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社交幣“本位”:分享規模決定幣值大小(1 / 3)

《明史》reference_book_ids\":[7263389533612280872,686702088287997440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共享經濟是每個人的機會,你甘願落後嗎

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深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全世界都正在進入共享經濟時代。人們驚喜地發現,這一經濟模式所蘊含的能量,不但能夠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和最快速的服務,還能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浪費,提供就業機會,讓閑置的資源超越時間和地區地進行交換和互動,從而給每個人都提供了機會。

如果你有才能,隻要你願意發揮,互聯網保證你不會被埋沒;

如果你有愛好,隻要你願意分享,就能找到同好甚至將愛好變為現金;

如果你有服務可以提供,不論你會做飯、記賬、設計、清潔……或者你有一輛可以載人的過路車,你都很快就能找到需要你的人。

共享經濟讓每個人都有表現的機會,能讓每個人受益,想必你已經充分享受過這種經濟提供的好處。例如,你坐在家裏,就可以收到澳大利亞的奶粉、日本的洗麵奶、美國的模型、法國的糖果等。但是這樣就夠了嗎?你隻準備在這波潮流中當一個消費者而不是弄潮兒嗎?請注意,共享經濟是每個人的機會,你不能落後!

當然,新舊經濟模式更替的時期,必然會產生激烈的摩擦。傳統心理有根深蒂固的土壤,它代表著人們的慣性和對新事物的偏見。當兩種模式的交鋒無法避免時,就會引發更大規模的衝突。新模式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舊模式即將被摧毀,所有行業都要麵對共享經濟的挑戰,我們能做的隻有迅速改革或者等死。

看看美國ZIPCAR網站是如何顛覆租車行業的。創始人羅賓·蔡斯是一位充滿活力又敢於冒險的女性。在2000年,她看到了“互聯網+租車”這一組合蘊含的商機,於是一個共享租車的網站成立了,人們不必再把時間浪費在打車或者找車位上,一切都可以依靠網站提供的互動信息就地解決了。很快,這種快捷高效的新型交通服務模式便被推廣開來。

這無疑觸動了傳統汽車租賃業的利益,他們想盡辦法阻撓這個新興行業的發展,但新勢頭擋也擋不住,平民大眾愛便宜更愛便利!若幹年後蔡斯仍然會想起當年的噩夢:一群惡霸闖進她的臥室,拿槍指著她和她丈夫的頭,但這一切仍然不能阻止網絡租車的發展。上百年的租車行業在短短幾年內就被摧毀了,但我們不必惋惜,卻要警醒,因為,時代的腳步是誰也阻止不了的!

如果你覺得ZIPCAR和P2P離你的生活太遠,不妨看看我們身邊的滴滴出行,它正在重演ZIPCAR經曆過的一切。包括滴滴出行帶來的省時、省力和省錢,包括傳統出租行業的反對,甚至有大量出租車司機公開罵那些搶生意的新司機,當然也包括新司機們素質不齊所引發的種種事故,新興網站還沒有豐富的風險應對經驗,甚至沒有法律支持……

在一片混亂中,你又會怎樣去選擇呢?是頂著烈日或寒風站在大馬路上一輛輛地攔出租車,還是用滴滴出行叫個車,在預定的起點與終點間直接下樓——直接上車——直接到達目的地——順便享受一些租車的折扣呢?答案不言而喻。

傳統麵臨著內外兩重重壓,怎能不崩潰呢?忙著提出諸如“如果傳統租車業崩潰會造成多少失業率”之類的問題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立刻會有人拿“新興租車業的興起會帶來多少就業機會、降低多少車輛閑置率、增加多少燃油利用率、靈活性租車為城市交通帶來的便利”給予回複。事實上,共享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打破傳統的壟斷,盡量發揮每一個個體的價值,這注定了它將取代傳統。

2016年7月28日,出租車改革及網約車新方案出爐,網約車走上了合法化的道路,這項政策使眾多車主倍感歡欣,也給傳統出租業帶來了莫大的壓力。這不是一時的潮流,是時代的走向,廣泛的社會參與已經促進了改革和立法,這一趨勢不可逆轉,今後也會有更多的相關法規出爐,抱著老傳統的人隻能眼睜睜地看別人發財。

當然,問題依然很多,例如個體司機是否具有足夠的駕駛資格,目前還沒有正規的認證機構;在線預約平台無法保證司機的質量,這也是它被詬病之處;客戶擔心差評會導致司機的報複,讓司機的信用值並不可靠;自駕車是否有安全隱患,同樣令乘客擔憂……不過,許多問題正在解決之中,而再多的問題也擋不住這一行業的迅速發展。

