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十六年元月,吐蕃餘部短時間內三次突襲西梁。正當西梁急速召集將士應戰時,吐蕃餘部卻撤回了原駐地。西梁將士一頭霧水之時,一紙詔書從鎬京八百裏加急傳來。西梁不得已收兵撤除戒備,以榮城昌為首的西梁武將這下就不服了,明明立功的好機會被莫名其妙罷了去,一幹人立即向西梁王上述表達各自報國決心,然而西梁王在安撫將士後,卻沒了動作。
方洪十六年十月,吐蕃宣布歸順大燕朝,燕皇受降,封呼薩班古博·布爾首領,為吐蕃大可汗。同年十月,三皇子納布爾可汗的大女兒呼薩班古博·古尼爾為皇子妃,在大燕都城鎬京舉行了婚禮,當日滿城燈火,一夜未滅,萬人空巷,大燕聖上宣布,赦免京畿非死罪之人。這一舉動,震動了其餘諸藩,其中最為震驚的,便是遠在洪路南邊的大理。
方洪十六年十二月,大理王手下名臣前往鎬京,然五日之後,便啟程返回大理,不過一季,大理王身邊臣子罷免的罷免,貶謫的貶謫,曾經三代朝臣的老儒生孔孟凡都在大理沒有雪的一月裏,告老還鄉,回了玉水老家。
次年一月,大理王該國號為定元,以示收複整個洪路的偉大功績。然而大燕的政壇卻在騷動,對於大理王身邊人這次的大換水眾說紛紜。有的認為,大理王這一係列的動作,換掉的大都是文人儒生,而啟用的人中,武將居多,說明其已經開始謀有二心。另一幫人卻說,大理在收複吐蕃大半疆域之後,本就同吐蕃結下了梁子,其足以威脅大燕朝權的軍事勢力暴露,然而燕皇重視吐蕃的舉動,欲意用吐蕃製衡大理,讓霍肖不得不防著點兒君王。而涉世未深的新儒,則認為是大理內部腐化,大理王這些舉動僅是為了排除異己。
對於大理大燕及吐蕃三地的異常舉動,最為鎮定的,也就是西梁了,在大家都在等著西梁做出些反應之時,這件事情已經在人們的腦海中漸漸消磨遺忘。
定元元年九月,大燕六皇子南宮昳、七皇子南宮越、八皇子南宮稔先後束發,九月下旬,三皇子封王,值得一提的是,十月中旬,在延期兩年後舉辦的鎬京詩會上,一襲白衣,鶴敞加身的七皇子南宮越,方出現在詩會之中,便引起了巨大的騷動,其提筆揮毫,作下文章數遍,比比皆精妙,句句可推敲。風格皆清新出塵。不少文壇泰鬥嘖嘖稱讚,無數儒生拜倒在南宮越白袍之下,南宮越這個詞,在這次改革後的詩會上,毫無疑問地拔得頭籌。
這次鎬京詩會,不僅是整個大燕文壇對這位少年的折服,也是燕朝皇族,在弱化文人地位的同時,贏得了一次儒生的擁戴。而南宮越在這次詩會之後,毫無懸念地加榮為王,南宮越這個名字,也成了大燕整個文學界的一個代名詞。
南宮越在那場詩會上留下的四首詞,被無數人棱模仿寫,傳頌極廣,在這個紙張稀缺的年代,白紙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