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苦練內功,方能厚積薄發(2 / 3)

春秋時期,魯國宰相公儀休愛吃魚。人們為了討好他,於是爭著買魚送給他,然而他卻一點都不接受。

他的學生問他原因,公儀休解釋道:“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我才不接受。如果我接受了人家的魚,做起事來就不免要枉法。枉法,就會罷官。罷了官,即使我愛吃魚,也不會有人再送魚了。那時,我已不能靠自己的俸祿來為自己買魚吃。如果我不接受他們的魚,我就不會被罷官。不罷官,即使沒人送魚,我也可以憑自己的俸祿買魚吃。”

韓非子聽到公儀休的這番解釋後,稱頌道:“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於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自為也。”意思是說:倚靠別人不如倚靠自己,自己的路還要自己去走,這樣才不用在做事時考慮一些無關的因素,才不會受製於人。

一天,一隻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回答:“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隻能爬,又爬不快,所以需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又問:“毛毛蟲姐姐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回答:“因為毛毛蟲姐姐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接著說:“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為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耐心地回答:“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聽後傷心地哭了起來: “ 我們好可憐, 天空不保護, 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卻這樣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不錯,凡事隻有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能讓自己的雙腳踩在堅實的土地上,從而體驗生命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悅。曾國藩說:“君子欲有所立,必自不妄求人知始。”如果一味依靠別人,就如同在風中四處飄蕩的秋後落葉,隻能任由別人擺布,隻能在充滿變數的時間裏惶惶不可終日,這樣的生命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行走在社會中,我們時常會聽到有人這樣抱怨:“不是我沒有能力,隻是我沒有可以依靠的後台。”“如果我也像某某人一樣,有人幫忙的話,我也會獲得成功的。”然而,這些借口都不足以成為我們止步不前的理由。因為,如果每個人都這樣想,這個世界上也就不存在那些自力更生的英雄和白手起家的富豪了。事實上,這些人是一直存在的,所以,你如果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那麼就要改變自己的做事方式。

一天,一名職員開車送自己的老板回家。汽車行駛在路上,空中有些霧,路上的車輛很多,走得很慢。過了十幾分鍾,霧越來越大,路況都看不太清了。老板倒不著急,一邊由著他蝸牛似地在車流中慢慢前行,一邊和職員聊著天。他問這個職員:“在這樣的大霧天氣開車,你怎麼樣才能走得更安全?”

職員說:“我隻要跟著前麵車子的尾燈,就沒什麼事。”老板沉默了一會,突然問:“如果你是頭車,你該跟著誰的尾燈呢?”

職員聽後心中一震,是呀,如果自己是頭車,又有誰會給自己指路?老板的良苦用心他一下就領悟了:在通常情況下,你可以依靠上司,讓上司替你拿主意,也不用分擔責任。可是在特殊情況下,你應該用自己的慧眼,看清前麵的路該怎麼走,用自己的頭腦來分析利弊,選擇自己的方向。如果隻會跟在別人的尾燈後麵,那麼就永遠不會成為帶頭人。

從此之後,這名職員的處事方式就有了極大的改觀,時刻以主人翁和老板的心態去對待自己的工作,而不是看著別人的眼色、聽從上司的安排去行事。

很快,他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並被老板委以重任。

要做別人的尾燈,就必須擁有自由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方式,依靠自己的思考選擇自己的方向;要想擁有自由的思想,就必須有期望做別人尾燈的意誌,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想追求更有價值的人生嗎?那麼你就得擁有自由思維的頭腦和做別人尾燈的意誌。

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取得成功,永遠都不失為一個最佳選擇。當然在實際生活中,如果遇到問題和困難,完全可以適時地向他人請求援助,但這隻是處理問題的一個輔助方式,而不是全部。最終能夠幫助自己的隻有你自己,能夠拯救自己的也隻有你自己,能夠幫助你獲得成功的還是你自己。

學會主宰自己的命運,認清自己,自己的路要依靠自己去走,在此基礎上再巧妙借助別人的力量,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做事金言】

