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在讚美別人時,我們或許根本想不到一句轉瞬即逝的話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
一言之善,貴於千金。
當一個人遇上了不幸,沉浸在悲傷中時,就很難聽進別人的話,這時,如何說話,並能讓他願意接受,同時還能幫助對方成功地走出陰影,是安慰一個人的關鍵。
小吳從大學一年級開始談戀愛,三年了,不久前不知何故女朋友跟他吹了。他很傷感,一蹶不振。他父親的一位朋友李老師知道此事後,特地趕來做疏導工作。李老師一見麵就說:“我知道你失戀了,是來向你祝賀的!”
小吳很生氣,轉身就走。李老師說:“難道你不問問為什麼嗎?”小吳停下來,等著聽李老師的下文。李老師說:“大學生都希望自己快點成熟起來,失敗能使人的心理、思想進一步成熟起來,這難道不值得道賀嗎?大學生的戀愛大多數隻能屬於非婚姻型,一是大學生在學習期間不允許結婚,二是很難預料大家將來能否在一起工作。這種戀愛的時間又很長,隨著知識的積累,人慢慢成熟了,就有可能重新考慮對方,戀愛變局也就悄悄發生了。應該說,這是大學生心理成熟的一種重要標誌,你這麼放任自己的感情,是心理成熟還是不成熟的表現呢?另外,越到高年級,大學生越傾向於用理智處理愛情。這時,感情是否相投,性格是否和諧,理想和追求是否一致,學習和工作是否互助互補,都會成為擇偶的標準,甚至雙方家庭有時也會成為重點考慮的條件,這就是擇偶標準的多元化,這種標準多元化更是大學生心理成熟的表現,也符合普遍規律。你女朋友和你分手是不是出於擇偶條件的全麵考慮?你就沒有全麵考慮你的女朋友嗎?如何處理你這種感情的失落,你該心中有數了吧?”
李老師先設置懸念——“祝賀你失戀”,把小吳從感情的泥沼中“喚”了出來,然後通過合情合理的分析,喚醒他的理智,多次用“大學生失戀不一定是壞事,在失戀之後學會處理情緒是心理成熟的標誌”的觀點來加以點撥。李老師就是一步步喚醒小吳的年齡意識,使他意識到該是用理智來處理感情問題的時候了,從而約束自己的感情,恢複心理平衡。
人有時陷入悲傷,是因為自我意識沒有被喚醒。人的自我意識有很多種,比如年齡意識、性別意識、社會角色意識等。拿年齡意識來說,一般情況下,人可能過了某個年齡階段就該出現某種心理特征,但有的人卻遲遲不出現,這時,你隻要點撥他一下,他就會醒悟。正確的自我意識一旦被喚醒,人也就會從悲傷中振奮起來。
“譏諷”對方收奇效
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如果普通的語言難以奏效的話,那你就要考慮一下使用一些不一般的語言了,比如說譏諷。譏諷,在交際性語言中是一種有較強刺激作用和感情色彩的表達方式。譏諷並不全是貶義的,有時候,用得好的話,能夠收到一般語言所不能得到的效果,關鍵就在於你怎麼去用它。
在赤壁之戰後,蜀、吳兩家都在爭搶曹操先前的地盤,在南郡尤為激烈。當周瑜帶兵到達南郡時,恰好劉備也帶兵到了。周瑜問:“劉備在這裏安排部隊,難道是打算攻打南郡嗎?”劉備說:“聽說都督要攻打南郡,特地來助一臂之力。如果你不攻打的話,劉備就要攻打了。”周瑜笑著說道:“我們東吳早就打算吞並漢江一帶的地盤,現在南郡就好像是在手中一樣,怎麼會不拿下呢?”劉備說:“勝負不可以預先料定。曹操在臨近退兵回去的時候,特地安排了曹仁這樣的大將在這裏留守,同時必然還安排了特別的計策(來守住南郡)。再加上曹仁本來就是一員勇將,恐怕都督很難稱心如意。”周瑜說道:“如果我攻打不下來,到那裏,隨便你來攻打就是了。”劉備說:“魯肅、諸葛亮在這裏可以作證,都督你可不要反悔。”周瑜說:“大丈夫一言既出,又怎麼能夠反悔呢?”諸葛亮說:“都督你這句話,很是公平。就先讓給你們東吳去攻打吧,如果到時打不下來,再讓我們去攻打,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本來,攻打南郡是東吳自己的事情,根本不關蜀漢什麼事,然而,周瑜錯就錯在把諸葛亮當作一生的對手,為了和諸葛亮爭個輸贏,見個高低,於是賭氣接受了諸葛亮的“譏諷”,決定提前攻打南郡。如果準備充足的話,周瑜應該說是有一定勝算的。然而諸葛亮一“譏諷”周瑜不能夠打下南郡,周瑜立刻就上了當,成了諸葛亮的馬前卒,提前攻打南郡,逼著曹仁把曹操所授的秘計提前暴露給劉備和諸葛亮看。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周瑜因此一戰而身亡,最大的贏家還是諸葛亮。
跟諸葛亮學說話
