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交幣的根本:提供有價值的內容(3 / 3)

善於把握人們慣於比較的社會心理,是我們創造“比較性”社交幣的關鍵。例如,有媒體曾報道,情人節是一種“社會比較性”的節日,這個節日裏很多情侶會受到比較的“煽動”而分手。原因很多,或者因為這一天你沒有陪伴你的伴侶,而她正好和她單身的朋友在一起,一比較忽然覺得單身很好,所以最終與你分手;或者你送給你的伴侶一束玫瑰,而她的好友卻收到了一顆鑽戒,比較之下覺得你並沒有真心付出,因此分手……

我們想要說的是,人的比較社會心理往往蘊含著巨大的能量,這從“比較分手”中就可以看出,如果能夠駕馭這種比較心理,那麼我們創造出的“比較性”社交幣,將能帶來多大的傳播價值啊!

“比較性”社交幣是創造內容幫助用戶滿足社交過程中的比較心理。這就好比我們在朋友圈裏給用戶的某種行為搭建了頒獎台,你第一,他第二,她第三。在這裏,“比較性”社交幣給用戶帶來了一種心理上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是金錢難以衡量的。當然,在這種滿足感的驅動下,我們什麼也不用說,用戶自然而然就會分享傳播。

“爆炸性”社交幣:信息傳播世界裏當之無愧的王者

第一次聽到“爆炸性”社交幣這個概念的人,可能無法一下子理解它的意思——什麼是“爆炸性”呢?

“爆炸性”新聞我們一定聽說過。所謂“爆炸性”新聞,即傳播後會引起極大轟動的信息。既然社交活動中產生的價值是社交幣,那麼“爆炸性”信息引發的社交活動所產生的價值,就是“爆炸性”社交幣。

“爆炸性”社交幣的發起者是“爆炸性”信息,我們來看一則由“爆炸性”信息引發的社交活動。

2015年8月12日午夜,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事故發生後,各種與大爆炸相關的信息開始在網絡上快速傳播。網民們不僅在第一時間報道了此事,更是通過智能手機記錄下了關鍵一刻。通過微信和微博,天空突現蘑菇雲、窗戶被震碎、汽車被燒毀等現場情形,全都一覽無餘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相比之下,電視台、報紙等傳統媒體介入的速度就慢多了,反應最迅速的幾家媒體在13日淩晨才開始報道此事件。

在這次爆炸事件中,微信、微博成為傳播的主力。新浪微博檢測顯示,“天津爆炸”相關結果達到200.94多萬條。新媒體指數搜索相關微信文章顯示,“天津爆炸”相關文章超過4.11萬篇,總閱讀量超過1.17億。

看到這些數據,你一定會驚訝於“爆炸性”信息驚人的傳播效果,而這也正是我們想要表達的——在信息傳播世界裏,“爆炸性”信息是當之無愧的王者。“爆炸性”信息的特殊之處在於,它能夠利用信息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刺激、意外、震驚等因素,讓受眾產生強烈的分享欲望,從而產生爆炸般的擴散蔓延。

例如,在“天津爆炸事件”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震驚、祈禱、悲傷等情緒強烈地刺激著所有受眾,同時迫使他們急於向外界傳遞自己的情緒、分享自己的心情。人同此心,於是這件事能在微信、微博上快速、廣泛傳播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說過,分享轉發其實和吃飯睡覺一樣,本身就是人的天性,是不需要金錢和鼓勵就會自動去做的事情。“爆炸性”社交幣不但能讓人主動分享,還會讓人產生強烈的分享欲望。如果說其他類型的社交幣是香醇美酒,那麼“爆炸性”社交幣就是窖藏多年的珍品,其獨特的屬性往往能夠產生極深極廣的影響。

毫無疑問,在信息時代,“爆炸性”社交幣的社交價值極高,也就是非常“值錢”。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如何去創造“爆炸性”社交幣呢?其創造的關鍵點在哪裏?

想要創造出“爆炸性”社交幣,我們就必須學會尋找信息的“爆炸點”。也就是說,我們要懂得在信息中加入一些“火藥”,讓產生的社交幣能夠刺激到人們的神經,從而產生信息爆炸。

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

2015年9月,徐崢執導的電影《港囧》在全國上映後,成功突破15億票房,成為國內影史票房最高的2D電影。不論影片整個口碑如何,但從商業模式上來看,這部電影相當成功。同其他大片一樣,《港囧》上映之前,各類宣傳也是鋪天蓋地。這使得電影還未上映,相當大一部分觀眾已經躍躍欲“觀”了。很多讚助商借助這個機會,趁機展開品牌宣傳,欲使產品在熱潮中脫穎而出。

其中,《港囧》專用的vivo智能手機也借助這個機會,巧妙地策劃了一場與眾不同的“爆炸性”營銷。

電影上映前一天,一則“徐崢失聯,港囧尋人”的消息在朋友圈掀起熱潮。點開這則消息,我們會發現,這其實是vivo聯合《港囧》片方推出的H5應用,以徐崢真實出演的失蹤視頻為引子,以vivo手機作為線索,引導參與者一步步找到徐崢,最終贏得豐厚的獎勵。

