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酒需要錢,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可是老板卻故意刁難秘書,給他難堪。但事實上,不用錢又想“買”到酒本身已說不通,更不用說它到底能否作為判斷一個人能力的標準了。按照常規的做法,很多人可能礙於情麵,打掉牙往肚子裏咽,自認倒黴;有些則可能要跟老板講一番沒錢何以能買酒的道理。其實兩種方法都不如這位秘書所采用的方法來得明智機巧、詼諧有趣,這就是如法炮製法。
秘書依照老板的思維模式,即用某種絕不可能達到的要求可以考驗出一個人的“能耐”來,並將它與老板喝酒這件事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結論,即:有酒可以喝到酒不能算是有能耐,沒有酒而能喝到酒才算真正有能耐。當然,這也是一個謬論,但由於它是根據老板本人的荒唐邏輯推理出來的,所以老板不能對它矢口否認。這樣就輪到老板難堪了!
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出身於木匠家庭,但他對此並不隱諱。
有次他碰見一個紈絝子弟。這個紈絝子弟對他十分嫉妒,高聲問道:“對不起,請問閣下的父親是不是木匠?”
“是的。”作家回答。
“那為什麼沒把你培養成木匠?”
作家略加思索,笑著問道:“對不起,那閣下的父親想必是紳士了?”
“是的!”對方高傲地回答。
“那他怎麼沒有把你培養成紳士呢?”
按照紈絝子弟的邏輯,什麼樣的父親應該培養出什麼樣的兒子,這顯然是一個謬論。作家敏銳地抓住了他這個錯誤,卻不正麵揭露而是如法炮製,使其碰一鼻子灰。
一般來說,如法炮製術比一般的口才技巧富於論辯色彩,有時甚至具有很強的攻擊性,因而在使用過程中有一個“度”的把握問題。若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同時,能緩和對方關係,便更符合口才藝術的宗旨了。
善著眼於大局
要想比對手領先一步,那就必須善於著眼於大局,從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說話也是如此。
諸葛亮在隆中為劉備分析形勢:“自從董卓造反以來,天下的豪傑都一齊起來謀事。其中的曹操雖然氣勢和實力上都比不上袁紹,然而最終能夠打敗袁紹的原因,並非依靠天時,而是依靠出眾的謀士的運籌。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大軍,他挾持天子,以天子的名義來命令諸侯,這樣的形勢不能夠和他爭鋒。孫權占據了江東,已經經曆了三代,地勢險要而民眾又擁戴他,這樣的人隻能作為後援而不能夠圖謀他。荊州北邊依著漢水和沔水,東邊連著吳國,西邊和巴蜀友好往來,其地勢重要是曆來的必爭之地,並不是它的主人不能看守它,而是天給予將軍的有利資源,難道將軍對它沒有意圖嗎?益州是一個非常險要的要塞,它擁有上千裏肥沃的田野,被稱為‘天府之國’,是高祖成就帝業的基礎。益州現今的守將劉璋軟弱無能,雖然人民富裕而地方殷實,他卻不知道體恤地方和百姓,以至於高人賢士都渴望能夠看到一個賢明的君主來治理這個地方。您是皇室的後代,又以信義而著稱於世,善於招攬英雄賢士,同時您又渴望手下有高明的人來輔佐。假若您擁有荊州和益州,倚仗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西方的少數民族和好,安撫好南方的彝族和越族等民族,在外交上和孫權結為聯盟,在內政上妥加治理。一旦天下的形勢有所變化,您就命令一個大將帶領荊州的大軍進兵宛城和洛陽,而你自己則帶領益州的兵士進軍秦川,當地的老百姓怎麼會不歡迎將軍你呢?如果按照我的計劃去做,你的宏圖大業就可以實現。這就是我給你的計劃。希望你能夠好好考慮。”劉備聽完以後,起身向諸葛亮行禮:“你的一席話,使我頓開茅塞,就好比撥開了雲霧後看到了青天一樣。但是荊州的劉表、益州的劉璋,都和我一樣是漢室的後代,我不忍心去謀奪他們的基業。”後人寫了一首詩讚美諸葛亮:豫州當日正孤窮,何幸南陽有臥龍!欲識他年份鼎處,先生笑指畫圖中。
