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苦練內功,方能厚積薄發(1 / 3)

《魏書》reference_book_ids\":[7012171809499925534]}],\"5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8,\"start_container_index\":5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0},\"quote_content\":\"《求人不如求己》reference_book_ids\":[688891661602573824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蘇格拉底說:“一個人是否有成就隻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是啊,人活著,理應具備那種“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般的自信與氣勢,唯其如此,才能使自己容光煥發,讓整個人都為之改觀,氣質會更優秀高雅,談吐會更灑脫大度,與人交流起來也會更加輕鬆自然,進而產生一種可在不知不覺中感染、打動人的魅力。

【梟雄做事之道】

據《三國誌集解》記載,曹操十歲時,有一次獨自在渦河中遊泳,突然間水中有頭蛟龍向他逼來。曹操不僅沒有退縮,反而奮力相搏,蛟龍見無隙可乘,隻得悄悄地遊走了。曹操事後也沒對任何人提起這事。

後來有人看見一條大蛇,就嚇得往後狂奔,曹操看到了,禁不住笑道:“我碰上蛟龍都沒有害怕,你這個人看見一條蛇怎麼就怕成這個樣子呢?”眾人聽了,趕忙連聲追問,方才得知事情的緣由,進而無不對曹操的勇敢精神感到驚異。

【跟曹操學做事】

曹操在水中與蛟龍相搏的事實,至今已無法考證,但其中反映出的卻是曹操臨危不亂的氣質,連蛟龍都毫不畏懼,絲毫不放在眼裏,這是尋常人無法做到的。其中折射出的是一種舍我其誰、睥睨天下的王者氣度。事實上,曹操也一直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同尋常、能做大事的人。

汝南人王俊,字子文,年輕時曾得到過著名黨人範滂等的賞識。曹操當時和王俊的關係特別好,而王俊也很欣賞曹操的才能。袁紹、袁術的母親去世後,歸葬汝南,有三萬人參加了吊唁活動,曹操、王俊也前去參加了。曹操看了袁紹兄弟在治喪活動中的表現,十分不滿,就悄悄對王俊說:“天下就要大亂,大亂的罪魁禍首肯定是袁紹兄弟二人。想要安定天下,讓百姓安居樂業,首先應當除掉這兩個人。”

王俊不僅讚同曹操的看法,還進一步對他說:“能夠安定天下的人,除了您還有誰呢?”

曹操聽了,十分得意,但也深以為然,他直視著王俊,兩人不禁相視大笑。

麵對王俊的誇讚,曹操不僅不予反駁,反而臉不紅心不跳,欣然接受對方的稱讚。能如此去做的,要麼是目空一切的狂徒,要麼是超級自信的強人,對曹操而言,這二者兼而有之。

自信心超強是曹操等強人們成功的秘訣。在現實交往中,沒有人會喜歡那種軟弱、不果斷、不自信的人,這種人辦事時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乎什麼或要幹什麼。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有了自信不一定能夠成功,但沒有自信,就一定不會成功。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很多人在說“我靦腆、我膽小、我不如別人、我有缺陷”之類的話,其表現則是對自己的學識、品質、能力等評價得過低,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從而導致自慚形穢、心理脆弱,謹小慎微、多愁善感,畏畏縮縮、瞻前顧後,鬱鬱寡歡、身心皆疲。進而陷入惡性循環,人的意誌被磨滅,信念追求被衝淡,身心健康被摧殘,工作愛情遭遇挫折,生活失敗,從而愈加陷入悲觀哀怨的泥潭無法自拔。所有以上那些症狀的根源都在於缺乏自信。

要知道,行走在社會中,你的自我感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別人如何看待你,決定別人對你是輕視平視,還是仰視。擁有自信,起碼能夠使你與溝通對方處於平起平坐的地位。反過來,如果你不夠自信,自己都覺得自己不行,那麼你在對方眼裏首先也就矮了三分,對方也不會給予你足夠的重視、尊重,最終的溝通效果自然也會大打折扣。

擁有足夠的發自內心的自信,能夠使你在人群中被一種光環所籠罩,極具魅力。這種光芒能夠為你在現實中吸收到更多的能量,從而為自己的事業添磚加瓦。

1991年,馮侖和王功權(後來投身風險投資行業)等人南下海南淘金。到了海南,他們注冊了一家公司,準備做房地產,注冊資金1000萬元,但實際賬麵資金卻隻有3萬元。3萬塊錢要做房地產,即使是在當時的海南也是天方夜譚。

