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交幣的核心價值:流通!流通!流通!(3 / 3)

個性需要正能量。

有個性是傳播的保證,但個性也分很多種類。一個文字犀利的寫手每天都在抱怨社會、抱怨人生,用犀利的筆調諷刺周圍的一切,也可以算得上有個性。但如果人們在他的信息裏始終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感恩,看不到正能量,就很難真正欣賞其為人,甚至認為他和自己周圍那些整天怨天怨地的負能量友人沒有區別。對這樣的人,有理智的人都會選擇敬而遠之。

這是很現實的網絡常態,人們分享信息是為了流通,為了將這份信息作為自己的社交幣吸引旁人,倘若整天轉發一些充滿負能量的信息,連本人都會被其他人排斥。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寧可轉發還算有道理的雞湯文字,也不願轉發牢騷滿腹的抱怨文字。如果一個人的個性太過陰暗,就很難參與大規模流通:線下,他是個孤僻的人;線上,他是個陰暗的人。他隻能在自己的小角落裏展現所謂的個性。

可見,在這些極具個性的表象下,人們最需要的東西依然是一種共性,是來自人性、生存需要和社會需要的呼籲,如果個性不能和這類共性結合,其傳播能力終究有限。傳播者在強調個性的同時,不可忘記個性和共性的關係。可以說,個性為社交幣提供麵值、提供宣傳入口,而共性才是市場、才是平台。如果過於強調個性,凡事都要反對共性,這種社交幣隻能取得一時的成果,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最後,如果個性已經形成傳播量,我們應該如何處理兩者的關係?個性是傳播量的基礎,我們當然要盡量保持個性。但是,千萬不可被單一的個性綁死,要知道人們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一旦發現你的平台上隻有一個種類的消息、一個層麵的形象,就會產生厭倦。

網絡是流動的,人也是活的。當你能以一種個性為基點,盡量地展開更多的層麵,讓他人看到一個作為活生生的人的你,而不是一種個性定義,那麼,你就會有足夠的關注基礎,於是你甚至可以顛覆自己的個性。須知,創新才是個性的真諦。

從免費到收費,Freemium的秘密

Freemium,一種常見於互聯網的商業模式,它的運作方式分三步:

第一步,靠免費服務吸引大批用戶;

第二步,推出各種增值服務;

第三步,將部分免費用戶變為收費用戶,用來支撐網站運營,同時依然保留免費用戶,作為潛在收費用戶和網站規模的保障。

可以說,如今的互聯網巨頭們在創業之初,都要靠“免費”這張王牌打天下。淘寶最初是個免費的交易平台,QQ最初是個免費軟件,百度最初也是個完全免費、無須競價的引擎。免費使用帶來了巨大的用戶流,這些流通中的交易、聊天、搜索以及點擊,都變成了網站的社交幣,網站靠免費取得了巨額社交財富,時機一到,就會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財富。

為了在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少企業選擇免費推廣。例如,在互聯網興起後,計算機病毒隨之泛濫,殺毒軟件成了走俏品。最初的殺毒軟件需要付費,而後起之秀360卻推出了免費殺毒軟件,一躍超過了金山、瑞星等老牌殺毒軟件,順便推廣了它的瀏覽器。這是免費推廣的經典成功案例。

不過,免費推廣也有它的弱點:大規模的免費需要大筆資金做後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企業需要麵對“零收入”、“負收入”,很多企業撐不過這段時期,淘寶等巨頭全都經曆過艱難的創業期,好不容易才殺出了一片天地。於是,一種縮短免費周期、提高變現效率的模式被推廣開來,這就是Freemium。

讓我們以網遊來說明Freemium的社交幣和變現的秘密。

一款網絡遊戲即將推出,首先要大規模地做廣告,炫耀其世界觀的恢宏,美工的精致和人物形象的與眾不同,也許還要請某位明星出任代言人,以進一步提高名氣。一些優惠必不可少,包括贈送物品並承諾公測不刪檔等。遊戲迷的胃口被吊了起來,於是紛紛點開了這檔遊戲,結果發現故事有趣、人物好看、用戶不少、難度適中,於是建立角色,開始遊戲。

每一天都在進行升級,每一個任務都有不同的成長值,在遊戲裏結識了不少人,又讓自己的朋友們也一起來體驗這個遊戲——遊戲就這樣固定了新用戶,帶來了更新的用戶。用戶們很高興能在業餘時間找到了這麼一個休閑空間,因為在這裏,他們能夠打發時間,能夠結識朋友,能夠在虛擬空間一圓江湖夢和英雄夢,也許還能談個網戀。總之,當用戶對遊戲產生了感情,成為忠誠用戶,他們就已經成為遊戲的有效社交幣。

