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膽大心細,敢想敢幹才能成就事業1.不循規蹈矩,才能有大成(3 / 3)

1996年,是尹同耀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同時也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一年,尹同耀離開了一汽大眾,因為他想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辭職後的尹同耀南下去了安徽蕪湖,和他一同前往的還有另外七個誌同道合的青年,他的夢想是“做中國人自己的車!”

然而,當他們一行人真正來到蕪湖那個事業將要開啟的地方時,眼前的一切還是讓他們驚呆了:除了農田、荒灘、亂草和幾間破敗的茅屋,什麼都沒有!一群人仿佛進入了一片荒無人煙、沒有人類痕跡的原始地帶中,當時的創業艱難可想而知。

“即使這樣,我們仍然邁出了第一步。租了農民的舊房子做辦公室,開始做技術規劃,畫圖,然後一點點招人,搞培訓。”麵對過去,尹同耀已經很淡定,仿佛說著別人的事。“起步時太艱難了,沒錢、沒人、沒技術,一切都從無到有,連飯都是自己做。有時真覺得,這是不是在開玩笑啊?!”

支撐他們進行下去的隻有心中的理想和一股瘋勁!

1997年,在很多條件都不具備、在看似不可能成功的情況下,奇瑞的創業者們開始了瘋狂而孤獨的戰鬥,因為他們內心深處認定了自己的創業夢想,那麼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夢想在前麵,就不會退縮。最重要的是要有初戀般的激情,在我們企業,這叫‘不服輸’!”從那時起,奇瑞人什麼都敢想敢幹的冒險精神就已深入了組織的基因。而這種敢於行動的冒險精神,正是促使人們進步的最重要素質之一。

1997年3月,奇瑞第一間廠房破土動工。工地是一片荒蕪的菜地和水塘,尹同耀和20多個同事擠在3間小草房裏湊合著辦公,熬過幾個刻骨銘心的寒暑。從廠房施工到設備安裝,事無巨細,他都親自過問。鏟草、整地、抬機器,他總是搶著去幹。他動作快,話不多,累不倒,心情好:“我們在做中國自己的轎車!”

一場瘋狂的創業搏鬥就這樣展開了。沒有條件,他們創造條件,最重要的是他們幹起來了。

而奇瑞人這種敢幹而又瘋狂的精神,也終於收到了成效。

到1999年5月18日,奇瑞第一台發動機順利下線,一次點火成功。大家激動得抱頭痛哭。尹同耀隻覺得興奮,沒流過一滴淚。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輛奇瑞“風雲”轎車駛下生產線。33個月,建立一座現代化轎車工廠,這是世界汽車史上的奇跡!

現在再去看尹同耀的創業經曆,在那樣一個沒錢、沒人、沒技術,一切都需要從無到有,連飯都是自己做的時期,他不僅敢想,而且能夠果斷地采取行動,投入創業實踐,這需要一種何等的決心與魄力。

其實,奇瑞的創業者們正是深深明白市場是不等人的,商機是轉瞬即逝的,如果等一切條件都具備了再上馬自己的汽車項目,那麼到時候可能黃花菜都涼了。唯有立即投入實踐中去,才能讓大家保持不滅的創業激情。而對於這樣一群充滿激情與夢想、瘋狂而又敢於行動的人來說,又有什麼問題是不能克服的呢!

對於身處現代社會中的人來說,不去行動,想得再多也是徒勞的;即使是向前跨進一小步,也要比在原地等好得多。可在實踐中進行不同的嚐試,先做起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的是經驗,並在經驗與不斷改進中繼續前進,最後收獲的才是成功。切記一點,機會來了就上,別等,如果一直在等,那麼再大的決心也會被磨平。隻有先做起來,才能維持心中旺盛的激情,才能在行動中變得更踏實,因為“行動將會使猛獅般的恐懼減緩為螞蟻般的平靜”。

【做事金言】

當你明確了自己的行動思路並製定了相應的行動目標之後,還有一個最關鍵的環節,那就是需要將你的目標和規劃付諸行動,否則一切都是妄談。

4.做人就要有激情

革命先烈李大釗說:“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西點軍校出身的將軍戴維·格立森曾說:“要想獲得這個世界上的最大獎賞,你必須擁有過去最偉大的開拓者所擁有的將夢想轉化為全部有價值的獻身激情,以此來發展和展示自己的才能。”

人生正是如此,隻有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富有激情地在現實中積極進取,才能留下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才能不枉在這個世上走一遭。

