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海洋風貌(1)(2 / 3)

島嶼是怎樣形成的

大陸漂移學說的倉始人魏格納認為:大約在2.5億年以前,現在的各大洲在古生代是一個單一的大陸—泛大陸,隻有一個古老的大洋在大陸。

隨著潮汐力和地球自轉離心力作用的發生,在大約1.8億年前,泛大陸分為兩大塊,即勞拉西亞古陸和岡瓦納大陸,同時,古地中海和古加勒比海也開始形成。約1億年前,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開始分裂,大西洋開始形成。接著,澳大利亞、南極洲和亞洲分離,中間形成印度洋。

移動大陸的前沿遇到玄武岩質基底的阻擋,產生了擠壓和褶皺而隆起為山,而大陸移動過程中脫落下來的“碎片”,逐漸形成了島嶼。

海洋是如何演化的

地球及其海洋的演化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們所關注的話題。據科學研究,專家們將地球生命史分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幾個發展時期。

古生代

大約在5.5億年以前,龐大的超級大陸依然沿著赤道分布,過了不久,巨大的裂隙撕開了大陸,海水湧人,形成了大片的淺水區域。在後來的2億年裏,大陸開始分離並向兩極漂動。岩石和化石表明,那時海洋的溫度在20—40°C,海水的化學成分和含鹽量與現代的海洋非常相似。此外,大氣中的氧氣含量不斷上升,這為原始生命的形成創造了理想的條件。

生物多樣性

寒武紀是古生代的開端,這是一個以空前的生物演化和海洋生物多樣性為標誌的時期。在1000萬—3000萬年這段時間裏,海洋生物迅猛發展,並出現了地球上生物所有形態的雛形。所以科學家們把這一時期稱為寒武紀爆發或生物大爆炸時期。這期間,地球上誕生了甲殼類、貝類、海膽、海綿、珊瑚、蠕蟲以及其他生物的祖先。生物第一次開始利用海水中的礦物質,如二氧化矽、碳酸鈣和磷酸鈣等來製造貝殼或骨骼;海洋中的一些生物進化出了硬體部分,如貝殼、棘狀物和由鱗構成的鱗甲等。

植物的出現

大約4億年前,苔和蕨類植物使原本荒蕪的大地披上了一層新的綠色,森林也開始出現。大片的沼澤取代了早期的海洋環境,幹燥的風在廣袤的沙漠地區吹揚。海洋和海岸帶之間的競爭變得愈加激烈,動物被迫遷向陸地以尋求安定的環境和新的食物來源。最早離開海洋的生物是早期的兩棲動物一它們是現代青蛙、蟾蜍和蠑螈的祖先。這些兩棲動物的化石和遺跡表明,它們通常生活在小溪和沼澤裏,以捕食昆蟲、魚類和自己的同類為生,隻是偶爾跑到陸地上休息或覓食。由於兩棲動物必須回到海洋中產卵,所以不能總是停留在陸地上,它們向純粹陸地動物的轉化並不徹底。對於海洋生物來說,它們第一次從海洋到陸地的過程就像一場噩夢,這其中出現了太多可怕的東西一太陽的酷熱、身體受到無法避免的重力的影響、怪模怪樣的食物和不可預知的天敵或災難……但它們承受了下來,動物終於進化出了適於陸地生活的骨骼和細胞結構。

中生代

大約2.45億—2.5億年前,地球進人了中生代時期,海洋和陸地在相互的“競爭”中形成了一個嶄新的麵貌。板塊運動再次將大陸形成了一塊我們稱之為泛古陸的龐大陸地。這一新生的超級大陸覆蓋了大約40%的地球表麵,從南極一直延伸到北極。一個廣袤的世界性大洋圍繞著泛古陸,被稱為泛古洋。泛古洋的深度跟現代的太平洋的深度差不多,寬度卻是太平洋的兩倍。在泛古洋中,風和其他的表麵作用力創造了兩個巨大的水流運動循環模式一環流。兩大環流一個位於北半球,一個位於南半球。沿著泛大陸的東西海岸,水溫的差異很大,海平麵相對較低;沿著大陸的邊緣,淺水棲息地變少了,氣候炎熱幹燥。氣候隨季節和緯度的改變而改變,但這時在極地地區並沒有形成廣闊的冰川和冰蓋。

蒂錫斯海

1.7億—2億年前,泛古陸再一次被地球內部的作用力撕開,生成了兩塊較大的陸地一北麵的勞亞古陸和南麵的岡瓦納大陸。在兩塊大陸之間,形成了一條沿著赤道生成的狹窄水道一蒂錫斯海。在蒂錫斯海水道中的水流中,產生了一個在整個廣袤的泛古洋中輸送熱量的巨大的、全球性的洋流。後來,兩塊大陸分離,形成了古大西洋和古印度洋。而日漸上升的海平麵,再一次淹沒了陸地,形成了大片的淺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