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古諷今是一種求人、勸人有效的說話方式,通過“古”讓對方明白某種道理,在此基礎上提出要求很能打動對方。不過,現代人的文史素養相對較差,在使用切忌弄巧成拙。
6.優孟正話反說動莊王
正話反說更是一種高超的求人技巧,先給出即定的錯誤,造成一種氣勢,把對方引入你須先設置好的陷阱,達到目的。
話說“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他在爭得中原霸主地位後,逐漸自大起來,而且開始沉溺於聲色犬馬之中,沒有當年爭奪霸權時的那種銳意進取精神了。一次,莊王得到一匹身軀高大、色澤照人的駿馬,心裏高興得不得了。於是,莊王便從此一心撲在這匹馬身上,不僅每日撫弄幾次,而且還給它“衣以文繡,庇以華屋,席以露休,啖以棗脯”。不想事與願違,這匹馬整天錦衣玉食,忠上了“富貴病”,不久,便肥死了。莊王為之沮喪不已,好像死了貴妃似的。最後,莊王為了表達他對愛馬的真情,決定為馬發喪,以棺槨埋之,以大夫禮葬之。莊王的決定一發布,立即遭到眾臣的反對,許多忠直之士以死相諫,但莊王主意已定,誰也無奈他何。正當群臣搖頭歎息之際,突然從殿門外傳來號啕大哭之聲,莊王驚問是誰,左右告之是侍臣優孟。於是,莊王立即傳令優孟進見。問道:
“愛卿,何故大哭?”
優孟一邊擦眼淚,一邊如泣如訴地說道:“堂堂一個楚邦大國,有什麼事情辦不到,有什麼東西得不到?大王將自己所愛之馬以大夫之禮下葬,不但不過分,而且規格還嫌低了。我請大王應該將愛馬以國君之禮葬之,賜以玉雕棺材,好木頭作的棺槨,而且要全國老幼負土掩埋,通知鄰國來唁悼。這樣讓諸侯們也好知道大王你看重馬而輕於人,這不是很明智的舉動嗎?!”
優孟的話音剛落,群臣一片喧嘩,以為優孟之說,十分荒唐。莊正一聽,卻沉默不語,細細品味優孟話中的真意。尋思良久,低著頭慢慢地說:“我說以大夫之禮葬之,確實太過分,但話已傳出,於之奈何?”
優孟一聽,馬上接口道:“我請大王將死馬交給廚師,用大鼎烹飪,放上薑棗、椒蘭等佐料,馬肉讓群臣飽餐一頓,馬骨頭以六畜之常禮下葬。這樣,天下人以及後世就不會笑話你了。”
莊王找到了一個台階下,群臣大吃了一頓馬肉,事情也就此了結了。優孟的能說會道,勸阻了莊王荒唐的行為,但是為什麼其他的大臣諫不成呢?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說話水平太低了,心有餘而“口”不足。
優孟因侍從莊王多年,熟知莊王的性情,知道此時的莊王,忠言直諫、強行硬諫都是行不通的。因此,他在獲悉群臣勸諫失敗之後,采取一種“正話反說”的策略,先順著莊王之意說下去,自然地在順依順頌中露出揶揄、諷刺。先指出楚國是個實力雄厚,了不起的國度,什麼事情都可以辦得到,那麼大王以大夫禮葬愛馬有什麼過分?應該以人君之禮葬之。這些話在莊王聽來自然適意,甚至感謝優孟對自己愛馬心情的深刻理解。這樣一步一步說下去,莊王也不是笨蛋,當然懂得其中的意思:大王以國君之禮厚葬愛馬,這著實是“貴馬”之舉,但是在它的反麵是“賤人”。優孟正是運用“正話反說”的方法,從稱讚、禮頌楚莊王的“貴馬”精神的後麵烘托出另一相反的又正是勸諫的真意——諷刺楚莊“賤人”的昏庸舉動,從而把楚王逼入死胡同,不得不回頭,改變自己的決定。此一例,使人們佩服優孟“正話反說”的機智。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求人時說話比對方有氣魄,甚至象優孟這樣荒謬,正話反說,收到的效果是迅速而又圓滿的。
7.“心裏共鳴”求人法
人與人之間,本來有許多地方是相同的。但是要使它真正共鳴起來,得有相當的說話技巧。
在你對另一個人有所求的時候,這樣的論點也同樣適用。最好先避開對方的忌諱,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談起,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圖,讓對方一步步地讚同你的想法,當對方跟著你走完一段路程時,便會不自覺地認同你的觀點。
伽利略年輕時就立下雄心壯誌,要在科學研究方麵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親的支持和幫助。
一天,他對父親說:“父親,我想問您一件事,是什麼促成了您同母親的婚事?”“我看上她了。”
