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說話到位,管理不累:卓越領導的說話藝術(2 / 3)

1.創造平等相待的氣氛

座談要達到目的,需要雙方真誠的投入,而這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如果領導者高高在上,對於群眾的呼籲不聞不問,或者隻是以座談會作為裝點門麵、顯示民主的工具,甚至以主人的姿態強迫命令,則不僅不能達到座談效果,反而會引起下屬的反感。久而久之,必然損害領導者的威信和工作的績效。因此,領導者必須牢記:下屬與自己之間是平等的。召開座談會也正是為了請教他們的意見和想法。

2.講出真誠熱情的話語

講真話,是座談時領導者使用語言的又一項基本要求。下屬往往會把座談當成一次了解領導意圖、反映自己心聲的機會,希望借此機會了解工作部署,解決實際問題,提出自己的創見,同時也對領導者進行民主監督。因此,要求領導者必須言之有理,持之有據,不刻意渲染成績,也不隱瞞回避問題。實際情況怎麼樣,就說成怎麼樣,一是一,二是二。隻有這樣,才能言重於山,取信於人。另一方麵,為了調動起座談者的積極情緒,領導者的話語要有一定的“溫度”。熱情暖人心,熱情洋溢的話語使下屬感到一種寬鬆、積極的氣氛,更願意敞開心扉。

3.避免過於激烈的爭論

座談過程中毫無疑問地會出現爭論,而且召開座談會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通過麵對麵的交流,協調不同的意見,求得最佳的方案。保持一定程度的爭論將有助於保持座談的熱烈氣氛,不會出現冷場的情況。但是過於激烈的爭論容易導致一種敵對情緒,進而阻礙雙方繼續的交流,甚至製造出新的矛盾。因此,應該防止出現這種現象。

有些時候,座談會會成為發泄私人恩怨的最好場合,更會有人利用它來給部門、單位的工作製造麻煩。領導者更易成為惡語中傷的對象。這種時候,是勃然大怒,還是冷靜下來,泰然自若地應付就看領導者的涵養了。

即席講話的藝術

有時,領導者會以與會者的身份被邀請作即席講話。應當說這是群眾出於對領導的信任,準備認真地聽一聽你的意見。千萬別把它看成是“趕鴨子上架”,恰恰相反,這是領導者隨機應變能力與分析總結問題水平的大好時機。

精彩的發言,可以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令聽眾動容,同時樹立起領導者的個人威信,令下屬生出由衷的欽佩之情。

1.做好準備

有些領導認為即席講話就是臨場發揮,不要做什麼準備,一上來便先“啊”一陣兒,然後便是“今天我本來不打算講,既然讓我說,我就隨便講幾句話”,隨後便侃侃而談,既無話題,又無觀點,簡直是沒話找話說,短話長說。人們會問“他到底在幹什麼?”雖然是即席發言,仍可以做準備。一般來說會議的議題會事先通知領導,某些相關資料也會發到其手上,這些都為發言劃定了一定範圍,對要討論的內容心中有數,就不至於鬧出南轅北轍的笑話。

2.明確話題

領導者在開口前,略加思索,盡可能選擇合適的話題,這對即席講話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在講話的全過程中,圍繞話題展開,就不會信口開河,前言不搭後語。選擇話題,總的來說要審時度勢,緊扣會議主題,根據會議進行的情況合理取舍。

3.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即席講話的一個基本原則,作為領導者說話要尊重事實,保證自己選用的材料都是翔實、準確的,才能獲得聽眾的信任,收到預想的效果。

4.言簡意賅

即席講話時間都不長,多則五六分鍾,少則兩三分鍾;內容相對集中,一次隻說一個問題,力求說深說透。許多人並不明白精練的重要性,幾分鍾可以講完的內容偏要洋洋灑灑地談上半天,如同溫斯頓·丘吉爾對他兒子蘭道爾夫的性格所作的評價一般:“他空有一門大炮,卻沒有多少彈藥。”隻要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說清楚,講透徹,不必長篇大論,一樣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正是“言簡意賅”的精妙所在。

5.通俗易懂

講話要讓人聽懂,這是對發言者的基本要求。講話人若是板著臉孔,賣弄辭藻,用一些艱澀的語彙和聽眾捉迷藏,隻會令聽者敬而遠之。這樣的講話無異於浪費時間,在講話過程中,力求用最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樣,聽眾覺得很輕鬆很親切,而發言者所講的道理也易於被人們理解和接受。

6.先聲奪人

領導者發言,能不能一開始就抓住聽眾,往往決定著整個講話的成敗,好的開場白就像一個出色的導遊員,一下子就可以把聽眾帶入講話者為他們擬設的勝境;好的開場白是演講人奉獻給聽眾的一束多姿多彩的花朵;好的開場白最易打開局麵,便於引入正題。因此,開場白應盡量避免平鋪直敘、平庸無奇,而要努力做到不落俗套,語出驚人,這樣才能出奇製勝,先聲奪人。

與下屬溝通的藝術

領導與下屬談話不是朋友之間聊天,如果與下屬談了1小時的話都沒有說出一句有決策感的話,那這場交談就是無效的。

一個沒有主見、被人左右的領導無法得到下屬的尊敬與服從。所以領導必須維護自己的威信,好的領導在與下屬交談時,應擺出兼收並蓄,取長補短、互相切磋、求同存異的姿態。碰到情況不是忙於下結論,忙於批駁對方,而是以姿態低調,但主導性很強的話說出自己的看法,比如:“你的意見還是不錯的,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看,會怎麼樣?比如……”

“我的想法和你不同,我們可以交換一下意見好嗎?”

