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3 / 3)

隨機應變是小本經營的法寶,人隨時代的步伐走,而生意應跟著市場信息變。俗話說變則通,小本經營就是要學會隨機應變,隻有學會隨機應變,才能發揮小本經營機動靈活的優勢,從而立於不敗之地。

內蒙古商人李三就是一個隨機應變,將小產業做人的典範。最初,李三接管了一家已倒閉的製膠廠,該廠30多人,倒閉時欠下5萬元外債,拖欠工人9個月的工資。

剛接手爛攤子的時候,李三用集資的辦法招收了多名工人,買了油氈紙把漏屋遮起來,暫時解決了廠房問題,又從工人家裏借來生產工具,解決了設備問題。

正當他對製膠廠實施起死回生術時,看到了這樣一條消息:製膠業市場產品過剩,而皮革塑料製品行業的許多廠家為謀求更大利潤紛紛轉產。李三得到這個情報後,腦子裏立即就出現了一個變字。變也要從客觀實際出發,因地製宜,經過數次的調查和考慮後,權衡利弊,他決定從本地區興旺發達的畜牧業打開突破口,以皮革製品殺出一條財路。

於是,李三就地取材,用皮革製作自行車坐墊、手提包、背包、兒童書包、旅行包等產品,很快占領了市場。沒多久,工廠債務還清了,工人工資補發了,小本生意獲得了大利。

李三取得這樣的成績,就是隨機應變的結果。然而求變不能隻停留在一時,要時刻保持隨實際情況變化而變化。

李三在取得這些成績後,一些正在掙紮著的小廠都紛紛來參觀。李三敏銳地感覺到求變的時機又到了。他預感到這些來參觀的廠家即將成為競爭對手,於是轉而生產牛皮鞋、皮箱、山羊革夾克衫等。很多工人都來責問他:這麼暢銷的產品為什麼要停止生產呢?李三並沒有多解釋,隻讓他們等等看。果然,那些來取經的工廠,見李三生產的原產品本小利大銷售快,回去後爭相大批生產,市場很快就出現了滯銷現象。而李三生產的皮革產品,依然很暢銷。

這就應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的道理,隨機應變,經營才能持久。

盡管皮革廠辦得比較順利,新產品銷路很好,但李三依然求變。他預想到皮革製品有時會出現滯銷現象,僅靠一種產品風險大,如果采取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的策略,那麼一種業務不景氣時,另外的業務就可以馬上擴大,彌補損失。於是他決定再上一種新產品。

為了選擇新產品,他四處奔走,了解市場信息。一張首屆A市騾馬物資交流大會的海報吸引了他。當地牛皮資源豐富,皮質又居全國之首,加工牛皮的念頭便在李三的腦中產生了。從市場上他又了解到黃牛藍濕皮在外貿市場上是緊俏商品,於是他立即組織力量,很快就生產出了色澤鮮豔的黃牛藍濕皮。當年,這一新產品就被一外商看中,當即與李三廠簽訂了年供貨5萬張的合同書,由於李三的產品質量好,又守信用,所以不久黃牛藍濕皮就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亞洲國家。

對於小本經營而言,因為規模小,市場手段單一,並不具備引導消費潮流的能力,所以就要緊跟市場的變化,發揮機動靈活的優勢。小本經營思變、求變、隨機應變,方可保持活力,在激烈而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

迷途知返,擇優而行

河南有位劉先生,從一個家庭養雞場起步。做成了中國雞王。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以變化的眼光看市場,始終領先別人一步;不一條路走到黑,能夠及時調整經營方向。

起初,劉先生自籌資金4000元,辦起家庭養雞場。那時改革開放剛開始,以商業為目的的家庭養雞戶還很少。所以他做得十分順手。

後來,家庭養雞場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也逐漸步入了低潮。劉先生便搶先一步,貸款10萬元,辦起了一家真正的養雞場。以規模效益取勝。這步棋他又走對了,在同行中取得了很大的競爭優勢。過了幾年,養雞場逐漸多了。劉先生意識到,靠傳統方法養雞已經沒有競爭力了,必須轉投自動化設備,降低養雞成本。於是。他又將投資擴大,建成一座現代化的養雞場,設備全部是自動化。整個雞舍隻需要一個人操作即可。由於設備超前,雞場產量也很高。他的競爭優勢很明顯。

