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嚐到成功的滋味
★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哈佛有個句名言:“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這是提倡學生們該做事的時候就要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把每一分秒都充分地利用,力求高效地完成。而當事情做完時,就要給自己放個假,輕鬆一下,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鬆和愉悅。
進入了哈佛決不就是進入了“天堂”,相反,倒似進入了“地獄”。在 哈佛校園裏,學生的學習壓力是非常大的,競爭的激烈是近乎殘酷的,簡直 就是向自身極限能力的挑戰。作為哈佛濃縮的 HBS(哈佛商學院)在這一點 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HBS 的學製為兩年,第一學年的課極重,有 11 門課程,校方要求每個一 年級的學生至少有 10 個“良”。拿到 8 個以上“及格”或“不及格”的學生 被稱為“觸網”。“觸網”的學生能否升入二年級,要經學生成績委員會根 據學生本人的請求,教授的評價,“觸網”的客觀因素來決定。其中一小部 分將獲準升學,而另一部分則被迫退學,但可以保留重新申請入學的權利。 盡管每年隻有 5%左右的人“觸網”,可因“觸網”而被迫退學的威脅是始 終存在的。何況評分的範圍不是整個年級,而是按照固定的百分比在班上分 配,這就給所有學生製造出了時時刻刻都存在的挑戰。為了迎接這一挑戰, 很多學生每天要學習 13~18 個小時,淩晨一兩點鍾睡覺,早上 8 點半還得上 課,簡直連氣都喘不過來。
哈佛商學院的案例教學法是一個不斷向學生施加壓力的學習機製。學院對學生成績的評分,有一半取決於課上發言,另一半則視考試成績而定,極少有書麵作業。所以每個學生都非常重視上課前的預習和課堂上的發言。
預習對哈佛商學院的學生而言相當重要,因為它關係到第二天或下一次課堂上發言的質量。第二天一早,他們就得帶著頭一天經過自己獨立思考所得的行動方案去上課。
教授在講課之前總要環視一遍教室,他是在挑選最先發言的學生。這時的教室會讓人明顯感到一種恐怖氣氛,如果你被教授提名,卻沒有進行充分的預習而不得不“Pass”的話,就犯了哈佛商學院的“大忌”。
因為按照記分規則,如果你選擇“Pass”的話,成績就會自動拉下一檔;“Pass”兩次之後就可能拿不到學分;三次以上的“Pass”,不但拿不到學分,而且還會受到校方“行為不良”的警告,嚴重的會被勒令退學。
在哈佛,雖然學習強度很大,學生們承受著很大的學習壓力,但他們也不提倡學生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他們認為,學要盡力,玩也不能忽視。哈佛的學生也說,哈佛的課餘生活要勝過正規學習。而哈佛也意識到適度的課外活動不但不會背離教育使命,而且還會給教育使命以支持。因此,他們提出要像“紳士一樣地玩”。
在哈佛,學生們除了緊張地學習,還會參加學校組織的多種藝術活動,比如音樂會、戲劇演出、舞蹈表演及各種藝術展覽等,此外,哈佛每年還會舉辦藝術節,以活躍學生的業餘生活。這些充滿著濃厚藝術氛圍的活動不僅讓學生接受了藝術教育和熏陶,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我周圍的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誤解,覺得努力就是要利用一切時間來拚。於是,生活在他們眼裏,就是不間斷地工作、學習,所有的時間都被占得滿滿的。但是,效果卻不一定理想,自己也被弄得疲憊不堪。其實,珍惜時間並不意味著不停地工作或放棄休息,而是指要有效率地做事,並能很好地利用休息和空餘的時間,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工作,工作的效果也會很不錯。要知道,時間的價值就像金錢的價值一樣,它是體現在如何使用上。我們常常看到很多物質豐厚的人不舍得為自己花費分毫,這樣的人就是個守財奴,縱使有萬億家財也是形同烏有。同樣,在時間的利用上,舍不得花費時間去獲取更多的幸福、去使更多的人幸福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虛度年華。
有這樣一則寓言有三條毛毛蟲經過長途跋涉,最後來到目的地的對岸。當它們爬上河堤準備過河到開滿鮮花的對麵去的時候,一條毛毛蟲說,我們必須先找橋,然後從橋上爬過去。另一條說,我們還是造一條船,從水上漂過去。最後那條說,我們走了那麼遠的路,已經疲憊不堪了,應該靜下來先休息兩天。
聽了這話,另外兩條毛毛蟲很詫異:休息,簡直是天大的笑話!沒看到對岸花叢中的蜜快被人喝光了嗎?我們一路風風火火,馬不停蹄,難道是來這兒睡覺的?話未說完,一條毛毛蟲已開始爬樹,準備摘一片樹葉做船。另一條則爬上河堤的一條小路去尋找一座過河的橋,而剩下的一條則爬上最高的一棵樹,找了片葉子躺下來美美地睡著了。
一覺醒來,睡覺的毛毛蟲發現自己變成了一隻美麗的蝴蝶,翅膀扇動了幾下就輕鬆過河。此時,一起來的兩個夥伴,一條累死在路上,另一條則被河水送進了大海。