不隻租車行業麵臨重組,大量傳統產業也一樣。我們的思維更是如此。趕緊學起來,不要隻想實體經濟,要學學如何利用共享經濟;不要隻攥著紙幣,要學習賺取社交幣!在共享經濟時代,不動產可能貶值,社交幣卻可能給你帶來更多不動產,你甚至可以將自己的不動產變為社交幣。例如,將你空置的房子布置一番,你就可以利用小租短租賺上一筆;不再使用的商品可以通過換物或二手販賣平台,帶來更有用的東西,而不是扔掉。隻要包裝得當、使用得當,你的一切都可以成為社交幣。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依靠創意和努力成為價值獲得者。甚至可以說,擁抱共享經濟,積累社交幣,你就是新時代的成功者。自媒體時代的社交幣積累簡單嗎?看起來非常簡單!請看看一個叫“古城鍾樓”的微博,此微博每天隻做一件事:一個時辰(2小時)敲一次鍾,也就是打幾個“鐺鐺鐺”。就這麼一件小學生都能做的事,卻給這個微博帶來55萬粉絲,這個數量還在持續增多中。

可是,你想到過這個創意嗎?這既包括對受眾的心理把握,也包括對自身的準確定位,還包括對潮流的認知。當有人跟你說“COS個鍾樓能出名”的時候,你能立刻意識到其中的機會,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把這句話當作一句笑話?

看來,想利用互聯網狠賺社交幣,你還要先學學基本知識。下麵就讓我們詳細地了解與學習關於社交幣的常識以及擴大社交圈和增加社交幣的基本功吧。

首先我們要了解社交幣本位究竟是什麼。

社交幣“本位”:分享規模越大,社交幣價值越大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引入“貨幣本位”的概念。所謂貨幣本位,是國家規定的標準貨幣的貨幣製度。在國際活動中,國家出於經濟條件或政策上的考慮,用法律的形式將本國貨幣與貨幣製度固定地聯係起來,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我國的本位貨幣是人民幣,它具有流通能力和支付能力,可以作為一切經濟事項的核算反映。

由此,我們再來看社交幣“本位”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社交幣“本位”就是以社交幣為“本位幣”的社交製度。當然,現實中並沒有社交製度,我們這樣形容隻是為了讓闡述更清晰。在社交活動中,社交幣如同人民幣一樣,可以作為衡量社交活動價值的標準,能夠作為一切社交事項的核算反映,這種無形的“社交製度”就是社交幣“本位”。

我們已經知道,社交幣可以作為衡量社交活動的價值標準,就像人民幣可以作為衡量價值的標準一樣。這輛汽車價值多少?10萬元人民幣。這輛自行車價值多少?500百元人民幣。同樣的道理,社交幣也能起到這樣的作用。所不同的是,社交幣作為衡量社交活動的價值標準,是通過另外一些形式展現出來的,比如規模。

在社交網絡爆棚的今天,我們總是會利用社交幣去獲取一些東西,就像用人民幣去買東西一樣。那麼,我們獲取的東西到底價值幾何?怎麼去衡量呢?總不能也如人民幣一樣,這個活動值500元“社交幣”,那個活動值10萬元“社交幣”吧?這肯定不行!別急,辦法總是有的。既然我們創造信息是為了分享、為了傳播,那麼就可以用分享規模來作為衡量的標準。通常,分享規模越大,社交幣價值也就越大。

2011年9月,在美國著名的視頻網站YouTube上,一個視頻短片成功地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跟女朋友走進電影院,座位上坐滿了身材魁梧、賽車手外表的壯漢。最糟糕的是,隻有中間還有剩下的位置,他必須頂著無數壯漢虎視眈眈的眼神,穿過過道並坐過去。在這種情況下,很多情侶來了又走了。但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勇敢的,他走過去並坐下。結果,什麼情況也沒有發生。最後,那些壯漢把嘉士伯啤酒遞過來,並為他的勇敢行為鼓掌。

這段嘉士伯啤酒的廣告視頻發布以後,受到人們的極大關注,分享規模不斷擴大。據統計,到2012年5月,僅8個月時間,視頻播放次數已經超過1100萬次。相比之前默默無聞的廣告宣傳,僅在2011年第四季度,這段視頻就使嘉士伯啤酒的銷售額提高了4.3%。

另一個案例:有一個剛畢業的年輕女孩,進入國企工作。她每天沒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於是代理了一款化妝品,自己開了一家微店。每天空閑的時候,她都會努力經營自己的微店。她從朋友那裏取經,先從朋友圈開始推廣,然後把微店複製下來,在各個渠道上推廣。就連PC端上的QQ群、論壇等地方,也成了她推廣微店的地方。可是,由於她好友很少,雖然極力推廣,但真正注意到微店的人群規模也很少,這導致兩個月下來,她隻賣出去了幾盒麵膜。

