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四章(3 / 3)

埃克森公司的這兩次經曆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有效的公共關係活動對於一個企業的順利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一點尤其表現在對惡性危機事件的處理上。一旦危機事件發生後,企業應有的態度是正視危機事件並認真對待。公關決策及時而恰當,就可以使企業迅速擺脫危機事件,最終走出困境;相反,如果企業反應遲鈍或失策,就會舉步維艱,甚至越陷越深,公關危機也會轉化為公關災難。

由於企業遭遇的危機事件的危害性質不同,所以,其處理的方法也各不相同。危機事件就其危害性質來說,可以分為重大事故和形象或信譽危機兩種。假如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人員的傷亡、生產或經濟的直接損失上,則屬於重大事故的範疇,應采用技術處理的方法,比如,科學鑒定、損失賠償、技術分析、恢複生產、傷病及死亡者的安排處理、改善管理等事務性的善後工作。如果危機事件所帶來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對企業信譽和形象的損害和間接的經濟損失上,那麼就屬於形象或信譽危機,所以,最好采用公關處理的方法,如向外界公布事實真相,爭取傷亡人員家屬的支持,穩定民心,恢複信譽,向上級管理部門彙報等傳播性和溝通性的協調活動。但是,許多危機事件都可能同時產生兩種危害,隻是危害的側重點不同,所以,在處理上也應是兩種方法相互滲透和相互交叉的。

“防火”勝於“滅火”,當危機事件發生以後再去補救,那會造成一定的人力和物力方麵的損失。所以,對於企業公關部門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止這種危機事件發生,及早發現其端倪,防患於未然。

所以,企業管理者製訂一份危機事件處理計劃有助於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一份全麵、完整的危機管理方案的內容應該是:為處理每一項潛在的危機事件製定具體的戰略和戰術;組建危機事件的控製小組和險情審核小組;確定可能受到危機事件影響的公眾範圍;組建一個危機事件管理小組;對企業潛在的危機事件的形態進行分類;製定預防危機事件的方針、對策;在製訂危機事件的應急計劃時,多傾聽外部專家的意見,以免再犯相同的錯誤;寫出書麵方案;對有關方案計劃進行不斷的試驗性演習;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危機事件對企業聲譽造成破壞性影響,要建立有效的傳播溝通渠道;對危機事件持一種正確積極的態度;使企業的行為與公眾的期望保持一致;通過一係列對社會負責的行為來建立企業的信譽;時刻準備把握危機事件中的契機;為確保在處理危機事件時能有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參與,平時應對他們進行專業的培訓。

為了做到臨危不亂,企業管理者不但應及早地發現危機事件的某些早期征兆,將危機事件消除於萌芽狀態之中,還必須熟悉危機公關處理的要訣:調查原因,善於識別,避免見危而不識危;果斷隔離危機源,消除影響;隨時注意輿論環境;對危機事件的前兆有敏感性;危機事件發生後及時采取有力的措施,防止進一步惡化;重視媒體作用,巧用傳播;被動狀態下要有主動進攻的姿態。

第35計穩步發展,避免危機須知的大禁忌

與人合夥一定要防止內亂

有許多小本創業者之所以失敗,大多是由於“內亂”造成的,意即經營團隊內部不團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合夥人有不同的意見,從而打亂經營的穩健步伐。

不要一味相信“同患難容易,共富貴難”的道理。實際上,在生意不景氣的時候,意見一致、寧可一起赴難的高尚意識並不多見,一旦遇到難題,合夥人大都會各奔東西。因為人都會有一種“寧可死在自己手中,也不要被別人牽製”的心理。這種心理是創業的大忌。

曾經有一位小本經營起家的企業家說過他的創業經曆。他說:“我剛起步的時候,沒有足夠的資金,必須有人投資,才能實現創業夢想。我在向朋友借錢與招納合夥人兩條路之間,選擇了前者。”

他隨後解釋了自己為什麼寧願借錢也要獨資經營,他認為創業成功,自信心很重要,既然有信心能夠靠自己的能力與才幹賺錢,何必要讓合夥人來分享利潤?這樣做是為了避免產生內亂。

當然,我們不能忽視合夥做生意的好處:共同承擔風險,共同享受成果,共同負責工作;在資金方麵,可以靈活運轉,在營運上可以有人商量。這些都是合夥的優勢所在。然而,要找到真正能夠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夥伴實屬不易。

所以,小本經營者要在獨自經營還是合夥經營的問題上慎重選擇。一旦決定與人合夥,在尋找合夥人時一定要覓到能同患難、共富貴的人,否則,一旦發生利益糾紛,引起內亂,企業就不能順利經營。

做生意不能頭腦發熱

從事小本經營,不能頭腦發熱,不能狂熱地因尋求擴張而草率從事。當你雄心萬丈地力求生意發展之時,必須謹慎從事,將發展速度控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1998年8月10日,對於享有盛名的亞細亞集團來說是一個灰色的日子。300多位供貨廠家代表靜坐在集團商場門前,要求“還我貨款”。最終,新任總經理趙先生與債主們達成了分期付款協議,平息了這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