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必須活出自己的價值(1 / 3)

《東京愛情故事》reference_book_ids\":[716653193894402768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夢想開花結果,隻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活出自己的價值。就會一位名人所說的那樣: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進入心儀的公司,是種什麼體驗

現如今,大型合資企業、外企是很多人就業的首選。大型企業工資高、福利完善是人們選擇這類企業的主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進入這類企業,可以學到他們的管理經驗,他們的思維方式,為自己的將來的發展做準備。

我們來看看敦煌網首席執行官王樹彤的成功之路。王樹彤1991年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隨後任教於清華大學軟件開發與研究中心。1991年底,她考入了外企,在一家電子設計自動化的公司工作,後來,她又同時考上了IBM、AT\\u0026T及微軟公司。

最後,她選擇了離家最近的微軟公司。數年後,王樹彤仍心存感激地說:“我有時相信命運的安排,因為在微軟的6年對我影響太大了。這一行業成就了我。”

1993年加入微軟公司,曆任市場服務部經理和事業發展部經理,在微軟公司曆次的業績評定中都名列前茅,是最年輕的中國經理人。

在進入微軟之初,王樹彤並不習慣微軟的工作方式。微軟要求員工在做每個項目和活動前都必須寫出一個全麵周詳的計劃書,列明目標、工作方式、所需資源、預算和風險評估等。

王樹彤說,最初做計劃書時,“是絞盡腦汁往裏麵生搬硬套,但時間一久,這就成了我血液中的一部分。在我每做一件事情以前,這些事情的框架就立體地呈現在腦子裏了。”

王樹彤說:“其實,除了能夠鍛煉建構能力外,這種規範也是非常有效的。第一,它能讓我一直知道自己的目標,以目標為導向;第二,在開始之初,我就得全麵地想問題;第三,能讓其他同事了解我在想什麼,最大可能地減少溝通成本。”

這種規範和邏輯能力後來已經滲透到王樹彤的說話方式,在談及重要問題時,王樹彤總習慣非常快地總結歸納。

在微軟,王樹彤踏實肯幹的作風,經常受到上司的表揚和同事的認可。她擅長與各種不同的人溝通交流,從而學到不少東西。

“那6年包容太多,讓我學會如何做一份工作,如何開始職業生涯,如何做一個很好的經理人以及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職業發展,然後慢慢去了解自己需要什麼,將來的路應該怎樣走。”

在微軟的經曆,王樹彤除了職業上的收獲外,最重要的是她學會了整套想問題的思維方法。“如果你有一個很正確的思維過程,它會帶著你得出正確的結果。”正是有了這樣的思維方法,1999年4月,王樹彤來到了另一家極不普通的外企——思科公司。

然而,就是在思科公司衝向市值最高的時候,王樹彤義無反顧地來到了金山和聯想共同投資的卓越網。

“為什麼離開思科公司,我對這個問題想得很清楚。我一開始在外企工作時就想過,我不可能一輩子待在這兒,有一天我一定要學以致用。看過也到過那麼多優秀的外企,我一直在想什麼時候我們能有這樣的企業。這是我心底裏一直蘊藏著的一個願望,現在互聯網給了我實現這個願望的機會,我絕不能錯過。”她說。

王樹彤清楚自己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喜歡做什麼,所以不管是在當初互聯網的狂熱當中還是今天互聯網光環褪去的冷靜時刻,她對互聯網的感覺一直都很清晰:未來的大方向是一定的,接下來是怎麼踏踏實實去做。

在分析了市場上亞馬遜、當當等模式後,王樹彤認為,電子商務在中國有很多障礙,除了經常提起的基礎設施薄弱外,最重要的是,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不可能一下子逾越障礙,並沒有許多人在需要商品時想到在網上購買。

今天的網上消費還是一種消遣和嚐試。王樹彤決定一改亞馬遜、當當的模式,而是采取俱樂部的形式,以書籍、CD等文化商品為突破,嚐試做電子商務。

簡單來講,卓越采用的商業模式是“小品種、大批量”,也就是說,商品品種經過精挑細選,隻有幾十種。

這樣,一來可以減輕庫存壓力,獲得批量優勢;二來保證快速的配送速度,確保本市24小時內送貨,使得資金、管理成本大大下降,避免了成為“網上書目”,而無真實庫存,更避免了網民買書還要去上遊廠商進貨的尷尬境地,並且配送速度快捷,減少了配送時間。