【梟雄做事之道】

曹操在《龜雖壽》中寫道:“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老的千裏馬伏在馬棚裏,它的雄心壯誌仍然是一日馳騁千裏。有遠大抱負的人士即使到了晚年,奮發思進的雄心都不會止息。人的壽命長短,不隻是由上天所決定的。隻要自己調養好身心,也可以益壽延年。

【跟曹操學做事】

《龜雖壽》是曹操在垂暮之年寫的一首詩,他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裏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裏的豪情。曹操認為,有誌幹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的追求是永不會停息的。

曹操的這首詩抒發了一種老當益壯、積極進取、誌在建功立業的豪情。綜觀曹操的一生,他是這樣寫的,更是這樣去做的。滿懷激情,積極進取,正是曹操一生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就如陳壽在《三國誌》中對曹操的評價:“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擎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從陳壽的字裏行間,可以看到的是曹操戎馬一生、一刀一槍打下來的一番新天地,這樣的人生才是激情燃燒的人生,才是無憾的人生。

我們來看這樣一份檔案:

姓名:拉裏·埃裏森(Larry Elliso n)職務:甲骨文(Oracle)董事長

國籍:俄羅斯移民的美國猶太人後裔,1944年出生於曼哈頓,曾經曆過3次婚姻。

學曆:讀過三所大學——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大學、西北大學,後輟學。

人生目標:擊敗微軟,讓甲骨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軟件企業。

狂妄宣言:我成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所有人都失敗了,那時我才是真正的成功。

驚人手筆:

1.他曾經想花2000萬美元購買一架俄羅斯米格戰鬥機,令美國海關手足無措。

2.他曾經駕駛著一架意大利產戰鬥機在太平洋上空和別人進行模擬空戰。

3.他因冒險玩命多次住進醫院:上大學踢球時弄斷過鼻梁骨,在夏威夷衝浪時扭傷過頸骨,還有一次因騎車摔斷過肘骨。

4.他擁有一架拆除武器的意大利產“馬爾切蒂S.211”型戰鬥機。

拉裏·埃裏森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瘋狂、最富激情的企業家之一。

埃裏森是典型的氣勢淩人的技術狂人,個性張揚,喜歡與人爭鬥,更熱衷於與微軟的比爾·蓋茨進行較量。關於埃裏森,在矽穀曾流傳著這麼一個笑話:上帝和拉裏·埃裏森有什麼區別?——上帝不認為自己是拉裏·埃裏森。

埃裏森被多數人公認的形象就是狂傲專橫,對競爭對手毫不留情。他的財產曾一度與比爾·蓋茨相匹敵,而他的妄自尊大則已經成了眾人皆知的事。

埃裏森在32歲以前還一事無成,先後就讀了三所大學,卻沒有得到一個學位文憑。退學後換了十幾家公司,妻子也離他而去,開始創業時他隻有1200美元,但從此他卻開始走上了堪稱“瘋狂”的成功之路。他使得Oracle公司連續11年銷售額每年翻一番,很快就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軟件公司。

埃裏森的成長之路很簡單,就是一個詞:取勝。至於如何取勝,如何成功,如何達到目標,那都是第二位的。埃裏森常常許空願、說大話,產品可能延遲幾個月或者幾年以後才交付,甚至根本就沒有那麼一種產品。埃裏森和他的手下在追求目標的時候是不大計較手段的。

埃裏森的這種極富進取精神的好勝天性,也使他在現實中展現出來的永遠都是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

埃裏森的進取個性反應在公司經營上就是:他每年給公司製定出增長100%的目標——100%這個數字是令他著迷的魔咒。這個增長率高於20世紀80年代任何一家其他公司,而且除了埃裏森之外的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無法實現的瘋狂而又荒唐的目標。

但正是在近乎瘋狂的埃裏森的帶領下,甲骨文公司也獲得了瘋狂的增長,甲骨文在成立的最初12年中,有11年軟件銷售額實現了100%以上的增長幅度。

公司從第一年的4名員工、幾十萬美元收入起家,突飛猛進到1989年的4148名員工、年銷售額達5.83億美元。20世紀90年代初期經過一陣混亂和調整後,90年代中期以後甲骨文繼續高速發展,成為年銷售額達數十億美元的世界第二大軟件公司。

“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是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英特爾公司董事會主席安德魯·格魯夫自傳的名字。那些積極進取的人往往都是格魯夫所說的“偏執狂”,他們的生活充滿了激情與進取精神,而這些恰恰是在現實中取得成功的重要特質。

【做事金言】

對於激情,著名職業經理人、惠普全球副總裁孫振耀是這樣理解的:“如果你對工作有興趣,你就會有激情,你就不會為錢而努力,而是為理想而努力。到那個時候金錢自然也會有。所以說做任何事情,激情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