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交幣的“通貨膨脹”:戰勝“信息厭倦”(2 / 3)

這也是英國王室賺取新媒體社交幣的開始。他們開始意識到形象塑造和互動有著莫大的關係,與其把消息的發布權交給記者,還不如把主動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裏。

此後,王室和媒體的關係越發密切,王室成員的婚禮媒體能全程跟隨報道,最著名的莫過於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的婚禮。這個話題度持續了至少20年,不,也許30年,就連這對夫婦的兒子結婚,新娘都不忘從戴安娜的婚紗上汲取一些元素,向已經去世的婆婆致敬。更不要說關於戴安娜和查爾斯的戀愛、結婚、婚內出軌、離婚,再包括戴安娜的成名和去世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戴安娜離婚時,和王室鬧得極其不愉快,還狠狠地討要了一筆贍養費,王室對戴安娜也頗有微詞,雙方關係十分緊張。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王室依然保留了戴安娜的王妃頭銜。

婚都離了,戴安娜除了是王子們的生母,和王室還有什麼關係?如果查爾斯再娶,誰是王妃?

這些有什麼關係?王室需要戴安娜的話題度,戴安娜需要王室的光環,在保持社交幣的問題上,雙方很容易達成了一致。戴安娜無論做什麼,人們首先會想到她的身份——英國王妃;戴安娜在世界各地做慈善獻愛心,靠的也不是她“斯賓塞伯爵小女兒”的身份,而是英國王妃頭銜帶來的影響力。就連她的葬禮,也由王室全程出麵——對前媳婦、前妻如此優待,你聽過第二個例子嗎?

為了與時俱進,王室早就成立了自己的宣傳部門和公關部門,專門應付新興媒體。王室成員們更加樂意與媒體打交道,甚至主動打交道,以開辟自己的事業和財源。

威廉和凱特的婚禮更是把話題玩出了全球境界。人們本來就想看看這個全球所剩無幾的古老王室之一是如何舉行婚禮的。於是,王室大方地出售直播權、廣告權,索性讓大家都參與進來,一起狂歡,為的就是讓人看看君主製這個老古董依然根深蒂固,英國王室依然有活力、有影響力,順便還賺了一大筆錢。

2012年,凱特王妃懷孕,關於王妃的報道從來就沒停過,更有澳大利亞媒體記者冒充英國女王的聲音,給醫院打了個電話,詢問王妃的身體情況,從而鬧出了大新聞。一時間英國民眾紛紛指責澳大利亞媒體,王室則表現得很大度,沒有過分追究記者的責任。王室與媒體就這樣愉快地相處著,並順利地迎接了繼承人喬治小王子的誕生。

王室的下一代也在身體力行地參與著網絡活動。威廉和凱特的小王子喬治出生後,成長狀況經常被報道。這位小王子自帶高冷屬性,無須挖掘話題即自成話題。

還在繈褓裏的他就要跟隨父母參加各種活動,進行國事訪問。不論他去哪裏,見了誰,臉上總是一副愛理不理的鄙視表情。當他的父母竭力對人民、對外國友人表達親切友好時,他卻不是皺眉就是撇嘴,盡情表達自己心中的不爽。

不過,這位任性小王子並沒有被扣上“耍大牌”的帽子,反而因為他帶著鄙視的小表情而成了新一代網紅嬰兒,並通過“鄉巴佬表情包”迅速流行。

王室的反應也很迅速,放出了小王子平日和父母一起玩耍的照片——原來,小王子平時也這樣,對他父母同樣是一臉的嫌棄。

好吧,不論王室還是全世界的網民,都已經接受了他的嫌棄表情。不得不說,比起親切的父母,小王子更為獨特,更有市場,更有娛樂性和話題性,更容易給網民們提供社交幣。

而後,凱特王妃又一次懷孕。這一次,嬰兒的性別成了大眾的熱門話題,大家都盼望著王室能多一位可愛的公主,但王室卻保持緘默。這個話題居高不下,導致博彩業的下注熱潮來襲。隨著王妃臨盆日期的臨近,人們越來越興奮,當凱特王妃生下了小公主夏洛特後,英國BT通訊公司直接拉出了“It’s a girl”的橫幅,倫敦塔和大本橋發出了粉紅色燈光,整個倫敦都變成了粉紅色。

