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reference_book_ids\":[7267108881812163642,7155407612274543652]}],\"8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8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35,\"start_container_index\":8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1},\"quote_content\":\"《尚書》reference_book_ids\":[7078185085475752973]}],\"120\":[{\"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12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90,\"start_container_index\":12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85},\"quote_content\":\"《三國誌》reference_book_ids\":[6883409163003628557,7267090248675363851]}]},\"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有時候去做一條向反方向遊的魚,才能彰顯與眾不同的氣質,才能讓那些默默無聞的“草根”們打破平庸,取得與眾不同的成功!
【梟雄做事之道】
《曹瞞傳》中寫道:“太祖少好飛鷹走狗,遊蕩無度,其叔父數言之於嵩。太祖患之,後逢叔父於路,乃陽敗麵喘喎口。叔父怪而問其故,太祖曰:‘卒中惡風。’叔父以告嵩。嵩驚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問曰:‘叔父言汝中風,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風,但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嵩乃疑焉。自後叔父有所告,嵩終不複信,太祖於是益得肆意矣。”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
曹操年少時,喜歡放蕩遊俠的生活。他的叔父幾次向他父親揭發他,希望對之嚴加管教,於是曹操就很討厭他。有一次他見到叔父時,假裝眼歪嘴斜,倒在地上。叔父問他怎麼了,曹操說:“我中風了。”叔父於是就去告訴他父親,等父親來了,曹操便不假裝中風,站立如常。父親問:“你叔父不是說你中風嗎,怎麼回事?”曹操說:“我沒有中風啊,可能因為叔父討厭我,才在背後說我的壞話吧。”經過他這一次挑撥,以後叔父再說曹操的壞話,他父親也都不聽了,曹操就更加放蕩自在了。
【跟曹操學做事】
曹操出身官宦家庭,幼時沒有接受過傳統的儒學教育,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導致他缺少親人管教,從小養成了放蕩不羈的性格。但是這種性格卻更能夠適應當時的亂世,它讓曹操從小學會了不循規蹈矩,不按常規出牌的做事方式。
南朝人劉義慶在其《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關於曹操的小故事:曹操年少時,在洛陽城中,他和好夥伴袁紹經常在一起搞惡作劇。有一天,一戶人家娶親辦喜事,他們二人便趁夜潛入了這家人的花園中,並大喊“有賊!”正在歡慶中的新郎及親朋好友聽到後急忙衝出四處尋找。曹操便趁機進入新房,將新娘劫走。他們出門後,卻迷了路,不慎誤入荊棘中,袁紹怕被刺傷,不敢動彈。眼看主人就要追來,曹操急中生智,大叫道:“賊在這裏!”袁紹一聽大驚,再也顧不得荊棘,跟隨曹操迅速跑了出來,身上卻留下了一道道血痕。
曹操的這種做法,即使在當今人們看來,也有些過火了。但這些行為同時讓我們也看到了他的機智靈活與足智多謀。他敢於打破常規,超越世俗的約束,這一點對他後來的成就可以說有著莫大的影響。
不循規蹈矩、敢於打破常規行事,在當今這個特別重視創意、講究與眾不同的時代尤其重要。
國內知名商業評論人金錯刀在其書中曾提到了他的兩次親身經曆:“2006年3月4日,在《第一財經》‘頭腦風暴’的化妝間,我第一次見到李彥宏。那期節目的話題是‘搜索戰國’,請了幾個搜索界的名人:百度CEO 李彥宏、雅虎中國CTO吳炯、中搜總裁陳沛等,我的角色是做特約評論員。
李彥宏當時穿了一件皮夾克,紫色襯衣,沒有打領帶。我特別留意了一下這一細節,是因為電視台特意囑咐要著正裝、打領帶,其他幾位嘉賓,包括另兩位特約評論員——《第一財經日報》總編秦朔、貝恩谘詢CEO黃晶生都遵循了這一遊戲規則。不知是特意還是隨意,李彥宏保持了這種與眾不同的‘矽穀’作風。李彥宏告訴我:‘百度就是要保持一種矽穀精神。’”
另一次經曆是關於溫頓·瑟夫的。溫頓·瑟夫由於在幾十年前設計了互聯網的架構,所以被稱為“互聯網之父”。
“2007年2月,我在Google北京總部見到瑟夫時,有點吃驚。他穿了件非常正式而考究的西裝三件套,上衣口袋露出一個紅色絲巾。在Google隨意而放鬆的休閑氛圍裏,這種如此莊重而嚴肅的著裝的確算得上‘奇裝異服’了。
瑟夫說:‘先談著裝問題吧,這是我故意的。比如在我的高中生時代,別人去上學都穿T恤還有夾克,但是我就穿西服和領帶。在Google每個人都穿西服,但是沒有人穿三件套,我就要穿出我的與眾不同來。’”
顯然,以李彥宏與溫頓·瑟夫的水準與成就來看,他們的行為也絕非是在簡單地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標新立異,不按常規出牌,這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他們骨子裏的一種特質,正是這種特質促成了他們的成功。
讓我們再看看這樣一段文字:
“我們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 朱元璋
別名(外號): 朱重八、朱國瑞
性別: 男
民族: 漢
血型: ?
