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交幣的根本:提供有價值的內容(1 / 3)

“話題性”社交幣:引爆話題,花小錢辦大事,不花錢也成事

隨著社交網絡的興起,分享信息已逐漸成為我們的習慣。商家為了讓人們轉發自己的產品信息,奇招妙法真是層出不窮。“如果你能拍一張我們花店的照片並發到朋友圈,我們將送你一枝免費的玫瑰。”“轉發這條信息,然後把截圖發給我們,你即可領取10元紅包。”“轉發朋友圈並集齊100個讚,送移動電源一個。”

個人為了讓他人分享自己的信息,往往會把人情打包廉價送出去。“嗨,哥們兒,看見我今天的朋友圈了嗎?幫忙點個讚唄!”“美女,幫忙轉一下今天的朋友圈,回頭請你吃飯哈!”

其實無論商家也好個人也罷,讓人轉發信息的目的都一致——為了傳遞信息。可是,讓別人分享傳遞我們的信息真就這麼難嗎?需要花很多錢才能誘導分享?需要拉下麵子請求別人分享嗎?

當然不!其實分享傳遞信息和吃飯睡覺一樣,本身就是人天生的欲望,是不需要金錢激勵就會自動去做的事情。至於請求別人分享,自然也不需要。與其花費巨額資金誘導別人分享,或者再三呼喚請求別人分享,不如直接在信息內容上做文章。試想,如果我們創造出的內容能夠讓別人主動分享,那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如果這樣,那麼可以肯定,我們“不花一分錢、不舍一點麵”就能讓信息快速傳遞起來。

於是,社交幣適逢其時地出現了。能讓別人主動分享傳遞的自然是有價值的社交幣。這樣的社交幣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現在我們先來介紹其中一種比較實用的信息內容——“話題性”社交幣。

姑且先放下“社交幣”這個概念,讓我們從身邊最常見的事情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過與別人聊天的經曆——這太多了。比如,同學會上,老同學多年不見,當然要聊天;相親會上,優秀女孩那麼多,不聊怎麼可以;拜訪客戶,聊得好才能收獲好……即使家人之間,也需要多聊天以增進感情。

可是,這種日常聊天卻總是會讓人陷入煩惱之中,原因是不知道聊什麼。同學會上,多年不見的老同學原本應該有很多話聊的,可是三五句寒暄之後,大家卻都緘口不語了,或者有人說起一件事卻應者寥寥,很快場麵就冷了下來。這是多麼令人尷尬呀!

說到底,冷場不是無話可聊,而是沒有找到引發大家興趣的話題。一個合適的話題,足以激起所有交談者的興趣。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話題呢?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學會“投其所好”。

在聊天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善於把自己的內心意願傳遞出去,還應主動去發現對方感興趣的東西,並將其作為進一步交流的切入點。在交流中,我們如果能“投其所好”,就會迅速獲得對方的認同,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從而讓交流更順暢。

有一次,還未成為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參加了一場在奧馬哈舉辦的宴會。宴會上,身為民主黨人士的羅斯福遇到了眾多不認識的共和黨人士。因為彼此間不熟悉,所以大家之間的交流都是禮節性的招呼,沒有實質性的交流。

當時羅斯福正準備參加總統選舉,所以他想借機多結識一些共和黨人士。可是,他和這些人並不熟悉,如何才能展開實質性交流?這個時候,他看到了一位熟人——羅斯瓦特博士。他同這位博士很要好,這位博士則交友廣泛,在政界有相當好的人脈關係。於是,他悄悄湊到博士身邊,向他逐一打聽這些陌生人的背景和大致情況,還特別詢問了他們的喜好。

隨後,羅斯福開始遊走到他們中間。他與那些人逐一攀談,並總能根據對方的情況拋出一些有意思的話題。那些人見羅斯福如此了解自己,話題又非常有意思,都覺得非常高興,大家相談甚歡。當然,羅斯福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獲得了這些人的好感與支持。

