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reference_book_ids\":[7257453146941688887,7078185807026080804,7234082227129158688,6838936290889567245,7267090240555191352,689072837358518579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間接指出對方的過失
當你指出別人的錯誤時,特別是對你的上級提意見時,一定要小心謹慎,話語上更是要避免直來直去。否則,你會因此惹禍上身。
讓我們看看諸葛亮是怎樣指責劉備的。
劉備按照諸葛亮的交代,把周瑜應付回去了。然後劉備問諸葛亮:“剛才先生教我這麼說話。雖然說了,但又一想,這樣做也不一定是對的。我現在是孤單一人,無處安身,打算先得到南郡作為安身之所;如果先讓周瑜攻打,一旦被他拿下,這座城池就是東吳的了,又怎麼能夠讓我們在這裏居住呢?”
諸葛亮說:“當初我勸你去攻打荊州(包括南郡),你不聽我的,現在又後悔了!”
劉備說:“以前是劉表的地盤,都是姓劉的,我不忍心翻臉攻打他;現在已經變成曹操的地盤了,按理說就可以去攻打了。”
諸葛亮說:“你不必擔心。盡管讓周瑜去攻打好了(以他的能力是打不下來的),早晚讓你在南郡城中安安穩穩地居住。”
劉備說:“你的計策是怎麼樣的呢?”諸葛亮秘密地對他說:“隻需要如此如此……”
劉備聽了大喜,就在江口駐紮,不再焦慮不安了。
先前如果劉備聽諸葛亮的話,心狠一點,借機攻下荊州,也就不會苦於無安身之處而東奔西跑。劉備的死守仁義使他自己在對賢能之士們有號召力的同時也吃盡了苦頭,諸葛亮很委婉地指出了劉備的這一弱點(劉備是其直接領導,必須講究方式),然後又指點劉備一條巧取荊州的計策,劉備自然是大喜過望,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在以後攻打西川的過程中,他就明顯地改變了策略,不再一味地講究仁義,從而使自己最終成就大業——建國稱帝。
跟諸葛亮學說話
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都免不了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且人們犯了錯誤都很難及時醒悟,甚至不願承認。這樣,就有必要有人對他人的錯誤及時給予糾正,而糾正他人的錯誤又是一種得罪人的事。
小黃剛到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加完班,老板為了犒勞大家,請大家去唱卡拉OK,小黃和部門同事興高采烈地接受了邀請。進了包房,小黃很自然地在離自己最近的一個沙發坐下。老板進來後,發現沙發已經被坐滿了,就順勢坐在小黃身邊的一把椅子上。
過了半個小時,老板離開了。小黃萬萬沒想到,老板一走,其樂融融的氣氛大變,室溫仿佛驟然下降了十幾度。一個男同事語氣激動地指責小黃:“你這人怎麼這麼沒眼色?老板坐在你旁邊,都不知道讓個座?真是太不懂事了!”
長到23歲,小黃從沒被人這麼大聲訓斥過,尤其是還當著全體同事及KTV服務生的麵。她的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委屈的眼淚也忍不住在眼眶裏打轉轉,心中不禁無限懊惱:“啊,自己怎麼就缺根筋呢?老板以後會怎麼看自己?”
