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依然要重視粉絲。社交幣的價值來源是什麼?形象價值。社交幣的變現基礎是什麼?粉絲。如果說形象是社交幣體係的骨骼,粉絲無疑是它的血肉。在絕大多數時候,社交幣的現實價值隻能通過粉絲實現。熱點哪裏來?評論、轉發、點讚,這是粉絲的功勞;價值哪裏來?分享、分享、再分享,這是粉絲的宣傳;現金哪裏來?廣告、周邊、收紅包,全靠粉絲的奉獻。難怪有人總結:粉絲就是王道。
一個隻有300粉的新社交形象和一個有300萬粉的資深社交形象有什麼不同?哪怕前者比後者更有能力、有想法、有素質,人們依然隻會盯著後者看,廣告商也隻會找後者談生意。後者想要進行社交幣變現可謂輕而易舉。前者呢?即使發動眾籌恐怕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理會。這就是粉絲經濟的現狀。
所以,具備粉絲思維成了社交幣成長的一大關鍵。這個關鍵有兩個層麵的含義:一是保住老粉絲;二是吸引新粉絲。前者關鍵在於提高粉絲忠誠度,這也是社交幣保持活力的關鍵;後者關鍵在於擴大傳播範圍,是影響力發揮作用的根本所在。
保住老粉絲需要從自身素質上下功夫,包括保持個人特色,不斷提高自身能力,不要讓自己的平台廣告泛濫,要有作品、有話題。總之,一旦粉絲有了一個基數,你的形象就能因此穩固。隻要避免以下三種情況,就不會大規模掉粉,這三種情況是:突發性不可逆醜聞;持續性無營養廣告;100天以上不更新。
吸引新粉絲更為重要。有老粉絲做基礎,新粉絲隨之而來,但基數有限,無法靠老粉絲介紹大規模新粉絲。想要加大吸粉力度,要靠自己想辦法。而那種沒有老粉絲想要從零吸粉的人,更要在策略上下功夫。
吸引粉絲策略有贈送、紅包、抽獎,主要是靠一些實惠措施鼓勵用戶前來體驗;還有話題、宣傳、活動,主要靠刺激用戶的好奇心,鼓勵用戶的參與感;還可以靠與其他平台聯動擴展粉絲群,或者借熱點來吸收新粉絲,這也是營銷的一部分。這些策略,老粉新粉皆宜,隻看你能不能用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
吸引粉絲的根本是有趣、有料或有用。還是那句話,內容是王道。給錢不如免費,強迫不如自願,隻有粉絲自願傳播,才能真正形成規模。自願的根本就在於消息本身能夠打動粉絲。在趣味、專業和用處上狠下功夫,做一個“三有自媒體”,才能保證社交幣的成長。
另外,不必總是想著開發一款專有APP來吸引粉絲,利用現有平台一樣可以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還能節省開發資金。小米手機曾把QQ空間作為宣傳平台,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現有的微博、QQ、微信等平台,可以讓絕大多數自媒體或廠商當作展示平台,用戶也習慣使用這些工具,而不是花費時間重新下載一個未必好用的軟件。在沒有大筆固定資產之前,建議不要冒險搭建自我平台。
從眾心理:越被大眾關注,越容易得到社交幣
網絡時代,隻需複製就可分享,隻需轉發就可傳遞,社交幣的流通一刻不停,人們的喜好也沒有一定之規,什麼樣的社交幣最受歡迎?什麼類別的社交幣價值最持久?想從他人那裏獲取資本,不論是人民幣還是社交幣,你都要首先提供自己的資本(商品或者社交幣)。那麼,什麼樣的社交幣多快好省,最容易達到開門紅效果?
建議你學習一下大眾心理。其中,從眾心理是你應該死記硬背的知識點。
讓我們從一位很有話題熱點的歌星開始這個話題。據說歌星蕭敬騰自帶降雨功能,他在哪座城市開演唱會,哪座城市就會下雨,概率大得離奇。於是,蕭敬騰被大家封為“雨神”,特別是烈日炎炎之時,人們恨不得他多來本地開幾場演唱會。
以上是前提,分析馬上開始。
問題1:“雨神”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答案1:這重要嗎?在這本講解社交幣的重要性的大眾科普教材中,一切都以社交幣為標準,“雨神”這個稱號是多麼典範的社交幣樣板啊!它成功地讓不知道蕭敬騰是歌星影星男星女星的廣大群眾統統記住了他的名字。你還能找到多少個相似案例呢?寥寥無幾。
問題2:這是封建迷信嗎?