王室也在推特上發出了喬治王子抱著小公主的照片,照片上的喬治王子終於一改他的高冷表情,抱著妹妹露出了笑容,並親吻妹妹的額頭以示哥哥的愛。查爾斯王子還趁機在自己的網站上販賣手工嬰兒鞋,王室也接下了一些和嬰兒相關的商品廣告……夏洛特的出生,預計會給王室帶來1億英鎊的收入。

為什麼說“話題度就是資本”呢?什麼是社交幣的變現呢?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可以說,從前的英國王室一直在媒體之上,現在的英國王室一直在媒體之內,而且,他們對媒體的運用越來越嫻熟老到。既然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重視,他們的衣食住行都被關心,這天然的社交幣大有可為,所以自然要善加利用。他們也確實運用自如。

王室鞏固著自己的形象,而且,他們永遠會保留一絲神秘感。例如,你永遠別想在女王的講話中聽到網絡用語,她隻會說最純正的倫敦腔、最正統的官方話語、最正經的內容。

這樣是刻板嗎?非也。在這個時代,這些都是最稀有的東西。一味地跟隨潮流,就容易喪失本來的味道;而保留傳統,才是王室魅力的源泉。這種“留一手”策略,也是王室社交幣價值的核心。

這把“王室社交幣”,你看明白了嗎?

多研究問題,少宣揚套路,就不會有社交幣“通脹”的顧慮

大V們經常感歎:“現在的廣告越來越不好做了!”可不是嗎,看看那些曾經有百萬粉絲的微博娛樂號;有人靠透露娛樂圈內幕增加知名度;有人靠去國外網站收集各種圖片成了新資訊首發地;有人靠畫畫、寫段子收獲粉絲,再靠名氣幫商家打廣告得到廣告費,或者幹脆自己開一家小店,等等。在自媒體的起步期,他們成了第一批受益者,至今擁有大量社交幣。

網絡沒有門檻,自媒體同樣不設限,粉絲口味變得很快,段子手越來越多,花樣也越來越多。如今,昔日曾風光無限的大V們有的已被冷落、被遺忘,當他們必須絞盡腦汁地將廣告塞進段子後,結果也不過是被人說一句“營銷狗”,越來越多的人拒絕為他們點讚和轉發,令他們的社交幣正在不斷“貶值”。麵對這種情形,他們該怎麼辦呢?想要改變這種狀況,隻能提高技術含量,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

創意依然是第一要素。聰明的段子手和粉絲玩起了捉迷藏,他們會把廣告巧妙地植入到充滿趣味的段子中。“天才小熊貓”是這方麵的高手,他為商品做廣告時總能讓人會心一笑,創意遠遠多於商業本身。此外,他會用幽默簡短的語言總結各類時事,給粉絲帶來知識和樂趣。英國脫歐,他第一時間推出了一篇《幫大家簡單總結了一下英國退出歐盟的前因後果》,圖文結合,令人捧腹,輕鬆獲得十幾萬人的轉發——別具一格的人,永遠不會缺少社交幣。

真誠是一個重要因素。也許你沒有那麼多靈光的想法,但至少你要有知識含量和技術含量,或者審美含量。比如,有人做化妝品廣告,寫了一篇關於《紅樓夢》的文章,詳細分析鳳姐的性格為人,文章寫得很好,即使加了個廣告的尾巴,也能讓人莞爾一笑。粉絲們並不介意廣告,前提是你要真誠,否則你的套路再深,別人也不會把你當真。

套路有哪些呢?一堆老生常談的雞湯名言,然後加一個廣告;一堆早已過時的娛樂新聞,然後加一個廣告;一堆似假非假的八卦秘聞,然後加一個廣告;一個不知道有沒有結果的抽獎,然後加一個廣告……如果你隻知道玩弄套路,套路就會把你的形象套牢,結果是你再也不會給人新鮮感。如果是這樣,還不如真誠一點,老老實實地加點實料呢。