這就是話題的力量。無論什麼時候,合適的話題總能如一束芬芳的玫瑰,引起參與者的興趣。越有意思的話題,其能產生的影響就越大。

現在,讓我們回到“話題性”社交幣中來。古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手藝人要想把工作做好,準備好工具是關鍵。我們要想讓別人對我們的信息感興趣,進而把信息傳遞出去,就一定要學會利用現有資源,把信息內容包裝成色香味俱全的“話題性”美味。這同與朋友麵對麵聊天一樣,隻要找準話題“投其所好”,信息傳遞便不成問題,社交幣價值由此產生。

作為一家創業型企業,大疆在2013年初才發布了其第一款產品——大疆精靈。在此之前及發布後的一段時期內,大疆一直默默無聞,沒有什麼時間和精力去做廣告。大疆產品最大的優勢是產品可靠且足夠吸引人,因此在關注這個領域產品的愛好者中,它有著不錯的口碑。不過大疆顯然也清楚,僅僅依靠口碑傳播無法在短期內大範圍快速度地推廣產品。怎麼辦呢?他們很快就想明白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話題事件的營銷推廣。

很快,大疆展開了一係列營銷行動。例如2014年10月,有新聞報道敘利亞武裝人員擊落了一架遙控飛行器,稱這台飛行器來自政府,實際上它側麵有“Phantom”字樣。又如,2015年1月,美國華盛頓執法部門發現一架小型無人機擅自闖入白宮,而這架小型無人機正是大疆。這些話題事件自然在社交網絡上被大量討論——傳遞——討論,從而大疆在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也因此驟然飆升。

2015年,大疆又成功地利用熱門話題,為無人機營銷打了漂亮一仗。2015年2月,明星汪峰在章子怡36歲的生日派對上,通過大疆無人機送來了一顆鑽戒並向章子怡求婚。這一消息迅速引爆社交網絡,大疆無人機也因此一下子登上了網絡熱議話題榜。在中國,無人機產品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小眾領域產品,但大疆卻成功地闖入大眾視野,其所引發的熱度甚至超過了很多大眾領域產品。

“話題性”社交幣的巨大傳播價值由此可見一斑。在這個案例中,大疆把無人機的宣傳成功隱藏在大眾津津樂道的話題中。試想,如果大疆隻是單純發布無人機信息,會有人願意關注並轉發傳播嗎?當然會有,但這個群體很可能隻會是小部分人。而包裝上了“擅闖白宮”、“汪峰向章子怡求婚”等熱點後,大疆無人機搭乘這些熱點話題,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興趣,被關注和傳遞就成為理所當然。試想一下,如果你在朋友圈裏看到這樣可以“八卦”的信息,會不拎出來嚼一番嗎?這就是話題帶來的熱度!

“病毒性”社交幣:“傳染性”極強,蔓延速度極快

眾所周知,無論是生物學病毒還是計算機病毒,都有著“傳播速度快”的特點。人們將病毒這個特點嫁接到營銷學中,便有了“病毒性營銷”的概念。所謂“病毒性營銷”,就是利用用戶口碑傳播的原理,讓信息在互聯網中像病毒一樣迅速蔓延。這種營銷方式常用於網站推廣、品牌推廣等,是一種高效的信息傳播方式。而且,這種傳播在用戶之間自發進行,因此幾乎不需要什麼推廣費用。

“病毒性”社交幣自然在“病毒性營銷”的範疇之內。如果我們所創造的信息內容,既蘊含了原本傳播的真實意圖,又具有病毒快速蔓延的特點,那麼這些信息就是有價值的社交幣。換句話說,“病毒性”社交幣,讓我們創造的信息能像病毒一樣被快速分享和傳播。

“病毒性”社交幣意味著我們創造的信息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感染才會有傳播。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菲爾·麥格勞曾經說過:“某個信息由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並最終擴散到數百人的情況是非常罕見的。被不斷傳遞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病毒,對人類或電腦來說都是。”病毒憑借極其強悍的感染能力,把罕見的大規模擴散變成了事實,而“病毒性”社交幣同樣也能用其非同一般的感染能力,掀起信息擴散的大風暴。

