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戰絞侯——拋磚引玉(1 / 1)

公元前700年,楚國發兵攻打絞國(今湖北鄖縣西北)。大軍行動迅速,兵臨城下,氣勢旺盛。絞國自知出城迎戰,凶多吉少,決定堅守城池。絞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楚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兩軍相持一個多月。楚國大夫屈瑕仔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絞城隻可智取,不可強攻。他向楚王獻上一條“拋磚引玉”的計謀。

屈瑕說:“攻城不下,不如利而誘之。”楚王問他誘敵之法。屈瑕建議:“現在絞城已經被圍困一個多月了,城中缺少薪柴,此時,我們派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當他們運柴返回時,敵軍一定會出城劫奪柴草。前幾天,讓他們先得一些小利,等他們麻痹大意,大批士兵出城劫奪柴草的時候,設伏兵斷其後路,然後聚而殲之,乘勢奪城。”楚王聽後覺得計策雖好,但擔心絞國不會輕易上當,屈瑕洞悉楚王疑慮,於是又說:“大王請放心,絞國不僅國小而且人民容易輕躁,輕躁則少謀略。有這樣香甜的釣餌,不愁它不上鉤。”楚王於是依計而行,命一些士兵裝扮成樵夫上山打柴。

絞侯聽探子報告有樵夫進山的情況,忙問這些樵夫有無楚軍保護。探子說,他們三三兩兩進出,並無兵士跟隨。絞侯馬上布置人馬,待“樵夫”背著柴火出山之機,突然襲擊,果然順利得手,抓了三十多個“樵夫”,奪得不少柴草。一連5天,收獲不小。絞國士兵見有利可圖,於是出城劫奪柴草的人越來越多。楚王見敵人已經吞下釣餌,便決定迅速逮“大魚”。第6天,絞國士兵像前5天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嚇得沒命的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內。隻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絞國士兵哪裏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到伏兵才發現已經沒有了歸路,死傷無數。

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隻得請降。

“拋磚引玉”用於軍事,是指用相類似的事物去迷惑、誘騙敵人,使其懵懂上當,中我圈套,然後乘機擊敗敵人的計謀。

“磚”和“玉”,是一種形象的比喻。“磚”,指的是小利,是誘餌;“玉”,指的是作戰的目的,即大的勝利。“引玉”,才是目的,“拋磚”,是為了達到目的而采用的手段。

現代商戰中,要合理使用此計,必須充分了解對方的情況,包括他們的綜合實力、心理素質、性格特征,這樣才能讓此計發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