用戶的社交幣功能有兩種。

一種是傳播。

用戶能夠帶動遊戲的名氣和活躍度,一款遊戲玩的人越多,它的人氣就越旺,它的用戶基數也相應增大——收費用戶也會相應增多。固定用戶自帶宣傳功能,會帶來廣告效應,還會帶來更多的用戶。免費用戶帶來的人氣,對熱門遊戲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預熱”。而且,今後遊戲能夠影視化,他們是現成的觀眾;今後遊戲出了周邊產品,他們也有一定的購買力。

一種是直接變現。

這也是Freemium的關鍵。和遊戲一起推出的還有各種收費項目,專門為那些沒有多少時間玩遊戲,卻想要成為高手的人提供。隻需要多多花錢,就可以得到各種“神器”、“秘籍”、“寶盒”,比起辛辛苦苦刷副本撿掉落,收費項目無疑是最快捷的升級渠道,遊戲的主要收入正是來自這些“少數部分”,滿足他們的喜好,定製他們滿意的服務,讓他們留在遊戲中,才是運營商的目標。而免費用戶事實上成了收費用戶的陪打、陪練和陪玩。

Freemium模式抓住了互聯網營銷的關鍵:流通。隻有大規模用戶注冊並使用,才能使流通成為可能,熱點也隨之而來。免費使用向來是流通的利器,抓住人們“姑且試一試”的心態來吸引客流量,把收費項目調整在自選範圍內,使用戶一直擁有選擇權,不會產生“被強製收錢”的逆反心理。這種模式既利用了互聯網,也利用了人們的消費心理,確實有效。

不過,Freemium並不是萬事萬靈的,遊戲也好,產品也罷,就算免費也必須讓人看到精彩的內容,否則留不住用戶。畢竟,用戶的關注就是社交幣,他們有權把社交幣投進更值得關注的地方。真正留得住用戶,能讓用戶心甘情願消費的,仍然是內容。免費和低價,隻能保持一時的流量,沒有過硬的內容,社交幣很快就會流失。

再說一個現實版的反例。大城市影院競爭激烈,不少小影院為了吸引觀眾前來觀影,推出超低價團購等措施,這固然吸引了一大批觀眾。可是,小影院觀影體驗差,地點太偏,附加服務費太高,種種原因,讓觀眾不願意再來第二次——除非有同樣低的價格。

院線商對此叫苦不迭,這種行為也被網友們調侃為“掏錢補貼北上廣群眾業餘生活”。看來,沒有硬件,再低的價格、再優惠的措施,也無法獲得粉絲們的心。這啟示我們,想要利用社交幣搞營銷,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用速度角度溫度深度,尋找輿論製高點

發布話題,參與傳播,產生價值,這是社交幣的流通順序。話題的熱度和傳播的廣度直接決定了社交幣價值的高低。不過,話題熱不代表生命期長,傳播廣不代表影響力大,生命期和影響力同樣能決定社交幣的價值。可見,想要社交幣在流通中升值,需要多方麵的努力。努力的第一步,就是占據輿論製高點,走上推廣之路。

通常,首發消息最容易引起重視和擴散,跟風者除非自身有極大的影響力,否則很難搶走首發者的風頭。人們重視首發,首發消息是一種“稀缺資源”,這類消息包括時事新聞、原創作品、內幕消息等多種種類,廠商擁有產品類首發的主動權,但這類產品除非有創新技術或新銳設計,否則很難引起話題;原創作品首發能否引起轟動,大多靠作者積累的名氣,而不是完全依靠作品本身的內容;其他新聞類首發,常常要靠爭分奪秒,誰能在第一時間發布,誰就能火爆一把。

所有的首發行為都是為了搶占輿論製高點,但首發需要資源,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條件。不過,即使首發者也未必能夠完全占領製高點,想要“一覽眾山小”,還需要更多條件。有時首發一條消息,卻並未加以引導,結果人們紛紛湧到其他人的平台上進行討論,製高點旁落。可見,搶占製高點並沒有一定之規,消息未必就是話題。想要奪取製高點,需要掌握四個“度”:

速度

搶先發布和快速轉發是最直接的方法,包括由此而生的議論、周邊作品以及引導討論,速度決定了你能否搶占更大的平台。對於熱點話題,你必須當即有所反應、有所行動,此時不需要深思熟慮。否則,當你苦思冥想三五天,終於想到一個絕妙的輿論引導辦法時,話題卻早已降溫,關注者早已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新的熱點上,你隻能一個人炒冷飯。沒有速度,耗時耗力也得不到好處。

