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社交幣的“通貨膨脹”:戰勝“信息厭倦”(3 / 3)

看到這句話,你也許會愣一下:“‘我是歌手’並不是在樂視上播放的!”沒錯,“我是歌手”是“芒果台”湖南衛視的王牌節目,樂視隻是這個節目的讚助商。但它卻靠著讚助商的地位,成功地拉攏了節目的粉絲,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名氣,並把樂視超級電視與這個成功的節目牢牢地聯係在了一起,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這種成功的宣傳很值得我們借鑒。

先來說說樂視。樂視成立於2004年,最初是一家網站,也像很多視頻網站一樣播出各種電視劇和綜藝節目。不過,樂視網看準了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強調版權和付費,並大量開展廣告業務。隨著國家對電視版權的重視,樂視的策略大獲成功。此後,它開始簽影視劇的播放權,並推出P2P平台,開發手機播放軟件,結果獲得了一係列榮譽,並成功上市。

樂視持續鋪開自家的平台,2013年與富士康攜手,推出了樂視超級電視。這是一次大膽的跨界行動。想要從網絡播放平台打入電視市場,需要麵對眾多的競爭對手,它們有多年的品牌與口碑,它們的產品不斷升級換代,它們有強大的技術支持,最重要的是,它們是人們觀念裏根深蒂固的“電視”。買電視的人首先想到的是三星、海爾、TCL,誰會想到樂視?

如何宣傳這個不被看好的電視呢?普通人想到的自然是廣告——啟用自家媒體鋪天蓋地地做廣告,花錢請明星請代言做廣告,甚至利用現有產品捆綁推銷新產品。樂視不愧是新媒體起家的公司,直接繞過了這些思路,他們看得很明白,靠傳統廣告是擠不進電視市場的,找再多的代言人也不能代替人們根深蒂固的觀念。

於是,樂視幹脆放棄了大規模廣告宣傳,綁定了一檔歌唱節目,這就是“我是歌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電視台為了對抗那一年最火熱的歌唱節目而製作的另一檔節目,必然全力以赴,不容出現任何差錯。請來的歌手全部是早已成名的實力唱將,每一首歌都堪稱精品,最終讓觀眾們在經曆好故事、好眼淚的洗禮後,又重新拾回了欣賞好音樂的熱情。

“我是歌手”無疑是又一檔成功的節目,不但讓電視台多了一張提高收視率的王牌,參加比賽的眾多歌手得以重新走回公眾視線,也讓取得冠名權的樂視超級電視大大地露了一把臉。觀眾們一路看選手、看節目、看後台、看主持人,到處都有樂視電視的logo植入,產生了洗腦式的宣傳效果。但凡看了這檔節目的人,誰還不知道樂視出了電視?當主持人們在超級電視裏和選手進行交流時,人們也想試試家裏有這麼大的電視的感覺。

節目的質量為讚助商帶來了好感。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看似沒有因果關係,其實作用力巨大。人們認為一個好的節目的讚助商必然也是好的,它們必然有共同點——追求精品。這看似是觀眾們一廂情願的想法,但這的確增加了樂視超級電視的購買率。不隻樂視電視熱銷,“樂視”這個品牌也獲得了進一步的宣傳推廣。可以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商業投資,其效果遠遠超過了傳統廣告。

企業也好,機構也好,大型網站也好,想要向更大規模發展,必然需要合作。特別是在跨界發展的時候,合作夥伴的選擇尤為重要,考驗著決策人的眼光和決策能力。選擇實力相當的對象固然理想,但選擇有發展潛力的對象更有前途——在眾多“後好聲音”的節目中選擇強調歌手實力的“我是歌手”,排除了形形色色的選秀節目,這就是樂視的好眼光。

合作之前就要考慮效果,追求“一加一大於二”。數量上的疊加未必有意義,互補性搭配既能揚長避短,又能在彼此的不同中激發出新火花。就拿近年流行的歌唱組合來說,但凡注意互補搭配的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一個有短發男孩氣、甜美純真氣、黑長直文藝氣的組合,以各種氣質秒殺不同粉絲;而那些缺乏定位,單純把美少女、美少年拉到一起的組合,卻很難有高人氣。