套路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如果被死套路憋死,怪不得別人。研究套路不如研究問題,套路給出的是熱鬧,問題給出的必須是答案。你不必當個專家擺著高深麵孔,隻要你有科普的能力,隻要你有基本的語言組織能力,隻要你關心時代的發展,隻要你願意多查點資料,就可以在網絡上成為一個有智慧的人,並在“問題”這個硬貨幣下保持你的社交資產,期待飛躍。

那麼,我們應該研究什麼問題呢?

一、常識問題

有常識的人才可能有見識。在低頭看手機的時代,人們期望能在手機上得到娛樂、放鬆,還有知識道理,他們想要看看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成果,宇宙探索達到了什麼水平,AlphaGo的原理究竟是什麼,愛因斯坦預測的引力波是什麼,高鐵提速的基礎是什麼,空調是誰發明的……換句話說,當人們都關心熱點時,你要擴充這個熱點,普及相關知識,借著熱度顯示你的博學;當熱點過去後,人們依然期望你能帶來更多的知識。當你能做到這些時,你就不會有社交幣“通脹”的顧慮。

二、文化問題

文化難免高深,讓人望而卻步,但誰不想當個文化人,在言談之間帶著古往今來的風韻?所以,人們也想知道民國最走紅的京劇名角是誰,曆史上最有名的30句情詩是什麼,國學到底有哪些內容,魯迅先生寫的最深刻的文字是哪些,唐詩和宋詞各有哪些特點,鳥巢的設計到底使用了哪些古典因素……用輕鬆的語言和人談談文化,深入淺出,恰好迎合了人們對“深度”的追求。當你能做到這些時,你就不會有社交幣“通脹”的顧慮。

三、曆史問題

曆史是個取之不盡的寶庫,擅長說曆史的人從來不會沒有觀眾,一代代說書先生談著曆史大事和傳奇人物,他們什麼時候沒有人捧場了?現在,他們還在電視上說三國說隋唐說大清,在網絡上寫秦朝寫漢朝寫明朝。隻要你下一點功夫,多翻幾本史書,多拓展一下視野,無論是說正史也好,還是說野史也好,或是總結“曆史上最美麗的十位妃子”的八卦也好,隻要別太浮誇油滑,你就絕不會缺少關注者,就絕不會有社交幣“通脹”顧慮。

四、情感問題

情感問題,其實就是上一章詳細說過的“情感分享”。當然,這裏強調的不是分享,而是分析;不是要網友出謀劃策,而是要以“過來人”的身份切中要點、指點迷津。套話人人會說,但說得懇切又好聽,卻也不容易。人人都可能有情感問題,隻要你有犀利的眼光,任你當頭棒喝也好,溫言細語也好,總會有人想來學幾招。巨大的情感需要保證了你的話題度,因此你就不會有社交幣“通脹”的顧慮。

五、娛樂問題

娛樂至上的時代,人們都在關注娛樂現象,但追捧並跟隨著說閑話的人多,從中總結出真知灼見的人少。無數人曾關注過黃、曉明霍建華的婚禮,但又有幾個人從中透視過娛樂圈婚姻的種種形態?分析人們的娛樂心態,洞悉娛樂背後的大眾心理,分享娛樂潮流代表的國際意識,人們也想在娛樂的時候,提升一下自己的內涵。若你能做到這一點,那麼有內涵的你,當然不會有社交幣“通脹”的顧慮。

你可以專注地研究一個問題,當一個話題達人,把話題代入深刻、經典、高度等type,讓傳播者產生“跟這個人對話我也變高級了”的感覺;也可以研究各種問題,盡情展示你的博學,並增大粉絲的基數。套路是有限的,問題是無窮的,學會分析問題、拓展問題、利用問題,讓跟著問題看熱鬧的人們看到你——掌握這項絕技,你就絕不會有社交幣“通脹”的顧慮。

