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型車在市場大獲全勝,但亨利並未裹足不前。1913年,福特公司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線,每分鍾生產一輛T型車。到1914年,T型車已占領美國汽車市場半壁江山。
亨利對美國社會的影響也從汽車業擴展到了商業、服務業和基礎設施建設。他建立了汽車經銷商體係;在他的努力下,加油站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他還大力遊說政府修路,使美國有了州際高速公路。
亨利·福特留給後人最寶貴的遺產,就是他的“造百姓車”的理念——汽車不應該屬於少數富人,而應該讓每個人都買得起。“更多,更好,更便宜”是他的經營創新理念,也正是由於這種創新理念,福特公司才在當時的1000多家汽車公司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市場。
第34計前車可鑒,學習他人的危機處理策略
巧妙化解廣告危機
豐田汽車公司是世界十大汽車工業公司之一,創立於1933年。早期的豐田、皇冠、花冠汽車名噪一時,近年來的雷克薩斯豪華汽車也極負盛名。
然而,在2003年度豐田汽車公司眼看經營工作就要畫上一個圓滿句號的時候,卻由於“霸道”廣告危機事件而弄得滿城風雨。
在豐田公司“霸道”車的廣告宣傳頁上,兩隻石獅蹲居路的兩側,其中一隻挺身伸出右爪向“霸道”車作行禮狀,廣告的文案設計為“霸道,你不得不尊敬”。
傳統觀念認為,石獅是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蘊涵著極其重要的象征意義。豐田汽車公司選擇這樣的畫麵為其產品做廣告,有消費者認為有辱民族尊嚴。《解放日報》以“日本豐田汽車霸道廣告有辱民族尊嚴”為題,報道了該事件的詳細情況,在當天,幾大門戶網站及相當多的媒體也都進行了轉載。這件事觸動了中國人敏感的民族情緒,
引起了國人極大的關注,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以至於聲討不斷。
然而,在危機事件洶湧而來的時候,豐田汽車公司的管理者卻表現得不慌不忙,他們沉著應對,有章有法、可圈可點,終於有效地化解了危機事件。
在許多媒體對此事件進行報道之後,豐田汽車公司立即召開由公司多位高層參加的媒體座談會,並在當天發布了道歉書,從而使關注此次事件的讀者和媒體在最短時間內了解到了豐田汽車公司的態度,阻止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假如豐田公司不在火勢剛剛燃起時采取果斷的行動,一旦愈燒愈烈,則勢必失去控製。
在豐田汽車公司的道歉書中,豐田管理者沒有為這次危機事件尋找任何為自己開脫的借口,而是對此次事件致以誠摯的歉意。在談及創作廣告的盛世長城廣告公司時,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古穀俊男這樣回答:“出現這樣的事情,完全是我們自己的責任,應該由我們自己來承擔。”
豐田汽車公司的誠懇態度更是得到了媒體的嘉許。有記者作了如下的描述:“在整個座談會中,不斷聽到日本代表的致歉,而他們對記者的提問也都非常痛快地給予了回答,所以會議的整體氣氛還是顯得相當平和融洽的,沒有出現比較過激的言語和行為。”
當危機事件來臨的時候,公眾需要的不是借口,也不是推三阻四,而是勇於承擔責任的態度。
代表企業對危機事件表態的工作人員的職位高低,通常意味著事件主角對此次危機事件的重視程度。正是因為豐田汽車公司的管理層傾巢出動,使媒體和讀者感受到了豐田公司解決危機的誠意。假如豐田汽車公司僅由其公關部門例行公事地發言,那麼後果肯定是適得其反。
在那次媒體座談會上,豐田汽車公司通過在座的新聞媒體向中國消費者是這樣道歉的:“雖然我們在投放廣告之前沒有任何的惡意,可由於我們表達得不妥帖,在中國消費者中引發了不愉快、不好的情緒,對此我們表示十分遺憾。豐田公司在危機事件發生後首先停發了這兩則廣告,並在一些媒體發布致歉信,同時也在豐田官方網站上登出。為了防止類似危機事件再次發生,企業正在采取相應措施,以堅決杜絕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我們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消費者的諒解和信任。”
企業陷入危機事件時,用恰當的語言和恰當的方式向公眾說明事實真相是十分有必要的。盡管豐田汽車公司的廣告是由廣告公司製作,也是由中國人創意設計的,然而豐田並沒有以此來推脫,而是表達歉意並表示願意承擔責任,使媒體和公眾在心理上不反感的前提下認可了該危機事件發生的緣由,最終給予了諒解和信任。
豐田汽車公司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所以,在危機事件發生後,不論豐田汽車公司本身,還是發表該廣告的媒體,或是創作該廣告的廣告公司,都一致對外“表示誠懇的歉意”,同時,除了一汽豐田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古穀俊男對外發言外,如果公司中其他人被問及此事,則連連道歉,不發表其他講話。
事實上,很多危機事件之所以發展到失控的狀態,與企業沒把好“口關”有至關重要的關係。因為對外漏的口風,往往蘊涵的是對事件認識的態度。而企業對危機事件的認識態度往往是公眾最為關注的。豐田汽車公司誠懇的道歉態度,贏得了消費者的理解,從而很好地化解了危機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