又過了幾年,劉先生看到市場過剩情況已現端倪,僅生產普通雞蛋前途難測。於是,他高薪聘請了一位專家開發綠色雞蛋。這正好迎合了人們崇尚品質、鍾情綠色食品的心理。因此。他的綠色雞蛋一上市,便受到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在商業經營中,每個人都不可能永遠是正確的,即使犯了錯誤。如果能及時更正就不會使錯誤繼續發展下去,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承認錯誤並不等於承認愚蠢。可是,明知自己錯了而又不想改正錯誤,頑固地堅持自己的錯誤,那才是最愚蠢的表現。

有個做建築裝修的小老板,在接下一個工程後墊資10萬元,不久由於開發商資金不到位,整個大樓工程停了,他也沒法進場了。為了收回這10萬元,他花了3年時間,手裏僅剩的6萬元也全部耗完。最後不僅生意沒做成,連自己的生活也成了問題,他這才恍然大悟。他失去的不僅是金錢,還有3年寶貴的時間,以及在這3年時間中失去的機會。

倘若早點抽身……他十分後悔。當時之所以抽不了身,是因為希望尚在。哪怕沒有希望,感情上也割舍不了,就像患絕症的病人,隻要還有一口氣,他本人和家屬們就舍棄不了,盡管每一個人都清楚最後的結果。

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如果不從實際出發,為自己製定不切實際的發展目標,就會把企業引向一條不歸路,最後有可能連自己的老本都會賠上。聰明的經營者,懂得及時掉頭,才是一條正確的道路。

事物的發展,如果趨勢已經確立,人為的力量是很難改變的,聰明的經商者應牢牢地記住:對於那些注定要消失的東西。千萬不要一條道走到黑,要學會及時掉頭。

抓住時機轉行,確保財源不斷

始創於工業革命開始時期的英國GKN公司,曾經是世界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但到了19世紀末,英國實行鋼鐵工業國有化的政策,GKN公司失去了主要支柱產業,隻剩下一個空殼。GKN未來的出路在哪裏?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爭論不休。

當時,沃恩隻是GKN公司內一個小會計師,他也受到邀請參加這場爭論。在經過縝密的調查後,沃恩向GKN公司董事會呈交了一份有關公司發展前途的戰略報告。沃恩指出:GKN公司應立即轉向開發新產品,不能再把自己當成鋼鐵集團公司了。不過,GKN公司剛剛創建了一家年產600萬噸鋼管的鋼管廠,按照沃恩的建議,這個鋼管廠將被取締,大額的投資會因此而化為烏有。所以,公司高層沒有采納沃恩的建議,仍然堅持原來的方向繼續生產鋼管。

市場的情形像沃恩預測的那樣,僅僅兩年之後,GKN公司的鋼管廠就陷於巨額虧損之中,不得不停產。沃恩曾經的提議再次引起董事會成員的注意,他被破格提升為公司的副總裁兼常務經理。沃恩上任後立即著手進行公司轉向工作。他買下比爾菲爾德公司,將該公司生產的新型飛機產品投入歐洲和北美市場;接著,他又安排研究人員開發廉價的運輸機,該產品在全世界受到了熱烈歡迎。在沃恩的主持下,轉型後的GKN公司煥發出勃勃生機。沃恩再接再厲,他看準了軍用機市場的前景,投入巨額的研發資金,研製出新型戰鬥機勇士號,一舉占領了英國軍用機市場。這一新產品為GKN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1980年,由於英國的鋼鐵工業出現整體性虧損,引發的連帶效應也波及了GKN公司,沃恩因業績非凡,此時剛好被公司任命為董事長,再次麵臨嚴峻的考驗。

那個時候,大多數的英國商界大佬們都認為,眼前的困難是工人罷工造成的。但沃恩不是盲目從眾的人,他對各方麵的資料進行了綜合研究。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英國工業已經開始出現衰退。沃恩再次行動起來,他毫不猶豫地采取措施改變公司的產業結構。他先後賣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亞的鋼鐵業股權和英國的傳統機械公司,同時在法國、美國和英國本土創辦了五家新公司。

麵對許多董事的異議,沃恩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轉型路線。不久。英國工業的全麵衰退果然來臨,GKN公司因早有準備,使損失降到了最低,而同類型的許多公司紛紛倒閉。至此,人們不得不佩服沃恩高瞻遠矚的眼光。他帶領企業順利渡過危機,平穩向前發展。

雖說以上個例全是有關大企業家的,但是幾乎可以代表一個現狀。對於小老板更是如此,行業衰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然而衰落之後你如何選擇將是影響一個企業的生死決定,此時,轉型可以說是至上選擇,也是你不得不為之的舉措。