譏諷性談吐具有含蓄、幽默、風趣、辛辣的特點,是一種“攻擊”性語言。它通過比喻、誇張、反語等修辭手法,來表達說者的輕蔑、貶斥、否定的思想感情,能收到揭露醜惡、戲弄無知、回擊挑釁等交際效果。
在交際場合中,人身攻擊之類的不愉快事件是難免的,如果你不想吃啞巴虧,譏諷將成為你防身的盾牌。
反唇相譏必須藏中有露,露中有藏,盡藏則不知所雲,盡露則赤膊上陣了。
蕭伯納的《茶花女》準備上演了,他派人給丘吉爾送去兩張票,並附上一張短箋:“親愛的溫斯頓爵士,奉上戲票兩張,希望閣下能帶一位朋友前來觀看拙作《茶花女》的首場演出,假如閣下這樣的人也會有朋友的話。”
丘吉爾回複道:“親愛的蕭伯納先生,蒙賜戲票兩張,謝謝。我和我的朋友因為有約在先,不便分身前去觀看《茶花女》的首場演出,假如你的戲也會有第二場的話。”
一個嘲諷政治家隻有對手,沒有朋友;一個反譏戲劇家的戲劇可能短命,不會長壽。譏中含趣,樂中有戲。
對於生活中的蓄意挑釁,也可以運用譏嘲維護自己的尊嚴。
有這樣一個故事:英國作家蕭伯納一次坐在沙發上沉思,他身邊的一位美國金融家說:“蕭伯納先生,如果您讓我知道您正在思考什麼的話,我願意給您一美元。”
“我的思考一美元也不值。”蕭伯納看了他一眼。金融家感到很得意。蕭伯納話鋒一轉說:“我所思考的正是你。”金融家本想戲弄蕭伯納,沒想到自討沒趣。
當然,譏諷要掌握分寸。譏諷之言是不宜隨意使用的,需要區別對象、場合。
譏諷之言就其動機來說,有善意與惡意之分。對敵人的譏諷要針鋒相對,不留情麵;而對一般人的譏諷,則應是善意的。通過譏諷之言,意在引起對方警覺,絕不是為了出對方的洋相,拿對方取樂。
更不要以為自己會譏諷,就到處挑戰,稍不如意,就對別人挖苦譏笑,惡語中傷。這樣不但傷害了別人的感情,而且也使自己孤立,或成為眾矢之的。
要記住,譏諷像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使你受益,也可以使你受損。用得恰當,它是利器,用之不當,便會成為“惹事牌”了。
屢用不爽的激將法
激將法古而有之。
激將法雖然好用,但也極容易用過了頭,效果會適得其反。作為一種技巧來用,激將法當然要用得恰到好處才行。不過,這其中的分寸把握,就是一個難點。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對於激將法的運用,可以說是非常的多,難得的是,他的每一次應用都恰到好處,這就是一種水平了。
當黃忠老將軍打敗了張頜之後,魏國很快又派遣夏侯淵為繼任。黃忠正在作戰的興頭上,準備繼續去作戰。諸葛亮就給黃忠提了一些條件,黃忠很痛快地答應了,然後就要領兵出發。諸葛亮急忙製止他道:“老將軍你雖然很英勇,但是這個夏侯淵不是(曾經敗在你手下的)張頜所能比的。夏侯淵非常懂得謀略,又深知用兵時機的選擇,曹操把他看作是抵擋西域的一堵牆一樣。他過去曾經駐紮在長安,專門防禦馬超;現在又接受重任來到漢中。曹操為什麼不用別人,而隻用他一個,就是因為夏侯淵是一個大將之才。如今將軍你雖然戰勝了張頜,但不知道你能不能夠戰勝夏侯淵。我正在尋找一個人去荊州頂替關羽回來,隻有他才能抵擋夏侯淵。”黃忠很不高興地說道:“過去的名將廉頗即使到了八十歲,一頓飯還能吃一鬥米、十斤肉,各國的諸侯聽說他的威名,都不敢(在他活著的時候)侵略趙國的邊界;何況我還不到七十歲呢?軍師說我年紀大,我現在連副將都不需要,隻率領我的部下三千人去,馬上就能砍下夏侯淵的首級,獻給軍師。”諸葛亮告訴劉備道:“這樣的老將如果你不用言語激他,即使有這個能耐也不會成功。既然他已經去了,那就得再派兵去接應他(以免有個閃失)。”
雖然黃忠打敗了魏國名將張頜,但那次作戰也有一定的僥幸成分在裏麵。如果聽任黃忠以同樣的心態去對付不同的敵人,很可能就會吃虧,所以諸葛亮利用激將法,著重強調了夏侯淵的與眾不同處,也等於是提醒黃忠,夏侯淵所擅長的地方。黃忠經此一激,必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對付夏侯淵,再加上諸葛亮派去接應黃忠的部隊,打贏這一仗也是在意料之中。
跟諸葛亮學說話
某戰士入伍後,工作積極主動,學習勤奮,並且有一定的組織能力,被提升為班長。但是小夥子因此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處處以佼佼者自居;另一方麵又看到連隊中很多老班長、老戰士都沒入黨,於是感到不知何時能排到自己頭上,因此又產生了悲觀、鬆懈心理,使當初搞得有聲有色的班內工作明顯下降。指導員想勸勸他,於是找他談話,問他:“實踐證明,你是個好戰士,但不是個好班長。或者說,你的能力還不能勝任班長工作。你自己怎麼看呢?”
