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以寬容雅量對待身邊的人和事。這意味著,隻要你能力所及,你是隨時願意幫助家人、朋友、同事和鄰居的,也願意跟他們在一起承擔喜怒哀樂。這也意味著隻要不帶來重大壓力或不便,或答應幫助別人而自己內心不會不安時,你都願意幫忙。
另外,你也要多做一些“信譽良好”的事情,讓別人對你產生為人寬容的印象。當你平日都懷著“喜歡做,自願做”的精神為別人做事,一旦你真的無法答應別人的要求而必須說“不”時,你就可以更有自信地拒絕而不會有罪惡感。
第二,態度明晰。你不想答應,就要拒絕得徹底,不要拖拖拉拉,曖昧不清。堅定地說“不”,也許有時會顯得有點太不近人情,但是如果你的態度不是很明確的話,很容易給對方希望和期待,到最後時刻卻一下子跌入失望的深淵。與其這樣還不如把話說個清楚,免得對方誤會,給彼此帶來不必要的裂痕。
第三,說得多不如說得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言簡意賅,要言不煩。但是,大多數的人卻無法適當地說“不”,結果形成尷尬的場麵。不管是我們告訴老板無法加班,或是跟鄰居表示無法幫他們遛狗,我們都會覺得有義務要詳盡解釋為什麼會拒絕,可是,那些說詞有可能是虛構的。
事實上,多費口舌的解釋不但沒有必要,而且,多說的理由也可能站不住腳。你所提供的理由越詳細,對方越可能會有以下三種回應:一是對方會嚐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你幫他做他想要你幫忙的事。二是對方認為你說“不”的理由太牽強而生你的氣,三是對方明白指出你在說謊。
但是,若你明確地說出“很抱歉,我不能去”或是“恐怕那一天我很忙”,那麼,你的表達已經夠清楚堅決了。如果對方不死心追問為什麼,那就是他的事了。讓他去查吧!
這種事情發生時,你不要掉進陷阱,甚至還搬出一些新的借口搪塞他。相反,你要一再演練你的說詞,你可以使用不同的字眼,或是變化一下言詞的次序,或是說得更含糊一些。
譬如:“那天我會很忙”,你可以改口說“那天我有些其他事情”,或改口說“我已經跟人有約了”,或“我已經有約沒法取消”,再或是“這幾個禮拜,我的行程排得滿滿的”都可以。
麵對粗魯無禮,一再提出的過分請求或邀約,你要堅守立場。沒有人有權利迫使你違背你的個人原則。這並非表示,將說“不”的理由告訴別人是錯誤的,尤其當我們麵對的是與我們關係密切的人時,若太故作神秘就越容易顯得不自然。
但是切記,即使需要解釋也隻需稍做說明就可以,而且要經常練,如此才能保持堅定的立場。
第四,要耐心傾聽請求者所提出的要求。即令你在他述說的半途中即已知道非加以拒絕不可,你都必須凝神聽完他的話語。這樣做,為的是確切地了解請求的內涵,以及表示對請求者的尊重。
這樣拒絕接受請求的時候,會顯示你對請求者的請求已給子莊重的考慮,並顯示你已充分了解到這種請求對請求者的重要性。
第五,切忌過分地表達歉意。拒絕接受請求時,你在表情上應和顏悅色。最好多謝請求者能想到你,並略表歉意。切忌過分地表達歉意,以免令對方以為你不夠誠摯。因為你如果真的感到那樣嚴重的過意不去,那麼你將會設法接受他的請求而不會加以拒絕。
使用你的拒絕權利時,不要忘了對照以上幾基本原則,以免誤事誤人。其實隻要你真心誠意地對待他人,對待生活,這幾條你就已經不知不覺地做到了。
不要輕易給別人承諾
中華民族是一個禮儀之邦,熱情、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一,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情誼。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但春秋時期的哲學家老子在看待這個問題時,卻一針見血地指出:“輕諾必寡信。”他說,幫助別人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輕易許諾,因為輕易許諾的人必定信用不足。老子說這句話的目的一方麵是告誡我們不要上花言巧語之人的當,另一方麵是讓我們不要輕易許諾,不要做言而無信之人。
隨著社會生活內容的日益豐富,人際交往的日益頻繁,人與人之間的相求相助也越來越多。助人為樂當然是人之美德。然而,學會拒絕,也是處理好當代人際關係的重要一環。
一方麵,人在社會中,就難免要與別人產生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不同的人在社會中扮演的具體角色不一樣,所麵臨的實際情況也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應該始終明確自己的職責,做自己該做的事。