學曆: 無文憑,秀才舉人進士統統的不是,後曾自學過職業: 皇帝
家庭出身: (至少三代)貧農
生卒: 1328~1398
最喜歡的顏色: 黃色(這個好像沒得選)社會關係: 父親——朱五四農民
母親——陳氏農民(不好意思,史書中好像沒她的名字)座右銘: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主要經曆: 1328~1344年放牛
1344~1347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討飯(這個……)1347~1352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鍾1352~1368年造反(這個猛)
1368~1398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的事情都從1328年的那個夜晚開始,農民朱五四的妻子陳氏生下了一個男嬰,大家都知道了,這個男嬰就是後來的朱元璋。大凡皇帝出世,後來的史書上都會有一些類似的怪象記載。
比如刮風啊, 下暴雨啊, 冒香氣啊, 天上星星閃啊, 到處放紅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訴你,這個人和別人不一樣。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時,紅光滿地,夜間房屋中出現異光,以至於鄰居以為失火了,跑來相救(明實錄)。”
上述幽默詼諧的文字,就是近幾年來風靡一時的《明朝那些事兒》所采取的開篇方式。很難想象,會有人用這種風格書寫曆史,讓人感覺很不可思議。
作者用詞幽默,但對待曆史卻是嚴肅的,給讀者帶來了一個鮮活的明朝,朱元璋、朱棣、朱允文等人在作者筆下成了活生生的人物,而不僅僅是文字而已。
正如該書封麵上的那句話:“曆史本身很精彩,曆史可以寫得很好看”。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署名為“當年明月”,他的真實姓名是石悅,27歲,真實身份是廣州某機關的公務員,隻是個平頭百姓,可以說是個不折不扣的草根。但是自從他寫下了那本白話曆史小說《明朝那些事兒》以後,他的命運被徹底改變了,人氣飆升,迅速竄紅,其人氣甚至直逼一些明星作家。如果你在Google上搜一下這本書,會出現數百萬個結果。而在“當年明月”的博客上,也已經有了一億多人次的訪問量。
然而“當年明月”卻並非明史專家,也並非知名人士,要是在過去,按照以前的遊戲規則,這樣的人是很難脫穎而出的,然而現在,一切都發生了變化。他的迅速走紅,除了有運氣的成分外,還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原因:他的一些做法迎合了新的遊戲規則,那就是劍走偏鋒、逆流而動、出奇製勝。
創新、創意的最大敵人,是習慣性思維。現實生活中會積累很多經驗,它們會時刻影響你的思維,製約你的創新與創意。若想成為一名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就不能被經驗迷惑,不能被權威誤導,不能被規則束縛,不能被慣性思維禁錮。要敢於打破常規,善於衝破那些慣性思維,從而讓自己的創新意識及創意展翅翱翔,這樣才能出奇製勝。
【做事金言】
凡事喜歡循規蹈矩的人,固然出不了什麼大亂子,但也決不會有大成就。
2.善於表現自己,就是競爭力
有人說:“自我表現是人類天性中最主要的因素。”人類喜歡表現自己就像孔雀喜歡炫耀美麗的羽毛一樣正常。而那些能夠把握時機去適時表現自己的人也正如同孔雀一樣,懂得去把握一切可能的機會,隨時隨地展示出自身傲人的資本,從而很好地吸引人們的眼球,贏得應有的關注,並獲得相應的待遇。
【梟雄做事之道】
曹操在20歲時,舉孝廉為郎,被任命為都城洛陽的北部尉。盡管這隻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官,但曹操卻非常看重自己這仕途的第一步,因此非常看重自己的表現,更希望能夠在此官位上表現自己的才華,一鳴驚人,以期引起朝廷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