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質疑他人的說服竅門(1 / 3)

質疑是人類創新的出發點,創新常常從“問號”起步。一個個不平凡的問號,為人們畫出了一條條創新成功的起跑線。不管你知識多麼淵博,經驗多麼豐富,都要保持質疑的習慣。

會質疑,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去判定一件物品的好壞,讓我們知道事情的對錯,進而決定做與不做。而盲從,則隻會使我們永遠無法掌握主動。而一個事事被動,雲雲亦雲的人,他是無法獨當一麵的。所以,想要說話有邏輯,那他必定要先學會去質疑。

學會用懷疑眼光看世界

小時候,大家常常會問:“為什麼要這樣做?”“為什麼不能那樣做?”這說明人們天生就有質疑的能力。事實上,質疑能力還是人們進行創造的敲門磚。

那麼,到底什麼是質疑呢?所謂質疑就是從平常的道理中發現問題,發現矛盾,從而產生疑問,引起思考。

美國一位教授,在洗澡的時候,發現了這麼一個有趣的現象:每次放掉洗澡水時,水的旋渦總是向左旋轉,也就是逆時針方向旋轉。

這是為什麼呢?教授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緊緊抓住這個問題不放。為了弄清這一現象背後潛藏著的科學奧秘,教授開始了實驗操作,他設計了一個底部有漏孔的碟形容器,先用塞子堵上,往容器中灌滿水,然後重複演示這一水流現象。教授注意到,每當拔掉碟底的塞子時,容器中的水總是形成逆時針旋轉的旋渦。

這證明:放洗澡水時,旋渦朝左旋轉並非偶然現象,而是一種有規律的自然現象。

經過長期不懈的實驗探索,教授終於揭開了水流旋渦左旋的秘密。他發表論文指出:

水流的旋渦方向是一種物理現象,與地球自轉有關,如果地球停止自轉的話,拔掉澡盆的塞子,水流不會產生旋渦,由於人類生存的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而美國處於北半球,地球自轉產生的方向力使得該地的洗澡水朝逆時針方向旋轉。

教授還指出:北半球的台風都是逆時針方向旋轉的,其原因與洗澡水的旋渦方向一樣。他由此推斷:如果在地球的南半球,情況則恰好相反,洗澡水將按順時針方向形成旋渦,而在地球赤道則不會形成旋渦。

教授的論文發表後,引起各國科學家的極大興趣,他們紛紛在各地進行實驗,結果證實教授的結論完全正確!

教授之所以能夠從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中取得驚人的發現,得益於他敢於對“洗澡水旋渦的方向性現象”提出質疑,即“旋渦方向背後隱藏的規律是什麼?”

他從這一質疑開始,對人們常見的旋渦現象進行深入探索,並由此聯想到地球的自轉現象,聯想到台風的旋轉方向,通過實驗得出了合乎邏輯的推理和論證,揭開了現象背後的奧秘。

教授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其隱藏的科學奧秘的實例告訴人們,要取得創新成功就要敢於質疑。疑是創新的開始,也是創新的動力。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思維活躍、善於思考的表現。質疑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積極思維的過程。

質疑思維的關鍵在於對各種問題都持懷疑、好奇的態度進行思考。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有了問題才會思考,思考才能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隻有當自己感到需要問“為什麼”“是什麼”“該怎麼辦”時,思維才是主動的,才能真正深入思考。善於質疑的人總會有所成就的。

愛因斯坦的成功就在於他對自己學過的知識都加以批判性地接受,都抱著質疑的態度。正是由於這一點,他才想出“萬有引力的規律在地球上是如此,出了地球就不是如此”的問題。

學會質疑就要學會在思維時盡可能多地給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則……”“或者……”之類的問題,強迫自己換另一個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別人未想過的問題。

學會質疑是一種冷靜的自我反省,是對自己原有的思考和結論采取批判的態度並不斷給予完善的過程。這實際上是一種良好的自我教育,是學會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總之,質疑能力是一個人寶貴的能力之一,也是創新能力的重要表現。隻有通過質疑和提出問題,人們的創新意識才能夠得到不斷強化,創新思維能力才能夠得以不斷提高。

人類的創新從問號開始

質疑,是人類創新的出發點,創新常常從“問號”起步。一個個不平凡的“問號”,為人們畫出一條條創新成功的起跑線。所以才有人說,創新的過程是從“問號”到驚歎號的過程。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瑞利是個喜歡思考、喜歡問問題的人。有一天,瑞利的家裏來了客人。媽媽端茶出來的時候,由於碟子很光滑,茶碗在上麵滑動了一下,結果茶灑了一點在碟子上。這件小事卻引起了瑞利的思考:“為什麼開始時很容易滑動茶碗呢,而當碟子上灑上了熱茶後,茶碗卻紋絲不動了呢?”

瑞利想,這太有意思了,我一定要弄清楚這是為什麼。帶著這個問題,瑞利進行了反複的試驗和分析,最後,他得出這樣結論:茶碗和碟子表麵總有一些油膩,使它們之間的摩擦減小了,所以茶碗容易滑動。等灑上了熱茶後,表麵的油膩就消除了,摩擦加大,所以不容易滑了。

接著,他又開始研究油在固體摩擦中的作用,提出了潤滑油減少摩擦力的理論。後來,潤滑油被廣泛應用。瑞利也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看吧,“問號”就是這樣神奇,它就像打開智慧寶庫的金鑰匙。真的是應了一位哲人的話:“當你提出一個笨問題時,通常可以得到一個聰明的答案。”

其實,提問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事,也是人們生存的一種本能。不過,隨著人們的成長,很多人似乎已經丟掉了好奇心,這真的很遺憾。事實上,由於好奇而一時衝動提出來的問題,往往包含著更多的創新性思維的火花。

在某種程度上,提問是培養創造力的領路人,是開啟創新的突破口。有一個要注意的問題是,提問有簡單和複雜之分。例如“為什麼天是藍的?”“為什麼人會生病?”“為什麼瓷器堅硬卻易碎?”這類問題屬於簡單的提問,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通常可以幫助人們獲取未知的答案。

還有一類問題,則是“別有用心”的,或者說是人為設計以達到某種目的的問題。例如“如何提問才能獲得他人的信賴?”“如何通過反問來回避讓自己尷尬的問題?”“如何通過提問才能緩和對方的對立情緒?”通過這類提問,往往能讓人們提升很多,學到很多知識。

每一個天才,都是真正的“問題獵手”。因此,大家平時一定要養成凡事多問“為什麼”“如何”的習慣。即使是一件貌似平常的小事,如果不斷地詢問“為什麼”和“如何”,說不定就能通過問題的答案,創造出新的東西來呢!

從問題開始,在肯定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