既然合作,就要追求強強聯手。企業如此,個人也一樣。尋找搭檔的原因很簡單:自身發展有局限,尋找優勢互補。這就需要仔細分析自己的社交價值有何優勢以及劣勢。劣勢部分倘若不能通過自身努力加以彌補,就需要尋找旗鼓相當的合作夥伴。一位畫功厲害的畫師想要搭乘“流行條漫”的順風車,自己卻想不出好故事,這時一個出色的腳本作家就是他的最佳選擇;同樣,一個文字作家想讓自己的作品給別人留下更直觀的印象,大多會考慮找一位畫麵有震撼力的插畫家,用圖片去率先吸引住讀者的眼球。

有時候,搭檔不隻是為了互補,還是一種資源整合,合並雙方的平台,吸納對方的粉絲,並通過雙重影響力,去產生更多更大的傳播效果,得到更龐大的粉絲量。所以,每一位名人都會有幾個“死黨”、“閨密”、“CP”,偶爾互動一下,製造一些話題,就會產生出其不意的爆炸性傳播效果。這時,大家都可以趁機製造持續性的話題,讓自己的形象又增加一重色彩。

在互聯網上,如今更是合作無處不在,不會合作的人反而很容易被淘汰。合作需要誠意,也需要一定的策略,同類合作增大影響,互補合作擴大優勢,逆向合作製造話題,長期合作穩固價值,偶爾還要聯手炒作,和睦與不和都是炒作的話題,能引起局部爆炸,增加關注度。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哪一種合作,都不要丟掉自己的獨特價值,否則,你的形象就會被合並甚至被吞沒,你的社交幣也將成為別人的附加資產。

製造強勁賣點,突破社交幣“通脹”瓶頸

在通貨膨脹中尋找商機是一件需要創造力的事。唯品會的成功,為電商們提供了新的商業途徑,這與它對自身的準確定位密不可分。唯品會的定位是什麼?一家專門做特賣的網站。這就讓它和其他電商有了本質區別,同時具備了鮮明的個人風格。

在各大電商的平台上,各種打折低價優惠的措施層出不窮,唯一的目的就是促進消費。“尾品銷售”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特別是廠商需要清理庫存的時候,折扣就會非常低,也是許多用戶買進的好時機。不過,折價品並不是大電商們的戰略重點,它們提供的尾貨不論型號還有款式,都會受到數量的限製,更不能形成規模。

唯品會看到的就是這個市場空間。廠商常有大批量庫存需要清理,如果把各大品牌的尾貨庫存集合起來,專門搞特賣,必然會吸引一大批客戶。而廠商因為急需清理庫存,也願意合作。於是,一家專門賣尾貨的網站便誕生了。

尾貨有什麼特點?最大的特點是價格低,隻要平常的1\/2或1\/3甚至更低的價格,就能買到品質一樣的貨物。而且,唯品會選擇大品牌或有質量保證的小品牌合作,更讓人們享受到了占盡便宜的快感。唯品會打出的“百分百”正品的承諾,則消減了人們“便宜沒好貨”的顧慮。至於款式舊、樣式老這些缺點,在極具誘惑力的低價麵前,全都可以忽略。

廠商看到了唯品會龐大的客流量和交易量,想要清倉,一天甚至半天之內,倉庫裏積壓的貨品就會被唯品會會員們搶光!這極大地節約了廠商的時間和成本。越來越多的廠商選擇與唯品會合作,合作增多又為網站帶來了更多的商機,唯品會每天都會更新的尾價商品,保持著關注度,持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於是,良性循環形成,粉絲隻增不少,隻要沒有更新的方法或更有競爭力的平台出現,唯品會的尾貨優勢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無獨有偶,途牛網也靠“特賣”推動了自身的品牌價值。作為一個掛牌納斯達克的旅遊網站,途牛的業界地位不容動搖,它本身搞的是旅遊業務,而並非互聯網業務,隻是借助互聯網這個平台翻身一躍,從而成為業界翹楚。它批量購買旅遊套係產品,再包裝一番,然後推給客戶,以賺取差價。