現在,我們來看看“病毒性”社交幣具有多麼大的能量。

2015年7月14日晚,微信朋友圈裏瘋傳一條“三裏屯優衣庫試衣間”的信息,並附有讓人臉紅心跳的照片。這是一則視頻信息,視頻中一對男女正在試衣間做羞羞的事,而從外麵的聲音可以確定這個試衣間屬於三裏屯優衣庫。很快,朋友圈都被這條優衣庫視頻刷滿了,午夜12點,所有在線的人都為優衣庫免費做了市值1200萬元的廣告。雖然大多數網友認為這條消息隻是優衣庫的營銷策略,但卻無人驚訝於其恐怖的病毒式蔓延速度。幾乎在瞬間,網絡人都知道了這條信息,並以此為討論話題。

當然,這則不雅視頻雖然帶來了強大的傳播效果,但卻突破了法律底線,涉事人也因此被刑拘。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通過這則案例,我們可以看到“病毒性”社交幣恐怖的傳播效果。

問題又來了:為什麼“病毒性”社交幣能有這樣恐怖的傳播效果?或者,“病毒性”社交幣為什麼能讓人產生興趣並樂於分享傳播?

其實說到底,還是由信息內容決定的。從“三裏屯事件”中我們發現,很多時候,吸引人分享傳播的信息,不僅僅是單純的物質刺激。在社交網絡中,常常會有很多“轉發有禮”的信息,那樣的信息隻是單純的物質刺激而已,雖然會有人轉發,但卻起不到什麼實際意義。原因很簡單,那隻是利益驅使而並非興趣所在。

“病毒性”社交幣提倡的是什麼呢?物質也許是一方麵,但絕不能是全部,“三裏屯事件”中有物質的影子嗎?沒有。“病毒性”社交幣中除了要有物質外,還要有感人、有趣、刺激性的內容。“三裏屯事件”顯然抓住了人們享受刺激內容的神經,因此得以快速蔓延。

總結起來,“病毒性”社交幣中往往隱藏著刺激性內容,它能讓接觸者像剝洋蔥一樣,第一時間起反應。當然了,僅僅是刺激還不夠,“病毒性”社交幣還要求我們,要在第一時間獲得可以有效傳播我們信息的個人或組織的注意力。我們要趕緊把這顆洋蔥剝開,讓辛辣味道第一時間散發出來。

現在,我們知道什麼是“病毒性”社交幣了,也清楚其能帶來多麼強悍的營銷效果。但是,明白不代表就能做到。事實上,無論是商家還是個人,真正能讓信息實現病毒式傳播的寥寥無幾。原因無他,想真正抓住讓人們感到刺激的東西,實在太難了。在這裏,我們總結出一些經驗和建議,希望能夠幫到有需要的讀者朋友。

第一,不要以為你的內容足夠吸引人,其實還差得遠。

這話怎樣理解呢?曾經有位導演對朋友說:“我們在拍攝電視劇找群眾演員的時候,未必都找那種明眸善睞的人,而是或多或少有一些兼顧,高矮胖瘦都會上來一下。原因是,有人喜歡漂亮的,也有人喜歡平凡一點的,更有人喜歡稍微矮胖一點的,要想讓更多人喜歡,刺激必須是多倍的。”這位導演的話,可以看成是“病毒性”社交幣的金科玉律。

你以為自己的信息內容很刺激很吸引人?或許確實不錯,但不要忘記,你的信息是給別人看的,你的感覺隻能代表一小部分人。想讓更多人傳遞這條信息,你就必須讓它更刺激、更吸引人。所以,我們的要求是,你的信息不僅要新奇,還要獨特。就像肯德基的川香雞腿堡一樣,喜歡雞腿堡的人不會因為有辣椒而排斥它,而喜歡辣椒的人又會特別鍾愛它,多重刺激往往能覆蓋更大範圍的人群,唯有如此,你的信息才能變身為強悍的“病毒性”社交幣。

