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交幣的核心價值:流通!流通!流通!(1 / 3)

《人性的枷鎖》reference_book_ids\":[7267090248453065765,6885615144726957070,7119067491933899784]},{\"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0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1,\"start_container_index\":20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3},\"quote_content\":\"《月亮與六便士》reference_book_ids\":[7257408038934416421,7109046343171050533,7222920241372728376,6959122738086677511,7123131941926243358,7026712701988506661,7073030649560435726,711906749695027100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0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8,\"start_container_index\":20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0},\"quote_content\":\"《月亮與六便士》reference_book_ids\":[7257408038934416421,7109046343171050533,7222920241372728376,6959122738086677511,7123131941926243358,7026712701988506661,7073030649560435726,711906749695027100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0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41,\"start_container_index\":20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33},\"quote_content\":\"《月亮與六便士》reference_book_ids\":[7257408038934416421,7109046343171050533,7222920241372728376,6959122738086677511,7123131941926243358,7026712701988506661,7073030649560435726,711906749695027100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00,\"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8,\"start_container_index\":200,\"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0},\"quote_content\":\"《月亮與六便士》reference_book_ids\":[7257408038934416421,7109046343171050533,7222920241372728376,6959122738086677511,7123131941926243358,7026712701988506661,7073030649560435726,71190674969502710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多元、迅速的傳播,帶來無可估量的價值

近年來,互聯網出現了真正的信息傳播平民化浪潮。在這個“全民皆播”的時代,以微信、微博、博客、播客甚至個人電子雜誌為代表的自媒體,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傳播角色。自媒體攜帶著龐大的信息量,正悄無聲息地演變成一種社會時尚,悄悄釋放著平民大眾斑斕的人性。

自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平民化,即每個人都能成為傳播的主角。美國著名矽穀IT專欄作家丹·吉爾默給自己的專著《自媒體》起了“草根新聞,源於大眾,為了大眾”的副標題,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自媒體平民化的最根本特點。在自媒體世界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旁觀者”轉變成“當事人”,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份自己的“網絡報紙”,在上麵“想寫就寫”、“想說就說”。當然,我們在自媒體上暢所欲言、盡情表達觀點的同時,也在努力構建自己的社交網絡。

平民化的自媒體,給了我們“想說就說”的平台,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的快速傳播和蔓延。在自媒體世界裏,由於所有人都可以擁有話語權,再加上網絡傳播的便捷與高效,因此大量的新聞、故事、新鮮事被迅速地傳遞與傳播。於是,一個豐富、生動、開放、全麵、多元的精彩世界,以近乎透明的方式,快速出現在我們所有人麵前。多元、迅速的傳播,是自媒體最大的特點,而這個特點能帶來無可估量的價值。

是的,傳播帶來了價值。加拿大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一書中說:“媒介即資訊。”在人們的理解中,媒介隻不過是傳播工具,而在麥克盧漢的理論中,媒介即是資訊。傳播的目的是為了創造價值——新聞價值、品牌價值、文化價值,有價值的傳播才算是活著的傳播。

在自媒體世界裏,我們更容易看到傳播的價值。微博、朋友圈一經轉發,各種信息、輿論就從四麵八方而來。這就好比大街上發生了一件熱鬧事,隻要消息傳播得快,看熱鬧的人肯定就會越來越多。

傳播價值究竟體現在什麼地方呢?如果是宣傳品牌,或是推銷商品,或是展示個人等,這些消息傳播範圍越廣、速度越快,那麼我們想要“推”出去的東西就會被越多人知道,這就是價值。

當然,在信息時代,傳播的價值不能夠簡單地以有多少客戶會買東西來進行衡量,它還體現在很多方麵。宏觀方麵包括品牌擴大、口碑宣傳、文化弘揚等;微觀方麵包括點擊率、廣告植入等。總而言之,信息傳播能從很多方麵帶來價值,前提是我們的信息傳播速度要快、傳播範圍要廣。