角度

有人靠反應快搶占先機,有人靠角度獨特搶占空間,兩者都透著機靈,後者更機靈。隻有一個角度的話題令人乏味,很難引起大家長時間的關注,但換一個角度去引導關注者思考,就能拓展信息接收者的思維,使普通社交幣變成可傳遞、可討論的社交幣,實現增值,從而加快傳播速度。角度是獨辟蹊徑的智慧,有角度就有出路。不要害怕與人搶話題,隻要你有角度,即使陳舊的話題也能煥發生機。

溫度

網絡呼喚人情味,呼喚有情懷的主題,呼喚有人道感的議論。負麵議論和負能量質疑讓人們灰心,如果你能從信息裏發掘正能量,或者呼籲人情關懷,就能切合人們的向上心理,你發布的消息就有了溫度。從人情角度認識消息、進行傳播,就能讓人們看到一個積極的態度、一顆溫暖的心。不要小看感情的力量,它同樣能夠占據製高點。

深度

對一個消息,人們有自己的判斷,想要說說自己的主張,也渴望有見地的議論。用心思考,用心挖掘,以深度取勝,依然能讓你擁有不可取代的位置。人們可能會錯過五花八門的議論,但對於名筆們的“深度發言”,大多會仔細閱讀,這就是深度的影響力。深度代表智慧,當一個有智慧的人,即使錯過信息高峰也沒有關係,因為智慧本身就是高峰。

最後,考慮到網絡環境和社交幣推廣的現實需要,不妨再給這“四度”加一個“力度”。加大信息傳播力度也是登上製高點的步驟,傳播的人越多,聲音就越響,引起的反響就越大。而傳播力度靠的是發布人本身的影響力,以及傳播策略的運用——這也是下一節要講述的。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搶奪輿論製高點的實力,這時候要靈活起來,尋找另一種製高點,產生同樣的影響力。

沒有速度就思考好的角度,沒有深度至少要有溫度,如果這些“度”都達不到,你依然可以參與話題,至少你還有個人態度。你表達的態度就是你的社交幣,如果不能引起大規模的傳播,至少能在你的朋友圈裏流動。社交幣不怕動作小,就怕沒有任何行動。

七大要點,提高信息覆蓋率,收獲天量社交幣

流通有兩種:一種是外力推廣的,包括強製推行、幕後策劃、水軍大規模轉發等模式,其特點是信息本身並不吸引人,依靠外力才能實現傳播;另一種是自發的,瞬間引起信息接收者的興趣,引起大量的轉發。

就流通本身而言,前者價值並不大,後者才是信息提供者渴望看到的局麵。那麼,什麼樣的信息最容易流通,迅速實現高度覆蓋呢?這樣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懸念

英國有個小說家叫毛姆,是一位享譽世界的作家,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鎖》《月亮與六便士》等。不過,他出道的時候並不受歡迎,小說銷路也不好。為了提高銷量,他想了個辦法。他在英國一家著名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征婚啟事:“本人未婚,身體健康,個性開朗,愛好音樂和運動,年輕有教養,有百萬年金。希望能找到一位與毛姆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女主角一模一樣的女性作為伴侶。”

廣告一經刊登,這本小說立刻成了熱銷書,人們都想看看究竟什麼樣的女主角,能讓一位百萬富翁如此傾心。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如果一條信息剛好挑起了人們的求知欲,它無疑會受到廣泛的關注。所以,給信息一個懸念,讓接收者帶著解密感點開標題,無疑是吸引眼球的好辦法。如果懸念本身帶有話題性,它就是天然的社交幣,能幫你迅速占領一方天地。

2.爭議

互聯網時代是平民時代、表達時代,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權利和空間,任意發表自己的看法。什麼樣的話題能夠火爆?無疑是那些能夠引發爭論的。當兩方甚至多方觀點在平台上火拚,平台主人隻需稍稍引導話題,就能看著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前來討論,看到話題度一路高漲,作為發起者,自然能收獲大量社交幣。

爭議能促進社交幣的流通,因為它刺激了每個人的表達欲。爭議性話題很多:關於人性、關於社會現象、關於某件事物的評價……隻要爭議問題有一定的關注度,再找到矛盾點,就能引發議論。不過,你需要先拋出一個能夠引發爭議的觀點,一定要能拋磚引玉才好。

3.訴求

早在互聯網還沒有興起之前,訴求類信息就有很大的傳播空間,人們寫信給報紙上的“知心姐姐”,打電話給電台裏的“知心大哥”,為的就是把那些無法說出來的話、無法言明的感情和無法發泄的怒氣抒發出來。每個人都有類似的情感訴求,為了生活,為了人際關係,他們無法言明,所以很希望看到有人替自己說出來。