無論是嘉士伯啤酒的宣傳視頻也好,還是年輕女孩的微店營銷也好,他們都想用自己的社交幣獲得一些東西,即人們的關注,然後再把這些關注轉化為收益。不同的是,前者大獲成功,後者卻以失敗告終。

原因在哪兒?分享規模的不同。在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規模的大小,將決定其價值的大小。

英國著名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的力量不僅取決於自身價值的大小,更取決於它是否被傳播,以及被傳播的深度和廣度。”知識也是一種信息。在這個信息紛繁複雜的網絡時代,包含更豐富的信息的價值仍然在於流動。信息的價值,隻有通過有效的傳播才能實現,而分享規模的大小則是驗證傳播是否有效的最直接體現。

梅特卡夫定律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網絡的價值隨著用戶數量的平方數增加而增加。

2012年,加多寶在與廣藥的商標爭奪戰中輸掉了官司,廣藥集團收回鴻道集團有限公司的紅色罐裝及紅色瓶裝王老吉涼茶的生產經營權,兩家企業自此展開了激烈的市場爭奪戰。然而,這場充滿硝煙的戰爭卻因為加多寶的4張圖片發生了轉折。

2013年2月,加多寶在微博上做出了一組兼具視覺力與傳播力的“對不起”係列圖片。這組圖片選取了4個哭泣的寶寶,並配以一句話文案訴說自己的弱勢。4個哭泣的寶寶、4句強有力的文案、4聲擲地有聲的“對不起”,恰好一柄利刃,刺中的消費者心中最柔軟的地方,也刺在了競爭對手的痛處。這張悲情牌一經打出,立刻博取了大量網民的同情。

在短時間內,加多寶官方微博上4張圖片獲得了超過4萬的轉發量。在2013年,這樣的分享規模已經夠大了,而它為加多寶也帶來了極大收益——加多寶一舉將輸掉官司的負麵新聞成功扭轉。這啟示我們,分享經濟時代,一定要學會運用社交幣的力量,一定要懂得如何進行信息分享。

你幽默?有才?犀利?美麗?機智……請亮出你的核心價值

共享經濟催生了自媒體時代。

自媒體,是指個人利用現代化電子化手段,提供與分享自身的新聞的途徑,也是單人傳遞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這個定義還不算規範,代指對象過於寬泛,但這也符合互聯網媒體的基本現狀,即大量社交幣的持有者享有話語權,成為新的信息發布者。而他們發布的信息進一步成為新的社交幣,參與互聯網流通。

在分享經濟時代,衣食住行都是社交幣。每天都有美衣達人、美食達人、家居達人、旅遊達人嶄露頭角,他們挖空心思讓自己說的話、做的事、拍的照片、製作的視頻更有創意、更實用、更氣派、更尖端,為的是快速傳播,以手中的社交幣換來更多的社交幣。可以說,這是一種沒有金錢參與的販賣行為,商品持有者和接受者想要的都是社交幣。

自媒體世界門檻低,易上手,甚至在馬路上拍一段有情節的視頻也能引發大量轉載,因此人數空前,競爭激烈,沒兩把刷子的人無法占有一席之地。於是各路英雄各顯神通,有人賣美有人賣醜,有人賣萌有人賣蠢,有人用一盆水畫出凡·高的畫,有人用圓珠筆畫出精美的素描,有人教你花錢有人教你省錢,還有各種創意無限的作品,挑戰著人的心理驚奇極限。

自媒體的種類數不勝數,有人專門探討國計民生,有人隻關注娛樂新聞,有人和你談收藏玉器,有人天天普及茶道知識,有人把自己變成博物館,有人負責定期畫漫畫,還有人索性說自己有錢不快樂、不定期來個“轉發抽獎1000元”……這些個人或經過包裝的個人,最後都會走上商業化道路,甚至一開始就被精明地打造成商品。

自媒體上有新聞、有廣告。新聞不是傳統新聞,而是以個人的眼光觀察到的新聞,有些跟新聞概念根本不搭邊;廣告也不是普通的廣告,需要加入大量的個人創意,單純的宣傳轉發起不到最好的效果。而自媒體立身的根本,仍然是擁有社交幣的能力。

如何擁有社交幣,重點在於你要給人話題、給人熱點。這個熱點並非新聞熱點,日常生活的所有事隻要足夠有趣,都可以熱起來。例如,有人把自家的寵物貓和寵物狗的生活點滴在網上分享,靠著萌貓萌狗成了著名的大V。這種話題讓愛寵物的人能夠不斷交流,讓不養寵物的人看著暖心,於是促成了社交幣的流通。

想做自媒體,先要開拓自己的平台。你最初的社交幣隻有一項——亮出你的核心價值,你才有價值。讓你自己成為某種話題,才能順利參與流通,否則,你隻是一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貨幣,根本進不了大市場。那麼,核心價值是什麼?