人們常說:“會休息才會更好地工作。”事實的確如此,人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講究勞逸結合,有張有弛。該努力時拚命努力,該休息時盡情放鬆。這樣才是聰明的做法。
所以,我們做事的時候就要全力以赴、盡心盡力,把每一分秒都充分地利用,力求高效地完成。而當事情做完時,就要給自己放個假,輕鬆一下,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鬆和愉悅。這樣,看似沒有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工作,但是,這樣做的效果要比你花費全部時間來工作好得多。況且,你也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你的精力也不允許你不停歇地工作。與其效率低下地空耗,不如適當地放鬆。因為,如果我們勉強自己去做事,那麼既不會對自己有利,也不會給工作帶來益處。相反,如果我們能花一些時間來放鬆和休閑,就會使我們獲得力量,能更好地去實現我們的目標。
哈佛啟示錄
人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講究勞逸結合,有張有弛。該努力時拚命努力,該休息時盡情放鬆。這樣才是聰明的做法。
★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一位哈佛教授曾經告訴學生說:人不能坐等好運的降臨,誰有目標現實可行並且身體力行,夢想才能變成現實。
天底下哪有不勞而獲的東西。惟有肯付出血汗與時間者,才能享有成功的果實。
在哈佛,你是看不到偷懶投機的人的。他們認為,要想有所成就,你就要勤奮,就要努力。
美國勞工部長趙小蘭一向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奮見長,當趙小蘭插班進入三年級時,她一個英文單詞也不會。她隻好每天把黑板上的所有內容抄下來,到了晚上,再由工作了一天的父親把所有內容譯成中文,讓她明白課程的內容;同時,父親還從ABC開始為她補英語。所以每天晚餐之後,趙家極少開電視,母親陪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處理公務。
哈佛大學的商學院是世界聞名的,其研究所的MBA碩士學位尤其難念,能跨進大門的學生,全都是各大學畢業的頂尖學生。即使考進的學生,競爭也十分激烈,如不用功就很容易被淘汰。趙小蘭大學畢業後,雖然獲有斯坦福、沃頓商學院(WORTON)、芝加哥大學等名校入學許可,但她仍渴望進入哈佛,可是家中父母沒有任何人是校友,而女生錄取比例隻有5%,實在是難上加難。趙小蘭是1977年4月15日,在數以千計的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錄取的。那年商學院的企管碩士班,共錄取了756人,分成9組,每組84人。趙小蘭解釋,學校分組的目的,是希望學生對學校產生忠誠感。她說即使畢業很久的學生,也不會忘記自己是哪一年哪一組的。
趙小蘭回憶在哈佛的兩年研究生學習時光時說:那個真是時時刻刻戰戰兢兢,教室如戰場,老師上課沒有教科書,也不講課,每天發三項課題給大家,每一項課題都是描述一個有問題的公司。學生的功課就是去了解問題、分析問題,想辦法去解決問題,提出建議。這種方式教學,如果學生每天沒有充分準備,不敢走進教室,因為一旦被教授指名,就必須一一回答,趙小蘭永遠不會忘記,那時上課,每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兩點半,下課後要即刻到圖書館去找資料。因為每項課題,都必須花上兩到三小時才能組織起來,,每天三項課題,經常讓她做到淩晨一點,全部準備好,才能入睡。因為第二天走進教室,要麵對鐵麵無私的教授,雖不嚴刑拷打,但教授那銳利的目光射到任何人身上都會讓你戰戰兢兢。
商學院的課程,每天隻有6小時,但準備起來,至少要10個小時,所有的課程,都相當的複雜,無論是財政或市場問題,哈佛訓練學生,就是要在混亂中把問題整理出來,歸納演繹有條有理,讓大家參與討論尋求解決途徑。哈佛商學院的教授最注重“臨場表現”,學生25%到50%的成績,是決定於討論課題時的參與度,因為教授認為有效率的企業家及生意人,需要有方法與人溝通。小蘭說在哈佛的兩年學習生活既惶恐又興奮,她幾乎連睡覺都在想那些解不開的課題。那種嚴格的訓練,使她對問題的探討要深要廣,尤其要周密。她在班上參與討論成績卓然,教授當然對她也就另眼相看了,在諸多嘉勉和鼓勵之下,使她更不能放鬆片刻。
趙小蘭認為在哈佛的幾年受益最多,哈佛的教授非常優秀,他們有時既是教授又是公司顧問,理論與實際經驗都很豐富,組合能力更強。哈佛大學兩年的曆練,使她成為一個處事能力更為幹練的女性,也進一步培養了她的領導才能。在人才薈萃競爭力高強的哈佛,趙小蘭仍然保持著極優的成績。畢業典禮時,她被學校選派為全體畢業生遊園的領隊及班長。這是一項極高的榮譽,趙小蘭也是哈佛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此種殊榮的東方女學生。趙小蘭帶著這份榮譽和信心,走出校門進入了社會,哈佛的金色年華蘊育了趙小蘭的輝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