“嗯,讓我考慮一下,我們可以明天再談這個問題。”

這樣的話語不失威嚴而且易於被部下接受。

領導者的威信可以在平時的說話中得以體現,對於自己權限範圍內可以決定的事,要當機立斷,明確“拍板”。比如車間工人上班經常遲到早退,不聽調配。對於這種違反紀律的行為就應果斷決定“停止工作,等崗留用。”如果下屬向領導請示某動員會議的布置及議程,領導認為沒有問題,就可以用鼓勵的委婉語調表達:“知道了,你看著辦就行了。”這種表述既給了下屬支持與鼓勵,也給了下屬行動的權力。

在與下屬談話時,應該讓下屬充分地把意見、態度都表明,然後再說話。

讓下屬先談,這時主動權在領導一邊,可以從下屬的彙報中選擇弱點追問下去,以幫助對方認識問題,再談自己的看法,這樣易於讓對方接受。讓下屬先講,自己思考問題,最後決斷,後發製人,更能有利於表現領導的說話水平。

1.激發員工講話的願望

談話是領導和員工的雙邊活動,員工若無講話的願望,談話難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領導首先應具有細膩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說話的態度、方式以至語音、語調,旨在激發員工講話的願望,使談話在感情交流的過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務。

2.啟發員工講實話

談話所要交流的是反映真實情況的信息。但是,有的員工出於某種動機,談話時弄虛作假,見風使舵;有的則有所顧忌,言不由衷。這都使談話失去意義。為此,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克服專製、蠻橫的作風,代之以坦率、誠懇、求實的態度,並且盡可能讓對方在談話過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興趣的真實情況,並不是奉承、文飾的話,消除對方的顧慮或各種迎合心理。

3.利用一切談話機會

談話分正式和非正式兩種形式,前者在工作時間內進行,後者在業餘時間內進行。作為領導,也不應放棄非正式談話機會。在無戒備的心理狀態下,哪怕是片言隻語,有時也會有意外的信息。

4.利用談話中的停頓

員工在講述中出現停頓通常有兩種情況,須分別對待。第一種停頓是故意的,它是員工探測一下領導對他講話的反應、印象,引起領導作出評論而做的。

這時,領導有必要給予一般性的插話,以鼓勵他進一步講述。第二種停頓是思維突然中斷引起的,這時,領導最好采用“反響提問法”來接通原來的思路。

5.抓住主要問題

談話必須突出重點,扼要緊湊。一方麵,領導本人要以身作則,在一般的禮節性問候之後,便迅速轉入正題,闡明問題實質;另一方麵,也要員工養成這種談話習慣。要知道,多言是對信息實質不理解的表現,是談話效率的大敵。

6.掌握評論的分寸

在聽取員工講述時,領導不應發表評論性意見。若要作評論,應放在談話末尾,並且作為結論性的意見,措辭要有分寸,表達要謹慎,要采取勸告和建議的形式,以易於員工采納接受。

7.適時表達對談話的情趣和熱情

正因為談話是雙方活動,一方對另一方的講述予以積極、適當的反饋,能使談話者更津津樂道,從而使談話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領導在聽取員工講述後,應注意自己的態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態、插話和感歎詞等,來表達出自己對員工講話內容的興趣和對這次談話的熱情。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的一個微笑、一個點頭,充滿熱情的一個“好”,都是對員工談話的最有力的鼓勵。

8.克服最初效應

所謂最初效應,就是日常所說的“先入為主”,有的人很注意這種效應,並且也具有“造成某種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領導在談話中要持客觀、批判性的態度,時刻警覺,善於把做給人看的東西,從真實情形中區分出來。

9.克服自己,避免衝動

員工在反映情況時,常會忽然批評、抱怨起某些事情,而這在客觀上又正是在指責領導。這時領導要頭腦冷靜、清醒,不要一時激動,自己也滔滔不絕地講起來,甚至為自己辯解。

調解下屬糾紛的藝術

下屬之間發生糾紛,勢必影響工作,此時,作為領導應及時出麵調解。調解糾紛是一門藝術,是協調人與人關係的藝術,也是教育人、團結人的藝術。

善於調解糾紛是領導者必備的基本功。

1.周密調查、認真分析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調停糾紛,首先得做周密的調查,既要了解糾紛的起因、經過、現狀和趨向,又要了解各方的觀點、理由、要求和動向。通過調查分清糾紛是“公務型”還是“私憤型”,是無原則糾紛還是原則衝突,是認識上的分歧還是利益上的對立。經過分析,抓住糾紛的本質,以便得出正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