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妙答怪問——適時幽默(1 / 1)

有一年中秋節,乾隆皇帝在清漪園閑暇無事,就來到西堤散心遊玩,他身旁有許多大臣陪著,劉墉也在其中。那時候,西堤早已辟為禦果園,沿堤種了許多果樹,果樹上結滿了將要成熟的果子。走在西堤上,擺脫了俗事纏身的乾隆興致很高,玩得很盡興。休息的時候,他吩咐太監在昆明湖裏采了一個蓮蓬,親手剝開,嚐了一粒蓮子,又吐出來,隨口吟了一句詩“蓮子心中苦”,讓大臣們對詩。大臣們都不知道皇上葫蘆裏賣的什麼藥,都在仔細琢磨。平時愛在皇帝麵前討好的和珅急急忙忙搶先謅了一句:“母豬肚裏臭。”乾隆一聽不高興了,把臉一沉,訓斥他說:“今日是中秋佳節,你用這些汙言穢語來殺風景!該當何罪?”和珅討了個沒趣,慌忙跪倒在地,說:“臣罪該萬死,請皇上恕罪!”乾隆平時就十分寵信和珅,現在看著和珅那可笑的樣子,也沒再追究。乾隆看見劉墉也在人群中,便衝他招呼說:“劉愛卿,過來。”劉墉向前走了幾步,跪在地上問:“萬歲喚臣有何旨意?”乾隆說:“劉愛卿,朕問你,剛才朕的話想必你也聽見了,平時都說你是大才子,滿腹經綸,現在你可有佳句來對朕的上聯啊?”劉墉一聽就知道皇上是有意要為難自己,略微沉思了一下,他從路邊梨樹上隨手摘下來一隻梨子,咬了一口又吐出來,吟出了一句:“梨兒腹內酸。”乾隆聽了,連連點頭說:“好!”他掉回頭來對和珅說:“你要好好讀點詩文,也要學得文雅一點。”

雖說如此,乾隆一向嫉妒劉墉的文才,今天成心要把他難倒,讓他在大臣麵前出一出醜。乾隆看見路旁一棵樹上掛滿了青柿子,還沒成熟,如果現在就吃會很澀。他對劉墉說:“剛才那一聯你對得很工整,朕很滿意,特賞賜你一個大柿子吃。”劉墉不慌不忙地從太監手裏接過一個青柿子,說“謝主隆恩”,暗地裏想:“想出我的醜,沒那麼容易。”他隨後就從身上掏出一把小刀,把柿子切成幾片,分給幾個大臣,並且說:“這是皇上的恩賜,我不敢獨自享用,分給幾片,也請諸位分享吧!”大臣們當著皇帝的麵,誰也不敢不吃,結果個個澀得吐舌咋嘴,狼狽不堪,但是也不敢有絲毫的怨言,隻能忍著。

休息完之後,乾隆帶著大臣們順著西堤繼續往南走,到一棵梨樹底下站住。他讓太監選了一個又大又黃的鴨梨,賞給劉墉吃。劉墉正好口渴,接過鴨梨,也不管別的,就一口一口地吃起來,邊吃邊說:“真甜!真香!”直把旁邊的大臣們饞得直淌口水。乾隆奇怪地問他:“這次為什麼不分給大家吃啊?”劉墉說:“皇上萬歲!這鴨梨雖然人人想吃,但是我不能給諸位分梨吃!今天是團圓節,若是眾大臣分梨(離)了,那還怎麼能效忠皇上,保住大清的一統江山呢!”乾隆聽了,樂得開懷大笑,說:“劉愛卿,你真真是機敏過人,你那一顆保國的心,朕是明白了。”隨後,就賞賜給劉墉三眼頂戴花翎,對他更加信任。

從這則故事可以看出機智幽默的語言是多麼的巧妙與重要。

語言是一門藝術,機智幽默的語言風格有賴於個人的素質與修養,同時也會每每化險為夷,使事情發生轉機。

幽默的談吐和行為是一個人智慧處世的體現。應變所推崇的急中生智,最能代表變通水平的非幽默莫屬。同時,人在快樂和幽默的過程中也更會產生智慧,使人和人之間的交往前進。不妨試一試,培養些幽默的智慧,在生活、工作和處世中運用,會化解很多尷尬的窘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