永遠開辟新思路,才是高人一籌的營銷宣傳

2016年初,最讓人羨慕的不是年終獎拿了多少,不是有了男朋友或女朋友,不是闔家團圓歲歲平安,而是你有“敬業福”。你隻需說一句“我有敬業福”,立刻就會成為人群中的焦點、朋友圈的偶像,而那些還沒拿到“敬業福”的人,則兢兢業業,抓心撓肝,絞盡腦汁地加好友,希望自己成為那個萬中選一的幸運兒。

“敬業福”是什麼?你可以理解成淘寶回饋新老用戶的新年紅包,可以理解為支付寶增加用戶的宣傳手段,也可以當成阿裏巴巴斬獲社交幣的又一項獨門自創秘籍。總之,它的出現讓全國網民為之瘋狂,它為阿裏巴巴進行了又一輪成功的產業宣傳,且不著痕跡。

2016年1月,支付寶拿出了整整2億元人民幣,號召大家一起參與信念集福活動,隻要集滿“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愛國福”、“敬業福”,就可以與所有集齊這5個福字的人平分那兩個億的獎金。

頃刻間,網民們的注意力全都被這“兩個億”吸引了過去。沒錯,足足兩個億!——此時,他們根本沒有時間考慮“與所有集齊5個福字的人平分”代表什麼意思,他們看到的隻是一個發家致富路上撿錢包的機會!

那麼,怎麼玩?玩法並不複雜。首先,你要有一個支付寶賬戶,然後,隻要你添加好友就有機會得到“五福紅包”。那段時間,全國網民都在弄支付寶加好友,恨不得把認識不認識的人全都加進來。“富強福”、“和諧福”、“友善福”、“愛國福”都很容易拿到,唯獨這個“敬業福”,始終沒聽說有人抽中。於是,人們的期待值更高了,這說明能拿到五福的人少之又少,到手的錢也就更多。

沒有誰不知道,這是支付寶策劃的營銷活動,為的是增加支付寶用戶。在此之前,支付寶屢屢和實體商家聯手出擊,隻要使用支付寶付款就能享受減免;在網上購物,也有下載手機支付寶的優惠價格和大紅包。

不過,支付寶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微信。微信支付也正在走紅,特別是微信的紅包模式,綁定了多少人的銀行卡啊,同時也搶走了支付寶的不少風頭。

支付寶怎麼可能會認輸呢,除了加大優惠力度以吸引人外,還要搞出大動作弄到人盡皆知。於是,“集五福,分兩億”活動轟轟烈烈地上線了。就算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次營銷活動,但沒有人能抗拒得了2億元的誘惑。何況,安裝一個支付寶加一個好友又不費什麼時間,又沒有什麼損失,還能享受其他優惠,這何樂而不為呢?支付寶很有誠意,到了2月份,獎金增加到了2.15億元人民幣,更讓網民們看到發財的希望。

大年夜,人們一麵忙著搶紅包,一麵還要盯著春晚的“咻咻咻”活動,那是得到“敬業福”的最後機會。大年夜過後,支付寶如約開獎,全國共有791405人集齊了五福,平均每人分到了271.66元,尾數還挺吉利。獎金雖然沒有想象的豐富,中獎的人也很高興,沒中獎的人就當是玩了個遊戲,一場年初大戲就此落下帷幕。

支付寶會不會再來一次集五福?肯定不會。再玩一次,人們就不會再認為自己是在為兩個億努力,而是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在為不到300元人民幣努力,大家不會再有那麼大的熱情了。以阿裏巴巴的宣傳水平,肯定不會再去做這種沒水準的宣傳。

要說利用網絡媒體做宣傳,阿裏巴巴一直走在前列。依靠網絡平台發家,不斷解鎖廣告宣傳新姿勢,打通國際購物平台,還弄出了一個“雙11”來讓人們下血本購物。宣傳一浪高過一浪,影響一年大過一年。2015年的“雙11”購物節,幹脆開了一個群星薈萃的晚會,來進一步擴大其知名度。各路明星還在自己的微博上為粉絲派發天貓購物紅包,瞧,不但利用明星宣傳,還把明星的粉絲圈帶進了購物圈。