於是,那些敢說敢罵的人受到了青睞,特別是那些精妙又犀利的吐槽,剛好罵到了點子上,真讓人大叫爽快。針對情感訴求的話題一向有市場,職場、生活、婆媳、戀愛、交友、房價……所有現代人關心的話題,都是人的訴求所在。其實,這些矛盾就在你的身邊,將他們發掘出來、表現出來,將別人放在心裏不敢說的話說出來,你就能獲得關注。

4.創意

創意是永遠的王道,有創意的東西無論何時都不會受到冷落。在大同小異的新聞裏,一點細節上的不同就是創意,就可能成為風格,就能先引起轉發,繼而擁有固定傳播率。例如,同樣是娛樂八卦,大多數人都以話家常的爆料形式發布在微博上,某位娛樂大手卻把爆料內容配上打油詩,立刻顯得與眾不同,讓人格外注意,這就是創意。

靠創意獲得社交幣並非想象中那麼困難。想要當個有創意的人,與其說需要靈感、需要智慧,不如說需要用心、需要精益求精,然後把內容拓展得更廣闊,把細節做得更周到,多琢磨靈感自然會來。重要的是不要跟風走別人的路,而是要試著走自己的路。

5.專業

專業性質的信息不會缺少閱讀量,這是由其性質決定的。互聯網打開了人的眼界,人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與日俱增,專業人士提供的知識,無疑是我們了解世界的最有力武器,人們渴望看到真正的專業知識,而不是每天被一堆似是而非的科普知識忽悠。

不過,專業信息也有一個傳播限製:專業術語過多,導致外行人望而生畏;專業過於高深,導致外行人根本看不懂。這就要求信息發布人注意深入淺出,注意以零起點為基礎的人群,以他們的理解能力為基準發布消息。當然,精深部分不能少,否則真正懂行的人會認為你道行太淺,給你貼上“偽專業”的標簽,這樣的消息足以抵消你的影響力。

6.實用

在互聯網上,人們最想看到什麼內容?有用的內容!隻要一個消息能夠對人產生幫助,不論是技術上的、生活上的、感情上的還是心理上的,它就有自身價值和傳播價值,就能夠引起話題、獲得讚同。有幫助內容的消息,也是人們最迫切需要的社交幣,它不但能解決自身問題,還可以作為自己的知識提供給他人,吸引更多人關注自己。

實用類技術帖也是關注的重點,你想象不到多少女人想要知道如何簡單快速地化一個妝麵,想象不到多少男人希望知道如何多快好省地讓自己變潮、變得有品位,想象不到多少人希望得到某個旅遊城市詳盡的小吃單子……這些生活中的瑣碎技術一旦被整理、被發布,就能引發大規模追捧。實用,其實就是接地氣,想眾人所想,提供眾人所需。

7.深度

有智慧的人讓人欣賞,智慧信息受人重視。盡管網絡上有那麼多“寶典”、“秘籍”、“經驗”,真正有深度的東西卻不多,這是因為人們過於追求社交幣的傳播效應,導致浮躁,無法靜下心來真正研究自己發布的信息是否有過人之處。此外,網絡是新鮮事物,網絡用戶大多是年輕人,因人生經驗不足而導致欠缺智慧,也在所難免。

互聯網上有太多流水賬信息,這增加了人們對深度的渴望。深度信息往往缺少奪人眼球的刺激性,往往不能帶來瘋轉。不過,這類信息一定能夠帶來持久廣泛的關注。可以說,多數信息紅火的是信息本身,並不是發布人;深度信息紅火的是發布人,而不是信息本身。如果你能做個深度發布人,就能擁有一筆持久升值的社交資產。

一條信息隻要具備以上七個要點中的一個,就具備了基本的流通價值;如果具備了其中的幾個,就一定會有強大的信息覆蓋率;如果能夠以新穎的形式包裝發布,就很可能會成為熱點;如果把這些特點輪番搭配,你必將成為一個話題王!

讀圖時代,做一個視覺達人更能發揮社交幣的價值

如果你到今天還不了解圖片的價值,還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發布的信息中插入適當的圖片,還沒有研究圖片的種類,甚至不明白為什麼大家都在玩圖片,你就out了!在這個讀圖時代,在這個到處都講究視覺享受的時代,在這個連著名導演都要感歎“以前的電影靠故事,現在的電影靠視覺”的時代,你又怎麼能排斥圖片呢?