誰又能想到,如此大牌的旅遊網會將特賣作為自己的拳頭產品之一?打開途牛網網頁,特賣、尾貨和秒殺檔占據著顯著的位置。有些是旅遊團臨時掉位,有時是網站推出的特價旅程,性價比極高的特賣帶來了快速清倉的銷售效果——和唯品會的方式是一個道理。

社交幣通貨膨脹,實質是個人形象遭遇到了瓶頸。形象與社交幣息息相關,形象無法拓展,社交幣便無法增值。當品牌無法進一步推廣,當用戶已經飽和無法吸引“新鮮血液”,當宣傳路子太窄無法拓寬時,“通脹”危機就會產生。此時,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製造一個賣點或熱點,以吸引更廣泛的關注,讓個人或品牌形象趁機提升一個台階。

我們最熟悉的形象瓶頸莫過於“轉型”,偶像派歌手想要向成熟轉型,或者向影視界、時尚界進軍,其根本原因都是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黃金期即將過去,形象分很快就要大跌,必須盡快跳上新的平台、建立新的形象。有些人轉型成功,比如,從優質少女偶像轉向歌舞天後的某台灣女歌手;同樣是以可愛清純形象出道的另一位女歌手,卻在轉型時力不從心,漸漸失去了人氣,陷入事業的低穀。

眾所周知,當社交幣達到價值飽和時,我們需要換一個更大的平台去將它釋放。為什麼隻有少數人能夠製造成功的轉型、轉移、跳躍,讓人接受?大多數人的轉換嚐試為什麼失敗?恰恰是因為後者不擅長製造賣點,未能在轉型初期引起廣泛的關注,也未能形成接受的潮流。

那麼,為突破社交幣“通脹”瓶頸而製造的賣點需要哪些條件?

1.發揮原有的優勢

遭遇社交幣瓶頸的人必然有一個相當規模的社交平台,遭遇品牌瓶頸的產品必然有一群有一定忠誠度的用戶,在這裏我們統稱為“粉絲”。粉絲被某種特質吸引,也因為這種特質的吸引度下滑而選擇離開,與其另辟蹊徑,不如在原有的基礎上翻出新花樣,重新吸引粉絲。

仍然以途牛網為例。途牛網的優勢在於它不是單純的旅遊中介網站,而是擁有產品的定價權,所以它能夠自由決定產品的價格和配置,這就是途牛網的優勢,也是它與其他中介旅遊網站的最大區別。所以,它決定推出特價服務時,就能把價格壓到真正的低點,進而造成顧客蜂擁而至的搶購效果。倘若途牛網推出的不是特賣,而是令人望塵莫及的高端旅遊,這是所有旅遊網站都可以推出的項目,它依然得不到優勢,甚至會偏離網站的定位。

2.獨特的話題性

賣點就是話題,人們每天都會麵對很多話題,卻未必會留意你製造的那個。所以,想要打一個翻身仗,就必須製造出足夠轟動的話題。商家喜歡用“跳樓價”、“一折”等來吸引消費者,就是這個道理。可如今跳樓和一折都不稀罕,想要製造話題,就要盡量開動腦筋。

天貓曾經推出過一個奇怪的廣告,它使用廣泛的傳播媒介打出了“蘋果”這一話題,神神秘秘,並給出了具體的開售日期。人們以為蘋果手機即將發售新品,但蘋果官網上並沒有相關消息。那麼,這一神秘的“蘋果”究竟是什麼?越來越多人對此感到好奇。謎底揭開,原來是來自新西蘭的優質蘋果,“蘋果新品種震撼發布”——原來是在賣直供水果。因為水果看上去不錯,廣告做得也很有誠意,這種行為並沒有引起反感,反而有不少人在當天下單,想要試試價格並不低的新蘋果。這樣的話題足夠獨特,足夠吸引人。