伽利略又問:“那您有沒有娶過別的女人?”“沒有,孩子。家裏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隻鍾情你的母親,她從前可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姑娘。”
伽利略說:“您說得一點也沒錯,她現在依然風韻猶存,您不曾娶過別的女人,因為您愛的是她。您知道,我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處境。除了科學以外,我不可能選擇別的職業,因為我喜愛的正是科學。別的對我而言毫無用途也毫無吸引力!難道要我去追求財富、追求榮譽?科學是我惟一的需要,我對它的愛有如對一位美貌女子的傾慕。”
父親說:“像傾慕女子那樣?你怎麼會這樣說呢?”
伽利略說:“一點也沒錯,親愛的父親,我已經18歲了。別的學生,哪怕是最窮的學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從沒想過那方麵的事。我不曾與人相愛,我想今後也不會。別的人都想尋求一位標致的姑娘作為終身伴侶,而我隻願與科學為伴。”
父親似乎有所感,但始終沒有說話,仔細地聽著。
伽利略繼續說:“親愛的父親,您有才幹,但沒有力量,而我卻能兼而有之。為什麼您不能幫助我實現自己的願望呢?我一定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學者,獲得教授身份。我能夠以此為生,而且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說到這,父親為難地說:“可我沒有錢供你上學。”
“父親,您聽我說,很多窮學生都可以領取獎學金,這錢是公爵宮廷給的。我為什麼不能去領一份獎學金呢?您在佛羅倫薩有那麼多朋友,您和他們的交情都不錯,他們一定會盡力幫助您的。也許您能到宮廷去把事辦妥,他們隻須去問一問公爵的老師奧斯蒂羅?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親被說動了:“嘿,你說得有理,這是個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親的手,激動地說:“我求求您,父親,求您想個法子,盡力而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惟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證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伽利略最終說動了父親,他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成為了一位聞名遐邇的科學家。
這裏,伽利略采用的是“心理共鳴”的說服方法。這種說服法一般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導入階段。先顧左右而言他,以對方當時的心情來體現在的心情。伽利略先請父親回憶和母親戀愛時的情況,引起了父親的興趣。
2.轉接階段。逐漸轉移話題,引入正題。伽利略巧妙地通過這句話把話題轉到自己身上:“我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處境。”
3.正題階段。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想法。伽利略提出:“我隻願與科學為伴”,這正是他要說服父親的主題。
4.結束階段。明確提出要求。為了使對方容易接受,還可以指出對方這樣做的好處。伽利略正是這樣做的。他說:“……為什麼您不能幫助我實現自己的願望呢?我一定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學者,獲得教授身份。我能夠以此為生,而且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就這樣,伽利略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為最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奠定了基礎。
