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
為《作文與人生》作序:“本書是舊作,但他的內容卻依然是活潑潑的,因為它不但注意到死板板的作文的公式,並且注意到作文與實際的社會生活的聯係。它不但是一般青年的作文的指導,並且是他們的日常生活的指導,故名之曰《作文與人生》。”
9月
《作文與人生》由亞東圖書館出版。分語言文字的起源與進化、語體文與文言文、文字寫作之必要條件、文字的要素、文字的戒律、文字的質力、文字的內容等7篇。
秋天
劉伯垂在上海病逝。
冬天
高語罕的學生、東北義勇軍某軍參謀到上海,托高語罕替他找馬相伯、朱子橋、陶行知等幫忙。後由陶行知間接介紹這位學生到南京來見馮玉祥、李宗仁。埋頭十年的高語罕忽然又在社會上露麵,引起上海黨政當局的注意。
△有一次,語罕在上海愛文藝路被偵探跟上了,後來不知怎的,偵探又把他丟了。原來,那個偵探看語罕年紀那麼大,不像一個革命黨,就把他丟掉不管。但同行的另一偵探懷疑他受賄,遂向上司舉報,使丟下語罕不管的那個偵探被判處8個月有期徒刑,監禁在南京陸軍監獄。
△又一次,高語罕在路上被陳立夫看見了。高語罕連忙想逃走,陳立夫遙遙呼喊:“高先生,你放心,我們雖然主張不同,友誼還是很好的!”二人接談之下,陳立夫曉得高語罕生活狀況不好,於是對語罕加以資助。自此以後,高語罕的行動又謹慎起來,行動上頗感不便。
△香港報界陳彬和約高語罕擔任《港報》撰述。未動身之前,王麗立極力勸阻:“此去無好結果。因為我們的生活來源,完全操在一個人手裏,必定要完全聽他指揮,不然便要被他挾持,結果,又要發生恐慌。”高語罕堅決要去,臨走的時候,王麗立送高語罕上船,風雪撲麵,含笑而別。高語罕口占一絕:“患難相依十二年,暫時話別倍淒然。叮嚀猶自說珍重,江海茫茫雪滿天!”快到香港時,高語罕又寫了一首詩寄王麗立:“我獨南行數千裏,此心猶在浦灘頭。時因北風一回首,離情孤憤兩悠悠!”
△同陳彬和談到撰文時,高語罕很誠懇地向他提出下述的條件:(一)不替人做歌功頌德的文字;(二)不做我所不願意做的文字,不說我所不願意說的話;(三)我所做的文字,在文字上可以修改,內容不能改動。
是年
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高語罕詳為校勘的《三朝野記》。收明末史料5種:1.《三朝野記》,曆敘泰昌、天啟、崇禎三朝史實,是一部明季黨爭史。2.《國變難臣鈔》,記李自成人京時明臣殉節及投降者姓名。3.《過江七事》,敘述明末迎立福王及福藩監國南京以後黨派鬥爭的七件事。著者為陳定生,明末四公子之一,其他三人為桐城方以智、歸德侯方域、如皋冒辟疆。4.《孤忠後錄》,敘述江陰貢生黃毓祺於江陰城守失敗後,謀複常州,被執死於金陵獄中的事實。5.《行在陽秋》,敘述永曆監國肇慶,至逃緬被賣,在滇被難數年史實。
是年
署名高語罕編的《現代名人書信》由上海光華書局出版。高語罕聲明此書非自己作品:“此書本為一位青年朋友所編,當時曾就商於我,我頗與以鼓勵,不料竟以我的名義出版,未敢掠美,特識於此。”
是年
朱德到南京,旅京留德同學開會歡迎他時。朱德還說:“大家都到了,隻缺少老高。”並托人到上海去找,殊不知那時高語罕已離滬去香港了。
是年
草了一個遺囑:“予若因黨爭或其它變故及疾病而死,所有予之著作權,皆贈與麗立。予之墓旁應留一棺之地作麗立他年歸結,藉踐同分之約。”自1927年至本年譯著各書如下:《白話書信》二集;《現代公民》;《理論與實踐》,張其柯;《犧牲者》,戈魯陽;《國文評選》,王靈皋;上海亞東圖書館。《死後》,佚名,上海某書店。《辯證法經典》,馬恩原著,日人節編,程始仁。《康德辯證法》,蘇聯德博林,程始仁。《費希特辯證法》,前人,程始仁。《青年女子書信》,張其柯,上海亞東圖書館。《青年書信》、《語體文作法》,現代書局。《作文與人生》,王靈皋;《讀者顧問集》,王靈皋;上海亞東圖書館。《曆史哲學綱要》,黑格爾,王靈皋,上海神州國光社。《知識學》,費希特,程始仁,上海商務印書館。《唯物論史》,普列漢諾夫,王若水,上海泰東書局。《一日一談》,馬相伯,王瑞霖,上海某書局。《百花亭畔》,上海亞東圖書館。“以上各種譯著,除《曆史哲學綱要》、《知識學》、《青年書信》、《語體文作法》、《唯物論史》、《一日一談》、《曆史叢書》兩冊出讓版權外,其他各書的著作權皆為語罕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