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質疑他人的說服竅門(2 / 3)

小時候,大家是否與媽媽進行過這樣的問答呢:

“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 “你是媽媽生出來的。” “那媽媽是哪裏來的?” “媽媽是你的外婆、媽媽的媽媽生出來的。” “那我的外婆又是哪裏來的?”

“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最早的人類是從古類人猿變的。然後,每個人都是媽媽生出來的。”

相信,小時候的大家都向媽媽問過類似這樣的問題,而且往往對媽媽的回答不滿意,總是一直“為什麼”地問下去。其實,這在無意之間,大家就用了一種思維方式,也就是追問。事實上,這種追問是每個孩子的天性,也是質疑思維的表現。

一般來說,任何事物都有其原因和結果、表象和本質,都有其發展的規律和脈絡。隻要通過結果,就可以探出事物的原因;通過表象,可以發掘事物的本質。隻要善於運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線索步步深入地追究下去,從已知到未知,從現實到可能地加以思考,最後就容易產生出創造性成果。

追問思維就是由第一個“為什麼”引出的問題,再提問並一直追問下去,用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直到找出問題根源,並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過程。

有一天,牛頓與朋友在花園裏的一棵蘋果樹下休息,一起談著物理學中的各種問題。突然有一個蘋果落下來,不偏不倚,正好砸在了牛頓的頭上。

牛頓看著這個蘋果,腦海裏突然冒出一個奇怪的念頭:蘋果為什麼落下來呢?它為什麼不往天上飛呢?是什麼力在吸引它嗎?吸引它的可能是地球。這個力朝向地球的中心,所以地球上所有物體都會往地上掉,牛頓這樣推測。

既然地球吸引著蘋果,那麼蘋果是不是也一定吸引著地球呢?牛頓繼續追問,在頭腦中進一步思考著。但是,為什麼隻看見蘋果落地,不見地球向蘋果飛去呢?

可能是因為蘋果吸引地球和地球吸引蘋果,引力的大小是一樣的。隻是蘋果很小,地球引力很容易使它運動,而地球的質量非常大,蘋果對它的引力則顯得微乎其微、小得可憐,對它幾乎不起什麼作用了。

那麼,可不可以把天上的月亮看作是一個很大的蘋果呢?地球對它也有一個引力,可它為什麼不像蘋果一樣落向地球呢?月亮難道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嗎?牛頓繼續思考,他認為月亮肯定也受地球引力的作用,隻是月亮在天空中做著圓周運動,這樣就會產生一個離心力。

這很像下雨時轉動雨傘,水珠會沿傘邊沿的切線方向飛出去一樣。而月亮既受著地球的引力,又因為自身圓周運動而產生離心力。於是月亮既不飛走,也不掉向地球。

就這樣,牛頓從一個蘋果落在頭上想起了一步一步地追問,深入地思考,想到了地球,想到了月亮,想到了太陽,終於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由砸在頭上的一個蘋果,引發了牛頓一連串的追問,進而發現宇宙間一條普遍的規律。真的很神奇啊!正如一位哲人所說:“如果你從肯定開始,必將以問題告終;如果從問題開始,則將以肯定結束。”

打破定式思維通向成功

詩人布萊克說:“打破常規的道路,通向智慧之宮。”一個人若要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就要打破定式思維,勇於求新求異。

有一個小男孩從幼兒園回家,向父母報告幼兒園裏的新聞,說他又學會了一樣新東西,想在爸爸麵前顯示下。他打開抽屜,拿出一把小刀,又從冰箱裏取出一個蘋果,說: “爸爸,我要讓您看看裏頭藏著什麼。”

“蘋果裏麵是果核啊!”爸爸笑著說。 “你確定嗎?讓我切給您看看吧!”說著,小男孩把蘋果橫著一切兩半。

爸爸看著兒子的切法,心想:“哪有這樣切蘋果的?”大家都知道,通常的切法是從莖部切到底部凹窩處。而小男孩呢,卻是把蘋果橫放著,攔腰切下去。

然後,他把切好的蘋果伸到爸爸麵前:“爸爸您看,裏頭有顆星星呢!”真的,從橫切麵看,蘋果核果然顯出一個清晰的五角星形狀。

大家發現過這個秘密嗎?很多人在吃蘋果的時候,總是規規矩矩地按“正確”的切法把它們一切兩半,卻從沒有發現過還有什麼隱藏的圖案呢?

人們習慣用過去的方式去做新的事情,這也是人們不能跳出框框及時創新的原因。有時候有人抱怨自己腦子太笨,其實,真正的原因是沒開動腦筋,總在過去的思維模式中打轉轉。

科學家們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跳蚤放在一個廣口瓶中,用透明的蓋子蓋上。這時跳蚤會奮力跳起來,撞到蓋子,一次又一次。但慢慢地,科學家發現跳蚤雖然還在向上跳,但跳起的高度,已經不足以撞到蓋子了。

最後當科學家拿掉蓋子時,跳蚤也不會跳到廣口瓶以外去了。這是為什麼呢?理由非常簡單,跳蚤已經調節了自己跳的高度,而且已經適應了這種情況,不再改變自己了。

看到這裏,或許有人會嘲笑可憐的跳蚤,其實,人也是這樣的。人的頭腦在篩選信息、分析問題、作出決策的時候,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沿著以前所熟悉的方向和路徑進行思考,而不善於另辟新路。那種熟悉的方向和路徑便是人的思維定式。

在創新的路上,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思維定式是必須克服的障礙。在學習的過程中墨守成規,無疑是將自己推向了死胡同。麵對同一個作文題目,別人打破常規寫出了新意,而自己還是墨守成規按著舊的思路去寫,那肯定是要落後的。

打破常規不僅能幫助人們走出困惑,同時也是創新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有心理學家說:“任何人都可以打破他們的精神枷鎖,成為自由思考的人,能想出令人讚歎的好主意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但關鍵是要認識到這些法則的存在,然後用正確的新思想打破這些法則。他說,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回歸童年。在童年玩遊戲時,人們就會不斷製定出新的規則。

當然,不能否認常規所具有的積極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規則是前人們總結出來的,應該懷著尊重、懷疑的態度去看待。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用一些老的規則來解決新的問題,很可能就行不通了。所以,大家要勇於放下陳規,去尋找新的規則。

那麼,要如何打破這種“習以為常”的思維呢?國外思維訓練師發明了一種“喬治熱身練習”法,有助於認識日常習慣中的合理部分與不合理部分,培養人們的質疑思維,大家不妨一試。請回答下列問題。

在家裏看喜劇時,你會不會大聲笑出來?會不會跟在電影院裏看喜劇一樣頻頻大笑,為什麼?

如果你穿43碼的鞋,有一雙鞋標的是42碼,但是卻很合腳,你會不會拒買這雙鞋?為什麼?

你有沒有向醫生請教過與治療無關的問題?為什麼?你喜歡歌劇嗎?為什麼?

如果有人拿走你的財物,你會大發雷霆嗎?你的信仰是否跟父母相同?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