當然,轉行或者轉型,並不是誰想轉就能轉的,很多人根本就不具備轉型或轉行的能力。轉型或轉行的原則在於,自己手中的資源能夠控製新進入的領域。首先,要有足夠的資金;其次,要有良好的人才儲備和社會資源。許多成功的經營者都有一次或多次轉型的經曆,隻要越轉越好就行。

如今,快餐店在中國紅紅火火,引得不少人甘願投身其中。在這個潮流下,白雲飛在繁華地段也開了一家專賣成都小吃的快餐店。每天,店裏的顧客都熙熙攘攘,一派繁忙的景象。但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月底算賬時,他發現除去l萬元的房租和9個人的工資,剩下不到2 000元,還不如自己在外麵打工賺得多!

更令他感到頭疼的是,快餐店裏已經很難留人,洗碗打雜工及服務員幾乎都漸漸流失。即使他把工資從400元漲到600元,還是留不住人。原來,快餐店的活太多太累,時間長,熬人!早晨六點起床,晚上十一二點才能收工。朋友們從白雲飛身上總結出一條真理:想整誰,就建議誰開快餐店。

自己的事業不算順利,連兒子也要起早貪黑的忙活。看著兒子匆忙又疲憊的身影,父親急在心裏,咋能幫孩子一把呢?

這個時候,父親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看家手藝--燜鍋豬蹄。不如自己煮點豬蹄在快餐店賣賣,多少也能賺點兒。白雲飛小時候家裏窮,那時豬蹄便宜,父親常給他買豬蹄解饞。豬蹄腥味大且毛多,父親摸索出燒、泡、削、燜等十幾道工序,並配上各種作料,煮出來的豬蹄味道真是香氣沁人。左鄰右舍交口稱讚:吃一次就忘不了。

盡管準備經營豬蹄,可是能有多大作為,白雲飛心裏也沒有底。出乎他意料的是,由於豬蹄風味獨特大受歡迎,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一算賬,每天賣豬蹄的利潤就有200多元。

賣豬蹄讓白雲飛看到了希望,於是他索性將快餐店的櫥窗玻璃上開了個小窗口,專賣豬蹄。最後,每月豬蹄的毛利就高達7 000元。

賣豬蹄居然比開快餐店還要掙錢,這是白雲飛之前根本沒有想到的。通過分析,他總算找出了原因:消費有差別。在快餐店,顧客5塊錢即可吃飽;而豬蹄外賣不一樣,平均每個顧客消費10元以上;同時,投資費用也有差別:同樣l 000元的營業額,快餐店要租用百十平方米的場地和八九個人;而豬蹄僅需五六平方米的門麵,雇3個工人既可(兩個煮的,一個賣的)。

想到這裏,白雲飛下定決心:關掉快餐店,專門賣豬蹄。有了這個想法,他一口氣連開了三個店,取名金牌豬手。在自己高超的技藝和絕不弄虛作假的理念下,他招攬了大批的消費者。同時,直營店也已發展到5家,再加上飯店都從他的店裏進貨,他的收入是相當可觀的。5家店每月營業額總計7萬多元,純利2萬元以上。工人也輕鬆,每天隻上8個小時的班。

轉行或是轉型,是行業利潤縮水時,小老板的發展方向之一。若事業苦苦支撐,管理上的招數已經用盡,成本也無再降的可能,此時再不轉行,便有可能在利潤極小或者沒有利潤的行業中耗盡所有資源,影響小老板的長遠發展。

當然,轉型或者轉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很可能是將原來的業務慢慢壓縮,然後以人股、投資等方式進入新行業。在國內,完完全全地拋開原有行業,轉行去做新行業的例子並不多見。但是,轉型做多元化經營,後者做跟自己原來行業相近行業卻是經營者的普遍選擇。

伴隨社會的發展,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已經變成充滿變數的領域,想想便不難發現,由古至今,生產力落後的時代,家族企業興盛的時代,直至今天這個高科技發展的時代,如果幾十年甚至百年都沒有變化過,又怎能進步?又何談發展?

因此對於小老板而言,辛苦開創的事業不代表永遠能夠生存,或者說以同一種方式生存,任何一個行業都會有衰落的一天,也許你加入的時候還是鼎盛時期,但是沒過多久就變成一潭死水。

這個時候,就需要小老板適時轉行,轉到和原行業相近的行業,或者在本行業的基礎上適當做些改變更新,也許就能夠迎來事業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