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蜜蜂一樣各司其職
在自然界中,蜜蜂過的是群體生活,生物學家認為它們是有社會性的昆蟲。每群蜜蜂的內部都有嚴密的組織和細致的分工,每個成員都能各盡其職,互相配合,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因而人們形象地把蜂群叫做“蜜蜂王國”。
“蜜蜂王國”裏其實隻有三種成員:蜂王、雄蜂和工蜂。蜂王是一種由蜂王漿喂養出來的數量極少的雌性蜂,通常一群蜜蜂隻有一隻蜂王。雖然它名稱叫“王”,其實是整個蜂群的“母親”,隻負責產卵,並不負責領導和管理蜂群。雄蜂是由沒有受精的蜂卵發育而成的,體形粗壯,它的職能是與蜂王交配,交配後即死亡。工蜂擔負著維持蜂群生活所必需的全部勞動。一般幼年的工蜂從事內勤工作,如哺育幼蟲,清掃蜂房,釀製蜂蜜,建築巢房,分泌王漿飼養蜂王和更小的工蜂。年輕力壯的工蜂負責外勤工作,如到各處去采集花蜜和花粉,有時候也負責在蜂巢門口站崗放哨等。
蜜蜂靠采食花蜜為生。采蜜時先由少數“偵察兵”出去尋找蜜源。“偵察兵”找到新蜜源後,用特殊的“舞蹈語言”告訴同伴們新蜜源的方向和距離,得到信息的外勤蜂就大量地飛向新蜜源地,開始忙碌地采集花蜜。當工蜂采集完花蜜滿載而歸時,一進門就像運動員傳遞接力棒那樣把蜜囊中的花蜜口對口地吐出交給內勤蜂,或者暫時吐卸在空巢房內,然後又急忙出去進行第二次采集……
而采集到的花蜜由擔任釀蜜任務的另一部分內勤蜂來完成,它們的蜜囊和口器就是一個小小的“加工車間”。它們把花蜜不斷地吸進又吐出,從外表上看,每個釀蜜的內勤蜂都在機械地重複同樣的動作,實際上它們每次吸入和吐出的花蜜在質和量上都發生著變化;另一部分內勤蜂按一定的隊形排列在巢內外的通道上,同向振動翅扇風,發出“嗡嗡”的響聲,好似一台微型的通風機,它們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氣流迅速通過蜂巢以帶走花蜜中的大量水分,使其濃縮。就這樣,采集蜜蜂的工蜂穿梭似的來回奔忙,釀蜜的內勤蜂晝夜不息地釀製,扇風大軍強有力地協同配合,共同釀造出讓人稱羨的奇跡。
由蜜蜂王國的生存法則,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啟示:一個優秀的團隊應該分工明確,相互溝通,相互協調。大家首先要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才能對現有資源充分利用和共享,這樣才能達到配合默契的境界。
眾所周知,海爾集團、聯想集團是世界上一流的大企業,它們之所以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當然有很多方麵的原因。比如,在管理方麵,它們內部的分工就十分明確,機構設置非常合理,部門也很齊全,每一個部門之間既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又相互依靠、相互支持,自然工作的效率就很高。因此,這樣的企業不僅取得了卓越的成績,而且也獲得了世人的高度認可。
不過,有一家國內企業在這方麵做得就不太好。廣州的一家電腦生產企業,剛開始起家時很注重產品的質量,在國內也做出了一定的名氣。可是後來隨著業務的壯大,機構設置跟不上,內部分工不明確,成員相互之間也不協調,結果在產品質量方麵出現了漏洞,導致部分產品的質量不合格。消費者將質量問題反饋給該企業的銷售部門,銷售部門沒有及時解決,消費者又不得不把問題反映給該企業的質量監督部門,質量監督部門說這件事不歸他們管,結果又把“皮球”踢了回來。反複幾次,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消費者隻好把此事舉報給消費者協會。因為該企業經常發生這樣的問題,時間久了,就引起了媒體的關注。類似的事情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該公司的信譽也在消費者心目中大打折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生存的外部環境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在這種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傳統的工作模式很難適應社會對企業發展的要求,建設優秀的團隊成為一種必然的企業管理改革趨勢。企業的運作就像一場戰役,在作戰中,需要指揮員發號施令,需要三軍的配合,需要主力部隊衝鋒陷陣,同樣也需要後勤部隊的支持。團隊的戰鬥力,來自成員間相互合作、相互支援、互為保障,從而形成一致和對稱的信息。
企業團隊要有角色的合理分配及明確定位。團隊可以按照流程的需要分為若幹部門,每個部門又可以由若幹個人組成。團隊管理者對每個成員所擔負的角色要明確定位,合理分工,既互相依存,又要形成共贏。
團隊的管理者不僅要積極取得企業生產、財務等係統的配合與支持,同時,還要密切聯係社會方方麵麵,讓團隊所做的工作取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形成良好的外部環境。
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應把團隊的整體利益看得高於一切。隻要有利於團隊的發展就要求同存異,不同的見解可以趨向統一,內部的矛盾可以通過溝通予以化解,工作過程中的問題也要及時解決。
總之,隻要企業團隊分工合理、明確,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協調、相互支持,團隊的效益就能達到最大化。反之,分工不明確,內部失調就會使企業猶如一輛散了架的車,各個部位都不聽使喚,導致各種危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