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二十三年(1934)四十八歲(1 / 1)

1月22日

福建事變失敗。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逃往香港,第十九路軍的番號被取消。

5月

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百花亭畔》,敘述高語罕於辛亥革命期間所見所聞的徐錫麟刺殺恩銘之事。

《青年女子書信》出版。

6月

《上海周報》第3卷第7期發表探子的《黨政秘聞(十則):高語罕並未赴閩》:“自從福建事變起後,於是一些平日與取消派AB團第三黨有關係的人,都紛紛赴閩,而外間盛傳,某也赴閩,某也離滬,高語罕即喧傳離滬赴閩之一人也。日報且詳載高何日離滬,何日到廈,寓鼓浪嶼某處,一若真有其事,實則老高迄今仍在上海也。但謠言之來,亦非無因,蓋取消派在福建,曾大鬧內訌,故群請老高赴閩調解,高最初確有赴閩意,故外間即盛傳高已赴閩。其後,高探知閩偽政府已修改政綱,認為不能合作,故中止福建之行雲。”

△《上海周報》第3卷第7期發表《黨政秘聞(十則):楊邨人赴閩活動》:“以前太陽社蔣光慈部下的‘作家’楊邨人,自從自新以來,倒也衣食無憂,天天遊馬路進跳舞場,悠遊自然,其生活較作普羅運動時,固已不大相同,但人類之不容易滿足自己的欲望的,別人是飽暖思淫欲,而我們楊先生是飽暖思做官。楊先生每於跳舞之餘,深以未能做官為恨事,但南京方麵,竟豈有此理地不來請楊先生去做官,這牢騷,在楊先生是發了很久了。但一向也隻有發發牢騷,自悲命薄而已。卻不料最近陳真如李任潮造反福建,廣收各方亡命之徒,而楊先生平昔,與AB團王禮錫等早有淵源,而與取消派第三黨,亦均接近,如投奔福建,則不難得一官半職,以光宗耀祖,故楊先生已於日前搭輪南下,揚言赴香港旅行,實則赴福州賣身投靠去也。”

11月

史量才被刺,上海各界舉行公祭。語罕也親去參加祭奠。“看到當時駢四儷六或古色古香的祭文,真是五光十色。然當史量才創辦的補習學校的學生讀起他們用語體文寫的祭文時,聽者知與不知,莫不潸然淚下!”

△《申報》內部清除左傾分子,陳彬和遠走香港,兩年後替陳濟棠辦《港報》。與廣東地方勢力有來往,兩廣軍閥以抗日為旗號反蔣。

是年

同劉伯垂往來,欲知悉福建人民政府的行動,並無意攀龍附鳳。陳獨秀告訴高語罕,劉伯垂說他是勢利眼。高語罕聽了這話,心內也起了無數波瀾,除了譴責自己交友不慎外,對於劉伯垂並不曾有多少怨望。

農曆除夕

高語罕才搬回家,對房東說姓程。後來又搬家,和劉伯垂夫婦住一樓一底的房子,王麗立和劉夫人發生口角,又分開了。

直到伯垂死後,高語罕和李季去撫棺,哭古今人交友之凶終隙末,往往如此。“翼王石達開所謂‘白首相知猶按劍’,足見人生得一知己,實屬不易,可慨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