這是一種全新的多角度宣傳,以商業資本為底,宣揚的依舊是全民共享的精神,而且為顧客帶來了真正的娛樂與實惠。你擔心阿裏集團會賠錢?你知道這些宣傳省了多少廣告費嗎?不計其數。

永遠開辟新思路,這就是高人一籌的宣傳。換著模式,換著花樣,抓著時間,對準人們的心理需求,無孔不入地宣傳,這樣的社交幣才會越來越火爆!

新瓶既要會裝舊酒,又要會添新酒

曾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大學辯論邀請賽”、“第×屆大專辯論賽”等賽事開展得如火如荼。每逢賽事開展的時候,就會有很多人守在電視機前、電腦前,看著正反雙方的辯手陳詞激辯,欣賞著他們的舌燦蓮花、儒雅風度、淵博學識。不知不覺間,這些辯論賽正在不斷降溫,人們也許已厭倦了“請問正方辯友”和“不知反方辯友作何解釋”;也許網絡上太多的節目充斥了人們的視線,這樣的傳統節目正在過時,正一步步走向被人遺忘的角落。

難道一切傳統都注定要被現代化的宣傳手段擠壓,直到最後沒有了立足之地嗎?當然不是。看看火爆一時的“奇葩說”吧,看過後你就會知道,辯論遠遠沒有過時,口齒伶俐依然讓人欣賞,思維敏捷依然值得稱道,激情辯論的刺激並不亞於一場萬人矚目的足球比賽,選手們的個人魅力亦堪比明星偶像——這一切,都取決於這檔新型辯論賽的成功包裝。

如果《奇葩說》這檔節目的選手們還是按照從前的辯論賽規格,依照組織組隊,在賽場上相遇,正方反方套路陳詞,蔡康永、高曉鬆負責當評委決定勝負兼給予數句點評,那麼它就隻是一檔普普通通的辯論節目而已,選手則囿於發言時間而不能盡情展示個性,導師則囿於身份職責而不能釋放自己的風采……如果真是這樣,“奇葩說”還會有多少看點呢?

高明的製片方打出了“奇葩”這一“天怒人怨”、奪人眼球的概念,大力宣揚“不是奇葩我們不要”,男老師們幹脆在選擇選手時穿上了裙子,身體力行地告訴觀眾們“我們就是這麼奇葩”。這時,風暴一樣的宣傳效果便產生了,人們都很好奇這檔節目究竟要幹什麼,這些奇葩中選出來的奇葩究竟會有多奇葩!

要的就是觀眾們的好奇!當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了,節目的質量就成了續航的關鍵。讓觀眾們欣慰的是,一眾奇葩保質保量,馬小姐範小姐,肖先生顏小姐,針對熱點問題自選觀點,唇槍舌戰,針鋒相對,看得觀眾們大叫過癮。

辯論還是那個辯論,卻一改沉悶的形式,變得火熱流行。很快,“辯圈”形成了,各種辯論賽紛紛展開,人們對辯論賽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注意!這表麵上看是換了一個新瓶子,其實又不僅僅是新瓶裝舊酒,因為酒裏也加進了新配方。就拿“奇葩說”來說,在這個賽場上,你看不到過去的傳統辯題,而是火辣辣的新配方:“女人應該靠男人還是靠事業”、“相親要不要AA製”、“到30歲是做穩定的工作還是追求夢想”、“舉報作弊我錯了嗎”、“沒有愛了要不要離婚”……全都是當代人需要麵對的各種糾結,尖銳直接,不藏不掖,讓人不但能跟著看熱鬧,還能跟著思考。如果條件允許,恐怕自己也要上去說上幾句——這就是對參與感的重視,觀眾即使不在現場,也在思想上參與了這場辯論。

