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3 / 3)

因為這種老鼠群體遷徙的行為類似於旅行,所以當地人把它們叫做“旅鼠”。那麼,旅鼠為什麼要舉行通向死亡的大遊行呢?原來,旅鼠繁殖的速度非常快。一隻剛生下來的小旅鼠,隻需經過6個星期,就發育成一隻成熟的大旅鼠,並開始產崽。一對旅鼠一年能產7~8窩,每窩都有好幾隻。以這樣的繁殖速度,隻需4~5年,這群旅鼠就多得難以想象,於是鼠群出現了食物不足的危機。為了免得大家都被餓死,出於一種奇特的本能反應,少數的旅鼠就會被留在山上,其餘的絕大部分被迫出走。而留在山上的旅鼠,因為生活環境的改善,又開始了新的繁衍,不用幾年便又重新形成了新的大群體,隻得再一次衝下山去,這樣就形成了旅鼠前赴後繼,進行“死亡大遊行”的壯觀場麵。

旅鼠的悲劇源於種群無限製地繁衍擴張,而在它們生活圈內的生存資源是有限的,當它們繁衍的速度超過資源的再生速度時,它們的生存自然就會受到威脅,為了種群的繁衍生息,部分旅鼠隻好“集體自殺”。

對於企業而言也是同樣的道理,企業自身所具備的資源是有限的,管理者在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過程中,如果超出企業的資金實力而過度地進行擴張,也會把企業拖入絕境。

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三九醫藥風光無限。時隔五年,昔日的光環早已散去,三九集團卻以資產重組的結果悲情收場。這其中既有其自身經營的不足,也有盤根錯節的財務問題。

很多人都曾提及三九短缺的資金鏈,混亂的債務關係,三九連鎖藥店也是資本市場角逐下又一失敗的案例。提起三九的興衰不得不提及三九集團的前總裁趙新先。

趙新先迷戀資本運營由來已久。1997年,集團曾運作入主上市公司川鹽化。據說,當時三九集團隻要出資5000萬元就可以接收這家上市公司,但計劃最終沒有通過。其後三九僅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即坐擁三家上市公司。

1998年7月,三九集團耗資一億元受讓深圳上市公司宜春工程國家股,並更名為三九生化。到1999年實施配股,募得現金1.16餘億元。3月底,將三九所屬的長春三順藥業有限公司委托給宜春工程進行管理,8月變更部分配股募集資金投向,用於購買第二軍醫大學研究開發的治療癌症新藥,另2500萬元用於補充公司流動資金。此外,三九集團還斥巨資在上海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購買土地,興建三九生化基因工程產品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基地,使未來融資能力成倍增長。重組兩年多後,其股本規模擴張了近兩倍。

2000年3月9日,由三九集團及其控股的深圳三九藥業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三九醫藥順利在國內A股上市,而且一次直接融資就達17個億。2000年11月28日,公司第一大股東上海華誼(集團)公司與三九集團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三九集團受讓膠帶股份總股本的29.5%,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不可否認,三九集團在這幾年的擴張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趙新先之前的擴張之路可謂一帆風順,但他似乎違背了經濟增長的規律,這種盲目擴張多少帶有一些拔苗助長的味道。從2001年起,趙新先的運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同年8月,三九集團占用上市公司25億元,受到證監會公開批評。2005年11月,趙新先被正式批準逮捕,由此,三九集團深陷危機。

從占用上市公司25億元開始,趙新先就開始不停地收購和組建上市計劃。其中很多的計劃都是因為亞洲金融風暴和監管層的影響才擱淺。資本市場的失敗案例並沒有引起趙新先足夠的重視,他仍然僥幸地希望通過自己資本運營的方式來修複三九集團的財務漏洞。趙新先起初認為連鎖藥店將來一定有利可圖,但這種風險投資在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上是通不過的,所以他私自調用資金投入連鎖店建設,試圖在賺錢之後再偷偷地還給上市公司。可惜事與願違,趙新先不僅沒有從連鎖經營中賺回資金,反而把三九集團拖入了泥潭,趙新先也在凶險的資本運作中隕落。

三九集團的興衰巨變,不過發生在短短的五六年間。究其原因,一味追求數量規模和經營規模,是其由興而衰最關鍵的症結。這正如那群迅速繁殖的旅鼠一樣,自己毀掉了自己的生存環境。

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同樣適用於企業的運作,作為企業經營者,當你違背這種法則,逆勢而行時,最終會受到規則的懲罰。

第16計打破僵化,生產質量有保障才能應對危機

不做瓶子裏的跳蚤

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幾隻跳蚤裝進透明的玻璃杯內,用玻璃蓋蓋住,然後觀察。結果發現每隻跳蚤仍然會在杯內不停地奮力往上跳,且幾乎每一跳都會使它們重重地撞在玻璃蓋上,反複多次,跳蚤獲得了經驗,過了一段時間後,再也看不到它們撞到蓋子上了。

三天後,科學家將玻璃蓋撤掉,再觀察跳蚤的行為,發現它們雖然仍在往上跳,卻沒有一隻會跳出杯口。顯然,這些跳蚤已經習慣了這種輕鬆的跳躍高度了。所以,即使把它們跳躍的障礙去掉,它們也不願去理會,自然也隻能永遠被囚禁在那片狹小的空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