但是,我們又可能要麵對各種壓力或違背意願的事情,如果我們懂得拒絕,就能巧妙地將自己從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中解脫出來,自然會輕鬆許多。
另一方麵,現實生活中,萬能的人是不存在的。盡管你心腸很好,當他人有求於你時,你隻能而且必須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則,辦不到、辦不好的事不想著拒絕而硬著頭皮接受下來,你的初衷和結果將會發生很大反差。
人們求助你而被你接受時,他就將成功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要是辦到了,自然皆大歡喜,要是你不量力而行,勉為其難地接受,不啻是“頂著石臼做戲”,給自己帶來種種麻煩和苦惱,甚至會因此耽誤了他人的事,而使他人惱怒,給人留下“吹牛”“自誇”的不良印象,你自己會因此承擔很重的心理壓力,這會讓你活著很累。
當然,拒絕也要講究藝術,說“不”是一門學問,我們必須學會有效的方法,拒絕的藝術性在於其技巧的靈活性,要學會友好地拒絕他人,關鍵是掌握拒絕的技巧,下麵列舉了一些拒絕的技法,希望大家在領會的基礎上考慮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而不能不顧實際情況盲目照搬。
蘇格拉底最喜歡和人辯論,他總是通過問一些對方不能不說“是”的問題,把對方誘導進自己設計的陷阱。我們可以不斷重複對方的觀點,找到共同點。最後,他會發現自己非常同意你的觀點,愉快地接受了你的拒絕。
讓你的拒絕聽起來很順耳。對於別人的一些想法和要求,先用肯定的口氣表示讚賞,再來表達你的拒絕,這樣不會直接傷害對方的感情和積極性,而且使對方容易接受,並為自己留下一條退路。
通常,你可以采用下麵一些話來表達你的意見:“這真是一個好主意,隻可惜由……我們不能馬上采用它。”“這個主意太好了,但我擔心眼下的條件使我們不得不放棄它,我想以後肯定會有用的。”“你是一個體諒朋友的人,我知道,如果你不是十分信任我,並認為我沒有能力做好這件事,你是不會找我的,但是我實在忙不過來了,下次有什麼事情我一定盡力。”等等。
而對於那些既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又浪費時間與精力的活動,采用這種方法在玩笑的氣氛中使自己全身而退。比如說,朋友邀你一起去玩電遊,你就可以說:“說出來不怕你們笑話,我學了幾年始終玩得不像樣子,你們看了都會覺得可憐,為了不影響你們的玩興,我還是不去比較好。”
同時,你還可以輔以其他的事例進行說明,或者找一些比較好的借口增強種自我貶低的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出於某種原因或目的,有些人要求我們對一些事情或人物作出評價或發表看法,以探明我們的態度,而事實上,我們又不宜把評價或看法具體化,這時,如果我們不能機智地應付,巧妙地作答,就可能陷入被動局麵以至於無所適從。
比如說,有些人喜歡背後談論他人,說長道短,碰上這種人,我們應該謹慎地對待,盡量少發言、少評論,讓自己的發言少帶傾向性。這時,采用模糊應答的方法,可以避免卷入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之中,這對於我們走上社會處理人際關係也是很有益處的。
對於某些問題,我們可以巧妙地把對方設置在同樣的情景,引誘對方作出判斷,從而讓對方明白自己的處境或意思,以巧妙地拒絕對方的要求。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關係日趨複雜,這也就越來越迫切地要求我們學會“拒絕”,這不僅是一種人與人理性交往的方式,也是為自己適應生活的必要技藝。
拒絕別人不要太生硬
在日常生活中,對有些事我們確實應該拒絕,但拒絕他人千萬不要太生硬,畢竟,能夠向你張嘴的人,不是朋友,就是熟人,太生硬容易傷感情。通常情況下,一個人被拒絕之後,心裏會產生落差,他會覺得言語或行為遭受了否定,甚至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
這時,他急需要一種愉悅的情緒來填補內心的落差,如果你在拒絕對方之時,再加上幾句讚美的話語,那將是非常完美的。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讚同與認定,即便自己的某些要求被否決了,但自己的另外一些方麵受到了別人的讚美,那何嚐不是遭受拒絕之後的一種補償呢?
雖然我們知道拒絕有時是合理的行為,但我們還是害怕拒絕別人,也害怕被人拒絕,無論處於哪一方,都將遭受消極情緒的折磨。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能將拒絕變換一種方式呢?
