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企業管理者和創業者來說,不要以為危機時期不是創業的好時機,要記住:思想決定方向,方向決定命運。所以命運並不是注定的,很多時候,命運是操縱在自己手裏的。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能否改變命運,就要看能否抓住機遇。
在別人懷疑時,你行動了;別人行動時,你賺錢了;別人賺錢時,你就創業成功了。越是困難的時候越能湧現出一批新的、更具眼光的企業家,他們正是在危急時刻崛起的。
以金融危機為例,創業者完全可以在金融危機中抓住以下幾個創業機遇:
(1)“催債”正是時候。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時,一些和金融市場聯係最緊密的企業資金捉襟見肘。於是,“催債師”應運而生,這個平時默默無聞的小行業,被陷於三角債中的老板們“委以重任”。
(2)網購的好機會。絕大部分人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開銷,會選擇更加優惠的購物方式——網購。由於網店沒有實體店麵,而且在員工工資方麵可以節省不少開銷,因此,同樣的產品在網店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出售。馬雲就在金融危機中嗅到機遇,追加給淘寶50億元投資。
(3)並購的機會。金融危機給零售企業帶來了並購的機會,這意味著零售企業將麵臨大的洗牌,這給了零售企業做大的機會。
(4)成本價格走低。金融危機襲來,能源價格上漲的局麵已經終止,目前能源、大宗商品價格下探,但隻要企業的產品對路,並保持旺盛增長,就能享受到內需強勁、成本價格走低的良好環境。
(5)承接外包業務。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將有更多跨國公司將其非核心業務外包,以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這給承接外包業務的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因此,創業者應當在穩定現有市場的同時,積極主動尋找以服務外包為重點的國際產業。
由此可見,如果企業經營者或小本創業者有眼光、有勇氣、有能力,就能化危機為契機,乘風破浪地在商海前進,從而抵達勝利的彼岸。
做商場中的高明棋手
“善弈者謀勢”,高明的棋手總是在謀劃上下工夫,走一步,看兩步,想三步。“困難是彈簧,你弱它就強”,經營企業就注定了要遭遇重重困難,經曆眾多意想不到的磨礪與曲折。反過來說,這種曲折的經曆又何嚐不是一種幸福呢?
高明的棋手與人對弈,總是心存大局、眼觀八方、進退攻守、有節有度,如此,方能成竹在胸、勝券在握。如果時時不忘謀眼前一子的利益得失,而忽略了整體局勢的轉移變化,雖然一時殺性暢快,僥幸小得,但最終必將會失去全局大勢。
所以,上等的商人必通圍棋之道,以謀其勢,中等的商人必識象棋之術,以謀其市,下等的商人僅恃跳棋之法,以盡其事。
1999年,當蒙牛以100萬注冊資金成立奶製品公司的時候,伊利市場規模是12億元,三元雄踞北京,光明稱霸上海……一無工廠、二無市場的蒙牛,在全國的排名僅為第1116位。而短短五年時間,蒙牛在中國乳製品企業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為行業的領軍者,創造了在誕生1000餘天裏平均每天超越一個競爭對手的經營奇跡。
蒙牛是一個既善於“看天”,也善於“相地”的企業。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有句話,“沒有棋局的成功,就沒有棋子的成功”。蒙牛的發展,其實也是蒙牛企業對“謀勢”之道最“牛氣”的詮釋。
蒙牛創業伊始,就以“韜光養晦”的“謙遜”心態,將自身的品牌知名度與伊利緊密地聯係在一起,通過“蓄勢”和“借勢”,利用伊利的知名度,巧妙地將蒙牛自身的品牌打出去了。然後,蒙牛根據呼和浩特人均牛奶擁有量全國第一、牛奶增速全國第一的狀況,尋找到一個更大的背景——巧借內蒙古之勢,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和那些大品牌放在了一起,更以“建設中國乳都”、“為內蒙古喝彩”之博大胸懷,凝聚了強大勢能。接下來,蒙牛不斷通過一係列的借勢、造勢策略,掀起衝天“牛”勢。
2001年,蒙牛發起的“一厘錢精神,千萬元奉獻”的“申奧”事件,將公益行為天衣無縫地與消費者聯係在了一起,讓每個購買蒙牛產品的消費者感覺到為“申奧”作了貢獻,實現了一箭雙雕。
2003年,在“非典”時期的非常策劃,使蒙牛再一次成為媒體競相追逐的焦點,蒙牛被公認為有公益責任心的社會企業,再次成為消費者首推的標榜品牌。
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蒙牛又把握住這次空前絕後的機會,搶占了戰略謀勢的製高點。當2003年10月16日早上7點,“神舟五號”一落地之後,蒙牛在中央電視台的廣告便成功啟動。所有電視廣告、路牌廣告也都相繼在北京、廣州、上海等城市實現了成功對接,全國30多個城市的候車廳被蒙牛的廣告占據。
蒙牛牛奶一夜間便充斥了城市的大街小巷,從2004年1月起,蒙牛液體奶銷量曾連續30個月居全國奶類銷量之冠。
此外,蒙牛與湖南衛視聯手打造的“2005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使蒙牛在酸酸乳領域的銷售量從2004年的7億元人民幣飆升至30億元人民幣,蒙牛成功利用營銷借勢手段成就了一個不小的銷售奇跡。短短幾年時間,蒙牛利用一次次的成功營銷術將自己推上了王者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