正是這一番言論,促使劉備下決心參與到天下的爭奪中,讓劉備更加堅定了把諸葛亮招到自己麾下的念頭。
跟諸葛亮學說話
在當今風雲變幻的商界,那些當機立斷、敢說敢做的處世風格往往被人們所推崇,但很多大的決策出錯都源於某些人過於爽快的反應速度。和對方談判時,在短短的時間裏,你不可能把每個問題都解決,而且往往是一些枝節問題把你纏住,不得脫身。這時,你不如灑脫地將這些小問題暫時放在一邊。俗話說,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便正是這個道理。到了後來,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大家都不會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斤斤計較,問題也就自然而然地化解了。
為了促進生意的成功,談判高手們往往會把雙方有分歧的問題明智地擱置起來,然後再振作精神,做下一輪談判的準備。對於那些尚沒有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合同中予以明確,等待以後時機成熟時再完善。這樣對於雙方都有好處,因為大家都希望能維持一種長期合作的關係,而不是互相設置障礙。
紐約RPC電腦公司與FANK製作室已經合作了近五年,他們之間並沒有很明確的合同,隻有一紙草議的協定。但是他們之間合作得很愉快,對於一些細節上的爭議,因為沒有合同的約束,雙方反而可以比較容易地協商而取得一致。
其實這是一種比較好的協議方式。如果你能仔細地想一下,便會明白: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至少得起草簽署一份好幾十頁的合同,而且為此雙方還得進行無數次的商討,對於其中的某些細節一時還無法取得一致,就必須進行下一輪的談判。因為在合同中,任何問題都必須要清楚無誤。
在沒有簽訂協議之前,對於協議中的主要問題,FANK製作室已經用實際行動對RPC公司承擔了應盡的義務。而一旦主要問題解決之後,實際操作中其他的一些繁文縟節也就微不足道了。
這些必須是在雙方守信用並且誠心誠意地合作的基礎上方能進行的。因為若是某一方心不誠或是蓄意欺騙,那麼如果忽略這些細節,就將會導致更大的失誤。沒有合同的約束,對方自然可以矢口否認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而你吃了虧也隻有壓在心裏,所以放眼大局,放棄細節也要謹慎而行。
有一次,一位小有名氣的公司董事長與一位大富豪因一件小事情爭執起來。這位董事長是位談判高手,他以他老練的處事經驗和處理方法,以協商的方式將這件事輕鬆地解決了。
當時,那位富豪十分生氣地衝進了董事長的辦公室,完全喪失了以往在新聞媒介上的風度。他對一件尚在處理中的業務橫加指責,甚至用一種命令的口吻要求董事長立即就此事做出答複,否則他將告上法庭。而實際上,董事長這一方並沒有什麼違約的事情,隻是那個富豪憑著自己的財勢無事找事,抖一下威風罷了。
董事長處理此事分了三個步驟來進行。首先他很有禮貌地詢問了富豪所擁有的產業項目,並且借此稱讚他是事業有成的傑出人才。這一得體而不失身份的恭維使富豪的心中得到了一絲滿足,於是,他的口氣緩和下來,態度也不像以前那麼暴躁了。
第二階段,他趁富豪態度緩和下來之機,直截了當地告訴他:“對不起,先生,您剛才提出的要求恕我們不能接受。也許是您把合同看錯了,希望您再考慮一下,我們再商討這個問題,好嗎?”
然後,他把合同找出來,翻到有關的條款,仔細地解釋了一遍。他的語調是平和帶協商性的,而又是不容置疑的。富豪在事實的依據麵前無話可說,他的傲氣與怒氣已被完全壓下去了,隻是靜靜地聽董事長講合同。
當然,最後還得給這位富豪一個麵子,讓他有一個台階下。於是,董事長叫人衝了兩杯咖啡並請富豪安靜地坐下,用平緩而真誠的語氣說道:“您一直是我們最值得信賴的客戶。在我的記憶中,我們之間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矛盾,我想這次隻不過是個誤會罷了,對我們以後的合作是沒有什麼影響的。希望我們以後能保持聯係,有關這項業務的最新發展狀況我會盡快通知您的,您看可以嗎?”