答案2:你為什麼要這麼認真呢?在一個娛樂至上的時代,人們說“雨神”,一半是好玩,一半是跟風,根本沒有人會當真。難道你以為氣象台會根據蕭敬騰的行程發布天氣預報嗎?上班上學的人會根據蕭敬騰開不開演唱會而決定帶不帶傘嗎?要真認為是那樣,就太小看廣大群眾的智商了。
問題3:這是炒作嗎?
答案3:截至今日,還沒有人宣布對這件“炒作”負責,客觀地說,這也許是“巧合+宣傳團隊疏導利用”,這種對輿論的巧妙利用不會引起人們反感,還會給當事人帶來更大的名氣,深得社交幣傳播的精髓,值得大家深入學習。
問題4: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並願意轉發這一稱號?
答案4:因為從眾心理!請記住這個詞:從眾心理。簡言之,就是大家看什麼我看什麼,大家說什麼我也說什麼。再簡言之,就是我要湊!熱!鬧!
問題5:如果我從眾,會不會顯得很沒有個性呢?
答案5:隻知道從眾,當然沒有個性;很有個性,偶爾從眾,那就叫作接地氣。
問題6:我也可以把自己變成雨神嗎?
答案6:不可以。拾人牙慧是得不到廣泛認同的。
問題7:從眾心理和社交幣的關係是什麼?
答案7:社交幣的獲取來自大眾傳播,越能打動、感染、吸引、刺激大眾的信息,越容易得到大眾的關注,也就越容易得到社交幣。這也是我們需要了解從眾心理的根本原因。
問題8:如何保證既從眾又不“泯然於眾”?
答案8:走在眾人最前麵,或者保證自己鶴立雞群,要足夠獨特。
問題9:如何利用從眾心理?
答案9:第一,要了解大眾的喜好,不要跟生活脫節;第二,選取突破點,注重創意;第三,製定宣傳策略,擴大影響;第四,跟進宣傳,增加宣傳方式,防止後續無力。
問題10:我不想看術語,不想聽長篇大論,請你說得簡單一點!簡單!
答案10:如果有一天你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該寫什麼、該畫什麼,就聊一聊大家都關心的熱點,這準錯不了。
團購、眾籌、打賞、紅包……社交幣變現的背後是什麼
任何貨幣都代表信用,社交幣也一樣。社交幣代表了信任,一旦揮霍了信任,形象就會破產。所以,即使你手中有大量社交幣,也不要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有了多麼大的影響力,幻想著組織一個團購活動就能抽幾成傭金,隨便弄個眾籌就能憑空得到一筆啟動資金,靠粉絲打賞就能湊出一個月的月供,靠過年搶紅包就能再添一個家用電器——這些不是不可以做,而是不能隨便做。想要使用社交幣,首先要保證社交幣有價值!
先來看看某位明星先生的負麵營銷案例。
L先生是個通殺老中青三代的帥哥。早在80後還在咬著鋼筆偷偷寫情書的年代,他就已經紅遍了大江南北。憑著他永遠年輕的臉,憑著他對跑車的愛好,也憑著他陸續出演的一些知名電視連續劇,他一直未被人遺忘。而且,他的長相也確實令人羨慕,20歲時他很帥很年輕,30歲時他很帥很年輕,40歲時他仍然很帥很年輕,就連不是他的粉絲的路人也驚呼道:真是逆生長啊!
“一個永遠不會老的帥哥”,簡直是現成的賣點,L先生的團隊抓住了這個機會,媒體也跟著推波助瀾,逆生長帥哥形象深入人心。翻翻幾年前的網上帖子,有哪個網站的編輯不曾拿L先生當過話題呢?大家或者誇他心態好,或者誇他有頭腦,或者誇他低調不炫富,或者幹脆拿他和同齡男星作對比,從而得出了一個“人生贏家”的結論……L先生的粉絲也在龐大基數上依然在不斷上漲。
此時的L先生左手有話題,右手有粉絲,一舉一動都是社交幣,是該給話題一個流向、給粉絲一個表達感情的機會、給社交幣一個具體數值了。於是,L先生向大家宣布,他要成立一個研究機構,專門研究逆生長的秘密,並推出一款產品,把年輕與美麗分享給大家。
於是L先生在自己的微博上打出了數篇軟廣告和硬廣告;
於是L先生穿著白大褂拿著試管,自詡為“Dr.L”;
於是L先生和另一群穿著白大褂的所謂“研發人員”合影,以示專業;
於是L先生很快推出了這款產品,這是一款膠原蛋白口服液,定價為人民幣1080元;
於是L先生喝著剛剛出產的口服液繼續拍照宣傳,陸續有人懷著信任或好奇買上了一盒,結果被人戲稱為“智商逆生長”……
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人們對L先生的印象已經有了轉變,這位看似陽光的娃娃臉帥哥太會獅子大開口,究竟什麼秘方一下子要價上千元?以打假為使命的F先生毫不留情地揭露:什麼逆生長的秘密,成本不超過4塊錢!並同時揭露了L先生的公司注冊有問題,還公布了和L先生聯合的廠商生產的商品的成本。
L先生猝不及防,連忙發公告表示產品正規,但在證據麵前,粉絲也有自行判斷的智商。一係列打假隨即而來,包括“膠原蛋白能否美容”的科普、“膠原蛋白值多少錢”的估算,還有對L先生曆年來輝煌履曆的質疑……L先生的完美形象如多米諾骨牌一樣倒塌,粉絲們也迅速從衷心熱愛變成路人觀望狀,至於那款昂貴的逆生長飲品則以最快的速度銷聲匿跡了——反正不會再有人買。
因為這件事,L先生的事業跌停了一段時間,後來才借著某親子節目,重新走回了人們的視野。他的粉絲仍然很多,可是,今後他不論再推出什麼樣的產品,高端大氣上檔次也好,低價平民接地氣也好,恐怕都會遭到“又是糊弄人”的質疑,誰能相信一個把4塊錢賣到250倍以上的人呢?