例如,前段時間,有個90後建築工人頻繁出現在網絡上。這名被網友稱為“搬磚小偉”的小夥,的確是一名建築工人,但他憑借一身肌肉、魔鬼身材,以及高難度的健身動作,迅速在網上走紅,並擁有越來越多的粉絲。然後,“搬磚小偉”在網絡上擁有百萬粉絲,而這個龐大的粉絲群體給他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六七千塊錢的工地收入,加上廣告收入,他每個月可以賺到兩萬多塊錢。

在上麵的案例中,信息傳播所體現出來的最直接的價值就是金錢,其實還有很多隱形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例如,“搬磚小偉”的個人品牌、人氣等,這些都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但分量卻挺重。在這個信息技術大爆炸的時代,信息傳播帶來的除了價值還是價值。

現在我們再回到社交幣上來。前麵我們所說的信息傳播,其實就是社交幣最根本的流通方式。就像人民幣需要流通才能實現價值一樣,社交幣也需要通過流通才能夠實現價值。隻不過在今天,社交幣流通的最大場所是社交網絡,是自媒體。當然,這並不是說社交幣在其他地方沒有流通價值,價值依然是存在的。如我們和朋友聊天、同客戶談生意,都是需要用到社交幣的,也都是要依靠社交幣來幫助我們創造價值的。我們隻是想說,因為在自媒體上無可比擬的流通性,社交幣才實現了它的最大價值。或者說,社交幣的核心價值是信息流通。

在自媒體時代,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社交幣的創造者。為什麼?道理很簡單,有些人創造出來的信息內容,無法實現信息流通,這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價值。假如我們把人民幣一直鎖在保險箱裏,那它同白紙又有什麼區別呢?就是這個道理。流通賦予社交幣價值,而我們要想創作出高價值的社交幣,就必須讓它擁有傳播的物質。

如果沒有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案例:

某人在做微商,總是天天在朋友圈裏發一些信息。可是,由於創作信息不得要領,他發的朋友圈幾乎沒有人願意看,更沒有人搭理他。可他還是不死心,每天繼續堅持拍照、寫雞湯發到朋友圈裏。就這樣整整堅持了3個月,他終於有了回報——朋友圈裏大部分人都把他給拉黑了。

顯然,這個人做微商是非常失敗的。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失敗的原因:信息內容創作不合格,無人閱讀傳播,貨物自然也就賣不出去。重點在哪兒,我們找到了嗎?信息內容創作不合格是因,無人閱讀傳播是果,而這個結果是他做微商失敗的真正原因。

中國有句諺語說“酒香不怕巷子深”,用在這裏也是很合適的。“酒香”為什麼不怕“巷子深”,因為香味它能夠自動傳播啊!酒藏在巷子深處,酒香可以傳播很遠,所以外麵的人能聞著酒香找到美酒。假如酒無香味,且又藏在巷子深處,那恐怕永遠都無人問津了。傳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在社交活動中,既然信息傳播如此重要,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夠讓信息活起來並廣為傳播呢?原因無他,我們的信息內容要符合傳播的條件,也就是說“酒”必須要香。

總結起來,我們想要“釀出好酒”,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用心去創作,不要盲目跟風,不要想著一味地刷存在感;打破傳統思維,以新鮮手法包裝信息;持續不斷地輸出精品;定位清晰,特色鮮明。

總之,想方設法讓信息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我們的社交幣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

梅西在微博裏發布的每個字,都是流動的社交幣

如果你的名字出現在梅西的微博裏,將會出現什麼情況?梅西是阿根廷著名足球運動員,四屆金球獎得主,曾力壓隊友蘇亞雷斯和對手C羅,成為兩次榮膺歐洲最佳球員的第一人,現效力於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巴賽羅那足球俱樂部。