富豪自然是無條件地同意。在這裏,董事長的高明口才幫了他的大忙。
高超的插話技巧
一個人在傾聽過程中如何插話,才會在不使談話者因為被打斷而感到不悅的同時仍然有助於達到最佳的傾聽效果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諸葛亮是怎麼做的吧。
劉備問諸葛亮:“魯肅這次有什麼來意啊?”諸葛亮說:“前者孫權向皇帝上表請求授你以荊州之長的官名,這是因為他害怕曹操的意思。而曹操卻封周瑜為南郡太守,是讓東吳來向我們討還荊州的用意。”劉備問:“如何回答他呢?”諸葛亮答:“如果魯肅提起荊州的事情,主公你就放聲大哭,哭到一定時候,我自會出去解勸。”……魯肅問道:“現在皇叔做了東吳的女婿,就是東吳的人了,魯肅哪裏敢在你麵前安坐呢?”劉備說:“你與我過去就是朋友,何必這麼客套呢?”魯肅這才坐下。喝過茶以後,魯肅說道:“我奉我家主公的命令,專門為荊州的事情而來。皇叔你已經借住了很長時間了,卻從不曾提起還荊州的事情。現在既然兩家成了親家,你就應當看在親戚的麵子上,早日交還荊州才是。”劉備一聽這話,立刻放聲大哭起來。魯肅吃驚地問道:“皇叔為什麼這樣(放聲大哭)呢?”諸葛亮從屏風後麵轉出來答道:“我在這裏已經聽了很長時間了。你知道我家主公之所以放聲大哭的緣故嗎?”魯肅說:“我實在是不知道。”諸葛亮說:“這有什麼難想的?當初我家主公借住荊州的時候,曾經答應你們隻要取下西川就還給你們。但是仔細一想,益州劉璋是我家主公的同宗兄弟,一樣都是漢朝皇室的後代,如果派兵去攻打他的城池,恐怕被外人罵說我家主公不仁不義(連兄弟的地盤都想要);如果不還,又讓你為難。處於兩難之地,因此想起來就想大哭。”諸葛亮的話又觸動了劉備的痛處,從假哭變成了真正的號啕大哭。魯肅反而反過來勸說劉備:“皇叔不要擔心那麼多,這件事讓我們從長計議吧。”諸葛亮說:“麻煩你回去告訴你們吳侯,再等一段時間。況且吳侯連妹妹都嫁給我們主公了,他又怎麼能夠不看妹夫的麵子呢?希望你能夠多在你們主公麵前說好話。”
插話是需要一定技巧的,特別是在別人傷心的時候。但這對於諸葛亮來說,顯然不在話下。當魯肅正追問劉備關於何時歸還荊州,而劉備則“傷心”而哭時,諸葛亮不失時機地進來,為劉備解圍。他的一番話說到了劉備的心底,劉備由假哭變成了真哭。諸葛亮又一番話,打消了魯肅強討荊州的念頭,使其無功而返。
跟諸葛亮學說話
根據不同對象可采取不同的插話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以下幾個:一是當對方在同你談某事,因擔心你可能對此不感興趣,顯露出猶豫、為難的神情時,你可以伺機說一兩句安慰的話。
“你能談談那件事嗎?我不是十分了解。”
“請你繼續說。”
“我對此也是十分感興趣的。”
此時你說的話是為了表明一個意圖:我很願意聽你的敘說,不論你說得怎樣,說的是什麼。這樣能消除對方的顧慮,堅定他傾訴的信心。
二是當對方由於心煩、憤怒等原因,在敘述中不能控製自己的感情時,你可以用一兩句話來疏導。
“你一定感到很氣憤。”
“你似乎有些心煩。”
“你心裏很難受嗎?”
當你說了這些話後,對方可能會發泄一番,或哭或罵都不足為奇。因為,這些話的目的就是把對方心中鬱結的一股異常情感“誘導”出來。當對方發泄一番後,會感到輕鬆、解脫,從而能夠從容地完成對問題的敘述。
值得注意的是,說這些話時不要陷入盲目安慰對方的誤區。你不應對他人的話做出判斷、評價。說一些諸如“你是對的”“你不應該這樣”一類的話。你的責任不過是順應對方的情緒,為他架設一條“輸導管”,而不應該“火上澆油”,強化他的抑鬱情緒。
三是當對方在敘述時急切地想讓你理解他的談話內容時,你可以用一兩句話來“綜述”對方話中的含義。
“你是說……”
“你的意見是……”
“你想說的是這個意思吧……”
這樣的綜述既能及時地驗證你對對方談話內容的理解程度,加深對其的印象,又能讓對方感到你的誠意,並能幫助你隨時糾正理解中的偏差。
以上三種傾聽中的插話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不對對方的談話內容發表判斷、評論,不對對方的情感做出是與否的表示,始終處於一種中性的態度上。有時在非語言傳遞信息中你可以流露出你的立場,但在語言中切不可流露,這是一條重要界限。如果你試圖超越這個界限,就有陷入傾聽誤區的危險,從而使一場談話失去了方向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