如今L先生的粉絲依然有幾千萬,但他想通過粉絲直接實現變現,恐怕是難上加難,因為他的社交幣的直接變現功能幾乎完全喪失。失去一次信用,旁人恐怕永遠都無法再相信你,即使你用不知多少倍的努力去彌補。早知如此,不如真誠一點、踏實一點,靠作品而不是靠炒作說話。
每個人的社交幣都需要信用值。絕大多數人的網上社交都開始於熟人的小圈子,這個圈子有一種天生的信任感,人們很自然地相信老朋友、老同學、身邊的同事和家裏的親人分享的東西一定有質量,他們說哪一種藥品有效,我們就會下意識地記下牌子;他們反饋哪種洗發水去屑快,我們就會到超市去買上一瓶;他們說哪一種食品更天然,我們也會考慮為廚房添上一些……比起三句話不離吹噓的廣告,我們更相信熟人的口碑!
但反過來想,一旦熟人開始打廣告,還可信嗎?這就涉及社交幣的信用值問題。朋友圈的社交幣信用值暴跌的重災區是哪裏?麵膜。當某些人利欲熏心地向自己的朋友們推銷三無產品後,整個朋友圈和微信商圈的信譽都麵臨著危機,人們再也無法輕易相信熟人們的推薦了,因為誰知道這中間究竟有沒有利益關係呢?如果熟人當了微商天天推銷,就更要小心謹慎。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重視信譽的價值。不論我們的賣點是什麼,關鍵是態度。一次造假,你在朋友圈的信用度就會下跌到穀底。“他賣假貨。”“他寫偽科普忽悠人。”“她人品有問題。”隻要有一個人熟人說出類似的負麵評價,你就再也摘不掉“殺熟”的帽子。記住,保持信用是社交幣堅挺的秘訣。
個性化騰飛的時代:個人定製正成為主流
世界上最昂貴的服裝是什麼牌子的?對不起,這種衣服沒有牌子,在老巴黎、老倫敦的一些門麵不大的裁縫店裏,追求卓越品質的男士、女士會請裁縫量身製作,每一厘米布料都要符合他們的身體曲線,以追求最大限度的舒適與完美。最重要的是,不撞衫!就連腳下的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由優秀鞋匠親手磨皮、手工縫製,兼顧奢華、舒適與美麗。
從古至今,隻要經濟允許,誰不想走高端定製的道路呢?把自己的創意結合工匠的巧手,製造出獨一無二的物品。這種個性化的要求從未減退,想必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曆:想擁有一樣東西,別具一格,誰也沒有。還有什麼東西比發自內心的個人設計更加獨特呢?這就是個人定製品始終盛行的原因。
共享經濟帶來的不隻是每個人的分享,還有個性化的騰飛。個人定製也逐漸越過往日的門檻,覆蓋範圍越來越廣,走向千家萬戶。現在,你可以隨意在個人物品中加入自己的構思——大商家還沒有完善這一類服務,淘寶小商家們占了先機,他們願意滿足你的設計癖。
就拿我們每個人都要使用的布料來說,隨著噴印技術的發展,你可以將自己的照片印在T恤上,可以把最喜歡的圖案印在桌布上。曾有一位聰明的媽媽把年幼的孩子的塗鴉排列起來,用童稚的圖案印了一套床單,放在微博上,結果得到了不少讚譽。這個時代既鼓勵個性,又欣賞個性,還正在用先進的技術為個性服務。
你是否發現,個人定製正在悄悄成為主流?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你還願意用市麵上賣的普通手機外殼嗎?是不是更喜歡去網上選一款圖案,然後自己進行個性定製?或者幹脆用木刻、用水鑽、用奇怪的圖案來打造出自己的個性?個性化正在逐步主導你的生活,聰明的商家早已開始了行動,你有沒有得到啟示?
