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1 / 3)

雖然色彩依附於各種物體上,但是色彩比物體本身更容易產生視覺衝擊力。色彩在視覺表現中最具先聲奪人的藝術魅力,試驗表明:人們日常獲取的80%的信息,來自視覺,而視覺感受信息最初的20秒內,色彩的成分占80%。消費者一般在20秒內對商品形象做出判斷,其中80%的印象來自色彩。因此,色彩在企業的產品包裝中無疑占據了重要的位置。那麼,企業應如何在運用色彩來為銷售服務呢?

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設計者都要有色彩意識,不要吝“色”,要充分發揮色彩的效用,並合理、科學地使用色彩。因為大部分產品都是有形有色的實物,所以企業的產品設計和宣傳媒介都離不開色彩的傳達和表現。

企業和色彩的關係主要有以下幾種:企業的標準色彩、企業的產品基本色彩、企業的包裝色彩、企業的廣告色彩、企業的網頁色彩等,這些色彩都與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方向、產品定位、企業文化等有直接的關係。

所謂企業的標準色,就是指企業經過專門設計選定的某種特定色彩或一組色彩係統,並將其運用於該企業所有視覺傳達設計的媒體中,通過這種色彩所製造的視覺刺激與心理反應,突出該企業的經營理念或產品的內容特質。這種特定的色彩也被稱為企業的“色彩形象”。

企業的標準色不宜太花哨,不能像孔雀尾巴那樣。標準色一般選1~2種色彩,以不超過3種色彩為宜,可以廣泛地應用於企業標誌、產品、廣告、包裝、建築裝飾、展品陳列、製服、旗幟和其他事務用品的設計上,這是用於企業視覺識別的重要基本設計要素。

企業選擇哪種色彩作為標準色,要根據企業的文化傳統、發展曆史、經營戰略、經營理念等因素來決定。基本的原則是突出企業風格,體現企業的性質、宗旨和經營方針;通過製造差別,展示企業的獨特個性;與消費者心理相吻合;迎合市場化的潮流。

在信息化時代,標準色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一是因為色彩的品牌形象性比較明確醒目,二是通過色彩,企業和品牌可以表達自己的經營理念和情感。如可口可樂公司選用紅色作為標準色,洋溢著青春、歡樂、熱烈的氣息;柯達公司選用黃色作為標準色,來表現膠卷色彩飽滿、璀璨奪目的產品性質;還有紅黃色的“麥當勞”、藍色的“百事可樂”、綠色的“蒙牛”和“伊利”等,無不給人以強烈而深刻的印象。

由於信息的透明化,現代社會已經沒有什麼技術和秘密可言,因此產品在用途和性能方麵越來越難分伯仲,相反產品的附加值倒變得更具競爭意義,色彩就是品牌競爭的一個主要方麵。在產品的經營和銷售上,色彩就像一位“無聲的推銷員”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行為。

產品的色彩要與產品的功能特性相一致。產品的功能特性包括它的用途、性能、結構、形狀等方麵。企業在設計和生產產品時,要認真研究產品的功能特性,使產品的色彩所傳達的理念與它的功能特性相統一。在為產品進行色彩設計時,必須首先分析特定消費者喜愛的色彩所屬的範圍。不同色彩,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不同產品在色彩上的選擇及不同色彩的搭配,既要適應普通消費者的一般心理需求,又要注意特定消費者的特定心理需求,以覆蓋最廣大的消費群體。

另外,企業的包裝是其產品外在形象的組成部分,包裝上的色彩也是影響視覺的最活躍因素,色彩在包裝設計中也占據很重要的位置。

體現產品特質的包裝色彩一般稱為“形象色”,包裝色彩一般是產品的內容、特征和用途的形象反映。在包裝上見到的形象色,容易使人對產品產生聯想和回憶,並從中大概了解產品的基本內容、形式、特征、用途和味道等。例如:藍色的包裝不易引起人們的食欲,所以在食品包裝中很少用藍色。因為牛奶,藍色的包裝就不如綠色的包裝更誘人。

對包裝進行科學的色彩設計不僅能加強消費者對產品美感的良好認同,還能使消費者產生強烈的購買欲望。有特色的包裝色彩,很容易成為品牌的一種標誌,能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從而使自己的品牌具有更清楚的識別性。

總之,企業的經營離不開色彩,產品的包裝更離不開色彩,包裝不是單純的一個物流環節,它更重要的價值在於為產品的銷售服務。同樣,對產品進行合理的包裝設計,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一種對資源的整合,以使產品的使用價值和欣賞價值得到同步的提升。

橘生淮北則為枳

在中國的先秦典籍《晏子春秋》中,齊國的國相晏子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橘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則變為枳了。本來相同的植物變得不同,這是水土環境相異造成的呀!

“枳”是類似於橘子的一種植物果實,它的球形漿果呈黃綠色,味道酸苦,很少有人吃它,多用其入藥;橘子當然完全不同,它是或黃或紅的一種水果,外形和枳差不多,味道卻甘美酸甜,是江南一帶百姓喜歡吃的水果之一。

現代生物科學已經證實了晏子當時的話也是有科學道理的。因為環境、氣候、光照、土壤酸堿度等方麵因素的差異,使得橘這種果樹種在淮河南邊和種在淮河北邊,結出果實的味道會變得很不一樣。

對於企業來講,也是同樣的道理。一些現代連鎖企業,為了擴大規模或者實現國際化的經營戰略,不顧當地具體環境,而盲目地擴大經營網絡。實際上,每一種經營模式都有其特定的生存環境,離開了這種特定的環境,或者忽視了當地具體環境,那麼就會讓新生的連鎖企業“水土不服”,從而造成供應不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