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破術 ——推雲撥霧,柳暗花明(2 / 3)

(5)“非問句形式”的問題

“我很欣賞你的訓練計劃,但是我並不認為我現在就需要一位私人教練。”

對這種斬釘截鐵、毫無回旋餘地的答複,不妨將其先改成問題,然後陳述自己的主張給以回答。紐約有一位健身谘詢顧問,對來自客戶的抵製之聲一向胸有成竹。當客戶對她講,他們不需要家庭授課時,她是這樣做出反應的:“你們一定也有這樣的疑問:從你的家庭授課中我能得到什麼呢?”接著她便侃侃而談其適應不同需要的健身服務項目的益處,以打動對方,爭取使對方改變立場。

(6)“私下裏隨便談談”的問題

“請你和我談談——這是咱倆私下隨便聊聊,不要顧慮——關於那項工程建設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如果你認為這隻是小範圍的晤談,或認為隻是在跟一些耳目閉塞的人講話,所以盡可能講得自由、隨便一點,那你就很可能上當,且悔之晚矣。何以見得?因為當你對任何一個問題做出回應時,你都應當把你的回答看成可能被傳出去的,而事實上也確有這種可能性。所以明智的人會這樣抵擋:“無論如何那不是應該私下解決的問題,還是大家開會一起商量的好。”

(7)“非此即彼”型問題

“對你們公司來說什麼更重要——是重新裝修董事長辦公室呢?還是修繕職工食堂?”

沒有哪一條規則規定你必須選擇A或B,所以你盡可這樣回答,“兩者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或者“這正是我們今年要著手改進的兩項工作。讓我再跟你講講其他的吧”。下麵是一位行政長官在記者招待會上對付一個“非此即彼”型尷尬問題的實例。

記者問:“瓊斯太太,你是另有他就還是被迫下台?”

瓊斯說:“昨天下午5點鍾我正式提交了辭呈。”

(8)帶有“為什麼”的問題

“大凡銷售員都差不多,為什麼我非買你的貨不可?”

一聽到這個“為什麼”,你就首先應該設身處地考慮一下,對方需要什麼?如何投其所好?請看一位健康食品推銷員羅賓斯坦是怎樣回答上述問題的:“我不強調價格,因為大多數推銷員的索價大同小異。我要告訴顧客,他們和我打交道不會吃虧,使顧客都願意跟我做生意——那才是銷售產品的決定因素。”

(9)“非真實前提”型問題

“既然你手下的人已經延誤了交貨,你打算采取什麼措施來彌補?”

當你聽到一個不真實的前提時,你應該立刻糾正它,不要讓它毫無異議地滑過去,否則你會給人留下同意這個前提的印象。如果必要的話,你可以打斷對方,稍稍提高嗓門,甚至舉手示意對方別再講下去。然後你可以這麼回答他:“對不起,史密斯先生,情況可並不是像你說的那樣,我可以給你看看你寄來的訂單。”

(10)“開門見山”的要求

“那麼,跟我講講你們公司(你們以前的工作或你們的新生產線)的情況吧。”

一個“開門見山”的要求往往給你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宣傳自己的機會。你可以準備一些短小精悍而又能高度概括的講話腹稿,以便伺機出擊。當有人問起“賓夕法尼亞人”合唱團的情況時,該團領導人弗蘭德?沃倫就曾這樣回答:“我們唱的歌將永遠留在聽眾心裏。我們幹得比誰都要好。”

隻要肯動腦子,積極借鑒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遇到特別棘手的問題時,你也會應付自如,而不會遭遇茫然不知所措的尷尬。

提綱挈領,巧妙點題

用什麼樣的語言說服別人,不外乎兩種方式:促膝長談,娓娓道來,動之以情;巧妙點化,一針見血,曉之以理。而後一種方法使人豁然開朗,頓時領悟,從而達到說服的目的。

東吳周瑜定下計策,以和親的名義讓劉備赴東吳,要加害劉備。劉備就此問題請教諸葛亮。

諸葛亮說:“孫權派來的使者的來意我已經知道了。剛才我算卦,得到了一個大吉大利的預兆,主公盡可以答應他。先派遣孫乾和呂範去回見孫權,當麵答應他,等到選定一個好日子就去成親。”劉備說:“周瑜定下這樣的計策必然是為了想謀害於我,怎麼能夠輕易進入虎口呢?”諸葛亮大笑道:“周瑜雖然善於用計(那要看他麵對的對手是誰了),他的計策又怎麼能夠出乎我的預料呢?我隨便用一個小計策,就可以使周瑜的計策無法施展;吳侯的妹妹又可以成為主公的夫人,荊州同時也萬無一失。”諸葛亮一席話,說得劉備豁然開朗。