這位男同事的初衷可能是想教小黃在職場上如何做人,但說話方式不太恰當,不僅讓小黃尷尬,也破壞了當時的氣氛。其實,如果當時他主動給老板讓座,別人看在眼裏,自然能心領神會,效果不是更好?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始終很樂意傾聽他人的批評,接受他人的批評的。有的人做錯了事,不但不會坦然地承認,反而還會找出種種理由為自己的錯誤辯護。從人的心理來看,即使是極小的疏忽或錯誤,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在一經指正之後就坦率地、不做解釋地承認。但是,現實生活中,無論父子、兄弟、上下級、同事,還是知己、朋友,絕對不批評別人是不可能的,也是行不通的。那麼,在糾正他人的錯誤時應該采取什麼樣的易於為對方所接受的說話方式呢?以下方法可供參考:第一,對人要具有極大的同情心,這樣我們就不僅不會對人吹毛求疵,反而會對其產生錯誤的原因加以諒解。而且,我們要時刻想著自己與對方是站在一邊的,而不是和他敵對的。
第二,說話要溫和委婉,不可用刺激的或使人聽了不舒服的字眼。如果說話會令人無法忍受,那麼即使對方嘴上承認,心裏也是不會服氣的。
第三,糾正他人的錯誤言語越少越好,最好能一兩句就使對方明白,然後轉至其他話題,不可囉唆不絕,使對方陷於窘境,甚至產生反感。
第四,別人做錯了事情,我們對其不妥之處固然須加以指出,但對其可取之處更須加以極大地讚揚。這能使對方保持心理平衡,心悅誠服。
第五,改變他人的意見時,最好能設法將自己的意見不知不覺地移植給他,使他覺得是他自己改正了,而不是由於受了我們的批評。
第六,對於別人出現的不可挽回的過失,我們應該站在朋友的立場上,給予懇切正確的指正,使他知過而改,而不能對之施以嚴厲的責問。
第七,糾正別人過錯時,切忌采用命令的口吻,最好采用請教式的語氣。
第八,旁敲側擊,隱晦地指出別人的錯誤,以保留對方的自尊心,使他自覺地改正過失。
當然,糾正錯誤的方法還有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不外乎都是需要講究策略,隻要我們做到了這一點,就能成功。
“兜圈子”的技巧
如果有些話不好明說,那麼就可以試試“兜圈子”的方式。這個圈子也不一定是由你來兜,你可以找別人替你說你想說的話,也可以是你自己說話,但要把圈子兜好。
周瑜和孫權見過麵之後,商定了聯合劉備抗擊曹操的大計。周瑜回到住的地方,就請諸葛亮一起來商量軍事。周瑜說道:“今天已經在朝中決定了起兵的事情,我願意向你請教打敗曹操的妙計。”諸葛亮說:“孫將軍的決心尚未定下,現在還不是做決策的時候。”周瑜問:“什麼是決心未定呢?”諸葛亮答:“他的內心裏還是比較害怕曹兵(數目眾多)的,懷著寡不敵眾的心意。將軍你如果能夠把兩軍的真實數目(對他)分析透徹,使他不再懷疑曹兵的數目是曹操虛誇的,接下來就可以做成(抗擊曹操的)大事了!”周瑜說:“先生你的意見是非常正確的。”
諸葛亮來到東吳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勸說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擊曹操。但是由於先前諸葛亮一味相激,孫權對諸葛亮已經有了一些不好的印象,何況,諸葛亮已經說過曹操大軍的數量眾多的話,再去孫權那裏收回自己所說的話,有一定的困難。於是諸葛亮兜了個圈子,通過周瑜去說,一方麵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麵還等於給周瑜獻計,使雙方都滿意。諸葛亮的圈子兜得可謂高明至極。
跟諸葛亮學說話
在日常交往中,一般而言,直言快語是人的真誠所在,是受歡迎的,但有時候效果並不佳,輕者損害人際關係的和諧,重者造成麻煩,違背言語交際的初衷。而有時有意繞開中心話題和基本意圖,采用外圍戰術,從相關的事物、道理談起,即所謂“兜圈子”,卻能收到較理想的效果。請看下麵幾個例子。
例一:一位年輕媳婦,見小姑穿了件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買的,故意高聲對小姑說:“嗬,從哪裏買來的羊毛衫,真漂亮!”婆婆在一旁答話:“從對門商場買的,剛到的貨。我先買一件,讓你們穿上試試,要看中了,下午再買一件,你們兩人一人一件。”
例二:一天,某青年教師早早回家做了一鍋紅棗飯。妻子下班回來,端起碗,高興地問:“這棗真甜啊,哪來的?”丈夫說鄉下姨媽捎來的。妻子不無感慨地說:“姨媽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棗來!”丈夫說:“那還用說,我從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媽把我撫養大的嘛!”妻子說:“她老人家這一生也真夠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歎了口氣,說:“聽捎棗的人說,姨媽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來唄,到醫院好好治治。”不等丈夫把話說完,妻子就說出了丈夫想說還未說出的話。
