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權謀之術,領導是門大學問(1 / 3)

《菜根譚》reference_book_ids\":[6857436090370886663,7109046350297189383,7236253131019914292,7225560265360673804,6838936263853083655,6992952061541223454,725487361545417836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梟雄做事之道】

曹操自挾漢獻帝至許昌後,即廢除三公製,改為丞相製,自己任丞相,獨攬大權。此時的曹操尚不能高枕無憂,因為他雖然控製了天子,但隨駕的原東漢文武重臣,對曹操仍然是一種潛在的威脅,忠於漢室、與自己勢不兩立的還大有人在。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和權威,對於這些異己勢力,曹操沒有絲毫的心慈手軟,要麼將他們罷黜,要麼將他們除掉。而被曹操視為“異己”的典型代表莫過於楊彪、孔融和荀彧。

楊彪是東漢的老臣,也是忠臣,他對曹操的行為很不齒,也一直反對他代漢自立。在建安元年,也就是曹操迎漢獻帝到許昌的時候,楊彪是尚書令,相當於丞相。據史書記載:“建安元年,從東都許。時天子新遷,大會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見彪色不悅,恐於此圖之,未得宴設,托疾如廁,因出還營”。可見,楊彪那時對曹操已經有所不滿。

而曹操也因此而記恨上了楊彪,並欲除之而後快。建安二年,袁術稱帝,曹操就借口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意圖除去楊彪。隻不過由於當時曹操在朝中的根基還沒有穩定,羽翼尚未豐滿,在孔融等人的求情勸說下,楊彪才得以脫險。楊彪也因此而看清了形勢,他發現漢王朝日漸式微,於是就稱病,十餘年不曾外出,這才保住了性命。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孫,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當時名氣很大。在楊彪事件中,孔融曾強烈反對曹操除掉楊彪,曹操對他的印象當然也不好。不僅如此,孔融和楊彪一樣,也始終反對曹操代漢自立。他要求曹操歸權於天子,並上奏主張“尊崇天子,擴大君權,削弱諸侯權勢”,這顯然是曹操所不能容忍的。

此外,孔融還阻止曹操征討劉備,他認為劉備是“漢室宗親,不可討伐”。孔融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留著漢室宗親的勢力,以此來製衡曹操,這顯然又是曹操所不能允許的。後來,曹操終於借故將孔融殺掉。

荀彧曾是曹操的重要謀臣,曹操的許多謀略都出自於他。曹操早期也特別欣賞他,並將他與曆史上的張良相提並論。然而,到了建安十七年,荀彧卻極力反對曹操進為魏公,加九錫,並說這不是“臣之所為”。於是,曹操開始嫉恨荀彧。後來,在一次出征時,曹操讓荀彧去慰問軍隊,結束後卻不讓他回朝,使他滯留軍中,抑鬱而死。當然,對於荀彧之死還有別的說法,但不管他因何而死,都是與曹操脫不開幹係的。

【跟曹操學做事】

曹操動輒用嚴酷的手段鏟除異己,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可取的,也是不仁不義的。但是,曹操生逢亂世,內憂外患層出不窮,內部異己勢力大有人在,外部列強對自己也是虎視眈眈。在此非常情勢下,出手“穩、準、狠”或許真的是一種最佳的自保之道。如果審視曆史,你會發現“清除異己”從古至今一直都是一條屢試不爽的領導手段。

隋朝末年,李淵到太原任職不久,山西的劉武周勾結突厥突然進犯李淵的防地,並且占領了汾陽宮。看到情勢緊急,李世民就勸說父親起兵反隋。

李淵有些心動,同時又擔心部將不能與他同心反隋,於是就召集眾將說:“在劉武周的入侵中,我們丟掉了汾陽宮。按律我們罪當滅族,大家看我們應該怎麼辦?”說罷,李淵就掃視部將看他們有何反應,結果發現副將王威深為恐懼,他嚇得跪下請李淵想方定奪。李淵接著說:“要想擊敗盜賊,就要募集兵馬,但這要經過朝廷批準,可現在盜賊的威脅迫在眉睫,再請示朝廷顯然來不及了。”

王威等人皆說:“為了消滅盜賊,我們隻好自做決定了。”李淵又裝作無可奈何的樣子說:“那首先也要去先募集兵馬。”李淵當即命令李世民、長孫順德等人分頭去募兵。他們果然不負所望,在十天內就招集了近萬人馬。隨後,李淵又秘密派人去召回河東李建成、李元吉和在長安的女婿柴紹。

此時,副將王威、高君雅見李淵征集了大量兵馬,才開始懷疑李淵是要反叛朝廷。這時有人勸王威趕快製止募兵,並向朝廷告發。王威盡管覺得自己勢單力薄,但也在積極謀劃製止兵變。而且,王威還與高君雅秘密謀劃準備在晉祠祈雨的時候,趁機將李淵抓起來。卻沒想到,他們還未來得及行動,就被李淵獲知。對這些“異己”分子,李淵當然是留之不得。

為除掉王威、高君雅,李淵做了精心策劃。準備妥當後,他召集二人前來議事。還未開始,就見有人來報,李淵聽到下屬報告後,故作嚴肅道:“大膽,王威、高君雅居然膽敢勾結突厥賊寇,給我拿下!”