3.利用免費等手段,進行病毒性營銷

轉型不是一句話的事,它需要扭轉人們長久以來的觀念,讓人們被迫接受一種新形象。轉型不成功,就是人們接受失敗。所以,要盡可能地降低人們的接受障礙,實現順利過渡。這個時候,免費體驗又一次成為“拉攏人心”的有效方法。

我們很多人都曾遇到過類似的事:買一袋洗衣粉時突然被贈送了一塊免費的小透明皂,這是該公司開發了皂類產品,通過這種形式打廣告;一份10元錢的雜誌某一期突然買一贈一,多了一本新雜誌,這是該雜誌社的新刊,希望得到老讀者的重視。給人實惠,進而提高顧客的接受度,如果資金更充足,更可以通過免費派送來進行病毒式營銷,讓新產品人盡皆知,帶動第一波關注熱潮。在這個過程中,不能過於壓縮成本,否則無法展開大規模的宣傳。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製造一個獨特的熱點,爭取免費傳播。

4.盡量不要使用負麵營銷

負麵營銷的功效人盡皆知。人們對醜聞和事故的關注率高於對正常消息的關注率,負麵新聞很容易成為熱點。辟謠及時,公關恰到好處,往往能夠鞏固自身的新形象,圈大量路人成為自己的新粉絲,聽上去,負麵營銷真是個低成本、高效率的辦法。

但是,你聽說過幾個負麵營銷成功的例子?如今的網民越來越精明,看慣了炒作和反轉,看到負麵消息,他們並不會忙著轉發,而是懷疑這又是一輪炒作。這種狀況一旦形成,辟謠和公關隻能加深網民們的鄙視,進而質疑炒作者的品質。新形象、新產品也跟著一落千丈,簡直得不償失。負麵營銷曾取得過不錯的業績,但在當今的互聯網環境下,一定要慎重使用。

反差萌:跨越界限,擴展魅力

如果你手中的社交幣正在貶值,那麼它很可能不再是你的資本,甚至很快會變成負擔。這個時候不妨大膽一點,再開辟出一個新的流通渠道,讓社交幣重新流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拋掉偶像包袱”。

以美豔動人的女明星J小姐來說,J小姐最有名的角色莫過於某火爆古裝片中一位豔若桃李的妃子,名言是“賤人就是矯情”,她的定位也一直是美女,現代美女、古裝美女、個性美女……一個可古裝、可時裝、可古典、可現代的美女。

J小姐不滿足於美女頭銜,美女太多了,她更想人們記住自己的名字。某一天,她模仿某位毒舌舞蹈家的段子,拍了一段視頻,在視頻裏搞怪吐槽翻白眼,走起了搞笑路線,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各種表情陸續出爐,迅速在表情包界占領了一席之地——要知道,這個地界,過去一直是心機周先生和咆哮馬先生平分天下的,哪裏有美女的份兒啊!

這個行為究竟讓粉絲幻滅還是讓粉絲興奮?事實證明,現在的人不喜歡端著架子的“假人”,更喜歡上得了屏幕、出得了美照、賣得了萌、搞得了怪的偶像,J美女的路線大獲成功,越來越多人認可她,再加上新劇裏的上佳表現,她如今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一線女星,還是一位不按套路出牌的一線女星!

再說一位把形象跨越做得更徹底、更全麵的明星。他是一位能作曲、能演出的歌星,唱過幾首有名的情歌,但在音樂市場低迷的情況下,他並沒有太大的名氣,文藝情歌風格也注定了他很難走大眾路線。就是這樣一位小眾歌手,卻靠著互聯網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讓人們充分見識到了他的搞笑、搞怪,他成了微博上著名的段子手,並以含金量極高的廣告段子,受到了廣告商的青睞……大家都知道這個人是薛之謙,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網絡時代,每個人都在經營自己的形象,上自名人明星,下至普通網民。不過,從有光環的歌星變成接廣告的段子手,這可不是一個小跨度,如果做得不夠好,人們立刻就會說:“唱歌沒人聽所以賣廣告!”這樣的評語不但會讓人質疑段子的質量,還會讓人覺得歌手的素質不過硬。