所有這一切王樹彤都以最飽滿的熱情去做,因為她說: “我樂在其中。”“賺錢都是次要的。”果然卓越真的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一天最多賣出近5000多套產品。

而且,一套共11本書的《加菲貓》3個月的網上銷量就等於西單圖書大廈相同產品5年的銷量;一套由11張VCD組成的《東京愛情故事》一個月的銷量則是北京音像批發中心兩個月的總進貨量。

王樹彤說:“其實我們都低估了互聯網的力量。我們也沒有想到會如此之快地取得今天的成績。”

2004年,王樹彤借卓越網的東風又創立了電子商務網站敦煌網,2009年,敦煌網小額在線外貿交易額達到25億元。王樹彤的目標是此後幾年敦煌網的交易額要占全國小額在線外貿總交易額的60%。

在生活、工作任何一方麵,王樹彤都選擇自己的喜愛,從來都是聽由內心的召喚。她很會調理自己,“周末完全屬於自己,不再想任何有關工作上的事情,而且,我每年休假都去旅遊。”王樹彤做人的原則特別簡單,“因為我的腦子沒那麼快,也沒那麼聰明,對我來說,掌握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最好的。生活對我來說就一件事情:做我喜歡做的事,把握自己的能力,不斷往前走,同時與我喜歡的人在一起。”

進入自己心儀的公司,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它的答案隻有少數人能夠回答,王樹彤的經曆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示,那就是享受大公司的工資福利待遇,學習大公司先進的管理經驗,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遠大目標。

無法起床,不是你不去上班的理由

有些年輕人剛剛上班,就有賴床的習慣,特別是到了冬天,晚上稍微熬一下夜,第二天就不想上班了。這種習慣非常不好,它可能會使你的一生一事無成。

懶惰是每個人都有的,它是人的一種天性,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本能過分表現,就像睡眠一樣與生俱來。人喜歡休息,也需要休息,但休息過分了就成懶惰了。

懶惰是人需要經常與之鬥爭的天性,戰勝了懶惰,人就能上升,屈服於懶惰,人就會下降。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戰勝懶惰而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而有一些人卻不能改變這個毛病,以至於幹什麼事都是半途而廢,終不能成功,成為一個失敗的人。

貧窮最容易讓人安於現狀了,這也是貧窮者之所以窮的原因之一。安於現狀也是—個懶惰的表現。因為他們安於現狀,就不願意去思考未來的事情,自然就不會去對全局進行長遠的規劃,整天守著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哪裏還看得到外麵廣闊的世界?

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打算,那麼,他就無法達到想要的成功,也無法得到想要的財富。

貧窮者因為懶惰而不願意對自己的事業製定一個長遠宏大的規劃,從而使自己不知道該追求什麼,自己該往什麼方向努力,自然也就隻能安於現狀,老老實實地過一天算一天了。這樣下去,人便失去了鬥誌,也不會去追求財富,一生隻可能是一個貧窮者。

懶惰的人經常是無業遊民、貧窮者,他們不願意找費力氣的工作,也不願意找看似低下的工作,還不願意找人們看起來不好的工作。他們也因懶惰而不去創造讓自己成為富人的事業,即使別人看不起,他們也不願意去行動。

貧窮者因為懶惰,會在白天休息得足足的,沒事就大睡特睡,他不會為自己的將來做任何打算。一到了夜裏,他們就會去做不該做的事情,會在夜裏瘋玩,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無業遊民,成為一個遊手好閑的人,一個名副其實的貧窮者。

這樣的人不會受大家的歡迎。由於懶惰,其思想會像不長稻穀的田地一樣,長滿荒蕪的雜草,總想不勞而獲,其結果很簡單,就是人見人躲。

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懶惰,使他們養成了一種惡習,不會為自己的事業去努力、去爭取,將終生成為一個貧窮者。這也可以說懶惰是貧窮者的習慣。

有一個人死後見閻王。閻王一查生死簿,發現有點不對頭,便問土地神:“此人應該是個富人,為何卻窮死了?”

土地神說:“他命裏是該有一千兩白銀,我早就把銀兩埋在他家田裏了,等著他挖出來。誰知這麼多年,他就是不肯深翻土地,所以我隻好把銀兩轉交給灶王爺安排了。”

灶王爺一直站在旁邊,還沒有等閻王開口,灶王爺就趕緊呈上一個沉甸甸的包袱,說:“大王,此事我已辦過,我將這一千兩銀子放在他的床下,想讓他掃地時發現,哪裏知道他掃地根本就不掃床下。等我察覺時,他已經到您這兒報到了。”

閻王歎口氣說:“富命不努力,與窮命又有什麼區別?