圖片可以有效促進流通。同樣一篇文章,純文字版本和有插圖版本,轉發量會有質的差別。圖片的作用很多,隨便列舉幾點:圖片能第一時間抓住人們的眼球,讓人對內容產生興趣;圖片可以恰到好處地點綴內容,緩解人的視覺疲勞;圖片是內容的巧妙注解,幫助人提高理解力;圖片可以把複雜的內容簡單化,降低理解難度;圖片本身就是藝術,讓人得到美的享受……

任何圖片都是有效的社交幣,有它不會讓人覺得累贅,沒有它卻會讓人覺得少了點什麼。就拿聊天表情來說,人們經常要用各種表情作為語氣輔助,來強調自己的心情和意圖,一個帶著得意表情的狗頭,一個戴著墨鏡的人臉,一個帶著安慰性質的小人,比語言更加直觀,讓人能夠更準確地接收到信息點,大大地節省了社交成本。更不要說那些五花八門的表情包,已經給人帶來了無數的笑聲。

圖片也是可以傳播的知識。如果你想說說西方文藝,不論說文學、說繪畫、說哲學,光有文字,隻會讓不了解西方的中國人覺得枯燥,如果配上那些美麗的油畫、當事人的照片、曆史背景的圖片,文章立刻就會變得立體,從而增加了可讀性。當然,如果你能把這些圖片連綴成視頻,以解說的形式傳播,傳播率就會進一步提高,從圖片到影音,都在強調視覺對接受的影響。

重視視覺已經成為所有媒體的共識,以視覺為賣點的繪本、雜誌、廣告正在不斷推出。在圖書市場上,“讀圖時代”已經來臨,有文字、有插圖的圖書更受歡迎。在自媒體領域,最早一批紅透半邊天的大V,有不少都和圖片有關,這是不能忽視的潮流,未來也不會改變。

讓自己的信息有更強的視覺性,要從排版做起。密密麻麻的文字讓人看得頭疼,清爽的字體、疏密適中的文字間隔、柔和的背景顏色都能帶給人良好的閱讀體驗。添加的圖片要恰到好處,不要將毫無關聯的圖片隨意插進文字,幹擾他人的閱讀思路。

如果你會畫圖,你可以用圖片來表達你的觀點、知識、情緒,畫功好的人,可以隨意表達;畫功一般的人,簡筆畫也有可愛之處,把簡單的插圖作為文字輔助,同樣能取得好的視覺效果。

如果你會攝影,不論風景或是日常還是自拍,都可以給你的作品加以出色的點綴。如果你實在不懂怎麼使用圖片,至少你還可以使用表情包增加你的文字的情緒,去達到渲染的效果……總之,圖片不可忽略,圖片不可缺少,圖片不是關鍵勝似關鍵。

視覺類作品要有重點,就像文字類作品要有主題一樣。用於流通的圖片不一定是藝術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引人關注內容。人們瀏覽圖片的時間極短,如果在一秒或幾秒的時間內抓不住圖片的重點,就很容易忽略掉這張圖片。因此,構圖時一定要確定中心,讓人能夠抓到圖片要表達的東西。

使用圖片也要注意“度”。某一類圖片的使用會令人頭疼。例如,一篇文字裏滿滿的表情,不到三句話就來一個哭泣跪地咆哮,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表達自己的情緒,殊不知,這類無意義的圖片已經極大地幹擾了你要表達的效果,甚至讓人中途放棄繼續閱讀。

在使用圖片時,一定要分清主次。若以文字為主,圖片則用來點睛;若以圖片為主,文字則不宜長篇大論。要始終保證信息接收者能迅速找得到重點,這樣才能讓信息順利流通。

圖片泛濫也是個大問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視覺,卻缺乏最基本的審美功底,這種人往往拿到一張圖片就用,既不考慮圖片與表達的關係,也不考慮視覺上的綜合效果,為圖片而圖片,這反而降低了傳播的可能。

想要更好地運用圖片,不妨多參看那些圖片高手是如何構圖配色的,也可以親自看一看美術書,拿起畫筆顏料找一找感覺。不是每個人都能用專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但至少你要讓別人看得很舒服。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大多數圖片是有版權的。過去,圖片版權不明確,造成了無責任濫用,既損害了圖片擁有者的利益,又讓發布者擔上了“盜圖”的罵名。如今圖片市場逐漸規範,無授權使用必然會引發聲討,想要使用,可以向圖片所有者申請授權,或者購買,或者去免費圖片庫尋找。

最好的辦法是學一學繪畫和攝影,這既讓自己多了一個愛好,又有原創的圖片可以增加自己的看點,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