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永州的九嶷山,距離香花嶺二百多裏地。從記事開始,陶百川每年都要跟著母親去九嶷山的外婆家住上一段。母親去世後,陶百川又跟著父親去過一次外婆家。這三年,自從父親傷了左腿,陶百川就再也沒到過九嶷山了。
記憶裏,從香花嶺到九嶷山用兩天時間就夠了,他晚上總是在藍山縣塔峰鎮歇個腳。毛澤東和紅軍離開香花鎮一天半,應該還沒有趕到九嶷山。他們趕到九嶷山,會在那裏住上三五天。這樣,順利的話,三天後他就能在九嶷山一帶要回毛驢小白了。因為九嶷山和藍山住著陶百川的外婆、舅舅和小姨,陶家駒這才下定決心讓兒子和外甥去追趕紅軍,找自家的毛驢小白。
陶百川和周三才背著幾斤蔥油餅出了香花鎮朝西南走。走了四五裏地,陶百川才突然記起來以前去九嶷山外婆家,都能搭順路的馬車走很長的路。如果遇不到順路的馬車,走到藍山縣塔峰鎮的小姨家,恐怕得走到第二天天亮。一想到以前有馬車坐,陶百川的兩條腿就變得沉重起來,走幾步就要回頭望望,生怕錯過了路過的馬車。他這一分神,兩個人走得就更慢了。
他們腳下這條路,是藍山通往臨武縣城的官道,應該很容易碰上過路的馬車的。周三才走到一處高地,抬眼看看西邊半空中的太陽,說:“百川哥,我們要追咱家的毛驢小白,走路肯定是追不上的,不如在這裏等馬車吧。小白能賣十幾個大洋,我們拿出幾十個銅壘子坐馬車是值得的。”
陶百川手搭涼棚朝遠處望:“真怪,走這麼久,怎麼一輛馬車都沒有見到呢?這個賬我也算清楚了。隻要找回小白,別說花幾十個銅壘子,就是花兩個三個大洋也值。”
兩個人坐在路邊吃了幾片蔥花餅。突然間,一輛馬車從東邊跑過來了。兩人一躍而起,站在官道中央,揮起手來。
馬車停了下來,車上坐著香花鎮羅記雜貨鋪的羅公公。
羅公公聽說他們去藍山小姨家,說:“上來吧。不碰上我,你們怕要走夜路了。有急事?”
陶百川說:“其實是我外婆病了,想我了。前幾天我要去,誰知來了紅軍,走不了。羅公公,這路上怎麼沒了馬車呀?”
羅公公說:“我要是沒見過紅軍,也不敢這個時候去進貨。看這紅軍鬧的,聽說他們要過來,我女兒女婿帶著彩蝶從宜章躲到咱們香花嶺。我呢,連夜帶著這兩匹馬,躲到了兒媳婦娘家。為啥躲?怕嘛。怕打土豪,更怕共產共妻。誰知這紅軍真是仁義之師,還窮大方,用你什麼都給錢。聽你羅婆婆說你們給紅軍養了幾天馬,做了幾天豆腐,發了點財?”
陶百川想了一會兒,說:“沒虧。他們給的錢也就是夠本。”
周三才道:“人家手裏有槍,我婆婆說,人平安無事就算賺了,賺大了。”
羅公公笑起來:“這年頭,兵荒馬亂的,就得這樣想。沒賠就好。我躲這六七天,著實賠了,至少賠了我和馬的吃喝。生逢亂世,生意難做,活著不易啊。”
三個人一路說說笑笑,太陽落山時才趕到塔峰鎮。
二
小姨聽陶百川說他一連三天都夢到了外婆病倒在床,眼圈立馬紅了,當即決定第二天一大早帶著兩個晚輩回娘家。她說她也有兩三個月沒有回娘家看老人了。
小姨夫一聽就皺起了眉頭:“緩幾天再去吧。昨天,共產黨的紅軍從南邊和北邊繞過藍山縣城,去了九嶷山……”
“什麼?”小姨急了,“共產黨的隊伍去了九嶷山?你怎麼不告訴我?你不讓我去看我媽,存的是什麼心?”
小姨夫解釋說:“過紅傳了好久了,搞得人心惶惶的。正好人家繞過了藍山,我告不告訴你,有什麼關係?我沒說不讓你去看老人。一百多裏路,要用馬車,這萬一遇上紅軍,搶了馬搶了馬車,也是事。主要是你又年輕又漂亮的,抓你去共產共妻了,我和孩子怎麼辦?”
陶百川沒想到這麼快就有了紅軍的消息,馬上接道:“姨夫,小姨,紅軍不像他們說的那樣,他們是窮人的隊伍,都是好人……小姨,姨夫,我和三才都見過紅軍。紅軍在香花鎮住了四天,吃飯給飯錢,養、養馬……”他不知道該不該把什麼都告訴小姨和姨夫,於是吞吞吐吐起來。
周三才忙接著說:“養馬也給了馬料錢。給他們做豆腐,他們給豆子錢不說,還給工錢……”
姨夫疑惑地問:“真的假的?”
陶百川決定不說毛驢小白的事:“他們吃我們家裏的雞鴨魚,也都給了錢。吃了茶葉,臨走時也都給了錢呢。小姨,我真的太想外婆了……”
周三才添油加醋地說:“做完夢,百川哥總是哭醒,把我也哭醒了幾回……”
“定了。明早就走。”小姨用當家人的口氣說,“縣黨部、保安團裏都是些什麼人?他們的話我從來不信。我就這一個媽,你要心疼你的馬和馬車,你跟它們過。明早我帶兩個孩子走路也要回九嶷山。”
姨夫無奈地笑笑:“誰都隻有一個媽,我也隻有這一個丈母娘,明早我們一起去。”
陶百川和周三才沒想到這麼快就能追上紅軍,兩個人興奮到後半夜還沒睡著。兩人商定,見不到紅軍,決不說毛驢小白的事,隻說紅軍如何如何好。
出了藍山縣城西門幾十裏,就進入瑤族人的聚居區。路邊的山更大了,山上的樹葉也比香花嶺的樹葉更加濃綠。周三才第一次進入瑤族人的地界,一下子就喜歡上了瑤族人穿的衣裳,興奮得一路叫個不停。陶百川坐在馬車上,一言不發,眼睛一直朝路兩邊的遠處張望,希望早一點發現紅軍。
外婆家住在九嶷河東側一座高山的北邊,這座山便成了瑤人和漢人居住地的分界線,山北邊漢人占絕大多數,山南邊就沒有多少漢人了。外婆家往西十幾裏,便是傳說中古代舜帝的埋葬地。馬車一到九嶷河邊,陶百川就有了跟香花嶺一樣的熟悉感。記事後,他每年都要隨母親在這如畫的山水裏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初冬的九嶷山花雖然早謝了,但還是要比香花嶺漂亮許多。有好一會兒,陶百川都沉醉在沿途熟悉的美景裏,幾乎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是找紅軍戰士馬天來要回自家的毛驢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