人其實都是一樣的,隻是表現方式各異。你要找到你與所求之人之間的共同點,得到對方心靈的回應,就獲得了求人的成功。
8.用富於感情色彩的話達到求人的目的
如果是你的言談達到了應有的效果,求人辦事就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在朱鎔基視察中央電視台的前一天,中央電視台的有關領導告訴敬一丹:“明天,總理來視察的時候,你要想辦法得到朱總理的題詞。”敬一丹聽了既感到欣喜,又感到多少有些為難。她開始了苦苦的思考:我怎麼向總理提出這個請求才好呢?第二天,朱總理在中宣部部長丁關根同誌的陪同下,來到中央電視台。他走進《焦點訪談》節目組演播室,在場的所有人都起立鼓掌,氣氛一下子熱烈起來。朱總理跟大家相互問好之後,坐到主持人常坐的位置上,大家簇擁在他的周圍,七嘴八舌。爭先恐後地與總理交談。一位編導說:“在有魅力的人身上,總有一個場,以前我聽別人這樣說過。我看您身上就有這樣一個場。”朱總理不置可否地笑了。演播室裏的氣氛更加活躍、和諧。敬一丹感覺這是一個好時機,一個很短暫的、稍縱即逝的時機。於是走到朱總理麵前說:“總理,今天演播室裏聚集在您身邊的這二十幾個人隻是《焦點訪談》節目組的十分之一。”總理聽了這話,說:“你們這麼多人啊!”敬一丹接著說:“是的,他們大多數都在外地為采訪而奔波,非常辛苦。他們也非常想到這裏來,想跟您有一個直接的交流,但他們以工作為重,今天沒能到這裏來。您能不能給他們留句話?”敬一丹說得非常誠懇,而且非常婉轉,然後把紙和筆恭恭敬敬地遞到朱總理麵前。總理看一下敬一丹,笑了,接過紙和筆,欣然命筆,寫了“輿論監督,群眾喉舌,政府鏡鑒,改革尖兵”十六個字。總理寫完,全場響起一片掌聲,熱烈的氣氛進入了高潮。
得到總理的題詞,大家都覺得特別高興和欣慰,這說明總理對中央電視台《焦點訪談》節目的重視和肯定。另外,敬一丹的隨機應變,能說會道對得到總理的題詞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從敬一丹言誠意懇的話語中,我們也可以受到一些啟發:第一,這個請求不是敬一丹個人的請求,所以她可以大膽地提出來,即使總理拒絕這一請求,自己也不會覺得特別尷尬。第二,敬一丹知道朱總理非常喜歡《焦點訪談》這些年輕記者們,於是她就為總理描繪出這樣一種情景:記者們四處奔波,長途跋涉,冒著危險采訪。他們心中還有一個願望,那就是特別想與總理交談,非常想來,但為了《焦點訪談》這一事業,他們沒有來。這一番富於感情色彩的話很能打動人,讓總理不忍拒絕。第三,敬一丹的請求是曲折委婉地提出來的,表述得又十分誠懇貼切,因而最終如願以償。
一通好的言辭如同一篇精彩絕倫的文章,聲情並茂,文辭華美,寓情於理,由不得對方不為所動。
9.實用的求人辦事說話技巧
在關係越來越複雜的現代社會,言談的重要性也一天重似一天,一個不會說話,拙於說話的人是很難生存的,所以,開口求人的技巧必須要學習。
1.借別人的口說自己的話
西安事變前夕,張學良和楊虎城頻繁晤麵,都有心對蔣發難。可在對方沒亮明態度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開口。眼看時間越來越近,雙方都是欲說還休。楊虎城下麵有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張學良也認識。在又一次晤麵中,楊虎城便以他投石問路,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張學良及時接口道:“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於是兩個聰明的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渡江戰役前夕,國共和談破裂,國民黨政府即將垮台。周恩來力勸國民黨和談代表留在北平共事,代表們也對原政府失去了信任,卻不知毛澤東能不能容忍他們這些異黨分子,就想探個究竟,也好為自己求得一條退路。可如果直接相問,就明顯有乞降之嫌,大家都抹不開麵子。有一個成員趁打麻將之機,輕描淡寫地問毛澤東:“是清一色好,還是平和好?”毛澤東心領神會,爽快答道:“還是平和好,我喜歡打平和。”
就這樣,一個重大的信息悄然傳了過去,代表們全留了下來。問者自然高明,回答也是不凡。
2.用虛話套實話
做老實人說老實話,應是為人的一條準則,但直炮筒子未必處處受歡迎,特別有時連自己也不明白要說的是不是實話,那該怎麼辦呢?
