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莊公韜晦——以守為攻,後發製人(1 / 1)

當初,鄭武公從申國娶來妻子,因為她娘家姓薑,丈夫的諡號是武,所以人們就叫她武薑。武薑生了莊公和共叔段兄弟兩個,生莊公時武薑難產,受到驚嚇,所以給他取名叫寤生(就是難產的意思),並從心裏很討厭莊公。

薑氏偏愛共叔段,想立他為王,她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沒有答應。

等到莊公繼了位,武薑為共叔段請求將製這個地方作為封邑。莊公回答說:“製這個地方是非常險惡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這裏,除此以外,別的城邑我都照您的吩咐辦理。”於是,武薑就要了京。莊公讓共叔段居守在那裏,稱他為京城大叔。

因為京這個地方的規模太大,與共叔段的身份不符,此事在臣中引發爭議,大夫祭仲對莊公說:“都邑的城牆超過一百雉(高一丈,長三丈為一雉),那可是國家的禍害呀。古代聖王的規定:大的都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現在京這個都邑的規模不合法度,這不符合古代聖王的製度,您將要承受不了。”

莊公不緊不慢地回答說:“薑氏要這樣做,我怎麼能躲避這禍害?”祭仲回答說:“薑氏怎麼可能滿足!不如及早給大叔安排個地方,別讓他的勢力發展蔓延。一旦蔓延起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雜草尚且難以根除,何況是國君那受寵愛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了不義的事,必然自取滅亡,你姑且等著瞧。”

過了不久,大叔又要求把鄭國西部和北部邊境上的兩個城邑在名義上屬於莊公,而在實際上屬於他。公子呂說:“一個國家不能忍受有兩個君主,您將要對他怎麼辦呢?要是把君位讓給大叔,我請求去輔佐他;如果不給他,那我請求除掉他,不要讓百姓產生二心。”

莊公說:“用不著你著急,他將要自己趕上災禍。”

過一段時間,大叔又收服了兩屬的地方作為自己的郡邑,領地擴大到廩延。子封說:“行啦!大叔的勢力要再雄厚,將會奪得民眾。”莊公說:“做不義的事,必然不能得到百姓的擁護,勢力再擴大了就必將垮台。”

大叔修治好了城郭,聚集百姓,修理了盔甲兵器,裝備好步兵,準備襲擊鄭國國都,而武薑將為他打開城門,作為內應。莊公聽說了他們行動的日期,就命令子封率二百輛戰車去攻打京城。京城的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莊公攻打到鄢。五月辛醜,共叔段逃到共國。

這個故事記敘了春秋初期鄭國王室內部的一場鬥爭。在弟弟和母親的步步緊逼下,鄭莊公運用韜光養晦之計,表麵上佯作“愚”而無能,實際上則暗藏殺機,慎重行事,以守為攻,後發製人。

韜晦之計運用於現代企業經營中,即暫時避開市場的競爭熱點,不動聲色地開發新產品,研製新項目,等待時機成熟之後再將產品推向市場,從而一舉占領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