東吳請劉備去東吳和親,明擺著是計,然而在用計高手諸葛亮麵前,這樣的計策簡直就是小兒科。諸葛亮用言簡意賅的幾句話,就點明了東吳的計策,同時又提出了應對的方法,使東吳的“妙計”成了為蜀國獻上的厚禮。劉備聽完諸葛亮的話,疑慮全消,欣欣然去赴東吳之約,再無後顧之憂。諸葛亮的口才可謂高明。其結果大家都知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

跟諸葛亮學說話

要想說得巧妙,就必須先了解對方的意願,抓住關鍵,以巧妙的語言,或者說服別人,或者反駁對方。這種高超的語言藝術,不是出於主觀臆斷,而是對客觀規律的巧妙適應,在此基礎上方能進一步發揮。

心病還需心藥醫

要想把對方心中的死結打開,就必須以攻心為主,同時輔以其他手段,方可順利達到目的。然而在口才術中,數攻心術最為難用,用得不好,或者攻偏了方向,就會給對方更多的借口拒絕你的建議。在工作中,適當的攻心術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對工作的開展有著強勁的推動作用。

我們不妨向個中高手諸葛亮學習學習。

當諸葛亮勸劉備自立為帝時,劉備拒絕了。諸葛亮微微地歎了口氣說道:“我自從隱居的茅廬走出來,就遇上了主公你,一直跟隨至今,主公對我可謂是言聽計從;如今很幸運地為主公爭得了兩川的地盤,總算沒有辜負我過去曾經對你做過的承諾。如今曹丕偷走了漢家劉姓的皇帝之位,眼看著漢朝的命運就此斷絕。文武百官都想尊奉大王為皇帝(以傳承漢朝),以消滅掉曹丕這樣的竊國奸賊,興盛劉姓的帝業,然後在大王你的手下憑借功勞得到一些報償。沒有想到大王你卻堅決推辭(不肯做皇帝),眾官都有怨言,再過些時間他們的心就散了。如果文武百官無心出力,倘若吳國、魏國一起來攻打我們,兩川這樣的地方就無法保住了(到時別說皇帝,連個普通百姓恐怕也做不成了)。我又怎麼能夠不擔心呢?”

劉備說:“我並不是有意推辭,而是怕天下人說我(沒有資格做皇帝)。”

諸葛亮說:“古代的聖賢之士曾經說過:名不正則言不順。如今大王你做皇帝是名正言順,天下人有什麼好議論的;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如果天給你的東西你推辭不要,反而會受到上天的懲罰嗎?”

劉備這才說道:“等到丞相你的病好了以後,再行禮(以繼承皇帝)。”

諸葛亮說:“大王既然已經答應了(做皇帝),那就可以搭起高台選擇一個好日子,以便行大禮(完成做皇帝這件事)。”

麵對自立為帝這樣的大事,劉備自然是有一定顧慮的:一是怕為帝後,招致吳、魏的聯合打擊;二是怕天下人說他沒有資格。針對這些顧慮,諸葛亮從他所擔憂的事情入手,一番話說得劉備再無推辭,隻能答應。

跟諸葛亮學說話

攻心不一定是下級對上級,也可以是上級對下級。

做領導容易,做好領導並不容易,特別是做一個受下級尊敬愛戴並信任的好領導就更不容易了。領導和部下之間因為職位的不同導致了地位的不同,但地位不同並不代表著人格有差別。做一個好領導需要擺正自己與部下的位置,把部下視為良朋知己,而不是奴仆。做一個平民領導,放下架子,善於聽取部下的意見,善於接受人家正確的批評,就能消除部下隱藏心底的防線,獲取對方的尊敬和信任。部下也會因此更加賣力工作。

辦公室新來了一個小夥子,此人文靜秀氣,少言寡語,隻知埋頭默默地工作,很少與人往來。其他同事見他這樣,也對他很冷淡。長此下去,對辦公室的工作開展很不利。

怎麼辦?辦公室主任看在眼裏,急在心頭。

沒幾天恰好有人過生日,在主任的授意下,幾個同事軟磨硬纏把他拖了去,席間他坐在主任旁邊。酒過三巡,大家都微有醉意,氣氛有些熱烈起來,談論的話題慢慢地轉到這位新人身上。接著主任話頭一轉,點出他過於沉悶了,應該活躍一些,和同事們多多接觸,搞好關係,因為團結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這位新人聽了神色黯淡下來。

過了一會兒,他悄悄地對主任說:“主任,不是我不想活躍一些,隻是我心裏苦啊!”