張某托好友王局長為自己辦件事,忽然聽說他被捕“進去了”,又不知真假,就到王家探望。確實隻有局長夫人在家,滿臉愁容。張某開口道:“老王怎麼沒在家呀?”果然王夫人長歎一聲:“唉!心髒病又犯了,昨天送進醫院了……”
原來如此!如果,張某實話詢問王局長是否真的被捕了,那場麵如何?張某是這樣設想的:如果王局長真的被捕了,其夫人自然會實情相告。虛虛實實,轉換自如,毫不唐突。
3.借輕鬆幽默的玩笑話說實事
輕鬆幽默的話題,往往能引起感情上的愉悅;莊重嚴肅的話題會使人緊張慎重。隻要有可能,最好能把莊重嚴肅的話題用輕鬆幽默的形式說出來,這樣對方可能更容易接受。
一個年輕打工者在一家外資企業打工,在較短的時間內,連續兩次提出合理化建議,使生產成本分別下降30%和20%。老板非常高興,對他說:“小夥子,好好幹,我不會虧待你的。”
這青年當然知道這句話可能意義重大,但是虛飄的表揚可不是他想要的。他想要點實在的,便輕鬆一笑,說:“我想你會把這句話放到我的薪水袋裏。”洋老板會心一笑,爽快應道:“會的,一定會的。”不久他就獲得了一個大紅包和加薪獎勵!
麵對老板的鼓勵,青年人如果不是這樣俏皮,而是坐下來認真嚴肅地提出加薪要求,並擺出理由若幹條,豈不太煞風景,甚至適得其反。
4.繞個彎子套對方說話
有時,一些話自己說出來顯得尷尬,這時,誘導對方先開口無疑是上上之策。
王某準備借助於好友趙某的路子做筆生意,在他將一筆巨款交給趙某的第二天,趙某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兩難境地:若開口追款,太刺激趙某的未亡人;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麵又難以支撐。
幫忙料理完後事,王某是這樣對趙夫人說的:“真沒想到趙哥走得這麼早,我們的合作才開始呢。這樣吧,嫂子,趙哥的那些關係戶你也認識,你就出麵把這筆生意繼續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時候盡管說,吃苦花力氣的事情我不怕。”
看他,絲毫沒有追款的意思,還豪氣衝天,義氣感人,其實他明知趙妻沒有能力也沒有心思幹下去。話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隻能跑腿花力氣,卻不熟悉那些門路;困難不小還又時不我待。
結果呢?趙妻反過來安慰他道:“這次出事讓你生意上受損失了,我也沒法幹下去了,你還是把錢拿回去再找機會吧。”
5.通過旁敲側擊達到目的
生活中為人求情、代人辦事兒常常遇到令人不滿意的情況,可是隻要你學會委婉的表達方法,旁敲側擊,往往能起到意料不到的效果。
韓國修築新城的城牆,規定限15天完工。大臣段喬負責主管此事。有一個縣拖延了兩天,段喬就逮捕了這個縣的主管員,將其囚禁起來。這個官員的兒子設法解救父親,就找到管理疆界的官員子高,讓子高去替父親求情。子高答應了這件事。
一天,見了段喬後,子高並不直接提及釋人的事,而是和段喬共同登上城牆,故意左右張望,然後說:“這牆修得太漂亮了,真算得上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勞。功勞這樣大,並且整個工程結束後又未曾處罰過一個人,這確實讓人敬佩不已。不過,我聽說大人將一個縣裏主管工程的官員叫來審查,我看大可不必,整個工程修建得這樣好,出現一點小小的紕漏是不足為奇的,又何必為一點小事影響您的功勞呢。”
段喬見子高如此評價他的工作,心中甚是高興,然後又聽子高的見解也在情理之中,於是便把那個官員放了。
那個官員之所以能夠獲免,原因大多在於子高的求情。子高把一頂高帽子給段喬帶上,然後就事論題,深得要領,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其實,一般人都存在順承心理和斥異心理,對那些合自己心意的就容易接受。因此,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巧言遊說,便容易成功。