輝煌的戰績、非凡的球技、優雅的風度,令梅西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足球運動員之一,贏得了無數粉絲的喜愛。在這裏,我們不驚歎梅西的控球技巧有多麼嫻熟,也不議論他的低調性格有多麼可愛,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什麼呢?梅西很有名,很討人喜歡,有很多粉絲。關注梅西的騰訊微博,我們就能發現,他在上麵的粉絲數已經超過2000萬——在自媒體時代,微博粉絲數量較多的公眾人物是大V,梅西顯然是個超級大V了。微博是一個開放式平台,每個用戶都是信息傳播中的一個環節,大V們顯然是那些最耀眼的環節。

梅西的微博粉絲數量極多,這使得他微博中的每條信息都能像重大新聞一樣四處擴散——想想看,超過兩2000人收看信息,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傳播效果呢?網絡上曾有這樣一種說法,用以形容微博粉絲驚人的傳播效果:粉絲超過1個,你(博主)就是自娛自樂;粉絲超過100個,你就是一本內刊;粉絲超過1000個,你就是個布告欄;粉絲超過1萬個,你就是一本雜誌;粉絲超過10萬個,你就是一本都市報;粉絲超過100萬個,你就是本地電視台;粉絲超過1000萬個,你就是省級電視台;粉絲超過1億個,你就是中央電視台。換一種說法,梅西的微博就相當於兩個省級電視台。

如此,我們就能比較容易想象得出梅西微博驚人的影響範圍了。

回到我們之前的假設——假如你的名字出現在梅西的微博裏,將會出現什麼情況?現在我們知道,假如某人的名字出現在梅西的微博裏,就相當於在兩家省級電視台同時播出,那將會產生極大的傳播效應。

信息時代,最難得的就是關注度。根據某互聯網數據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約有一半微博用戶會把名人列為自己的關注對象,梅西超過2000千萬的粉絲也說明了這一點。假如有某個人的名字出現在梅西的微博信息內容裏,那麼這個名字將會在第一時間被龐大的粉絲群體知道,也就是被推廣開來。換句話說,原本一個默默無聞的名字,可能瞬間就會變得家喻戶曉。當然了,這隻是一種情況,人們看到之後會不會產生興趣甚至是記住,那又另當別論。我們想說的是,龐大微博粉絲群體將產生強悍的推廣傳播作用。

傳播主體隨時隨地可以發布信息。一條信息發布後,其所有粉絲都能同時接收到,並可以一鍵轉發到自己的微博裏,形成再次傳播。也就是說,當某個人的名字出現在梅西的微博信息裏,除了梅西的粉絲可以看到,還有部分梅西粉絲的粉絲同樣也可以看到,從而形成更大的傳播範圍。

我們一直在談論社交幣,知道社交幣能幫助用戶完成某種社交任務,也知道有價值的社交幣能形成極大的傳播範圍。現在某個人的名字出現在梅西的微博信息裏了,也就是說,從他出現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高高坐在“有價值的社交幣”的寶座之上,讓上千萬人閱讀甚至傳播。這將帶來巨大的價值。這些,從一些名人微博裏出現了廣告就可以看出。

例如,2014年時,娛樂節目《爸爸去哪兒》熱播,明星張亮在節目中迅速躥紅。之後,他因麵膜軟廣告引起爭議,卻也因此而收入20多萬。一條微博最多也就100多字,卻能帶來幾十萬的進賬,真可謂一字千金。

有微博營銷公司坦言,明星們轉發微博可以明碼標價,一條微博幾萬到上百萬不等,雖然價格昂貴,但效果卻非常好。原因就是,在明星們的微博平台上,那些廣告以社交幣的身份得到了傳播擴散,同時也將帶來價值。

現在我們來回答最初的假設:當一個人的名字出現在梅西的微博信息內容裏時,這個名字將會以社交幣的身份被廣泛流通和傳播,而流通和傳播就會帶來價值。

互聯網時代,地球已經變成了一個公共信息平台,以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成為這個平台上的主流傳播大軍。在微博裏隻有兩件事,關注與被關注,梅西被超過2000萬粉絲關注,他發出的每一個字都可能會成為粉絲關注的焦點,而這些焦點無疑會成為流動的社交幣。