就好像本來一個平常無奇的三明治,突然中間加了許多美味的蔬菜,那該是多麼大的驚喜!所以,在拒絕對方的時候,我們要善於采用委婉的方式。
早上,熬了一個通宵的王女士還沒起床,就被一陣敲門聲吵醒了。她很不耐煩地起來,胡亂穿了一件睡衣就去開門,隻見門外站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子,正猶豫著要不要繼續敲門呢。
王女士上下打量了對方一眼,發現這個女孩子穿著很隨意的T恤和牛仔褲,手提著一個袋子,袋子上有“某某化妝品”的字樣,看這架勢,應該是上門推銷的。
王女士有些不耐煩:“大清早的,怎麼就上門推銷東西了?”那女孩態度很謙和:“不好意思,姐姐,打擾了,我是某某公司……”
“姐姐?”王女士看著邋遢的自己,好像還把自己看年輕了,那女孩子謙遜的態度,讓王女士不好拒絕,但是她平時最討厭這種上門推銷的業務員。
她一邊聽那女孩子推銷產品,一邊思考怎麼拒絕她。不一會兒,那女孩子就介紹完了產品,然後試探性問:“姐姐,你平時用化妝品嗎?”
果然,馬上就轉到正題了,王女士搖搖頭說:“我白天晚上這樣忙,哪裏有時間去護膚呢?不過,說實在的,我可是很羨慕像你這樣年紀的女孩子,皮膚好,身材好,那可是我做夢都想回去的年紀,可惜已經回不去了。”
女孩子害羞得紅了臉,說道:“其實,姐姐看起來也很年輕的。”
王女士笑了笑,說道:“像你這樣的女孩子就是好,我的女兒也和你這般年紀,正在上大學,青春真是無限好,如果我女兒在家就好了,估計她會對你的化妝品感興趣,可是怎麼辦呢?現在我的女兒不在家,像我這樣的老太婆,已經用不著了,下次我女兒回來了,一定歡迎你上門推銷,好嗎?”
沒想到這樣一說,那女孩子一點也不泄氣,反而很有禮貌地說:“不好意思,姐姐,打擾你了,再見!”說完,就告辭了。
在案例中,王女士本想拒絕上門推銷化妝品的女孩子,但看著對方謙和的態度,又不忍心拒絕,怎樣拒絕才不至於讓對方難以接受呢?她打量了那個女孩子以後,發現對方跟自己女兒差不多,於是,她先是讚賞了對方值得羨慕的年紀,給對方帶來好心情,然後再適時拒絕,這樣的方式也就令對方很容易接受了。
人總是這樣,當他重新拾回了一個蘋果,即便他已經丟失了一個橘子,但他內心還是非常愉悅,他們總是著眼於眼前的東西,對於那些丟失的或者得不到的,他們總是容易滿足的。因此,當我們不得不對他人所提出的要求拒絕的時候,若適時說幾句好話,定會給對方意想不到的驚喜。
善於拒絕是一門學問
拒絕是一門藝術,一種學問,更是一種能力。成功地拒絕對方,簡潔而充滿力量,讓對方無懈可擊,這一點體現了一個人極強的思維能力和辦事能力。在網上,有人總結了不同的人巧妙拒絕他人的話語。
當領導的會這樣說:“我看,這事還需要稍後再商議一下。”漂亮美眉會這樣說:“你和我哥哥長得太像了。”
好友會這樣說:“不好意思,我此刻出差在外地呢。”客戶會這樣說:“我前不久買了一個和你們公司一模一樣的產品。”專家會這樣說:“回家後,再仔細研讀一下這本新書。”
總裁會這樣說:“這個問題,就讓副總裁來解答。”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聽到這樣的話語時,就該懂得:你被對方拒絕了。然而,你會發現自己並不會因為這種拒絕而非常難過,並且還很高興地接受了,這就是拒絕的藝術。
一個年輕漂亮、身材完美的女演員很仰慕大作家蕭伯納,她放下女孩子的矜持,勇敢地向蕭伯納求婚:“我容貌姣好,身材完美,而您又有天才的頭腦,我們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我們結婚後,生的孩子也將是完美的,他會有您的智慧和我的美貌。”
然而,蕭伯納並不喜歡她,更不願意和她結婚,但是一個女孩子放下矜持主動求婚,直接拒絕太傷她的自尊,於是蕭伯納委婉地說:“如果像你說的那樣當然很好,但是情況如果剛好相反呢,比如,我們的孩子剛好長了和我一樣的身段,有著你那樣的頭腦呢,豈不糟糕?”
蕭伯納拒絕女演員的方式就是成功運用拒絕藝術的表現,他在女演員一廂情願、滿懷熱情的求婚下,雖然不情願,但是並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跟隨女演員的思路、在她的話語中找到拒絕的機會,最後他在遺傳的各種可能性中,找到一種最糟糕的情況推翻女演員的觀點,結果女演員隻得妥協,放棄求婚。蕭伯納就這麼簡單、輕鬆、幽默地拒絕了女演員的示愛,體現了他在人際交往中的拒絕能力。
高明的拒絕,在於把“不”的意思巧妙地隱藏在你所說的每一句話語中,在與對方愉快的交談中,讓他慢慢體會到自己請托中的不妥,既不傷害到對方,也給自己留了一條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