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實驗給企業管理者帶來的啟發是:經驗非常重要,我們固然要懂得總結經驗,運用經驗,但經驗卻並不一定是一勞永逸的東西。因此,我們要能及時發現經驗的局限性,經常有意識地適度挑戰經驗,打破傳統習慣,超越成見,以尋求新的突破,保持一種探索精神,而不要形成思維定式,否則思想行為一旦僵化,發展進步也就無從談起了。
總之,企業賴以生存的環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經驗卻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這種經驗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那麼就要勇敢地拋棄它,去開拓新的發展之路。
皮爾·卡丹是世界著名的服裝品牌,而皮爾·卡丹本人也是法國著名的服裝設計師。在20世紀40年代,法國服裝業中隻要被認可是高級服裝生產企業的,就要受到嚴格的行業規定的限製。當時法國服裝界的限製很嚴,行業規定隻為少數貴族服務,服裝款式大多古板而陳舊,當然高級服裝的顧客也很有限,這讓皮爾·卡丹很是不滿。皮爾·卡丹在當時的服裝界還是很有聲望的,當時他已是個引人注目的風雲人物了。正因那個時代的行業規定隻為少數貴族服務,因而激發了皮爾·卡丹要為大眾消費群體服務的大膽想法和信念。
皮爾·卡丹明白,滿足於現狀是不會有光明前途的,他決心向傳統觀念發起挑戰!
皮爾·卡丹破天荒地認為隻有麵對大眾消費者才會有更大發展,他的想法理所當然地遭到了守舊的巴黎時裝界的猛烈攻擊,當他以創造性的風格設計大眾化的流行服裝的同時,也被他的同行群起而攻之,並被逐出了時裝行業係統。
不過,皮爾·卡丹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他仍然堅信自己的服裝改革方案,他更加執著地向自己設定的方向前進。1950年,他傾盡了自己的積蓄,創建了皮爾·卡丹服裝公司,當他自己設計的第一套紅色羊駝毛大衣上市時,瞬間被搶購一空,巴黎時裝界為之轟動,反響十分強烈。皮爾·卡丹對法國服裝的改革獲得了初步的成功。
在聲名鵲起的同時,皮爾·卡丹又敏銳地盯住了戰後的歐洲市場。他認為隻有大眾的消費才會促進服裝業的全麵發展,因此他再次衝破了傳統模式的束縛,把自己設計的重點轉移到普通大眾的消費領域裏,提出了“成衣大眾化”的口號,並在普通消費領域一炮打響。到此為止,可以說皮爾·卡丹已經功成名就了,按道理他也該好好地坐享其成了,但是他卻遠遠沒有滿足這一狀況,而是毅然向自己設定的更高目標奮進。
1961年,皮爾·卡丹自行設計的各式大眾服裝再次贏得一片喝彩聲,走紅法國的大街小巷。因為豐富的款式和多變的花樣,他的服裝獲得了法國普通民眾的廣泛認可,所以,法國時裝設計的最高榮譽獎——“金頂針獎”的桂冠多次被他摘得。
下麵我們再來看看國內企業運用技術創新來挽救企業的例子。夏新公司成立於1981年,靠影碟機起家,到1998年,夏新品牌已經具備一定的知名度,但此時全國家電行業微薄的利潤已不足以支撐企業的運作。1999年下半年開始,夏新麵臨危機,品牌陷入老化的狀態。2000年2月,夏新開始介入到無線通信領域,生產手機,先後推出“雙卡”手機和“智能報失”手機,同時也請名人代言廣告,大舉宣傳推廣,但反響一般。
手機產品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而夏新主營業務卻大幅下滑,虧損1.7億元。從上市到虧損,隻用了三年時間,夏新因此招致不少批評。後來,夏新痛定思痛,決定突破以往的經營模式,主推手機產品,並積極進行產品創新。
2001年底,“夏新A8”GPRS手機的推出,在手機市場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其銷量一路上揚,出現了市場中少有的產品一下線就打包被經銷商運走的情景。當時,夏新手機每月五萬台的生產規模全負荷運轉還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許多經銷商都是預付了貨款等著手機下線。在一些城市,夏新A8甚至被炒到8000元左右的天價。夏新手機的品牌知名度也隨之大幅提升。
技術上的創新以及產品定位的獨到和精確是夏新成功的重要保證。A8係列、潛龍A6係列以及彩蝶A6係列都有明確的產品定位。夏新一係列換位和滲透式的產品定位堪稱領悟了營銷大師傑克·特勞特“定位”理論的精華,使夏新準確地找到了產品本性和目標用戶特性間的結合點,成為細分市場上的領導者,創造了在局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同時夏新在以外觀設計和非核心功能開發為突破點的側翼競爭策略上,實現了對原有市場格局的突破和重整,成功地完成了市場切入和裂變式的擴展。以A8薄型雙屏折疊和七彩背光為代表的外觀設計在這個“機型為王”的時代贏得了用戶的青睞。而“聞樂起舞”的功能設計也在非核心功能競爭上顯示了時尚的色彩。
2003年1月17日,夏新手機榮獲2002年CCID中國手機用戶滿意產品調查“國產GSM製式手機最佳用戶滿意品牌獎”,同時,夏新A8和A6手機,分別以具有夢幻時尚魅力和中國傳統文化審美情趣的外觀獲得“用戶滿意外觀設計獎”。
由此可見,對企業而言,抓應用開發,創特色產品,及時改變產品開發策略,在生產技術和產品技術上不斷推陳出新,才是在危機中站穩腳跟的法寶。如果像瓶子裏的跳蚤那樣局限於思維定式,那麼隻有被餓死的結局。
蜜蜂建造蜂房的秘密
蜜蜂堪稱自然界中優秀的工程師。蜜蜂看起來非常小,卻有著非凡的創造力,而整個蜜蜂王國天衣無縫的合作機製和相互製約的嚴謹秩序,更讓人著迷。在建造蜂房的時候,可以說任何一隻小小的工蜂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加工廠,它們吮吸了大量的花蜜後,蜜液在腹內經過一係列的轉化就變成蠟質。液態的蠟質分泌到蠟腺的鏡膜上以後,遇到空氣便凝結成透明、易碎、近於白色的蠟鱗。每隻工蜂每次隻能分泌8片蠟鱗,建造一個工蜂房需用50片以上的蠟鱗,而建造一個雄蜂房要用120片的蠟鱗,由此可見,蜜蜂建造蜂房的工作量是相當大的。蜜蜂造蜂房用蠟時,將蠟鱗夾送到口裏,經口器咀嚼並加唾液,使之成為柔軟富有彈性的蠟質。建造蜂房時它們配合很默契,許多工蜂像猴子撈月那樣連成串,懸掛在準備築造的蜂房基部,掛在下麵的工蜂不斷向上部築巢的工蜂輸送已經柔化的蠟質。它們不斷輪班作業,經過日夜奮戰,逐漸築成六角形蜂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