請仔細審查你的所有特點,特別是別人經常誇耀的那一部分,在本人自願的情況下,它們就是你的社交資本。

很多人說你美麗,那麼你的美麗就是社交幣,你可以拍美美的藝術照,可以教別人化妝,可以玩COS。總之,一切能突出你美麗的行為,都可以PO出來讓人欣賞。

你愛吃?那麼就拿美食做文章吧,可以經常探店,可以說說各地的小吃,可以談談烹飪的經驗,也可以聊聊各種零食的優缺點——“知名美食博主”這個頭銜不也是挺美的嗎?

你愛評論,說話經常一針見血得罪人,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麻煩,但在網絡上,這就是你的社交幣!隻要你的點評足夠麻辣犀利,就會擁有一大批粉絲,因為你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們的心聲。

你是個喜歡開玩笑的人?那麼就把你的幽默細胞充分發揮出來,給別人增添歡樂吧,誰不想看到一個陽光微笑派?傳遞正能量將是你的拿手好戲。

你說你才貌一般,知識有限,從小到大唯一的愛好是看電視。教科書內容記不住,電視劇情節卻倒背如流,好的,胥渡吧和淮秀幫等一眾視頻大戶一定需要你的協力。

如果你有才華——真材實料的才華,那就更好辦了,持之以恒地展示你的才華,無論是書法、繪畫、編織、雕刻、刺繡,還是拿廢舊打火機做出變形金剛,有才華的人永遠都不會受到冷落!

總之,在社交幣製度下,核心價值決定了基本的傳播規模。當然,想要這份價值被更多人接受,有時還需要加以適當的推廣策略,有時也需要幾分運氣。

社交幣的多寡需要用平常心看待,不要一開始就想著紅透半邊天,也不要因一時的大紅大紫就驕傲自滿。

社交幣是無形資本,來得快去得更快,想要保持,還需在提高核心價值上下功夫。要記住,沒有人會十年如一日地看你裝瘋賣傻,卻有不少人願意幾十年如一日地欣賞你的匠心獨運、才華展示、智慧傳播。

形象本位:從網紅模特到淘寶店主

尋找商機的人都不難發現,粉絲經濟正在崛起。共享時代催生了網絡紅人,人紅粉絲多,年青一代的粉絲大都有市場頭腦,明白愛TA不能默默放在心裏,而是要拿出人民幣。於是,先做網紅,再開網店,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創業新思路,可惜有些人還在網紅們製造的熱鬧中哄笑掏錢,不知道自己也應該盡早參與進去。財富隻給有頭腦的人,此言非虛。

讓我們看看網絡紅人有哪些:標準的網紅往往以相貌為賣點,甚至派生出一個專有名詞“網紅臉”。網紅的世界無限大,搞直播的,唱Live的,打電競的,寫段子的,拍照片的,做視頻的,搞藝術的,360度無死角分享人生經驗的……可謂形形色色,而且,人的審美沒有一定之規,做什麼都可能有出路。

當分享達成規模,這些人就成了大額社交幣的持有者;有了粉絲支持,社交幣就有了變現功能。有些人一開始就與收費平台掛鉤,接受粉絲的打賞和獻禮,與平台按比例分賬;有些人則在走紅後開始為變現而努力,最常見的做法是做廣告,或者幹脆自己開一家淘寶小店,把粉絲變為顧客。

他們賣什麼呢?五花八門。有些人做起了代購,有些人在賣家鄉特產,有些人在賣飾品,有些人在賣衣物,有些人在賣零食,有些人在賣玩具,有些人在賣手作,有些人在賣自己寫的書和畫……在二次元通往三次元的道路上,隻要堅持貨真價實,粉絲們都會給偶像麵子,讓他們增加一筆收入的。這些紅人們的變現關鍵,就是自己打造的形象。

讓我們來看看網紅小A是如何走上成功之路的。作為一位年輕又有中等相貌的青春90後,她首先學會了化妝和P圖。在這裏必須澄清一大誤會,千萬不要以為網紅都是靠整容的,好好的小姑娘隻要相貌還不錯,誰也不會在臉上亂動刀子整容!至於你看到的清一色的小臉、紅唇、大眼、吹彈可破的肌膚,那是美女們公認的美妝美顏目標,大多靠化妝品和美圖秀秀就能夠達到。

小A也經過了一段隨波逐流的日子。看到別人做化妝教程,她也傳上一個;看到別人拍童話寫真,她也拍了一套;看到別人開直播秀場,她也試了幾天;看到別人做硬照模特,她也投了簡曆……可是,小A在鏡頭麵前拘謹,不適合錄像教程,更不適合實時直播,她洋氣的外表也不適合賣萌搞童話,想做模特又因太大眾臉而沒有優勢,所有的嚐試都換來了一些點擊和粉絲,但所有的嚐試都距離“走紅變現”這一目標很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