個性化與社交幣有什麼關係?關係很大!個性化正在成為大潮流,社交幣也早已圍繞著它產生作用。而你喜歡的偶像天才UP主,哪個不是個性十足?就連你最近著迷的那個芝麻狐漫畫,也靠著不拘一格的人物和古今結合的畫麵撐起一片了豔陽天。是的,你的關注就是對個性的肯定。所以,形勢要求你不要拘謹,而要盡情釋放自己的個性。
抓住這種潮流,你需要稍微更改一下自己的宣傳模式,先不要想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有個性,因為強扭的個性很快就會變成拗造型,那是裝的。首先你要想一想如何尊重他人的個性。例如,當你與粉絲交流的時候,別再拘泥於個人喜好,而要接受各種各樣的建議,理解各種各樣的想法,因為那都是別人想表達的東西。切記,你尊重他們,就能獲得他們的尊重。
個性化必然會帶來多樣化,這就要求你必須盡快提高自己的內涵,使自己表達的方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從而照顧到不同的受眾心理,讓他們有機會產生被理解、被照顧的“定製感”。
如果你是商家,你還可以提出個性化服務,依照顧客的個性,為他們定製相應的產品,並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售後。
下麵,我們總結一下現階段定製服務的形式,供大家參考:
1.VIP會員製
這是曆時最廣、應用範圍最普遍的營銷手段。具體做法就是,為商品設置一定的門檻,隻有符合條件的人方能參與定製,方能享受到限量的商品、更低的折扣、更優的服務。
VIP可以促進人們的消費欲,人們能夠為達到某個額度而消費本不在計劃之中的金錢。例如,航空公司會贈送VIP服務。有些人會為了達到指定公裏數,多飛一些路程,而他們得到的獎勵有時是一次免費航程,有時是候機室的尊享座位——遠遠沒有收回成本,卻得到了心理上的滿足。
有頭腦的宣傳者會注重“資深粉絲”的培養,給他們特別的福利,讓他們更願意為自己付出心力。社交幣持有者不必對分享者“一視同仁”。在廣泛的基礎上加以限製,推出特別內容,讓關注者產生競爭心理並追求VIP待遇,便能獲得更多的推薦和點讚。
2.互動式設計
在共享經濟條件下,社交幣有雙向性,每個人都想要參與感。不論粉絲還是顧客,都不想繼續扮演傳統的“接受者”角色。在傳統氛圍下,他們隻能接受別人的想法和設計,沒有機會提出自己的意見,無法發揮自己的個性和價值。如今,他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與產品設計方溝通,提出自己的意見。當這些意見發布在公共平台上,甚至會引起不小的共鳴。
設計者也變得精明起來,他們經常會盯著粉絲或購買者的反饋或提議,其中有不少是設計師沒有想到的好主意。這些主意被采納,不需要金錢獎勵,提供者就會心滿意足——當然,他們也得到了為數不小的社交幣。把設計變成交互式,甚至專門推出粉絲設計款,都是產品定製的改革,這種措施能夠保持用戶的忠誠度,讓他們始終有“我是這個產品的主人”的參與感。
3.限量
相對於滿大街行走的“爆款”,人們更希望有一套“限量款”,限量款未必是最貴的,卻肯定是最少的,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購買者和使用者的虛榮心。倘若一件定製品隻有50件,就會讓購買者產生“全世界\/全中國隻有50個人能擁有這個東西,我是其中之一”的滿足感與自豪感。
不少淘寶商家會定時推出限量版產品,人們看到“限量”,就會產生購買欲望,秒殺不成功的人始終惦記。當他們不斷求購限量產品時,品牌名字就會不脛而走,更多人因此關注了這一品牌的商品。限量品必須要有特殊價值,或者工藝上與眾不同,或者製作上別出心裁,否則,它就隻是一個概念,而缺少流行的資質。
限量的最高端策略叫作“饑餓營銷”,這經常會被精明的商家所使用,我們將在第六章詳細說明。
4.個性配置
個性配置把購買者或使用者的愛好放在首位,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如同手機裏自帶的各款壁紙或手機自帶的彩色外殼,你能提供眾多的選擇,就會有更多的體驗者前來挑選,有時候他們還願意多買幾個。
個性化是時代的主流,尊重他人的個性,站在消費者的位置上思考,才能做出真正人性化的產品。但要謹記的是,太過強調設計者自我個性的產品易流於小眾;而一味把客戶愛好放在第一位、永遠跟著客戶審美走,往往又設計不出出彩的好作品。隻有在“客戶要什麼”和“我要創造什麼”之間找到很好的平衡點,才能摩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做出吸引人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