6.用商量的口氣
以商量的口氣把要求辦的事兒說出來不失為一種高明的辦法。
裝做自己沒把握,把請求、建議等表達出來,給對方和自己留下充分的退路。例如:“你可能不願意去,不過我還是想麻煩你去一趟。”
在別人或者向別人提出建議時,如果在話語中表示人家可能不具備有關條件或意願,那就不會強人所難,自己也顯得很有分寸。
7.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美國《紐約日報》總編輯雷特身邊缺少一位精明幹練的助理,目光瞄準了年輕的約翰?海,他需要他幫助自己成名,幫助格裏萊成為這家大報的成功的出版家。而當時約翰剛從西班牙首都馬德裏卸除外交官職,正準備回到家鄉伊利諾州從事律師業。
雷特請他到聯盟俱樂部吃飯。飯後,他提議請約翰?海到報社去玩玩。從許多電訊中間,他找到了一條重要消息。那時恰巧國外新聞的編輯不在,於是他對約翰說:“請坐下來,為明天的報紙寫一段關於這消息的社論吧。”約翰自然無法拒絕,於是提起筆來就做。社論寫得很棒,格裏萊看後也很讚賞,於是雷特請他再幫忙頂缺一星期、一個月,漸漸地幹脆讓他擔任這一職務。約翰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放棄了回家鄉做律師的計劃,而留在紐約做新聞記者了。
由此可以得出一條求人辦事兒的規律:央求不如婉求,勸導不如誘導。
在運用這一策略的時候,要注意的是:誘導別人參與自己的事業的時候,應當首先引起別人的興趣。
當你要誘導別人去做一些很容易的事情時,先得給他一點小勝利。當你要誘導別人做一件重大的事情時,你最好給他一個強烈刺激,使他對做這件事有一個要求成功的希求。在此情形下,他的自尊心被激起來了,他已經被一種渴望成功的意識刺激著了,於是,他就會很高興地為了愉快的經驗再嚐試一下了。
凡是領袖人物,都懂得了這是使人合作的重要策略。但有的時候,常常要費許多心機才能運用這個策略,有時候又很便當。像雷特獵獲約翰一例,他隻是稍許做了些安排。
總之,要引起別人對你的計劃的熱心參與,必須先誘導他們嚐試一下,可能的話,不妨使他們先從做一點容易的事兒入手,這些容易成功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往往是一種令人興奮的真正的成功。
8.適當催問別人幫你所辦的事
催問別人時要注意用語的分寸,應多用懇請語氣;千萬不可用“怎麼還不處理呀?”、“不是說今天就給我答複嗎?為何講話不算數?”、“你們到底什麼時候解決?”、“這個月底前必須處理!”等責問句或命令句。如果改換另一種詢問口氣,可能效果會好得多。
不能有急躁情緒,要耐心地、不厭其煩地登門拜訪,申訴你的理由和要求。別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複和處理,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釘子,或者處理者發了火,你也要沉住氣,隻要問題能處理,受點委屈也是值得的。
在催問時間的間隔上,要越來越短,次數上要越來越頻繁,要造成處理者的緊迫感。頻頻催問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煩躁,這不要緊,隻要你是有禮有節,就沒有關係,隻要你堅持不懈,就會帶來轉機。
10.談論對方認為值得的事
要想求人辦事成功,必須說對方喜歡的話題,順著對方的路子說話,尋找時機把話題引到自己的目的上。如果你說的話內容都是別人厭惡的,結果可想而知。
從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傳記中我們可以知道,每一個拜訪過羅斯福的人都會驚訝他何以全知全能。無論是牧童、農民、勞工,還是政治人物、商業巨子,都能和羅斯福談得很投機,這中間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其實說來也很簡單,羅斯福是個曆史上相當成功的政治人物,他深知獲取人心的捷徑,就是談論對方以為最值得談的事。羅斯福無論接見任何人,不管那個人地位高低,在前一晚肯定要預先閱讀對方有興趣的談話資料。所以,所有見過他的人,無一不對羅斯福有好評。