例三:晚飯後,幾位青年人去拜訪某教授。談到夜深,教授接著青年人的話題說:“你提的問題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A城參加一個學術會,可就這個問題找幾位專家一塊聊聊。”幾位青年立刻起身告辭:“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還要出差,耽誤您老休息了。”
從例一中可見,年輕媳婦見小姑穿上了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買的,也想要一件,但又不好意思說出口,於是轉向小姑誇羊毛衫,“顧左右而言他”,達到目的。
從例二中不難看出,青年教師想接姨媽來城裏治病,但不直說,而是通過吃棗飯、憶舊情,營造一種適宜的氛圍,然後再說姨媽生病,而讓妻子說出接姨媽的話,自然比直說高明多了。
例三則是,教授明天出差,要早點休息,但礙於情麵,不好直言辭客,而接過對方話題一兜,即達到了辭客的目的。話語委婉得體而不失禮儀。由此看來,說話兜圈子,有時候確實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直言快語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說過,兜圈子是一種說話的藝術。要正確運用這種藝術,首先要善於分辨言語交際的具體情況,做到當兜則兜,不當兜還是直說為好。兜圈子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①顧及情麵,有些話不便直說,可以兜。比如婆媳之間、戀人之間、兩親家之間等,均係剛剛建立起來的情感,基礎欠牢固,交往中言語稍有差錯,都會帶來不快或者產生誤解。那位年輕媳婦,如麵對親生母親,大可不必兜圈子,但麵對婆婆,就不好直說要東西了。而她的兜圈子,既達到了目的,又不失情麵。
②出於禮儀,有些話不便直說,可以兜。對一般關係的人,或是晚輩對長輩,下級對上級,對待外賓,為了不失禮儀,有時就需要兜圈子。那位教授的話,就與以上特定的交際場合、對象、自身的身份相稱,實現了和諧的溝通。試想,如果直言明天出差,改日再談,雖然也可以達到辭客的目的,但卻會置對方於較為尷尬的處境,也有失教授的身份。
③某個意思直接挑明,估計對方一時難以接受,一旦對方明確表示不同意,再要改變就困難多了。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強調事理,征服對方,就可以把基本觀點、結論性的話先藏在一邊,而從有關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暢、明白,再稍加點撥,自然能夠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例二那位教師就是針對這種情況而有意兜圈子的。
④有時候,由於對方的情緒、思想所致,難以與之進行溝通,而要說服對方,就要想方設法與之接觸,開辟並發揮言語交際的信息渠道的作用。如人們所熟悉的《觸龍說趙太後》中,觸龍的言語成功就在於他運用了兜圈子這種藝術手段。
準確運用兜圈子這種說話藝術,除了要善於區別交際活動的具體情況,做到當兜則兜外,還要了解兜圈子的一些常用方法,靈活地組織話語。從兜圈子所利用的事物、事理與中心話題、交際目的關係分析,主要有如下幾種:①因果法。即從促使對方接受觀點、產生行為的諸種原因兜起。這種原因可以是事實,也可以是理論。例二那位教師兜圈子就是采用的這種方法。姨媽把青年教師撫養成人、姨媽年年捎棗、姨媽生病是因;接姨媽治病是果。這是用事實兜。再如陳毅任上海市市長時,幹部實行配給製,為了不給國家增添負擔,想勸嶽父回老家。若直接提出老人可能產生誤解,陳毅同誌就繞了個彎先問老人家共產黨好還是國民黨好。當老人家說出國民黨任人唯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時,陳毅同誌說:“說得好,所以國民黨要倒台……那您喜歡不喜歡您的女婿也這樣?”老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決定回老家去。這是用道理兜,先以事明理,再以理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