當還款時間一到。便將款還給了銀行。如此幾次,張先生得到了這家銀行的信任。逐漸這家銀行借給他錢款的數額便多了起來。原來張先生萌生獨立創業的念頭時,就粗略估計了一下,大約需要6萬元。而他手頭上隻不過2萬多元。於是,他來到那家銀行,找到每次借給他錢的那位職員,當張先生將計劃告訴他之後,他願意借給張先生2萬元。不過。他要與銀行經理商量一下。最後,這位經理同意借給張先生2萬元。還說:我雖然對張先生不太熟悉,不過我注意到多年來他一直向我們借款,並且每次都不打空頭支票,每次都能夠按時將款還清。張先生就是這樣通過誠信贏得了別人的信賴。

一個人為人處世,信用十分重要,這是人的名譽之本。對於小老板來說,有無信用,更是決定經營成敗的生死線。

美國有一位叫凱琳的婦女,用了10多年時間就將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小麵包店發展成為一家現代化企業。凱琳認為,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上製勝,贏得信譽,必須以誠取勝。為了取信於消費者,她在包裝上麵將生產日期注明了。將成本與利潤標明,使顧客知道麵包的新鮮程度和定價標準。凱琳絕不賣超過3天的麵包,她時常派人到商店收回過期的麵包。

有一年秋天。凱琳所在的州發大水,交通不順暢,麵包缺貨。而凱琳卻派人將因洪水阻擋而超過3天的麵包進行回收。回收麵包的汽車路過災區的時候。被饑餓的人們圍住,執意要買過期的麵包,但押車的運貨員就是不肯賣,並解釋道:不是我不樂意賣,實在是公司的規定太嚴格了。倘若有人將過期的麵包賣給顧客就會被開除的。但饑餓的人們卻執意要買。正巧碰上幾位記者,記者知道情形後。又代表群眾提出抗議:現在是非常時期,總不能讓人看著滿車的麵包挨餓吧?運貨員無奈之餘。靈機一動。湊到記者耳邊說:我有個好辦法,賣,我是無論如何都不肯;但是搶,我就沒有責任了。運貨員一席話。點明了饑餓不堪的人,不一會兒一車麵包便被搶空了。運貨員還特意讓記者拍攝了一張自己阻止群眾搶麵包的照片。從而證明麵包被搶不是自己的責任。

這件事情被記者一再渲染,使凱琳的麵包給消費者留下了頗為深刻的印象,公司聲名鵲起,生意越做越興隆。

搞經營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要在維護顧客利益的基礎上賺錢。誠信經營是經商的根本,能在消費者中贏得信譽,錢才能賺得長遠。

有一家私營公司的董事長,當他還是一個農民時,家徒四壁,更沒有辦公司的經驗。

當他決定辦廠時,鄰裏和朋友們都願意幫他,借給他十幾萬元資金,結果他成功了。有人會問,人們為什麼無條件地借錢給他。

事情原來是這樣的:還是在人民公社的時候,他和一位工友打賭,誰輸了就要把村中曬穀場上一大堆石頭挑走。結果他輸了,他二話沒說就去穀場上挑那堆石頭。和他打賭的人對他說:這隻是玩笑,不要當真。但他卻說:既然打了賭,就得算數。一大堆石頭,斷斷續續地挑了兩個月,露出了一大片空地,他種了幾棵桃樹,現在這幾棵桃樹每年都結滿了果實。人們在吃桃子的同時,無不讚美他是一個誠實守信的人,把錢借給這樣的人,還有什麼不放心呢?

在小本經營中,誠信也是商人千金難買的一筆財富。事業的大樹靠誠信澆灌才能枝繁葉茂;如果圖小便宜,自毀信用,無疑是自斷財路。所以,小老板一定要把誠信作為無價之寶來珍視。小老板要獲得眾人的信任,鑄就自己的信譽,這會使你在生意場上獲得珍貴的財富。

誠信是用之不竭的財富

有一個富翁,他從創業到事業的輝煌,都是靠負債經營,幾十年過去了。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償債風險,銀行一直對他十分信賴。

有個年輕人感覺很驚訝,便向他請教成功的秘訣,富翁回答說:我把還錢當存錢。

您說什麼,我不明白是什麼意思。能再說得詳細一點嗎?年輕人好奇地問。

富翁進一步解釋說:在過去幾十年裏。我每次都是按時歸還貸款。從來都不拖欠。時間長了,我在銀行的信譽就非常好,表麵上我是還了一筆錢。但實際上我是把錢暫時存在銀行裏。銀行認為我守誠信。當有困難的時候。我隨時又可以把還的錢再借出來。如此。整個銀行成了我的金庫。何來償債風險呢?

原來富翁是靠自己的信譽誠信經營。年輕人明白了誠信原來也是小老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誠信不僅是做人的原則,同時也是小本經營的原則,更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標誌。作為小老板,誠信決定了你的事業能否壯大,能否贏得更多客戶的青睞。

在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誠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格外重要。不講誠信的人,無人願與之打交道,不講誠信的企業,沒有人和組織願意與之共事。成為孤家寡人,還做什麼生意?等待它的將是市場的淘汰。同樣,一個沒有誠信的小老板更是難以發家,也許可贏一時之利,但一定會失長久之利。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並說:在我的賬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地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裏去談這筆生意呢?

小老板經營事業要以信譽做保障,這一點絕不含糊。可以說,信譽是小老板致富的源泉。失去信譽的小本經營不僅談不上發展,而且很難生存下去。因此,商界有信譽比金子還貴的說法。

經營者是社會資源的組織者,財富的創造者。他們可能是誠信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不講誠信最大的受害者。做企業的過程中,他們可能對誠信問題有更深的體會。

王先生是某家雜誌社的編輯,曾用一種很好的社交形象樹立起了他的信譽,結果由一個普通的編輯一躍成為一家刊物的主編。當他有了自辦雜誌的想法時,先向一家銀行借了一筆他並不急需的錢,他之所以借這筆錢,目的是為了樹立他的信譽。這筆錢借到後,他放在抽屜裏並沒有用它,當還款日期一到,便將它還給了銀行。如此幾次以後,他取得了這家銀行的信任,慢慢地,這家銀行借給他的錢款數目大了起來。最後一次他借的金額是一筆大額貸款,這家銀行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他。原來王先生萌生自己辦雜誌的念頭時,他估計了一下,起碼需要2萬元,而他手頭上總共才不過8 000元。於是,他到那家銀行,找每次借給他錢的那個職員,當王先生將計劃原原本本地告訴他以後,他願意借給王先生1.2萬元。不過,他要與銀行的經理洽談一下。最後,這位經理同意如數借出1.2萬元,還說:我雖然對王先生不太熟悉,不過我注意到多少年以來王先生一直向我們借款,並且每次都能按時還清。王先生就是這樣通過光明正大地使用心計獲得了別人的信賴。要獲得眾人的信任,鑄就自己的信譽,不論你采取何種方法,篤誠、守信及勤勞都是最根本的要訣。王先生說,他現在已是幾家銀行中最受歡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