要解決資金問題,必須首先找到財大氣粗的合作夥伴。

盡管當時沒多少錢,但馮侖非常注意將自己和公司上下都收拾得整整齊齊,言談舉止讓人一眼看上去就是很自信、很有實力的樣子。為了籌錢,馮侖首先想到的是信托公司。當時的信托公司是金融機構,相當有錢。他找到一個信托公司的老板,先是不緊不慢地給對方講了一番自己的經曆。而馮侖的經曆也確實耀眼——他從中央黨校研究生院畢業後,先後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國家體改委、武漢市經委和海南省委任職,曆任講師、副處長、副所長等職務,還主編過《中國國情報告》等圖書。另外,再加上他充滿自信的氣量與風度,讓對方絲毫不敢輕視。

在進行了一番個人“亮劍”之後,馮侖才“捎帶著”和對方說了說眼前的商機,說自己手頭有一單好生意,穩賺不賠,看到對方被說得怦然心動。馮侖進而提出:“不如這樣,這單生意咱們一起做,我出1300萬元,你出500萬元,你看如何?”這樣好的生意,對方又是“如此牛”的一個人,還有什麼不放心的?於是信托公司老板就慷慨地拿出了500萬交給了馮侖。

有了這寶貴的500萬元,馮侖讓王功權到銀行作現金抵押,又貸出了1300萬元。他們用這1800萬元,買下了8幢別墅,稍作包裝後即轉手,結果除去各種成本,還淨賺300萬元。這是馮侖在海南淘到的第一桶金。

後來,馮侖總結說:“做大生意必須先有錢,第一次做大生意又誰都沒有錢。在這個時候,自己可以知道自己沒錢,但不能讓別人知道。當大家都以為你有錢的時候,都願意和你合作做生意的時候,你就真的有錢了。”

事實上,馮侖由於在中央機關工作過多年,見多識廣,能說會道,與人交流起來自然充滿自信、得心應手、從容不迫。他在與合作方洽談時的言談舉止中所折射出的自信,也確實給人造成了一種很有能力的印象,甚至是很有錢的假象。可以說,正是這種自信,使馮侖即使在最艱難的創業階段也遊刃有餘,這種特質不僅幫他拓展了最有用的人脈,更為其帶來了直接的“財脈”。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相信沒有人願意給人留下那種缺乏自信、膽怯萎縮的印象,且不說這種表現本身也會使人難以發揮出個人的正常水平,僅僅是出於做人的最基本尊嚴,也應該將不自信的生活態度徹底剔除出去。

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困難與不順其實都來源於缺乏自信。一旦有了信心,就會發現整個生活都為之改觀。它會讓你對生活充滿樂觀,使人生充滿快樂,使你氣質更佳、能力更強,讓你可以更加從容地駕馭生活。自信是一種美妙的生活態度,它會帶來那些在以前一直與你擦肩而過的快樂、健康、愛情、財富與成就。

【做人金言】

蘇軾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

2.路還要靠自己去走

《論語·衛靈公》中有言:“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文子·上德》也道:“怨人不如自怨,求諸人不如求之己。”仰求別人,不如自己努力,自己的路終究還要靠自己去走。

【梟雄做事之道】

討伐董卓之時,曹操曾聯合關東諸軍一起出戰。曹操當時豪情萬丈,以為那是滅亡董卓的天賜良機,可一戰而定天下。殊不知,“諸軍不從,操敗”,原來關東諸軍名為討伐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而沒有幾個人真心願意協助曹操攻擊董卓。最終關東諸軍皆不進軍,曹操隻得單獨出戰而吃了敗仗。

這一戰的失利,對曹操來說不無益處,起碼它給曹操敲響了警鍾,讓他看清了關東諸軍的真實麵目,並得出結論:自己的路還要自己去走,依靠別人難成大事。

從此以後,曹操雖然也重視借助外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但更開始招兵買馬、搶占地盤,以擴充自己的實力,直至自己也成了雄霸一方的諸侯,而不用再仰人鼻息了。

【跟曹操學做事】

別人再可靠,也不如自己可靠,自己的路要自己去走,這樣才不至於處處受製於人,曹操的經曆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而且,如果凡事都隻想去依靠別人,不僅是一種沒有主見的表現,也會永遠活在別人的陰影下,難以做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