你們把這一千兩銀子給那些勤奮的人吧!”

如果故事中的這個人,去翻一下土,掃一下床下的地,也就不會落下窮死的後果了。一個懶惰的人,既然有致富的機會,他也不會得到。

一個懶惰的人,他喜歡安於現狀,而不願意上進,所以他隻能睜著雙眼嫉妒別人的財富,而自己卻始終是貧窮者,跨不出窮的門檻。財富不是金蛤蟆,它不會自動往你袋裏蹦。

要想成為一個富人,一定要克服懶惰。貧窮者如果一直懶惰,他將永遠是一個貧窮者,是不會成功的。一個身體懶惰的人,他是光想不幹;大腦懶惰的人,則是光幹不想。身體懶惰的人每次想的都是不同的問題,說不定常常還會想出些新鮮的思想和念頭,但他卻什麼也不會去做;而大腦懶惰的人一輩子都幹著一樣的工作,但他從來不考慮去改變什麼。

貧窮者身上往往有這兩種懶惰,他們要麼就是光想不做,有再好的致富方法也隻是說,最終不能實現,不會成為一個富人。而另一種體現在貧窮者身上,他們隻顧蠻幹,從不考慮如何不再這樣,過上富有的日子,這樣的話,最終也是一個翁窮者,一輩子成不了有錢的人。

所以,一個要想成功的貧窮者,一定要勤奮,不能懶惰,因為機會總會留給勤勞而又善於觀察的人。

一個貧窮者過日子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他怕苦畏難,好逸惡勞。他的這種生活方式,是他人生的傷痛,是盤旋於生命天空的一片烏雲。他從沒有想過怎樣讓自己不再是貧窮者,怎麼才能過上富人的生活,他有的隻是羨慕那些富人。

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隻要自己去努力,不再懶惰也會有自己的好日子,過上有錢人的生活。隻有徹底告別懶惰,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無憂的富人。

古人雲:“精勤則道成,懶惰則道敗。”這個道理很簡單,可就是有些人不理解,也有一些人理解了而不去做。

一個懶惰的人,他注定會一無所有,事業失敗,生活混亂,最後是兩手空空,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而一個精勤的人必定會用汗水和勤快,贏得生活的燦爛和人生的輝煌,收獲累累碩果,也會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成為一個富人。

一些懶惰的貧窮者一生都坐待時機,等條件成熟,頭發都等白了,也沒有那個成功的心了,更不會幹出什麼事,就這樣過了一生的窮日子,等了一生也沒有過上富有的生活。

一個懶惰的人永遠不會有成功的機會,因為機會不是等出來的,是幹出來的。幹起來再說,邊幹邊尋找機會,邊幹邊創造條件,隻有告別懶惰去幹,才能有一個成為富人的機會,一個讓自己成功的機會。隻要大方向是對的,也許最初看起來沒有希望的事,最終會有好的結果。

懶惰是很難克服的,但如果一個貧窮者真的想成為一個富人的話,他一定下決心去克服它。很多的事情都是在它一次又一次懶惰的拖延下,讓成功的機會擦肩而過,失之交臂。

之後,就是失望,就是自責。惡性循環中,以至於養成一種可怕的習性,它讓貧窮者不能成為富人,他讓成功成為失敗,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必須戰勝懶惰,這樣才能讓自己變得富有。

在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裏,住著許多的貧窮者,有一天,一個富有的商人到這裏考查,他發現小村裏的人極其貧窮,很多人家吃飯時都沒有筷子,隻得用手抓著吃。

商人決定捐助一些財物給這裏的貧困戶。然而,當他走到村後的時候,卻忽然改變了主意——他看見漫山遍野都生長著一種很適合做筷子的竹子,於是,他便讓這些人把竹子做成了筷子,並銷售到外麵去,沒過多久,小村便有了生氣,富了起來。

“窮”對一個人來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怕窮。每一個人一到世上都是一無所有的,那些富人,大官也一樣,要想富有,就要學會發現,告別懶惰,學會勤勞。

一個貧窮者不想再窮就要告別懶惰,懶惰不能控製每一個人,隻要這個人敢想、敢幹、勤奮、吃苦耐勞,銳意進取,而不是安於現狀,小富即安。

在致富的過程中一定要舍得付出,敢於拚搏,能勇往直前,遇到困難,不屈服,最終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不再過窮日子。

