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空口無憑。”置身於現代商場的小本經營者,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商場如戰場,其間充滿了不確定因素。與他人進行交易之時,經營者絕不能草率和掉以輕心,盲目輕信的人是不會輕易成功的,而且往往是別人“吞吃”的目標。遵照生意場上的慣例,即便對方是自己的親戚朋友和多年的交易夥伴,在從事大筆買賣時,都應該簽訂書麵合同,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如果經營者認為對方講信用,雙方口頭約定就可,就很有可能會上當受騙,尤其是與初次進行交易的人達成口頭協議受騙的可能性會更大。
有一家建築隊與當地一家水磨石場簽了一份購買200立方米水磨石的合同,合同中關於質量要求的條款並未涉及。待建築隊去提貨時,認為水磨石質量不夠好,十分不悅。於是,雙方經過商量,口頭上約定每立方米價格降低三元,建築隊將預訂的水磨石按數提回。到結賬的時候,水磨石場要求建築隊按合同上規定的價格算賬,不承認原來兩家的口頭約定,建築隊空口無憑,隻好自認倒黴,按合同價格將款付了,白白損失了600多元。
其實,做買賣時,隻有口頭合同,搞所謂的“君子協定”,本身就是不合法行為。不合法的行為,當然就很難受法律的保護了。可見,口頭合同有百害而無一利。
也許有人會認為,中華民族有著講求信用的傳統,民間就有“一諾千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的警句,古人做生意的時候,也有憑口頭上的“君子協定”進行交易的情況。現實生活中,輪到自己怎麼就不可以了?實際上,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靠所謂的“君子協定”搞經營、做生意的做法,已經暴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和危險性。有的經營者,僅憑買主一張白條,便將價值上萬元的商品發出,結果被騙子乘機鑽了空子;有的經營者,因為是老關係,在沒有訂立任何字據的情形下,便達成了口頭協定,而最終對方違約,即使打官司也無濟於事。由此可以看出,什麼事情都講哥們兒義氣,嘴上說說就以為萬事大吉,或者輕信他人的口頭擔保,最終是會吃虧的。
雖然不能說生意場上都是爾虞我詐的,但是由於利益的競爭,生意場上的情況會特別複雜,因此,小本經營者必須要有一定的防範意識,不能依賴“君子協定”,以免上當受騙。
做生意切記不可見利忘義
從事小本經營一定要以誠為本,切勿利欲熏心、見利忘義,欺騙消費者,這樣隻能將你的聲譽敗壞,使你辛苦經營的生意毀於一旦。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開設了一家布店,一連數年,生意都很好。
有一天,他到附近另一家布店去串門,看到店主正用一個尺寸有誤的木尺賣布,蒙騙顧客。
回家後,他心想:看人家多聰明,賺錢多快呀,我何不學習一下?於是,他也開始用同樣的木尺賣布。天長日久,他的伎倆被顧客識破,後來生意越來越冷清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經商不能見利忘義,倘若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欺騙消費者,那後果將會是得不償失。
有一家銷售種子的小公司,經理白手起家開創了這番事業,然而最終生意還是毀於一旦。是什麼毀掉了這家公司的前途呢?
該公司的經理杜宇,起初創業時兢兢業業,以誠待客,獲得了顧客們的一致好評。可等到事業發展壯大後,他也逐漸變了。為了賺更多的錢,他總是耍小聰明,結果將公司送進了墳墓。
杜宇曾組織過一次大範圍的特價種子有獎銷售活動,每購買一公斤種子贈獎券一張,憑獎券兌換獎品。這一促銷手段得到了消費者的積極響應,一時間公司門前車水馬龍,滿是前來購買種子的客商,公司也獲得了很高的利潤。
不過,巨大的種子銷量後麵,卻掩藏著杜宇不可告人的伎倆。由於種子供不應求,他從別的公司購買了大量未經檢驗的劣質種子,以次充好。
杜宇看似聰明的舉動逃不過消費者的眼睛,這種投機行為很快被發現並引起消費者的強烈憤慨,大家紛紛要求退貨。由於各地退貨不斷,造成了種子大量積壓,公司一下子就虧損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