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頤勸君濟人利物——濟人利物,仁愛先行(1 / 1)

《續資治通鑒》記載有這樣的故事,有一日,程頤聽說貴為皇帝的宋哲宗在宮中洗漱時,曾有意地躲避螞蟻,不忍踩傷它們。於是便進宮麵君,問道:“陛下,臣聽說您在洗漱時有意躲開螞蟻不忍踩碰,可真有此事?”

宋哲宗笑道:“確有此事。”

程頤接著便說道:“您的做法太仁慈了,如果您能把這種心腸推廣至四海,那就是做帝王的要道了。”

宋哲宗聽後連連點頭稱是:“愛卿此言極是,寡人會做個有道的明君的。”

又有一次,春暖花開一片欣欣向容。宋哲宗心情舒暢愉悅,便帶上程頤等人出去踏青,欣賞春景,順便吟詩作賦。行至郊外的一片青青綠地,嫩嫩的柳樹枝葉隨風搖擺,讓人不禁想起“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優美詩句。宋哲宗拂袖穿過垂下的柳枝,無意中折斷了一小枝嫩條,並沒理會,繼續往前走欣賞前方風景。程頤見此情況,額頭緊皺,疾步走到哲宗身旁,並且聲色嚴肅地說道:“陛下,現在正值春天和暖的季節,草木萬物正在發芽生長,怎能夠無故地摧殘折斷它們呢?陛下有仁慈憐愛之心,洗漱時都不忍踩傷螞蟻,今天這碧綠嬌嫩的柳枝,您怎忍心隨意折斷它們而不理睬呢?”哲宗聽聞程頤的這幾句話心裏很是愧疚,頓生憐憫之心。程頤接著說道:“為君之道,貴在有仁慈博愛、體恤百姓、寬容大度之胸懷,唯有這樣,江山社稷才可長久啊。……”

濟人利物中的濟人,是接濟、救濟與幫助他人之意;利物則是指為一切有情感有意識的生物謀取福利與安樂,即佛教所說的利樂有情(眾生)之意。程頤指出君主能以不傷害螞蟻之類的仁愛之心來治理天下,那麼四海平和百姓安樂的日子也就不遠了。他還勸君“勿折嫩枝”,說明不應無端對弱小的動植物施以強暴,以防損壞大自然的和諧,又防止使人萌生荼毒生命的殘暴心性。

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我們要善於把握聯係,濟人利物實際上就是在利己利物,這是一種人生處世的智慧。從身邊點滴做起,你會發現給予別人仁愛方便,你會獲得心情的愉悅與收獲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