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
葉楚傖在上海病逝,於右任為其作墓誌銘。
3月17日
戴笠在南京郊縣板橋鎮的戴山墜機身死,胡宗南趕往吊唁。胡宗南後在台病逝入殮時,身上仍穿著戴笠生前送他的一件千瘡百孔的毛衣。
3月20日
《中央日報》頭版頭條刊載“國軍收複延安,生俘共軍1萬餘人”的大標題。
是日
蔣介石在日記中寫下:“奸黨之老巢延安,固世界之所視之為赤都者,而竟於其謀叛20周年(1927年3月中山艦事件)之前夕,為我胡宗南部克服,亦雲幸矣!”
春
乘船隨《新民報》返南京,住南京明瓦廊街一所簡陋的房屋中,生活十分清苦。原安徽蕪湖省立五中、二農學生王特華、丁廷洧、朱大猷、單長琦、溫廣漢等不時予以接濟。
△同張慧劍同住在城南,終日埋頭讀書、寫作,也偶爾一起到白鷺洲公園走走,或坐在池邊柳下飲茶。“慧老在重慶編《新民報》副刊時,高語罕來投稿,他與這位名人認識了。抗戰勝利東還,高無以自活,慧老就為他找賣文的路,結鄰而居,便於照應他的老、病,直到為他營葬結束……在他的眼裏,隻是個因老病而困苦不堪、日暮途窮的讀書人。自己既有餘力,就不給他照顧……”
△《民主與統一》(旬刊)在創刊號上介紹高語罕:“本文作者,在五四洪流中,是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在北伐前夜,是革命家;到離開政治舞台退往書齋後,是二十年如一日,埋頭著譯的學者。他對大眾的關切,和貧賤不能移的人格,堪足為青年模範。”
7月
《紅樓夢寶藏六講》由重慶陪都書局鉛印發行,包括《開山白》、《一麵鏡子》、《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附)》、《王熙鳳》、《幾個奇女子》、《兩個老太婆——賈母和劉姥姥》和《〈紅樓夢〉的寶藏》六講,計約15萬字。
11月
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崇禎長編》。主編者:程演生、李季、王獨清。本書輯錄:王靈皋。共316頁,輯各種史料十一種。《全吳紀略》:長洲楊廷樞著,記述東林黨獄與民眾運動之最精彩的一幕。《東陽兵變記》:不錄作者姓名,所記乃係崇禎末年,浙江官逼民反之一段慘史。《崇禎長編》:不錄著者姓名,崇禎十六年冬十月至十七年朱由檢殉國的史實。《北使紀略》:明末漢奸陳洪範做的。這篇日記敘述陳洪範、左懋第、馬紹瑜等北使的經曆,其中所言自然是在掩蓋他的變節,但從另一方麵,也可在字裏行間找出明清兩國的統治階層在民族鬥爭與社會鬥爭中敵和友的關係。《青磷屑》:作者應喜臣為崇禎元年的進士,後追隨史可法。弘光監國後到揚州失守,史公殉國諸大事。《浙東紀略》:蕭山徐芳烈著。所記乃是弘光出走,南京敗亡,潞藩出降,魯王浮海一年有餘的興亡大事。《庚寅始安事末》:瞿元錫記述他的父親瞿式耜永曆四年(1650年)11月5日同總督(兵部侍郎)張同敞(張居正的孫子)殉難的遺事。《也是錄》和《求野錄》:鄧凱於永曆十二年間,自江西逃至廣西,見了桂王。王即命他為隨扈總兵,一直到緬王把永曆帝送給吳三桂,他從沒離開過左右。這兩冊書是十二年以後桂王監國之記,是很可靠的史料。《永曆紀年》:著者黃宗羲,與戴笠的《行在陽林》所記略同。《明亡述略》:述明懷宗崇禎皇帝一代迄於桂王之亡的史實,且為本輯所收各種史料的總結,也可以說是上述各種史料的一個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