當然,不單是政治人物,就算是個推銷員,也該知道怎樣才能投顧客所好。例如,有位汽車推銷員,為了手上的進口高級車,專程拜訪一位企業家。可是一見麵他並不談買車的事,反而先拿出兒子的集郵冊,原來他兒子與企業家的兒子是同班同學,他知道企業家為了替兒子搜集郵票,總是不辭辛勞,樂此不疲。他用這件事當話題,兩人很快就有了共同語言,並且談得很投機,最後在快要告辭時稍微提一下車子的事,當然就順利賣出了。
投其所好,其實也是有技巧的。這就要求你必須學會察言觀色,知道對方內心真正感興趣的事。以下幾個例子,可以提供給你做參考。
有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任何賺錢的生意他都有興趣去做,別人來為他出點子賺錢,他一概歡迎。但到了晚年,他的好利之心忽然變得好名起來,這種微妙的心理轉變,根本沒有幾個人知道。有些他以前的朋友,還用老辦法來找他,結果敗興而歸不說,還被這位財閥視作“好利之小人”,永遠不讓他們再登門。
社會上也有人不識時務,對一些好利之人萬般勸說,想讓他們做點善事,以博取好名聲。像那種募捐方式,本來就是緣木求魚,因為他們對“名”根本是不屑一顧。對這些人若不能動之以利,他們怎麼能甘願付出呢?
前麵這兩種人要投其所好並不易,但最難的還是有些偽君子。他們表麵好名,但你若真以此為題,他們就會把你當作書呆子,表麵上尊重,實際上疏遠。可是如果你對他講利,雖然能說中他的心意,但為了維護虛偽的形象,反而會申斥你一頓,罵你汙辱他的人格。這種人暗地裏采用你的建議,卻不會對你有所尊重。
對付這種表裏不一的偽君子,當然不能撕破他的麵皮,要直指他的心。先來講上一段大道理,再輕描淡寫地指出主題。彼此若能心照不宣,這種溝通便能達到你想要的結果。所以找話題要投其所好,但不要呆板地正麵去投其所好,要記住,側麵的投其所好更為有效。
有一位大學剛畢業的法律係學生,因為律師考試未能通過,隻好在一家法律事務所當職員。按公司規定,試用期間每一個人在一個月內都要拉到一家新客戶。可是他剛離開學校不久,又沒有任何的背景,每次去拜訪一些陌生的新客戶,不是吃了閉門羹,就是要他回去等消息。
眼看一個月的期限就快到了,他已經是心灰意冷,打算另謀出路。沒想到這個時候奇跡出現了,他不但開發出一個新客戶,而且還借著這個客戶的引薦,一連吸收了十幾家新客戶。他不但沒有被炒魷魚,反而晉升成正式職員,薪水也連跳了好幾級,成了該事務所的“超級營業員”。
這個新人到底是憑著什麼本領,能夠找到他生命中的“貴人”呢?以下內容是他的自述:
“當天,我愁眉不展地踏入那家公司,到了門口的時候,我想到以前幾次的閉門羹,就更加躊躇不安。忽然我看了公關主任桌上的名牌,我想到我有辦法了。
“原來這位主任的名字蠻奇怪的,竟然叫做‘萬俟明’,而我恰好又很喜歡看傳統小說,以前在看《說嶽傳》時,書中有個壞人的名字就叫‘萬俟喬’,這個人與嶽飛同朝為官,但因為嶽飛見他時不以禮相待,兩人因此不和。後來他便迎合奸相秦檜在朝中一再攻擊嶽飛。在紹興十一年時,將嶽飛父子下獄治死。如果有在朝為官者替嶽飛申冤,也都被彈劾,可以說是個大大的奸臣。
“我看《說嶽傳》時年紀還小,一看到‘萬俟喬’三個字,就不知道怎麼讀,所以我特地查了字典,才知道這三個字的讀音。也正是因為這樣,我才知道‘萬俟’這兩個字的正確讀音(萬俟作為姓應讀作mòpí)。
“當時我一眼看見這人的名片上寫著‘萬俟明’,我就禮貌地向前稱呼他:‘萬俟先生,我是××法律事務所的職員,今天特別來拜訪您。’
“你想不到我這句話有什麼反應,我才說完這句話,對方就吃驚地站起來,嘴裏結巴著說:
“‘你……你…你怎麼認識我的姓,一般人第一次都會念錯,大部分人都叫我萬先生,害得我總是解釋一次又一次,煩死了。’
“我聽了以後感覺這次拜訪似乎會有個好的開始,於是我接著說:
“‘這個姓是複姓,而且又很少見,想必有來源的吧!’