其實,這是《港囧》上映宣傳的前奏,它成功地打造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上映儀式”。另外,vivo智能手機利用《港囧》這個熱點,成功地導演了一場生動的“爆炸性”營銷。《港囧》要上映了,徐崢哪兒去了?這讓眾多網友產生了好奇、興趣,於是紛紛點擊,進而產生了爆炸式連鎖反應。《港囧》火了,vivo智能手機也火了一把。據統計,這則廣告中午上線,當天的UV就達到40多萬,“爆炸力”相當驚人。

vivo智能手機的高明之處還不止於此,它很會利用熱點創造出高價值的社交幣。例如,繼“徐崢失聯”H5後,vivo智能手機看準《港囧》熱映這個引爆點,再次迅速出手,發動全民找徐崢第二波。《好機友徐崢,你在哪兒》H5中,以徐崢新作《太陽係囧》為噱頭,包裝了一個在192個光頭包貝爾中找出徐崢的經典遊戲。更絕的是,這款遊戲把新品X5Pro的特色部件,巧妙設計成找到徐崢的通關獎勵,集齊所有部件就能找到徐崢。

在《港囧》熱映的餘溫下,網友正沉浸在徐崢帶來快樂故事裏,忽然去玩“尋找徐崢”已經很過癮了,而且遊戲還非常有趣,那麼他們誰會在乎這是不是一個廣告呢?毋庸置疑,vivo智能手機再次獲得了成功。

美國《華爾街日報》資深撰稿人布隆代爾曾經說過,最適合登在報紙上的新聞就是《我在FBI工作時如何通過與狗熊發生關係而找到了上帝》,這類新聞是最容易引起興趣、成為談資的新聞。之所以會被人們閱讀、談論、傳播,是因為它與人們日常所見所聞的現象不同,獨特的現象能夠提供談資、刺激視聽、引發傳播欲望。

那麼“爆炸性”社交幣呢?假如我們想把上述新聞打造成“爆炸性”社交幣,那麼其標題可能會是《美國總統在白宮工作時如何通過與狗熊發生關係而找到了上帝》。多裝一些“火藥”,也就是多加入一些“引爆”元素,我們就能創造出“爆炸性”社交幣,並用其產生極大的價值。

“熱點性”社交幣: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全民傳播

每天都有熱點,熱點帶來話題,熱點帶來關注,熱點帶來社交幣。

熱點有一定的必然性。高考時節,有關高考的一切都是熱點;奧運期間,每個運動員的表情都可能是頭條;黃金周期間,旅遊和相關訊息隨之大熱;雙十一快到了,買什麼、怎麼買又成了焦點。簡言之,一切有大量人群關注的信息都可以稱之為熱點,與之相關的網絡社交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就是“熱點性”社交幣。

“熱點性”社交幣和“話題性”社交幣的區別是什麼呢?熱點是一時的,它的時效很短,很快就會被新的熱點覆蓋。想要利用熱點,必須手快腳快反應快,迅速推出吸引人的段子或廣告,迅速吸粉。這是每一個深諳網絡之道的社交幣持有者都具備的常識。

2016年下半年的頭等大事無疑是巴西裏約奧運會,這個大熱點無疑是人們挖掘社交幣的好機會:

比賽還沒開始,各種話題就已經展開,“安全第一,比賽第二”首先占據人們的注意力,人們不得不為健兒們的衣食住行操心;擊劍隊的顏值堪稱偶像劇級別;番茄炒蛋的服裝又一次讓人們大呼“沒新意”;對金牌數的猜測已經開始……

在眾多熱點中,拔得熱點頭籌的“個人選手”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岩鬆。他在開幕式解說時吐槽中國隊隊服,吐槽索馬裏海盜,吐槽裏約不安全……儼然由嚴肅的主持人變成了段子手。而這也讓他的個人形象得到了質的提升。

運動員們不但在賽場上展現實力,還在社交網絡上全方位展示自己的其他方麵。有人“曬”自己的好身材,有人展現逗樂的個性,有人“曬”出與賽場上截然不同的美照,有人幹脆開了直播。不論輸還是贏,粉絲們的目光都已被牢牢吸引。

段子手和P圖高手們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於是一套接一套的表情包迅速出爐,一張接一張配上了文字的圖片引起了瘋轉。傅園慧的魔性表情獨樹一幟,“張氏冷漠”係列引起了一陣陣讚歎,福原愛的哭泣表情我見猶憐。各種對比圖、切心圖說明奧運不但是比賽,更是一場全民狂歡。

熱點帶有深度挖掘的特性,圍繞熱點展開的各種議論,都能輕易成為新的熱點。退役的劉翔重新在文章、圖片和視頻中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人們能夠客觀地看待這位優秀的運動員,並為此貢獻點擊和評論。

關於主辦國巴西的一切都在升溫,事故不斷的奧運村引發了瘋狂的吐槽,巴西的美景和美食則被有心的博主們好好地介紹了一番,也有人借機分析巴西經濟衰退的原因,巴西模特的身材也是議論的重點。