沒想到,過了幾天,突厥突然入侵晉陽,那些不知底細的部將也都以為他們是王威、高君雅勾結而來的。就這樣,李淵就名正言順地殺掉了這二人,為自己下一步的起兵掃清了障礙。

在當時的情況下,任誰放在李淵的位置上,都會毫不猶豫地想方設法除掉異己,因為這時候不能再迂腐地考慮仁義道德。曆史反複證明,政治鬥爭,有時就是你死我活,是相當殘酷無情的。在此等關鍵的時刻,審時度勢,當斷則斷,才是一種明智的權謀之道,甚至是生死存亡之道。

“清除異己”中所說的“異己”有時並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阻礙自己實現相關目標的其他障礙。對這些“異己”,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鏟除。

2004年4月,由雅虎和新浪共同組建的合資企業“一拍網”正式上線,這是一家C2C電子商務網站。據某調查機構發布的《2005年第三季度C2C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一拍網占國內C2C市場7.29%的市場份額,在國內C2C市場處於季軍位置。

2005年8月,阿裏巴巴突然收購了雅虎中國的業務,雅虎中國旗下的所有資產全部並入阿裏巴巴,其中包括一拍網的股份。由於一拍網和阿裏巴巴旗下淘寶網業務出現重合,一拍網的去向因此備受業界關注。

2006年年初,曾經國內排名第三的個人交易網站一拍網的命運終於被宣判:商品下架,用戶導入淘寶,於2006年2月15日徹底關閉。之前,在阿裏巴巴收編雅虎中國後,由雅虎和新浪共同創辦的一拍網2\/3的股份就被阿裏巴巴董事長兼CEO馬雲接收。隨後,馬雲又從新浪手中買下剩餘的1\/3股份,並宣布將其關閉。

一拍網的關閉,標誌著馬雲對雅虎中國的收編告一段落。馬雲在對雅虎舊部展開懷柔挽留的同時,又毫不含糊地清除掉所有“異己”品牌,包括前任周鴻褘留下的“3721”和“一搜”品牌在此前也都被清理。

事實上,馬雲果斷清理那些“異己”品牌是有深刻用意的,因為一拍網在業務上幾乎完全與馬雲的淘寶重複,對馬雲來說,一拍網的價值有限,而且一拍網的用戶加入淘寶也隻不過有一些錦上添花的作用。相比之下,一拍網的員工對馬雲來說是最有價值的部分。後來,馬雲也成功地將一拍網原有的員工分流到了阿裏巴巴、雅虎、淘寶等新平台。

這樣,通過對“異己”品牌的清除,馬雲一方麵成功留住了絕大多數的雅虎員工;另一方麵也突出了“阿裏巴巴”、“淘寶”等嫡係品牌。

對異己勢力的清除看似殘忍,實則不然。因為如果對其仁慈,該出手時沒出手,等對方緩過勁來,他們很可能就會反攻倒算。不管你是否接受,“果斷地清除異己勢力”都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生存法則,對於領導人來說更是如此。

【做事金言】

在對待異己勢力時,嚴酷的手段是必要的,也是最富成效的。真正的敵人難以感化,對敵示好和示弱,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事關權力得失的原則問題上,態度一定要鮮明,意誌一定要堅定,行動一定要迅速。治敵最忌心慈手軟、下不了決心。

2.賞罰一定要分明

鬼穀子曰:“用賞貴信,用刑貴正。”其意思是:獎賞別人一定要講信用,處罰別人一定要公正。賞罰是否分明,是判斷上位者是否稱職的一個重要標準。

【梟雄做事之道】

曹操曾說:“明君不賞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而賞罰分明得當,恰恰也是曹操的一項重要領導之術。

對於賞,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封功臣令》曰:“吾起義兵,誅暴亂,於今十九年。所征必克,豈吾功哉?乃賢士大夫之力也。天下雖未悉定,吾當要與賢士大夫共定之;而專饗其勞,吾何以安焉!其促定功行封。”

在這篇令文中,曹操肯定了其下屬文武官員的功勞,並大封功臣。

隻有賞而沒有罰,顯然不足以震懾眾人,也無法體現自己的威嚴,曹操當然懂得這一點。為了嚴格治軍,早在建安八年他就曾頒布命令:“自命將征行,但賞功而不伐罪,非國典也。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對於處罰措施,曹操執行起來也是相當嚴明,毫不含糊。前文曾提到,曹操因馬踏青苗,而甘願自罰,對其他人違反律令就更不用說了。

一次,曹操南征張繡兵敗撤退,夏侯惇所率的曹操嫡係部隊青州兵“乘勢下鄉,劫掠民家”。於禁為了維護軍紀,果斷命令本部軍隊沿途剿殺青州兵,以安撫鄉民。沒想到,青州兵卻“惡人先告狀”,迎上曹操哭著拜在地上,誣陷於禁造反,曹操聽後,急忙帶隊上前問罪。

於禁見曹操帶諸將到來,並沒有去做辯解,而是首先安營紮寨,因為他認為“辯解事小,防敵事大”。果然,於禁剛剛整頓好部隊,張繡的兩路大軍就已經殺到,於禁一馬當先出寨迎敵,殺退追兵,並且追殺一百多裏,反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