第二,信息內容有爭議是好事,但不能過火。

細心觀察,你能發現身邊的人都喜歡傳播什麼信息嗎?你肯定會發現,“三裏屯事件”傳播很快,“誰和誰搞到一起去了”之類的信息也傳播得很快。這不奇怪,因為在生活中負麵信息的傳播遠比正麵的要快。所以,你的信息內容可以用爭議推動關注點,讓其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但是,要切記,必須保持一個平衡,不能做得過火。

另外,我們創作信息時還要注意,信息內容一定要簡短。那些我們認為吸引人的、有一定完整長度的視頻、文章等信息,通常很難在網絡上進行大範圍傳播。原因很簡單,微信、微博受眾的注意力跨度非常短。信息內容太長,觀眾還未看到重點便已經轉移注意力去看其他了,何談傳播?所以,我們的信息內容一定要像新華社的簡訊一樣,簡明扼要地說明一件事,這會比煽情更有效果。

第三,可以適當付一些費用。

雖然“病毒性”社交幣能帶來免費的快速蔓延,但為了傳播效果更好,我們也可以試著付一些推廣費用。武俠小說中,一個一流劍客的劍術再高明,也往往敵不過一群二流劍客的圍攻。所以即便我們的信息內容有著很強的“傳染性”,但由於平台有限,撒網麵積太小,也有可能無法取得期望的傳播效果。適當付一些費用,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無論我們是想讓一些“名微”轉發自己的信息,還是想讓自己的話題出現在一些論壇社區的主要位置,花些費用都可以辦到。我們一定要記住,時間、金錢、創意三者有機結合,才能有一個比較好的傳播。

還記得那段“查理咬了我的手指”的小視頻嗎?它曾像病毒一樣瘋狂蔓延,被傳播3750萬次,並且成功地引起了媒體的注意。不要覺得難以置信,如果你的信息內容能同樣有趣、同樣引起受眾共鳴,如果你能有效推廣,你也可以讓自己的“病毒性”社交幣發揮最大價值。

病毒式傳播科學家喬納·伯傑在他的《瘋傳:你的產品、思想、行為像病毒一樣入侵》一書中說:是什麼讓內容瘋傳可能並不重要,但一旦引起目標受眾的共鳴,就很有可能成功。記住,新奇獨特、刺激有趣、引起共鳴,是“病毒性”社交幣的核心所在。

“展示性”社交幣:怎樣“曬”出巨大價值與無窮能量

低頭刷手機、抬頭看電腦的時代,我們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種曬:朋友圈裏有人曬風景、曬美食、曬“雞湯”……微博上有人曬美文、曬感悟、曬心得……就連微信“附近的人”上各種曬也是“琳琅滿目”——簽名、照片等,應有盡有。

我們不禁要問:大家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曬”?

其實,“曬”也是一種社交行為,我們稱之為“展示性”社交幣。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形象的需要,我們希望通過巧妙的展示讓別人覺得自己睿智、有錢、聰明,或者豐富。曬風景,我們可能想要告訴別人,自己又出國旅遊了;曬美食,我們可能想要向別人展示自己豐盛的晚餐……對於我們來說,這些信息是最直接的展示。

當然,還有一些間接性展示。例如在朋友圈裏,有人轉發最近美國機票漲價的信息。好奇怪,轉發這種信息有什麼用?動腦筋想一想你就會明白,他可能是想告訴別人,他是一個經常飛美國的人。

又如,朋友圈裏經常會出現一些類似這樣的信息,“如何識別人性中的聰明人”,裏麵寫著三四種識別聰明人的方法。這類信息,往往會有很多人轉發。為什麼有人願意轉發這種信息?如果在朋友圈裏看到這樣的信息,看一下轉發此信息的朋友,你會發現,裏麵肯定有一兩條描述正好符合這個朋友的日常行為。他可能想借助這條信息,向別人展示自己是一個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