小夥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覺得被人瞧不起了,於是當即表示:“我相信,我有能力帶好一個班。兩個月內不改變現狀,我情願辭去班長職務。請首長考驗!”
從此,這個戰士丟掉了私心雜念,一心一意努力工作,使班裏的工作重新遙遙領先了。
指導員用的技巧就是激將法。這種方法就是利用人自尊心強的特點,將自信、自尊強烈地刺激起來,誘導其努力維護自己的尊嚴。激將法對那些上進心和自尊心強的人,比較管用。
某所大學為建造物理實驗大樓,要募捐100萬元。為此,精明的校長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路子。
在一個適當的時機,校長造訪了一位曾在這所大學就讀過的大亨,校長說:“在考慮募捐這件事時,學校管委會首先想到了您,一致認為您會熱情支持。不過,您的老朋友,也就是您在這所學校讀書時的同學W先生,也非常渴望能為學校做點貢獻。”校長還沒回到學校,一份100萬元的捐款已經劃到了學校的賬戶上。
這個W先生是這位大亨的老同學,但非好朋友,他們兩個人曾經為了生意上的事兒發生過矛盾,至今,這位大亨還在生他的悶氣。精明的校長當然了解這層關係,他是裝作糊塗,將了大亨一軍,使得大亨慷慨解囊。為了不讓那個W先生橫插一刀,這位大亨“搶”著付了款。
這一招叫激將法,就是利用一定語言技巧,刺激對方,激發對方的某種情感,使對方的情緒波動或心態變化朝著你所期望的目標發展。在爭強好勝的人麵前,這一招往往能出奇效。在這類人麵前,言及他的“對手”如何如何,提到這個人以前做過什麼難堪事,表述他的家人、親人如何不好,亦能有效地刺激對方。這種激將法如果用得恰當,能使求人者順利地達到目的。
拍拍下屬的馬屁
要想當好一個領導,在適當的時候拍拍下屬的馬屁也是很有必要的。下屬如果聽到領導拍他的“馬屁”,一般情況下都會受寵若驚,更加努力地去幹好分內工作。不過,這樣的馬屁要拍得不露痕跡,既讓其知道,又不能失了自己的身份,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做到前麵一點很容易,做到後麵一點就有點難度了。
當魏國聯合五路大軍進攻蜀國時,諸葛亮在尋找可以出使吳國的人(以便勸退吳國的軍隊)。經過諸葛亮的篩選,最終鄧芝進入了他的視線。
諸葛亮問鄧芝:“現在的形勢是魏、蜀、吳三國成鼎足之勢,如果想要討伐其他兩國,進而統一天下,那麼應該先討伐哪一個國家呢?”
鄧芝說道:“以我的想法:魏國雖然被公認為是漢朝的奸賊,但是他的國力強大,短時間內很難把他徹底消滅。況且現在我們國家的新皇帝剛剛登基,民心還不是很穩定,就應當先與東吳結交,互為依靠來抗拒魏國的入侵。這才是長久的計劃。不知道丞相你意下如何呢?”
諸葛亮說:“我考慮這個問題已經很久了。無奈沒有找到這樣的人,今天才找到這個人!”
鄧芝問:“丞相打算派遣何人前往東吳呢?”
諸葛亮說:“我想派人出使東吳去和東吳結交。你既然很清楚地知道我的打算,必然能夠不辜負這個重托。出使東吳這個重任,非你莫屬了。”
鄧芝說:“我才能淺薄,學識不夠,恐怕不能夠完成這個任務。”
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足以擔當此次重要的任務。我很快奏明天子,請你去東吳走一趟,希望你千萬不要推辭!”鄧芝欣然領命。
在平時,選派一個出使吳國的人很容易,因為兩國的關係是聯盟;然而在吳國準備對蜀國出兵時,選派一個敢於出使吳國的人,是不太容易的,因為兩國的關係等於是敵對。這個人既要有見識,還要有膽略,更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諸葛亮經過認真挑選,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人選——鄧芝。然而鄧芝還在謙虛,不願意輕易接受這個重大的使命,於是,諸葛亮適當地“誇”了他兩句,鄧芝就不再堅持,欣然領受了出使東吳的使命。諸葛亮的激將法又收到了效果。
跟諸葛亮學說話
有些下屬經常對領導溜須拍馬,並以此為天經地義的事。而要讓領導拍下屬的“馬屁”,就有點兒讓人難以接受了。其實,出於把單位或者部門搞好的目的,領導對下屬奉承也是在理的。
例如,有一件任務是領導者和其他任何下屬都做不來的,要做成此事,隻有一位下屬有可能。那麼,做領導的就應該積極主動地走過去,對這位下屬多做激勵,誇獎幾句,給下屬以讚美從而使其獲得信心,更有助於任務的完成,也有利於增進領導和下屬之間和諧穩定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