“對方聽到這裏,更是顯得神采飛揚,高興地說道:
‘這個姓可是有來由的,它原是古代鮮卑族的部落名稱,後來變成姓氏的拓跋氏,就是由萬俟演變而來的。’
“我看到對方越來越高興,於是接口問道:
‘那您就是帝王之後,係出名門了!’
“那位萬俟明先生聽了後更加高興地說下去:
‘豈止是這樣,這個姓氏一千多年來也出了不少名人,例如,宋代有個詞學名家叫萬俟永,自號詞隱,精通音律,是掌管音律的大晟府中之製撰官,另外寫了一本書叫《大聲集》。後人都尊稱他萬俟雅言。’
“用這個少見的姓氏做話題,我和那位公關主任聊了起來,盡管我並未說明來意,更沒談什麼細節,但光憑這次愉快的交談,就讓我開發出一家財團做客戶。而這家財團旗下所有的關係企業,全都與事務所簽下了合約,聘我們做法律顧問,為我們事務所增加了前所未有的業績。”
陌生人初次見麵很難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所以要善用機會,尋找話題。像剛才說話的那個年輕人,明知自己知道“萬俟”這個字的讀音,是來自說嶽傳中的那個奸臣萬俟喬。可是為了能投對方所好,於是故意裝糊塗,讓對方去吹噓他姓氏中那些光榮的曆史,為未來的生意,奠定了一個成功的基礎。
求一個陌生人,投其所好去尋找話題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這樣來應對你的同事和朋友會更為有效。
11.口才藝術,有借必應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有缺錢少物的時候,因此向親鄰同事開口借,也就是一件難免的事了。可是,為什麼有的人能使物主樂意相借,而有的人卻碰了釘子呢?除了其他的原因外,這和借者語言表達的恰當與否有密切的關係,借東西也是一種口才藝術。所以,當我們向別人借東西時,說話不可不注意如下幾點:
1.說話要用商量的語氣
向別人借東西時,說話語氣一定不要太硬,更不能說些有傷於人的話,要知道你是在有求於人。如你的孩子患病住院了,你手頭又缺錢,隻能向別人借,這時你就可以說:“我的孩子病了,還缺住院費50元,不知您手頭寬綽不寬綽?下月開支我就還您。”用這種商量的口氣,隻要人家手裏有錢,是不會不幫忙的。但有些人則不注意這一點,向人借錢時說:“誰不知你存了幾萬元,借我一千元還不是牛身上拔根毛。”諸如此類的話,與熟人打趣說說還不要緊,但在借東西時說話一定要用商量的語氣,這樣才能使對方感到你有求於他而且尊重他,他才肯幫助你。
2.要說明歸還時間
借別人東西時,一定要說明歸還時間,而且要準時還給人家。比如你與同事一起去商店,看見了一條新式裙子,你想買下來,剛巧手裏錢不夠,你就可以說:“小王,你先借給我5元錢吧,等回去我就讓我女兒給你送去。”說明了歸還時間,使人家感到借出去的錢有了保障,才會放心地借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