不管是貧窮者還是富人,麵對充滿競爭的社會,都不能胸無大誌、安於現狀,而應該挑戰自我,不能讓自己懶惰。自己身上的危機越多,就越不能回避,而是要像醫生治病一樣,把自己身上的病菌消滅幹淨,否則就會影響整個身體的健康。一個人要想挑戰自我成功,必須克服懶惰,學會勤勞,才有一個完美的財富人生。

一個人不管是多麼的窮困,隻要他不懶惰,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成功者,如果一懶再懶,而不堅持做某件事,就絕對不會有所作為。所以,想告別貧窮,就必須克服懶惰,堅持勤勞。

不要怕打擊,好好活下去

人生,是一張網,裏麵裝滿了成功與失敗、歡樂與悲哀、笑臉與苦臉;人生,是一棵大樹,樹上的茂盛枝葉是人們奮鬥的結果;人生,是五味瓶,酸甜苦辣皆在其中。人生需要挑戰,需要不怕打擊,努力奮鬥。

對於初入職場的人們來說,更應該學會挑戰!隻有做一個勇敢的挑戰者,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才會走上成功的道路。

有兩隻小鳥蜷縮在鳥巢中,等待著外出覓食的媽媽回來,可是幾個小時過去了,媽媽還沒有回來,它們餓得直叫,其中一隻小鳥說:“我要展翅高飛,出去覓食。也許開始有些困難,但我不會失敗,因為我們生下來就是要飛的。”

它的弟弟不放心地說:“你千萬不要飛,因為你的羽翼還不豐滿。”語音剛落,小鳥哥哥已經蹦到了枝頭,展開了雙翅,一開始它差點跌倒在地,但又振翅飛了起來。

它在高空對弟弟喊道:“你看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困難吧!加油吧!你也可以飛起來的!”

小鳥弟弟歎了口氣,無精打采地縮在鳥巢中,兩個小時過去了,哥哥刁了幾隻小蟲回來了。向弟弟講述了外麵的精彩世界。

小鳥哥哥講完後說:“如果你願意就跟我一起飛吧。”弟弟回答說:“我的翅膀肯定不如你的硬,我會摔在地上被別的動物吃掉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來,我很害怕。”

第二天,有一條蟒蛇驚醒了小鳥弟弟,它開始靠近小鳥弟弟,但它並沒有想逃跑,蟒蛇問道:“你為什麼不飛?”小鳥弟弟回答說:“我以前錯過了飛的機會,現在想飛,已經晚了。”就這樣,小鳥弟弟被無情的蟒蛇吃掉了!

試想一下:如果小鳥弟弟能跟哥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就不會產生這種悲劇了。

有些人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一開始不接受生活的挑戰,不勇敢做出決定,機會就會一去不複返,你就不能成為負責任、成熟甚至成功的人。

人生中許多災難和意外,都是人們意誌所種下的種子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而形成的。而決定命運的種子,就是每個人的決定。

命運往往掌握在自己手裏。因此,即使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決定,也會導致嚴重的後果,而一些小決定累積起來,也會影響大決定的失敗。

從前有一個人提著網去打魚,不巧這時下起了大雨,他一賭氣將網弄破了。網破了還不夠,他又因氣惱一頭栽進了池塘,再也沒有爬上來。

下雨不能打魚,等天晴就是了,也不能為了一場雨而栽進池塘裏,一口怨氣久久不發泄,就輸掉青春、愛情、可能的輝煌和一伸手就能摘到的幸福。

美國西部的一個小鄉村,一位家境清貧的少年在15歲那年,寫下了他氣勢不凡的《一生的誌願》:“要到尼羅河、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探險;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金利峰;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曆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擁有一項發明專利;給非常的孩子籌集100萬美元捐款……”

他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列舉了127項人生的宏偉誌願。不要說實現它們,就是看一看,就足夠讓人望而生畏了。

少年的心卻被他那龐大的《一生的誌願》鼓蕩得風帆勁起,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那《一生的誌願》緊緊地牽引著,並讓他從此始了將夢想轉為現實的漫漫征程,一路風霜雪雨,硬是把一個個近乎空想的夙願,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現實,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擊與成功的喜悅。44年後,他終於實現了《一生的誌願》中的106個願望……他,就是上世紀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

當有人驚訝地追問他是憑借著怎樣的力量,讓他把那許多注定的“不可能”都踩在了腳下,他微笑著如此回答:“很簡單,我隻是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隨後,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就隻需沿著心靈的召喚前進了。”