讓信息內容擁有無與倫比的魅力

社交幣的核心價值是流通,流通的關鍵是魅力——無論是個人還是產品,都需要具備獨特的“誘人”魅力。

為了更好地展現魅力,實現傳播流通,社交幣的製造者們往往絞盡腦汁,用光怪陸離的辦法將信息塗抹得五顏六色。他們深深明白一個道理:既然魅力女人更容易討男人歡心,那麼魅力信息也會更容易討用戶歡心。

以朋友圈為例。通常,朋友圈裏社交幣的核心內容是文、圖,以及視頻和語音,其中文字是使用得最多的表現形式。因此,社交幣的製造者們往往會下功夫把大量精力放在文字上,希望以此來展現自己的魅力。他們究竟是怎樣做的呢?在製作、擬定文字部分的時候,他們往往會“語出驚人”,以達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我們來看看那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經典文字:

2015年元旦,杜蕾絲發聲——“happy new year!”這是新年祝福沒錯,可它偏偏在這句話下麵跟了音譯——“嗨,陪妞一夜!”巧用音譯,一語驚人,既打出了廣告,又牢牢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再來看看另一例杜蕾絲的驚人之語:2015年4月,一位女教師語出驚人,以一封辭職信紅遍網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杜蕾絲緊跟這句震撼人心的辭職信,以“世界別有洞天,我想去探探”,一語毀掉小清新,引起了廣泛的傳播。

我們姑且不去討論以上文案所蘊藏的內在含義,隻看字麵,是不是足夠吸引人呢?顯然,的確是。社交幣創製造者們在創造信息內容時,必須要吸引人,尤其是第一句話。這是取勝之道。好的文字能讓人眼前一亮、心頭一震,閱讀的欲望與好奇心都馬上被勾了起來,於是閱讀、流通的目的便能輕鬆達到。

當然,這並不是說我們創作信息內容的時候,可以毫無原則、沒有針對性地嘩眾取寵。我們在製造社交幣時,其內容一定要建立在既能展現個人魅力又能對用戶社交產生幫助上,否則就是華而不實。華而不實也許能激起他人一時的興趣,但不會實現真正的流通。

對於社交幣來說,無論是以文字出現的信息、以圖片出現的信息、以視頻音頻出現的信息還是文圖視音結合出現的信息,魅力都如同優秀歌曲開頭的旋律,對於傳播流通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現在,我們再來看一個例子,去深入體驗那些散發著特殊韻味的信息魅力。

約翰·卡普斯是廣告界的奇才,“廣告教皇”奧格威曾稱其為“最有效果的文案撰稿人之一”。我們知道,廣告文案其實是社交幣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約翰也可稱為“社交幣創造奇才”。他“奇”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可以欣賞一下他25歲時寫的一則廣告文案——“當我在鋼琴旁坐下開始演奏的時候,他們笑起來了”,這是20世紀最有名的廣告之一。

廣告文案全文如下:

當我坐到板凳上時,他們都在笑我,直到我開始彈起來。

“他真的會彈嗎?”一個女孩低聲細語。“當然不會了!”亞瑟大叫,“他從未彈過一個音符。”