好,有戲。主任用眼神鼓勵他說下去。

“在轉來前的一家公司,和我相戀了三年的女朋友竟然跟我們公司一個有錢的帥哥跑了。我恨透了他們,恨她薄情寡義,恨那種平時跟你稱兄道弟,誰知卻對你不仁不義的小人。我現在心都冷了,過一天算一天吧。”

找到病因就好辦。主任先肯定了他憤世嫉俗是作為一個正直人應有的行為。然後又開導他應向前看,從好處想,世上並不都是壞人,再說和那種無情無義的人分了也不可惜。

從那次生日派對以後,小夥子慢慢地開朗起來,對人也更熱情了。

所以,當領導的如果以為自己職位高一些,就對部下發號施令,指手畫腳,隻能影響了你和部下的關係,使部下離心。相反,與部下打成一片,則更顯示出你作為領導的風度。傾聽他們的談話,了解他們的性格,滿足他們的需要,讚揚他們的優點,隻會使領導者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每一位領導都有自己的威嚴,威嚴是職位形成的。同時,平日的批評、命令也表現了你威嚴的一麵。但是隻有威嚴的領導是不全麵的,對於開展工作也不利。因為對這樣的領導,員工一般是敬而遠之。如果一個領導想贏得員工尊敬的同時還想令對方信任的話,“恩”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讚美就是一種“恩”,了解下屬的疾苦,關心他們的生活,也是“恩”的表現。

和藹地、誠懇地傾聽部下的談話,聆聽他們的喜怒哀樂,將會使他們心悅誠服地服從你的領導。傾聽中你了解到了他們的喜好,明白他們的特長或特點,你將做到知人善任,胸有成竹。你可以在平時要用威嚴暗示他們你的職責所在,同時用你的關心告訴他們你對部下的尊重與重視。

如此,你亦會是一個出色的領導。

如法炮製,以謬製謬

當你遇上一個對手,以謬論來支持他的觀點時,你該如何應對?尤其是雖然明知他說的是謬論,可是你卻無法揭穿他的時候,這個時候,更需要你用智慧和口才來對付這樣的對手。

當諸葛亮識破了降將崔諒的詭計並將計就計反誘敵人取得最終的勝利後,他的屬下鄧芝問:“丞相憑什麼知道崔諒是詐降的呢?”諸葛亮說:“我早已知道這個人沒有投降的真心,故意派遣他回去。他必定會把這裏的一切都告訴夏侯懋,打算將計就計來騙我們。我見他來時的情形,就已經知道他是詐降了,又派遣了兩個將軍和他一起回去,是為了穩住他。這個人如果真有心投降,必定會阻擋我派遣別人和他一起回去;他欣然同意我的做法,就是害怕我懷疑他。他的打算是讓兩位將軍一起回去,騙他們進入城中以後,再殺掉也不晚;又讓我們認為城內有接應,可以放心進城。我已經暗中叮囑兩位將軍,就在城門下結果了他。城內必然會沒有準備,這時我們的軍隊馬上進城,對方必然毫無防備,這就是所謂的出其不意。”眾將軍都很服氣。

諸葛亮麵對一個假意投降的敵方將領,並沒有在言語上揭穿對方的謊言,而是以謬對謬,順著對方來施行自己的計策,從而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當然這是在戰場上,關係到生死存亡,不可以心慈手軟。不過在生活中,完全可以應用得輕鬆一些,尤其是可以應用在幽默術中。

跟諸葛亮學說話

如法炮製術的特點在於明知謬誤而不直接揭露。該術運用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對方論點的荒謬性,自己將這種荒謬作為一種前提接受下來,並推出新的結論,施之於對方,令其自作自受。

一個很吝嗇的公司老板叫秘書去為他買酒喝卻不給他錢。

秘書問:“先生,沒有錢怎麼買酒?”老板說:“用錢去買酒,這是誰都能辦得到的;但如果不花錢買到酒,那才是有能力的人。”

一會兒,秘書提著空瓶子回來了。老板十分惱火,責罵道:“你讓我喝什麼?”秘書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先生,從有酒的瓶中喝到酒,這是誰都能辦得到的;但如果能從空瓶中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