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完沒了的尾聲(2 / 2)

浙江人口損失圖。顏色最深的西北部,人口損失達90%以上,除東南溫州周邊無明顯損失外,其餘均在30%以上。

沒有一個朝代,能把這些火種真的消滅幹淨。秦漢之製,政權下到鄉下,把農民變成編戶齊民,將所有視線裏的遊俠,掃蕩一空。但是,真要是製度出了問題,官僚不管事的時候,照樣民變蜂起。說到底,作為一個農耕社會,古代沒有一個朝代有這個本事,建構一個極權式的社會,將整個社會管起來,一直管到老百姓的炕頭上,因為古人沒有今人這種動員能力。

所以,農民造反,大規模造反的出現,是不以人們意誌為轉移的事情。即使有人明白,造反之後的政權,還不如造反之前的,造反還是會出現的。發起造反和參與造反的,其實就是賭徒,即使明明知道前麵的人都賠了,他還是要試試,一來過癮,二來覺得說不定自己就是那個幸運的贏家。

太平天國還是幸運的,因為它的發生,正好趕上了中國被逼著走向了世界。外麵的世界的闖入,讓這個農民的王朝有了跟傳統農民造反所建立的政權不一樣的因素。天國的造反者,見識了洋人,也見識並欣賞了洋槍洋炮以及所有他們所能拿來的西方玩意兒。其中一個在香港待過的人,還提出了一套資本主義的方案,令敵方的有識之士也感到驚訝。天國的農民,無意中摸到了現代性的門檻,隻是無力越過它。但就是這麼一摸,也刺激了那些幫助清朝打長毛的士大夫,以此為契機,中國的第一輪現代化,就這樣誤打誤撞起步了。

太平天國後期傑出領袖李秀成,在被俘之後,寫了一個自述,也就是後世爭議不休的《李秀成自述》,實際上就是他的供狀。在現在看來,以這份自述來論說李秀成是否投降,原本就是一個無聊的話題。但是有意思的是,這份自述告訴我們,這個傑出的太平軍將領,對洪仁玕和洪仁玕的《資政新篇》一點都不感冒。他總結了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共有十誤(實則十一個)。前四個,都是戰略選擇的失誤,第五第六是內訌,洪楊內訌和洪石(達開)內訌。剩下的,就是洪秀全任人唯親,不問政事,封王太多,不用賢才,立政無章。後麵的五條,都是一個古代昏君的標配。李秀成識字不多,如果讓一個有文化的士大夫來總結,估計會比他說得更全麵、更深刻。其中,洪秀全任用洪仁玕,也是洪秀全的失誤之一。換句話說,李秀成一丁點兒沒感覺到《資政新篇》的好來。

李秀成是一個讓在華的西方人了解最多,他本人也跟西方親和感最強的太平軍將領。就是他的部隊,最先摸到了軍事現代化的門檻,最大限度地裝備了洋槍洋炮。他也有能力,能把自己的主張落實下來,有本事統帥幾十萬大軍。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摸到了現代化的門檻,也接觸到了那麼多西方人的時候,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邁過那個門檻。

西方人闖進中國,趕上中國一個王朝的末世,原本就是悲劇,又趕上一場農民大暴動,更是悲劇。但這個悲劇,不是西方的,而是中國和中國人的。這個古老的國度,哪怕進步那麼一丁點,也要付出那樣大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