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窯(1 / 3)

明清年間,保定窯業興隆。共有十餘處官府大窯,還有百餘處民間私窯。窯坊大都建在城東,每天燒得濃煙滾動,凜凜威風,一片黑黑的遮天蓋日。

窯業高手大多在官窯。窯官為府官兼任。副窯官都是吃俸銀的窯匠,入了官冊,便是官家匠人了。每有貢品活兒,副窯官便日夜守在窯內監做。坯子人爐前,皆用官印在坯底壓模,並注明日期窯號,以備上考。開窯後,成品由府官監管封存,剔下的一律毀掉,以防印模流失民間。十分嚴格。

私窯參差不齊。多是貧寒匠人選些官窯遺棄的廢土,做弄出些諸如盆碗碟盤或狀如飛禽走獸的玩具,燒製出來,大多粗糙不堪,挑到外埠沿街叫賣,好歹換些小錢或食物回來,補作家用。私窯也有高手,雖有技藝,卻苦為生計所迫,多是燒製一些民間通俗用品,換錢而已。偶做成些精品,終不能留,把玩幾日,也還是上市賣了糊口。那年,保定私窯李子強燒出了一件絕品彩雞,驚動了城內行家裏手。

李子強祖傳三代做窯,在保定頗有名聲。傳到李子強,手藝更加光大。李子強心靈聰慧,做工十分精細。彩畫描繪,鮮活生動。坯子入窯後,晝夜守在窯旁,不敢怠懈。活兒自然利落。一經上市,多是搶手。

那天,李子強做了些雄雞,各有姿態,自覺得心應手。入窯後,便格外上了心思。先文火,後武火,再文再武,反複多次。兩日後開窯,一爐雄雞活靈活現跳出來,全是引頸報曉的樣子。其中一隻,色彩鮮亮,玲瓏剔透,周身竟無一點瑕疵。李子強看得眼呆,不覺失聲喊一句:渾然天成啊。喊罷,淚水竟濕了臉。

有幾家相好的窯匠上門來看,紛紛讚道:子強,真是絕品。若蓋有官窯的印鑒,直可以做貢品了。正在議論,就聽門外有人大笑:子強,如何燒得了寶貝竟不告知一聲啊。眾人轉身去看,竟是西城窯匠林平軒大步跨進門來。林平軒三十歲上下,也是祖傳的窯匠,常年的窯火熏烤,似乎已被窯火烤焦,麵皮黑赤,遠遠看去,直是一根黝黝的黑木頭。窯匠大多如此。

李子強忙起身迎上。林平軒卻直奔那隻雄雞,輕輕款款抱在手中,看得呆了。半晌才失聲喊道:子強,真正的上品。送進宮中,也是一流大觀。

林平軒和李子強為城內私窯公認的兩大高手。二人兩代世交,平日裏,一如手足。李子強就笑道:林大哥過譽了。就進屋取出一壇土酒和幾隻碗來,再到院中端來一盆風幹的鹽菜,招呼眾人在院中坐下。林平軒笑道:今日子強得一上品,我等飲上幾杯,痛快痛快。就先自飲了一碗。眾人就坐下暢飲。

林平軒兩碗土酒落肚,感慨不已:老弟,這一件東西,無論如何也埋沒不得啊。李子強苦苦一笑:林大哥莫說笑話。子強怎敢做非分之想。若沒有那方官印,你我就是做出秦漢寶鼎,也是無人識得的。眾人聽罷,皆黯然。

林平軒歎道:此雞渾然天成,偶得之,萬萬不可上市。

李子強苦笑道:不上市又如何?我還指望它多換些銀兩,以貼家用呢。說罷,就呆呆地望著自家的院落,竟已經是破舊不堪。秋風懶懶地吹過,一地黃葉紛紛亂卷,一片枯葉打著旋兒,飛進了桌上的一隻酒碗。夕陽瀉下來,染得那片枯葉血黃黃的。十分淒眼。

林平軒長歎一聲,就再無話了。眾人悶呆呆地喝酒。一壇土酒喝盡,已是月上中天,眾窯匠晃晃地散去了。

第二天一早,東城官窯的副窯官解方大步走進李子強家,進門就笑道:聞聽子強兄做出了一件好活。特來賀喜。李子強正在攪拌窯泥,慌得丟下手裏的活,施禮讓座。城內十幾處官窯中,共有十幾個副窯官。解方與李子強相處最好。官窯中偶有急活兒,人手周轉不濟,解方也就用李子強這些私窯的工匠去做幾日,窯中稱作“助火”。解方為人仗義,手麵寬綽,常常多給工錢。李子強等窯匠自知是受其恩惠,便感激不盡。

解方笑道:子強兄燒出的那件絕品何不取出,讓老解開開眼界。

李子強就慌得行禮道:解窯官見笑了。就取出那件雄雞遞與解方觀賞。解方看了一刻,歎道:果然巧奪天工。這種活竟出在民間,真是讓人感慨不已啊。

李子強笑道:解窯官莫要取笑。偶一得之,窯神錯搭了福分罷了。

解方悶了一刻:眼下朝廷限要貢品甚是緊迫,我們幾處官窯做了幾百件活兒,解進京去,竟沒有幾件能讓朝中中意的。今日子強兄做出這等好活,我想讓子強兄就此改做官窯,不知意下如何?

李子強一愣,就笑:解窯官莫說夢話。官窯豈是我這等人做的。

解方笑道:眼下朝中正需貢品,朝廷用人之際,我想子強兄轉做官窯,為朝中做些爽眼的活兒出來,何嚐不是件好事。莫笑,我今日就去找巡撫稟報。說罷,就告辭走了。李子強慌慌地送出門來。呆呆地如在夢裏。天高日明,風兒細細,吹得正爽。

第二天,解方來找李子強,說巡撫丁振傳李子強進府衙說話。李子強慌得換了件幹淨衣服,惴惴地尾隨著解方進了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