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隱術 ——給你的話戴張麵具(3 / 3)

劉備因為時運差一些,連自己的安身之地都沒有,這無疑是劉備一方所忌諱的。然而,東吳的首席謀士張昭卻十分“關心”這一點,不過,說白了,他就是想刁難諸葛亮。這種小問題當然難不倒諸葛亮。諸葛亮巧妙地運用了模糊語言“另有更好的謀劃,這不是一般的人所能知道的”,把這個原因歸根於自己一方的機密,自然也就堵住了張昭的嘴,使其無法再追根問底。諸葛亮的口才又一次發揮了作用。

跟諸葛亮學說話

這裏說的“模糊語言”是不是同“說話要清晰準確”的要求自相矛盾呢?其實不然。這裏講的模糊語言是交談中的一種策略,前提是交談者並不是表述不清,而是為了某種需要和不便,人為地製造模糊。

在交際中使用模糊語言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話不必說得太直、太具體,就可以達到目的,如說得太死、太具體,反而容易被動。

例如,一對戀人上街時,男的突然想起忘了一件東西,說:“請等我一會兒,我去去就來。”這個“一會兒”,到底有多長?是五分鍾、十分鍾,還是十五分鍾,沒有確定的意義,但對方會很準確地理解為不太長的一段時間,會耐心等待。

這種說法,比使用確定的語言表述要好。如說:“請等我五分鍾。”結果因為某種原因,耽擱了十分鍾,而對方是個時間觀念很強的人的話,就可能造成不愉快。

在日常生活中恰當地使用模糊語言,能使自己有一定的靈活性。

第二,從交際策略的需要出發,有意識地使用模糊語言,能免去被動,爭取主動。

比如,朋友邀請你去做客,你自己無法確定具體時間,就可以說:“中秋節前後,我一定去一趟。”這樣很靈活,可以在中秋節前,也可以在中秋節後。

在外交上這種情況就更多一些。如國際交往中,一方領導人當麵向另一方領導人發出訪問邀請,如果這一邀請事先未商定,被邀請的一方對於是否應邀沒有把握,而出於禮貌又不便當場拒絕,則通常說:“我很高興接受您的邀請,將在方便的時候訪問貴國。”這樣,如果日後無意往訪,可用各種“不方便”為托詞。

再如,對突發事件,在尚未弄清來龍去脈,又不得不立即做出反應時,也需要這種伸縮性很大的模糊語言。也有人稱之為“外交字眼”。如:“我們注意到XX事態的發展。”“我們注意到了貴國領導人的講話。”“注意到了”隻表示“知道了”,但並未講明自己的觀點,使自己擁有主動權。

對本來已經清楚的事實或想法,出於某種策略的考慮,故意使用含義廣泛的模糊語言,可以使你的話具有某種彈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有的企業主管為了糾正某種不良傾向,又不至於使矛盾激化,便使用模糊語言:“最近一個星期,我們員工的紀律狀況總的看是好的,絕大多數員工都比較自覺,但也有極個別員工表現較差……”這裏,使用了一係列的模糊語言:“最近”“絕大多數”“極個別”等。

這是一種批評的藝術,它從保護有缺點的員工的自尊心出發,既照顧了麵子,又指出了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遇上難事找借口

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

其實,所謂麻煩的事,絕大多數並不麻煩。倘若將處事方式稍微變通一下,麻煩往往便隨之消失。

一種很有效的辦法是製造借口。

魯肅接受了周瑜的命令來諸葛亮這裏探聽動靜。諸葛亮對他說:“我曾經告誡你,不要對都督說我知道那件事。沒想到你不肯為我保守秘密,現在果然周瑜又要找事來謀害我。三天之內怎麼能夠造出十萬支箭呢?現在隻有你能夠救我了!”魯肅說:“你自己在周瑜麵前領來的事,又怎麼能夠怪我呢?再說我又怎麼能夠救你呢?”諸葛亮說:“希望你能夠借給我二十隻船,每隻船上要安排三十名士兵,船的外麵都要用青布蒙起來,每隻船的兩邊還要紮上一千個草把。這樣布置船我另有妙用。到第三天的時候我保管能夠拿來十萬支箭。隻是這件事就不要再告訴周都督了,如果他知道了,我的計策就行不通了。”魯肅答應了這件事,卻想不通(諸葛亮這樣做)是什麼用意。回去見了都督果然沒有說起(諸葛亮要船)這件事,他隻是說:“諸葛亮並不需要用那些造箭的材料比如竹子、雕翎、膠水和漆等,他自己有自己的辦法。”周瑜非常迷惑不解:“那就等到三天以後,看他拿什麼來交差吧!”

三日內拿出十萬支箭,就是諸葛亮這樣聰明的人,也覺得這是一件難事,必須要尋求他人的幫助,比如魯肅。但是又不能直說,那樣的話會遭人恥笑。於是他很巧妙地找了一個借口,埋怨魯肅不肯為他保守秘密,以至於惹出事來。老實巴交的魯肅自然不知諸葛亮的用意,隻好答應幫忙,並且還不把這樣(調動士兵和戰備物資)的事向他的上級周瑜彙報,而是隱瞞了事實(因為未曾幫諸葛亮保守秘密受到諸葛亮的埋怨),真正地幫了諸葛亮的大忙。如果不是這樣,也就沒有草船借箭的佳話流傳了。

跟諸葛亮學說話

在某個場合,你見到一個非常想見的人,如一個你很傾慕的異性時,你很想再見他(她),但太直率,未免會令人尷尬。這時你不妨找一個借口,比如在你離開時,裝作無意帶走一樣東西,或似乎粗心地忘記一些什麼。於是,你便可以再次很自然地拜訪他(她)。

約會時遲到了,對方明顯地不悅,這時你不妨試用製造借口的方式:“車太擠了”“表停了”“我的上司正在找我有要事相商”,等等。

但這些借口太平常了,以至於很難形成衝擊力緩解對方的不快。

你可以這樣說:“我打電話給過你的同事啊,告訴你我要推遲半個鍾頭,接電話的人沒有轉告你嗎?”這是一種以守為攻的借口。

“對不起,我剛才已經來了,不過我們主管就站在你旁邊等車,沒注意到?就是那個穿西裝的,我不太好意思過來……”這是出奇製勝的借口。

一個巧妙的借口,可以把需花費半天口舌也未必能說清,甚至還會傷害彼此的麻煩事化為無形,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類似潤滑油的作用。

借口還可以借助於某種媒體,很藝術地創造出來。比如,電話就是一個極好的工具。

一個語言囉唆,但你又不能得罪、怠慢的人在你的辦公桌前滔滔不絕地說著無用的話,你沒法讓他停下來,也不能推托有事而跑開。這時,你不妨寫個小條子遞給身邊的同事:“到隔壁打個電話給我。”

幾分鍾後,電話響了,你邊聽邊說道:“什麼?馬上去?不行,我這裏有個很重要的客人,他的事很要緊。什麼?非去不行……好吧。”

於是,你可以非常抱歉地送走那位饒舌的來客,而且也沒有傷害他的自尊心。

借口不是欺騙,欺騙有明顯的損人利己的功利性,而借口沒有。借口實在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口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