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蓮英可說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太監之一,連任了同治、光緒兩朝內務大總管。他出生在清代的直隸省,也就是今河北省的河間府。根據墓誌銘的記載,他9歲入宮,入宮後的名字叫李進喜,同治十年左右,也就是他進宮14年的時候才由慈禧太後起名蓮英。在慈禧太後與李蓮英之間,幾十年所形成的主仆關係與感情非同一般。慈禧太後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她的寢宮,談些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慈禧太後與光緒皇帝政見不和,這是眾所周知的。慈禧太後已經年邁,光緒皇帝雖然有病,但畢竟年輕,照常理講,慈禧太後死在光緒皇帝之前是必然的。那麼李蓮英在慈禧與光緒之間采取什麼態度呢?
李蓮英在慈禧與光緒的鬥爭中,始終是慈禧的忠實打手,但在表麵上,他對光緒深表同情。光緒被囚瀛台,慈禧故意派人給光緒送餿臭的食物,讓光緒苦不堪言。李蓮英看在眼裏,就以請安之機,偷偷地在衣袖中藏些糕點帶給光緒,使光緒感激不盡。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帶王公貴族逃往西安。一路上,李蓮英見光緒衣著單薄,當著眾人的麵,脫下自己的外罩給光緒披上。一路上問寒問暖,照顧得盡心盡力,連下人都為李蓮英的善意所感動。
參與過維新變法的晚清文人王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炎涼世態不堪論,蔑主惟知太後尊。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嗚咽老黃門。”詩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庚子那年,慈禧率光緒和文武百官出逃後,第二年準備回京。他們走到保定住下。慈禧太後睡覺的地方,被褥鋪陳都很華美,很珍貴,與在宮裏差不了多少。李蓮英住得稍差一點,但也很不錯。而光緒皇帝睡覺的地方卻很淒慘。李蓮英侍候慈禧太後睡下後前來探望,見光緒在燈前苦坐,小太監無一人在殿內值班,一問才知道他竟然鋪的蓋的都沒有,時值隆冬季節,沒有被褥根本無法睡覺。李蓮英看到這個情況跪下抱著光緒的腿,痛哭說:“奴才們罪該萬死!”並且把自己的被褥抱過來讓光緒使用。光緒回到北京以後,回憶西逃時的苦楚,就曾經說:“若無李諳達,我活不到今天。”(諳達,就是老夥伴或師傅的意思)李蓮英不僅在處理慈禧與光緒關係的時候懂得贏得人心,而且也因為他善於籠絡人心所以有時盡管一分錢都不掏,卻得了一個“體恤”下屬的好名聲。慈禧借六十大壽重建頤和園,但是由於工程緊張,園中有些建築的裝修還沒竣工,六十大壽就到了。李蓮英帶慈禧在園中遊玩時,故意繞著走,躲過還沒修好的建築。如果有些地麵的方磚沒有鋪好,李蓮英就緊走幾步,站在缺磚的地方,用長袍遮住,擋住慈禧的視線。這一招掩飾使負責修建頤和園的官員感恩不盡。
在人際交往中,見到有人急需幫忙時,就應急人之難。因為人情就是財富,也許沒有比幫助這一善舉更能體現一個人寬廣的胸懷和慷慨的氣度。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對一個將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真摯的信任。也許自己什麼都沒失去,而對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來說,也許就是醒悟,就是支持,就是寬慰。其實,人在旅途,既需要別人的幫助,又需要幫助別人。從這個意義上說,幫人就是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