薛之謙卻輕鬆地跨過了兩個世界的鴻溝,搭建了一座“個性”的橋梁,讓旁觀者充分領略了他的個性魅力。個性魅力和唱歌矛盾嗎?不矛盾。個性魅力和寫段子矛盾嗎?不矛盾。薛之謙選擇了這樣一個基點,一切困難迎刃而解。他在微博上充分表達了他的幽默、他的感性、他的搞笑天賦,不斷為他人製造驚喜。

不知多少路人被這位新晉段子手吸引變成他的粉絲。粉絲喜歡的是什麼?他們喜歡“我喜歡的人和你們喜歡的不一樣”的獨特感,何況這位段子手搞笑卻有分寸,沒架子有風度,總能不失時機地展示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麵。他的靈活為他帶來了個人事業的新局麵。

薛之謙的廣告不走尋常路,常常由熱點或個人生活的糗事切入,說經過說道理說結果,最後導出廣告語。這種誠意滿滿的廣告方式讓人不反感,反而產生了“這次又在為什麼東西做廣告”的期待。他的廣告的點擊率一直很高,人們都想看一看他是如何抖機靈的。廣告商也需要這樣的人才,所以,他的廣告一直不斷檔。

我們還要認識到一點,一切拓展形象的行為都是附加分,你必須始終記得自己的基本形象。薛之謙一直都能牢牢地把握好這一點,他知道自己是個歌手,不是段子手,所以不斷地提高自己音樂作品的質量,既能靠平日逗樂的段子說話,更能以作品說話,讓我們須便聽聽他後來的歌:

“後來我的生活還算理想,沒為你落到孤單的下場。

有一天晚上,夢一場,你白發蒼蒼,說帶我流浪。”(《你還要我怎樣》)

“如果有人在燈塔,撥弄她的頭發,思念刻在牆和瓦。”(《剛剛好》)

依然是充滿薛之謙感覺的情歌,文藝惆悵,延續了他的風格。可是,為什麼覺得比以前上升了好幾個層次?一來,基礎形象和拓展形象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豐滿的形象代表了豐滿的內涵;二來,一個平日總是插科打諢的人唱歌卻深情又淒美,這叫什麼?這叫反差萌——雙重刺激,雙倍社交幣。

拓展話題,掀起新一輪熱議

什麼樣的信息最容易流通?話題性信息!普普通通的信息加上一個話題,立刻就變了身價。“××村的小黃開了個養雞場”是一條沒有價值的信息;“××村的小黃在清華大學畢業後回村開了個養雞場”就是一條話題性信息。清華畢業生開養雞場?真是個大新聞,足夠挑戰人們的常識,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隨處都有尋找話題的行為,不相幹的事拉到一起也能成為話題。退伍軍人和牛肉幹有關係嗎?似乎沒有。但打出“退伍軍人開牛肉幹工廠,良心品質,保證質量”,就成了新鮮的話題,還能帶來不小的銷量。“大學生村官”、“80後副省長”這類標題,同樣話題性十足,流通順暢,不出幾秒就能風靡網絡。

所以,在我們的社交形象經營中,給別人一個話題,往往能夠帶來數倍的社交幣。這個話題可以是關於自身、關於娛樂、關於社會、關於科技、關於知識的,它超出了人們的既定設想,或新鮮或有趣或有專業角度,讓人們能夠談論、願意分享。

可是,任何話題都有局限性,再新鮮的事物被說過三五次,也成了祥林嫂的嘮叨,別人懶得聽,自己說著也膩煩。偏偏網絡是個重複率極高的地方,話題的新鮮度保持不了多久。想要隨時發布話題性消息,上哪裏找那麼多消息呢?此時就該在原本的話題上進行創意性擴展,重新闡釋話題的意義,讓人重新認識到話題的價值,掀起新一輪熱議。