亞瑟剛剛彈奏完《玫瑰園》,房間掌聲四起。我斷定這是我初次登場戲劇性的時刻。麵對朋友們的迷惑,我自信地邁大步走到鋼琴旁坐下。

“傑克又在耍他的詭計了。”有人竊笑,引起全堂哄笑。他們一致認為我連一個音符也無法彈奏。

我決定充分利用這次機會,裝作很有尊嚴地拿出絲綢手帕,輕輕地擦去琴鍵上的灰塵,然後,我站了起來,把旋轉的凳子突然轉了四分之一角度,好像我要模仿帕德雷夫斯基一樣。

“你們覺得他的表演技巧如何?”從後麵傳出一個聲音。

“我們支持他!”人們回答,人群中爆發出哄笑聲。

然後我開始演奏。

人們馬上安靜無聲。嘲笑者的嘴唇好像中了魔法一樣緊閉著。我演奏的第一首是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我聽到朋友們驚愕的喘氣聲。我的朋友屏住呼吸,像被咒語鎮住了一般。

我繼續演奏,當我彈奏時,我忘記了周圍所有的人。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空間,忘記了屏息無聲的聽眾。我生活的世界似乎在褪色、在變暗,變得不真實了。隻有音樂和幻象是真實的。幻象是美好的,她是多年前作曲者的靈感激發,隨著和風吹拂著白雲和散射的月光,不斷變化。仿佛是作曲家貝多芬在與我對話,通過音樂這個媒介——不是通過詞語,而是通過琴弦;不是通過語句,而是通過旋律!

完美的演出!

當最後一個音符消逝的時候,房間裏突然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我發現周圍都是興奮的表情,朋友們多麼失常啊!他們和我握手,紛紛祝賀我,重重地拍我的後背,表示熱情!每個人都在高興地大叫,用疑惑的眼神向我尋求答案。“傑克,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們你鋼琴彈得如此之好?”“你學多久了?”“誰教你的?”

“我從未見到我的老師,”我答複,“這是我不久之前剛學會的。”

“別開玩笑了,”亞瑟笑道,“你已經學習幾年了,我敢肯定。”

“我隻學了短短一段時間,”我堅持道,“我決定保留這個秘密,是因為我想讓你們大吃一驚。”

然後我告訴了他們事情的來龍去脈。

“你們聽說過美國音樂學院嗎?”我問道。

幾位朋友點了點頭,“那是一所函授學校,是不是?”他們叫道。

“完全正確,”我答道,“通過函授,他們的速成法能夠在短時間內教會你們任何一種音樂。”

可以肯定的是,看完這則文案——不,很多人認定這是個故事。就算是個故事吧,我們肯定記住了。

記住這個故事很有意思,記住美國音樂學院能教出優秀的鋼琴家,這其實已經足夠了。這其實真的是一則文案,是約翰在1920年為美國一所音樂學院所寫的。它以無與倫比的魅力,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轟動,傳遍了美國的每一個角落。

還能說什麼呢?在社交幣的世界裏,讓信息內容更有魅力,才是真正的流通王道。

社交幣思維:萬科品牌的新價值

傳統商人需要思考的首要問題是:如何賣出手中的商品。以香港首富李嘉誠為例,他選擇的方法是不斷創新,不斷提高性價比。他的發跡起點是一家塑料廠,專門生產塑料花。為此,他專門去意大利學習塑料花生產技術,把最先進的生產觀念帶回香港,用他的產品占據了市場。

在互聯網時代,商人思考的首要問題依然不變,他們仍然需要吸收最先進的理念,購買最先進的技術。此外,他們還必須學會利用互聯網,利用社交幣,以互聯網思維搭建產品平台,以社交幣觀念營建產品社區,把流通代入到商品生產、販賣和售後的每一個環節,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這個整體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它意味著商品不再是單一的,而是聯合的;品牌不再是傳統的,而是向“粉絲品牌”發展的;服務也不再是單線的,而是整套的。誰能最先搭建這樣的商品平台,誰就擁有了廣闊的商機和巨大的舞台。

在這方麵,萬科走在了前列。萬科是一個傳統型的房地產企業,在互聯網經濟來臨時,經營者及時轉換思維,適應時代的要求,將房產與配套服務掛鉤,與阿裏巴巴的服務平台簽約,搭建網絡客戶端,使入住萬科社區的居民享受到巨大的便利: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下單享受餐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