有新想法,就算過時的東西也能重新流行;沒有求新意識,就算有價值的東西也會被掩蓋。這樣的事實是不是也讓人有點無奈?遠程教育遇到的情況就是如此。

教育是一個長盛不衰的話題,如何提高知識水平則是一個很多人在探索的熱點。在圖書出版市場,很多曾火爆一時的話題都陷入了低迷,直至無人追捧。然而,教輔圖書卻一直維持著它的高價格、高銷量。這正是“教育”這個話題一直火熱的反映。可是,網絡教育在應用了互聯網技術後,卻始終沒能占有它應有的份額,為什麼呢?其實並不是大家不愛學習,而是教育機構的宣傳策略太過傳統。

廣告當然有,五花八門,讓人心動手動,點進收藏夾。可是,每一份宣傳都說得天花亂墜,於是,太多的選擇讓人們沒有了選擇;於是,學習的念頭不了了之,或者幹脆被別的機構吸引。

內容當然有,但形式脫離不了錄像和講授,既不在多媒體教學上下大功夫,增加參與者的知識體驗;又沒有特別方便的交流區,真正實現名師輔導和高級交流,所以,網上的教育課預約的不少,真正去上課的人不多,真正聽得完的人更少。

名師當然有,但名師本人還沒有轉變觀念,還沒有互聯網思維,不了解當代年輕人的特點,於是年輕人嫌名師照本宣科,名師嫌年輕人心態浮躁,結果雙方產生了對立情緒,互相應付敷衍,教育也就成了純粹的交易行為,令雙方都很失望。

其實,教育也可以很娛樂、很年輕、很個性、很花式。也有一些火爆的節目吸引了觀眾,它們也極有教育意義。例如漢字大賽,讓人們注重書寫;例如成語大賽,讓人們注意到了漢語的博大精深;例如一站到底,讓人們得到了更多的知識。這都是教育,鼓勵競爭,鼓勵交流,鼓勵創新,鼓勵大範圍參與;這才是網絡教育應該遵循的思路和規則。

即使有了新瓶子也不要揚揚得意,因為跟風者馬上就到,後浪將會一浪高過一浪。你以為自己能一直保有江湖地位?天真。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能做的就是盡量走快一點,在新瓶子變舊之前繼續換新配方。

讓我們來看一看某位微博大V的蛻變曆程:

最初,這位博主依靠自己的英文功底,在國外網站上收集了很多的笑話與有趣的圖片,還有熱點新聞,翻譯成中文來與大家分享。

隨著相似的微博越來越多,這位博主不再有優勢,於是自己開始總結一些國外的熱點新聞,以詼諧的語言去分析這些新聞,讓粉絲們既長了見識,又會心一笑。當然,老本行也一直在做,隻是轉載的笑話和圖片更加精華。

當圖片評論的方式也開始流行後,這位博主便汲取了UP主們的智慧,開始推出自己的視頻,內容同樣是總結外國熱點新聞或者點評熱點現象,同時繼續發揚從前的優點……

現在,這位博主的微博粉絲已經超過千萬,博主平日也發廣告,但人氣沒有任何衰退的跡象。

可見,想要保持人氣,避免社交幣的“通脹”,就一定要與時俱進,不斷拓展自己的內容與形象,多換幾個包裝,既要有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又別忘了加進新的嚐試、新的刺激,這才是粉絲們的終極追求。

找個好拍檔,強強聯手才有更大突破

一個宣傳方法總是行不通,一個話題總是不火熱,一個模式總是不能引起大眾的關注;或者因為時間太久,原本受歡迎的方法、話題與模式如今都變成了雞肋,再也不能維持熱度了。這些情況也會讓你的社交幣進入到“通貨膨脹”狀態。

也有這樣一種情況:你想要推廣社交幣,卻擠不進市場,找不到信息接收者。這也是市場飽和帶來的社交幣“通脹”。這時,你也許該考慮找個搭檔一起打破困局,靠強強聯手來實現困境突破。

在一個講究雙贏甚至多贏的時代,隻要你有誠意,不難找到合作者。關鍵是,該找什麼樣的合作者?讓我們來詳細說一說樂視與“我是歌手”這檔節目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