每一輪比賽都引起新的高潮,新賽製幾乎引發全民心髒病發,所有人都在為結果捏一把汗;為運動員加油點讚成了日常任務;也有人發言不慎引發了罵戰,同樣上了熱搜榜。

奧運相關話題的熱度“高燒”不退,就連蚊帳也能成為熱點。中國運動員的蚊帳引起了其他國家運動員的羨慕,消息傳回國內,網友們紛紛讚美中國人的智慧,曬自己的蚊帳,淘寶商家們馬上推出“奧運同款蚊帳”,一切都快得讓人來不及眨眼……

任何人都可以參與熱點議論,你的參與就是社交幣增值的開始。如果你發布的話題有見地,你的作品讓人覺得有趣,你能夠發起一個全新的話題,那麼你的名氣就會隨之增加,你會因為一次大規模轉發而得到數位粉絲的關注。這就是“熱點性”社交幣的特點:人人可以參與,人人可以持有。

任何熱點新聞都可能引發這一現象。不過,“熱點性”社交幣有一個缺點——隨著熱點過去,有關熱點的議論也會變冷,倘若你一直嘮叨已經過去的熱點,粉絲們就會覺得你在吃老本。

盡管任何人都可以得到“熱點性”社交幣,但這種社交幣保值性最差,最容易流失。而且,得到它的機會也轉瞬即逝。所以,當熱點發生,我們一定要盡快參與,趁熱打鐵,充分收獲“熱點性”社交幣的價值。

社交幣三原則:社交幣的根本是有價值的內容

現在,讓我們總結一下社交幣的三大原則。

原則一:傳播決定價值

在互聯網環境裏,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除了某些傳統價值外,互聯網上的觀點、作品、形象、商品都要接受流通限製,能夠順利傳播的那一部分,才能產生影響、實現價值;未能形成傳播規模的部分,會在信息大潮裏迅速消失、被人遺忘。

傳播既要有廣度,又要有速度,最好還能有深度。廣度決定信息能被多少人接收,速度決定信息能否占據傳播高峰,深度決定信息生命的長度,三者的基礎都在於信息能否順利傳播。不關注互聯網傳播媒介的人,隻能實現小範圍共鳴;善於利用互聯網傳播的人,才能達到最好的宣傳效果,得到大量的社交幣。

原則二:我們不隻是社交幣的獲取者,還是社交幣的提供者

社交幣的價值在於流通,自願分享是最常見的流通手段,分享可以策劃,無法強製,分享規模由分享內容和粉絲規模決定。這就意味著想要得到更多的社交幣,就必須注重分享信息的內容,以內容取勝。

在網絡社交中,關注的本質是什麼?自己是否能在分享行為中獲得社交幣。你提供最有內容的社交幣,讓分享的人能夠樂於分享並從中得到關注,這就是社交幣的運行規則。換言之,誰能提供最有內容的社交幣,誰就能迅速成為分享的焦點,促進更大規模的傳播。把自己當成“社交幣提供者”,能夠提高自身形象和社交幣價值,是比“社交幣獲得者”更高明的定位。

原則三:若不能參與,則社交幣無實際意義

社交幣在流通中才有價值,流通由用戶參與決定。能否激起他人的參與、互動的興趣,是流通的關鍵。網絡時代,人人想要參與,人人期待分享,社交幣倘若缺乏參與性,不能滿足他人的期待值,就會失去價值。

社交幣是一種外向型資產,它要求持有者具備外向思維,也就是互聯網思維,積極策劃、展示、宣傳、推動信息的流通,它的內在訴求則是資源互補和資源交易。社交幣交流是一種雙向交換,要求我們本身積極參與,並喚起其他人的參與興趣。沒有參與,社交幣體係就會崩潰,社交幣再也沒有意義。

在本章裏,我們詳細介紹了7種社交幣,這些社交幣價值不一,但其根本隻有一點:有價值的內容。普通人增加社交幣的辦法不外乎參與話題、參與比較、發表意見、回應熱點;想要增加社交幣,就要設計內容、不斷互動、展現才華、適當營銷;想要社交幣爆炸式增加,則要製造病毒性話題,或者有驚豔的內容表現……社交幣思維看似複雜,實際操作並不困難,每個人都可以拿著手機親身實踐。

需要注意的是,你必須接受一整套新思維,包括尊重時代和技術的互聯網思維,遵守包容和多樣的網絡社交規則,學會在海量信息中甄別有效有用的信息,打通線上線下交際圈,關注自己的社交形象,打造個人口碑,學習並利用社交幣常識……這是一種思維顛覆,是一場生活變革,是一次個人挑戰。

新時代,新想法,新做法。作為一種新型資產,社交幣將顯示越發重要的作用,將成為個人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無形價值不可估量。

想要持有社交幣,就要了解社交幣的價值,掌握社交幣的流通規律,避免社交幣的貶值風險,之後才能發揮社交幣的真正價值。

掌握原則,重視類別,遵守規律,開發創意,重視營銷,你就一定能成為一個社交幣的投資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