《求人不如求己》一書寫道:“求人之人缺乏自信,沒有魄力,最多小發展。求己之人頂天立地,自強不息,必成大事業。求人,低聲下氣;求己,揚眉吐氣。求人,是是非非;求己,簡簡單單。求人,躲躲藏藏;求己,坦坦蕩蕩。求人,得不償失;求己,利大於弊。求人,受製於人;求己,自強自立。”

3.嚴以律己,以身作則

著名教育家卡托說:“我可以原諒任何人的過錯,但自己的除外。”能夠做到“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處處以“高標準,嚴要求”來約束自己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梟雄做事之道】

曹操時常隨軍隊外出征戰,他發現在中原一帶,由於連年戰亂,人民四處流散,田地荒蕪,於是就采納部將的建議,下令讓士兵和老百姓實行屯田。經過大力推廣,這一政策收到了成效,荒蕪的田地都種上了莊稼,老百姓安居樂業,而部隊也有了軍糧。

但是,有些士兵在外出時卻不知道愛護莊稼,在農田裏肆意穿行,踏壞了很多農作物。曹操為了避免這種現象,就頒布了一條嚴格的軍令:全軍將士,一律不得踐踏莊稼,違令者斬!

將士們都知道曹丞相一向軍令如山,令出必行。因此都收斂了不少,總是小心翼翼地通過農田,隨意破壞踩踏莊稼的現象幾乎絕跡。

有一次,曹操帶領士兵們去打仗,他騎在馬上看著將要成熟的麥田,心裏非常高興。正當曹操騎在馬上邊走邊若有所思的時候,馬突然被從路旁草叢裏飛出的幾隻野雞驚嚇了,嘶叫著衝入了旁邊的麥田,等到曹操用力控製住了驚馬,田裏的麥子已經被踩倒了一大片。

看到這種情形,曹操就將執法官叫來,十分認真嚴肅地對他說:“今天,我的馬踩壞了麥田,違犯了軍紀,請你按照軍法給我治罪吧!”

聽了曹操的話,執法官很為難。因為按照曹操製定的軍紀,踩壞了莊稼,是要治死罪的。可曹操是主帥,軍紀也是他製定的,又怎麼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這一層,執法官對曹操說:“丞相,按照‘刑不上大夫’的古製,您是不必領罪的。”曹操卻反駁說:“如果大夫以上的官員都可以不受法令的約束,那法令還有什麼用處?何況這糟蹋了莊稼要治死罪的軍令也是我下的,如果我自己不執行,又怎麼能讓將士們去執行呢?”

執法官還是遲疑不決,又說:“丞相,您的馬是受到驚嚇才衝入麥田的,並不是您有意違犯軍紀,踩壞莊稼的,還是免於處罰吧!”

“不行!軍令就是軍令,不能分有意無意,如果大家違犯了軍紀,都去找一些理由來免於處罰,那軍令不就成了一紙空文了嗎?軍紀人人都要遵守,我也不能例外!”

執法官額頭上冒出了汗,他想了想又說:“丞相,您是全軍的統帥,如果按軍令從事,那誰來指揮打仗呢?再說,朝廷也不能沒有丞相啊!”

眾將見執法官這樣說,也都紛紛上前請求曹操不要處罰自己。曹操見大家求情,沉思了一會說:“我是主帥,治死罪是不適宜。不過,也要治罪,那就用我的頭發來代替我的首級吧!”說完他拔出了寶劍,割下了自己的一把頭發。

將士們看到曹操如此嚴於律己,心裏都很佩服,他們私下裏常說:“丞相不是故意踐踏麥田,尚且受罰,以後可千萬不要違反軍紀啊!”

【跟曹操學做事】

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這是一種領導藝術,作為領導者的曹操對此術運用得可謂出神入化,因此得到了廣大將士的擁戴。嚴於律己、以身作則對於今日各行各業的領導、管理者也有著廣泛的借鑒意義。

正人先正己,欲嚴格要求下屬,首先要嚴於律己。作為領導,要想管好下屬必須以身作則。示範的力量是驚人的。不但要勇於替下屬承擔責任,而且要事事為先、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一旦通過表率樹立起在下屬中的威望,將會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團隊的整體戰鬥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屬敬佩的領導將會使管理事半功倍。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與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隻有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去影響人、激勵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學無術、誇誇其談,說得多、做得少,就會使下屬失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增大團隊的“離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