一個話題究竟能有多少價值?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張電視劇截圖能夠變成什麼?如果它夠精美,可以變成一張壁紙、一張配文插圖、一個公共書簽、一個頭像,也可以加入某個網上大熱的表情包。隻要善於利用,這張圖片即使過了十年、二十年,依然有作用。

一段電視視頻可以做什麼?可以做影視教材,可以截圖片,可以被胥渡吧或淮秀幫改造成搞笑配音段子,可以分析某位演員的演出特色……它可以在很多方麵發揮它的價值,這個價值不是原有的,而是依靠後來人的創意附加的。

可見,在創意時代,一個素材可以利用再利用。不同方式、不同手法、不同平台,同樣的素材能夠闡釋不同的意義,由此而來的社交幣可以升值再升值。就算你沒有新想法,它還可以單純地用來懷舊!配上一篇感人的懷舊文字,配上相似的舊日片段,它依然能引發一代人的回憶。

如果你覺得創意堵塞、缺乏思路、找不到熱點、滿腦子隻有套路和舊話題,幹脆丟開“一定要找新的”這種思想,回頭看看舊話題,盡管它們早就被人遺忘,盡管它們看上去老掉牙,但隻要你能找到新的角度,它們立刻就能煥然一新。而且,這些老話題有早年的群眾基礎,很容易勾起人們的回憶。老牌子產品做廣告,一定要強調“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為的就是吸引老用戶。

想要拓展舊話題,不能就事論事。平鋪直敘是拓展的大忌,幾句話說完,沒有自己的想象空間,沒有旁人插嘴的餘地,公文般地說明了一件事,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明明是炒冷飯,還不知道加配料,怎麼能讓人下咽?想要翻新,要麼加以新修飾,要麼加以新內涵,不能簡單地重複。

想要拓展舊話題,可以換個角度。如果你沒思路,就換個角度想想。很快你會發現,世界上沒有死路;如果自己沒有角度,不妨從旁觀者的立場找角度。話題以前是正麵的,現在可以說說負麵,可以從不同理解角度重新分析,或者幹脆將話題解構。我們不會缺少角度,把角度對準話題,就會生成新話題。關鍵是,你要找到那個最好的角度。

想要拓展舊話題,不妨說說關聯話題。話題產生過轟動性,現在可以著重說說影響;話題已經過氣,現在可以分析一下曾走紅的原因;話題中的某個角色有了新動向,話題中的某個因素如今已經消失,話題難以理解是因為時代的原因……關聯話題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拓展方式,它可以將舊話題翻出無限新意。

想要拓展舊話題,一定要引發議論。我們引發舊話題不隻是為了懷舊,製造話題和熱點才是最終目的。所以,一定要拋出問題、引發議論,而不是一個人自言自語。“這些90年代的零食你吃過幾種?”“90後最愛的青春偶像劇你還記得嗎?”這是最簡單的標題引導。其餘諸如討論、爭論或者搞個懷舊比賽,都要看你的平台規模有多大、你的個人影響力有多大。

一般來說,拓展舊話題不會引起人們的反感,卻能利用人們的懷舊參與心理,巧妙地突破社交“通脹”,讓社交幣重新流通。不過,這個方法並非萬靈丹,如果你頻繁地使用懷舊戰術,你的平台就會成為一個還算溫馨卻落滿灰塵的小空間,人們隻會在懷念過去的時候想到你,你很難成為熱點人物。

我們還可以拓展新話題,也就是深入地、多角度地、專業地、娛樂地、解構地……以各種方法探討最熱最新的話題,這種方法同樣利用了話題的現有粉絲基礎,增加了自己的人氣。不過,這個方法也有一個技術難點:既然是熱點,整個網絡都在議論,你怎麼保證自己的引導角度能夠脫穎而出呢?

舊話題也好,新話題也好,所謂拓展,就是將我們對事物的深入理解表現出來,其本質是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能否利用話題達到流通目的,關鍵要靠個人的悟性和能力。即使能力暫時不夠高超,跟隨話題努力思考這個方向,卻一定錯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